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观察手法复位联合接骨七厘胶囊治疗桡骨远端骨折对患者预后恢复的影响

2020-11-28王俊臣

中国实用医药 2020年29期
关键词:手法复位桡骨远端骨折效果分析

王俊臣

【摘要】 目的 探讨手法复位联合接骨七厘胶囊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价值。方法 20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 每组10例。两组均实施手法复位处理, 研究组加行接骨七厘胶囊治疗。比较两组消肿、止痛时间, 总愈合情况, 腕关节恢复功能。结果 研究组肿胀消退用时(6.25±1.25)d、疼痛消失时间(7.35±1.45)d, 短于对照组的(11.55±1.75)、(12.05±2.14)d,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7932、5.7496, P=0.0001、0.0001<0.05)。研究组总愈合率为90.00%, 高于对照组的40.0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进行为期1~2年的随访。两组均未出现医源性神经损伤、血管伤害等情况。研究组腕关节恢复功能优良率80.00%(8/10)高于对照组30.00%(3/1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桡骨远端骨折患者行手法复位联合接骨七厘胶囊治疗, 有利于骨折患者预后恢复。

【关键词】 桡骨远端骨折;手法复位;接骨七厘胶囊;效果分析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20.29.069

作为临床多发的一种骨折类型, 桡骨远端骨折主要是在距离桡骨远端关节2~3 cm位置出现的松质骨折, 也是老年人中常发生的一种上肢骨折[1]。对桡骨远端骨折患者多实施手法复位和石膏固定等, 但是经过上述方法治疗后少数患者可能出现不适反应。相关数据分析[2], 手法复位联合药物治疗效果较为显著, 也可以成为此病治疗的首要选择。本文将针对于此, 重点分析手法复位联合接骨七厘胶囊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纳入2016年2月~2018年2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20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 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 每组10例。研究组中, 男6例, 女4例;年龄20~76岁, 平均年龄(54.52±11.51)岁;高空坠落3例、车祸伤7例;对照组中, 男5例, 女5例;年龄21~74岁, 平均年龄(54.50±11.17)岁;高空坠落4例、车祸伤6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诊断标准:满足《中医病症诊断标准》[3], 经过X线检查确诊;均为新鲜闭合性, 无血管损伤。纳入标准:①年龄≥18岁;②满足诊断依据;③签署知情同意书, 可遵照医嘱。排除标准:①年龄<18岁;②无移位;③开放性、陈旧性、病理性骨折;④对膏药过敏。

1. 2 方法 研究组和对照组均实施手法复位处理, 复位前经过核实X线片后均实施局部麻醉或者臂丛阻滞麻醉。患者保持坐位或者仰卧位, 肘部屈曲90°, 前臂呈现为中立位。由助理把着患者手上的肢前臂近端, 医师两个拇指放置在骨折远端背侧, 其余4个手指放置在腕部, 握紧大小鱼际肌, 和助手进行持续对抗牵引, 等待重叠移位纠正后, 远端旋前应用牵引力, 双手拇指往下压, 猛烈抖动后, 复位处理。复位完成后, 应用石膏固定。固定后进行X线检查了解复位情况, 注意松紧度以及末端血液循环等基本情况。研究组加行接骨七厘胶囊(湖南金沙药业有限责任公司, 国药准字Z20053999  规格:0.26 g×12 s×2板)治疗, 口服, 2粒/次, 2次/d, 温开水或黄酒送服。7 d为1个疗程, 连续服用4个疗程。

1. 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记录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疼痛消失时间、肿胀消退时间, 骨折愈合、骨性愈合和腕关节功能情况。肿胀以及疼痛时间记录为:每天进行查体记录患者消退情况, 询问患者疼痛感反应。治疗4个疗程后进行正侧位X线片检查, 判定骨性愈合情况。判定标准根据《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 其中临床愈合主要为患者的局部没有压痛感或者叩击疼痛;局部没有异常活动状态;X线检查骨折位置出现连续性的骨痂, 骨折线处于模糊状态;拆除外固定后, 上肢体能够举大概1 kg的重物, 持续60 s;记录2周骨折位置没有变形。骨性愈合:满足愈合标准, 经过X线检查骨小梁已经通过骨折线。评定依据Werley评定[4], 其中少量畸形状态为0~3分;尺骨茎突判定为1分, 掌倾畸形判定为2分, 桡偏畸形状态为2~3分。主观评定判定为:0~6分, 没有疼痛反应、残疾或者运动受限情况, 伴随腕部关节乏力为4分;疼痛以及活动有显著受限, 判定为6分。客观评定中, 最低分为0分, 最高分为5分, 背伸缺陷<45°判定为5分, 尺偏缺陷<15°判定为3分;旋后缺陷<50°判定为2分, 掌屈缺陷<30°判定为1分。桡偏缺陷<15°判定为1分;环形运动丢失为1分;下尺桡关节疼痛判定为1分。并发症判定:最低分为0分, 最高分为5分, 如果关节炎性变化属于轻度状态, 则判定为1分;关节炎存在轻度的炎性变化, 伴随一定疼痛感判定为3分;中度关节炎反应为4分;重度关节炎变化判定为2分;如果存在严重反应判定为3分, 伴随疼痛判定为5分。腕关节恢复功能:优秀:≤2分;良好:3~8分;尚可:9~20分, 差≥21分。优良率=(优+良)/总例数×100%。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消肿、止痛时间比较 研究组肿胀消退用时(6.25±1.25)d、疼痛消失时间(7.35±1.45)d, 短于对照组的(11.55±1.75)、(12.05±2.14)d, 差異有统计学意义(t=7.7932、5.7496, P=0.0001、0.0001<0.05)。

