APP下载

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语文思辨能力的策略

2020-11-28蒋正超

小学生作文辅导·中旬刊 2020年9期
关键词:思辨能力语文教学小学语文

蒋正超

【摘 要】 小学语文学习过程需要学生对已知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在理解知识的基础上进行灵活运用。“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教师要引领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反思,从中提出自己的问题,真正让知识在追问和答疑的过程中深深印刻在学生的脑海中。同时,教师要培养学生的语文思辨能力,提升其思维发散性。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当注重对学生思辨能力的训练,鼓励学生提出自己对知识点的疑问,让所有学生在聆听解惑的过程中共同进步。

【关键词】 小学语文;思辨能力;语文教学

语文课堂的思辨过程不仅仅是让学生学会提出问题,更重要的是在教师的指引之下通过学生共同协作将问题弄懂。这个过程能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相关知识点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积极思考,能活跃课堂学习氛围,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最终促进学生联想性思维的提升。

一、结合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的思考力

语文课堂强调知识来源于生活。教师应在课堂教学中主动根据课文内容结合生活现象让学生加深对课文知识的记忆,同时结合生活经验,培养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教师可以根据课文内容进行相关扩展,让学生能根据拓展知识对课文内容进行举一反三。另外,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类比对照等一系列方法促进学生提出高质量的问题。只有让学生掌握一般思考问题的思路,学生才能提出合理的、有助于加深對知识点运用理解的问题。学生在提出问题之后,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问题进行分类,依据难易程度采用不同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索。

例如,一些可以在生活现象中找到答案的问题,教师可以让学生对生活中遇见的场景进行回忆,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最终让学生依靠自己实现问题的解决。教师在授课过程中需要激发学生质疑的意识,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通过生活实践来看待问题。以一个例子来说明日常生活中如何发掘学生的问题意识:我们知道,曾经人们认为相同质量的羽毛和铁锤同时从同一高度落下,一定是铁锤先落地。但是,伽利略在比萨斜塔上的实验证明,质量相同的两种物体,下落相同高度所需的时间也相同。这个例子告诉学生,要有独立思考和善于求证的精神,生活中的问题往往经过自己的推敲就可以找到有用的证据。

教师要善于根据文章的选段引导学生提出问题,例如,教师在讲授《“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时,就可以引导学生去思考父母对孩子教育存在着怎样的差异,结合实际生活中父母对自己的教育与课文中的主人公进行对比。这个过程不仅能提升学生对课文深层次的理解能力,也能让学生关注到课文深层之处体现的情感变化,让学生在习作过程中能用更为丰富的例子来使作文的情感得到强化,培养学生结合课文对实际生活进行思辨的能力。

二、丰富课堂环节,营造思辨氛围

课堂环节的多样化有助于学生发挥创造性思维。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引入轻松愉悦的讨论环节,让学生充分展示出自己内心所想并将其以语言文字的形式展示出来。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可以提出自己的疑问,并通过课堂小组合作探究的模式进行解答,从而使自身的学习积极性得到充分调动。内容丰富的课堂授课模式能培养学生主动思考的兴趣。在全组参与的过程中,教师也可以考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掌握程度。同时,教师还可以让学生亲身感受课文环境,帮助学生发现并理解问题。

例如,教师在教学《司马光》这一课时,可以让学生分角色扮演,台下的学生可以根据表演的走向对故事进行改编。这样,学生在改编优化过程中用属于自己的思维去解决问题,对知识的理解程度就会更加深刻,最终,教师也能让学生在发散性思维中尝试解决问题。

三、在课文细节的探讨中培养思辨能力

课文的细节往往埋藏了作者设置的不同伏笔,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学生对细节的把握,能在提高学生洞察力的同时提高强化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因此,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改革时,应该让学生自主参与到课文细节的发问环节,针对学生提出的典型性问题,教师可以进行统一的回答。

例如,教师在讲授《大禹治水》时,可以让学生对“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这句话扩展发掘,体会其中蕴含的作者情感和对人物塑造的作用。这样能提升学生对细节的把握能力,还能让学生对省略的内容进行填补。这样不仅能帮助学生熟悉思辨能力有效培养的训练模式,还能让学生增加对课文内容的深化理解。

四、在积累问题的过程加深思辨能力

教师要引导学生养成及时记录和回顾教学内容的习惯。其一,记录下自己提出的问题有助于学生在复习时找到自己的薄弱点,便于提高复习效率。其二,记录教师的解答过程能提高学生思考问题时的全面性,对尝试多角度回答问题有着重要的作用。学生可以通过对思辨记录本的翻看找出自己思考问题时存在的片面性,在以后的课程中进行及时的改正。同时,当课程进行到一定程度时,学生可以根据前后提出问题的质量进行对比,发现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进步,为驱动更深程度思辨能力的发展奠定无限的动力和坚实的基础。

小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给学生营造良好思考氛围和充足的发问实践,培养学生提出质疑的信心,在不断发问求证的过程中实现思辨能力的提升。同时,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对课堂内容进行优化,提供给小学生培养思辨能力的平台,最终起到提高小学生思辨能力的效果。

【参考文献】

[1]管华夏.思辨视角下中国小学语文课本提问方式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9.

[2]汪菊.略读、思辨——谈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小学生思辨能力[J].教育教学论坛,2014(40):84-85.

猜你喜欢

思辨能力语文教学小学语文
如何培养小学高年级学生语文学习中的思辨能力
“英语教学法”课程改革与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
让语文教学更接地气
核心素养下的语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