2. 2 两组总愈合情况比较 研究组总愈合率为90.00%, 高于对照组的40.0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 3 两组腕关节恢复功能情况比较 两组均进行为期1~2年的随访。两组均未出现医源性神经损伤、血管伤害等情况。研究组腕关节恢复功能优5例, 良3例, 尚可1例, 差1例, 优良率为80.00%;对照组腕关节恢复功能优2例, 良1例, 尚可3例, 差4例, 优良率为30.00%;研究组腕关节恢复功能优良率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505, P=0.0246<0.05)。

3 讨论

桡骨远端骨折发生后会导致患者前臂的旋转功能以及腕关节运动受到影响。治疗的主要目的是建立桡骨远端骨折的解剖构造, 降低组织伤害, 从而恢复腕关节状态, 调节患者的预后情况[5]。临床中对桡骨远端骨折患者多采用手法复位处理, 一般情况下均可达到较好的复位状态, 同时操作简单、快速, 降低了手术对人体的伤害, 患者普遍易接受, 同时费用也相比于手术更低, 患者满意度也有所增强[6]。

手法复位作为治疗桡骨远端骨折最多见的一种方法, 主要是吸取了中医技术的精髓, 在牵引的模式上加行复位, 手术人员双手握住患侧肢体的大小鱼际, 两个拇指保持平行放置在骨折远端的位置, 达到拔伸牵引的价值, 从而进行复位, 最后进行石膏固定, 通过这一形式的复位处理, 依据骨折的类型进行矫正畸形处理后能够达到一次复位的价值, 降低反复复位给患者带来的伤痛和医疗纠纷率的提升。

骨组织的生长机能质量一般由血液供给的效果决定[7]。一般情况下骨折愈合的速度均由骨折断端的血液供给程度决定, 在骨折愈合的早期阶段中治疗多以活血消肿处理, 在中医学角度中, 骨折在愈合的早期阶段最主要病理变化为血瘀证, 通过本文数据证实, 研究组加行接骨七厘胶囊治疗, 达到强壮筋骨、祛风行气的作用[8]。通过药理的相关研究阐述, 接骨七厘胶囊消肿止痛, 清热解毒, 达到标本两治的效果。通过本次研究证实, 研究组肿胀消退用时(6.25±1.25)d、疼痛消失时间(7.35±1.45)d, 短于对照组的(11.55±1.75)、(12.05±2.14)d,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1、0.0001<0.05)。通过此数据进一步说明, 两组均行常规的手法复位和石膏固定处理, 虽然达到了一定的治疗效果, 但是综合情况下, 患者口服接骨七厘胶囊后能够提升成骨细胞的活性状态, 加速骨痂的形成, 降低骨质疏松率, 提升骨折愈合效果, 降低临床并发症发生。同时研究组经过为期4个疗程治疗后, 研究组总愈合率为90.00%, 高于对照组的40.0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一数据提示接骨七厘胶囊加速了患者愈合速度, 其中接骨七厘胶囊能够降低毛细血管的通透程度, 降低炎性反应的生成以及红细胞的外漏, 调整血液流变学状态, 加速血肿的吸收。

本文研究中, 两组均进行为期1~2年的随访。两组均未出现医源性神经损伤、血管伤害等情况。研究组腕关节恢复功能优良率80.00%(8/10)高于对照组30.00%(3/1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505, P=0.0246<0.05)。

综上所述, 对桡骨远端骨折患者实施手法复位联合接骨七厘胶囊治疗, 有利于骨折预后恢复, 操作简单, 相比较于手术更具有无创性, 保护人体机体器官, 同时价格低廉, 加行口服用药, 促进患者消肿时间的缩短, 但是考虑到本文研究例数和年限存在一定局限性, 建议在后期的分析中扩大病例样本, 增加随访时间, 以此为临床提供更为科学的依据。

参考文献

[1] 杨兵, 王振继. 手法复位小夹板与石膏外固定对老年桡骨远端骨折预后的前瞻性对比研究.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2019, 40(9):1083-1086.

[2] 高骏, 金德富. 活血酊外敷联合手法复位夹板外固定治疗老年桡骨远端骨折疗效分析.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 2020, 26(1):122-126.

[3] 杨振武, 李木清, 毛滔, 等. 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联合活血止痛汤治疗桡骨远端骨折临床研究. 陕西中医, 2020, 41(1):115-117.

[4] 钟林宽, 吴信仿, 毛飞. 中医手法复位对桡骨远端骨折患者复位质量与腕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19, 16(5):251-254.

[5] 吴海洋, 吴军豪, 桂璟. 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与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疗效的系统评价及Meta分析. 河南中医, 2019, 39(12):1890-1897.

[6] 陈耀宗, 孟祥奇, 朱金琨, 等. 吴门医派正骨手法复位塑形纸夹板固定治疗儿童尺桡骨远端干骺端双骨折. 中医正骨, 2019, 31(11):67-71.

[7] 谭景超, 戴戈荣, 王广伟, 等. 手法复位超腕关节夹板联合石膏托固定 治疗Salter-HarrisⅡ型儿童桡骨远端骨骺骨折. 中医正骨, 2020, 32(2):69-72.

[8] 李勇, 戴勇华, 靳西勇, 等. 云南白药胶囊联合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治療桡骨远端骨骺骨折的临床价值分析. 解放军医药杂志, 2019, 31(10):89-92.

[收稿日期:2020-05-08]

猜你喜欢

手法复位桡骨远端骨折效果分析
桡骨远端骨折应用外固定支架与中药熏蒸治疗效果分析
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配合中药治疗老年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
视频眼震电图在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手法复位中的应用
桡骨远端骨折患者采用手法复位外固定与切开复位内固定疗效比较
案例教学法在Photoshop教学中的应用及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