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精选择·巧组织·妙呈现

2020-11-28洪颖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20年15期
关键词:组织选择课程内容

洪颖

【摘要】课程内容的选择、组织及呈现至关重要.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在处理课程内容时应做到精选择、巧组织、妙呈现,应生而谋、因生而动,顺生而为,方能提高教学质量,生成高效课堂.

【关键词】选择;组织;呈现;课程内容

《义务教育小学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指出,课程内容的选择要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有利于学生体验与理解、思考与探索.课程内容的组织要重视过程,处理好过程与结果的关系;要重视直观,处理好直观与抽象的关系;要重视直接经验,处理好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的关系.课程内容的呈现应注意层次性和多样性.这就要求教师要在选择课程内容上有所思考,围绕学生开展课堂教学活动.笔者以“轴对称图形”为例,对教学实践中课程内容的处理进行思考.在教学“轴对称图形”一课时,笔者在课程内容的安排上力求做到精选择、巧组织、妙呈现,让学生的学习真正发生在课堂上.在教学时,教师可以充分挖掘、巧妙利用生活中的素材,通过抽象概括,让学生逐步认识轴对称图形的相关知识,从而实现教学目标.

一、游戏中引入对称

【片段1】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玩游戏吗?咱们玩个“比眼力”的游戏吧!规则是根据看到的部分,猜出是什么?(教师逐步出示树叶、蝴蝶、飞机的局部图案至一半,见图1)

师:为什么只要给出一半,大家就能猜对呢?

生1:因为它们的两边都是一样的.

师:是的,它们的两边都是一样的,像这样的图形在数学上被称为“对称”.

师: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中,对称的现象多吗?(学生举例)

【教学思考】在课程内容的选择上,教师既要考虑学生学习的起点,以便学生将新知与旧知产生联系;又要重视最近发展区,选择的课程内容最好有一定的难度,比学生现有的水平高一些,利于激发学生的潜能.此外,教师还要考虑课程内容的生活化与趣味化,知道脱离生活实际或过于乏味的教学内容会让学生在学习中失去兴趣.在本节课中,教师通过“比眼力”游戏的引入,呈现生活中常见的事物作为数学知识的载体.同时,教师导入的图片是本节课学习的主要素材,有效地提高了素材的使用率,而不是单纯地为了引入而引入.当然,导入的这三个素材也是有所设计的,它们对称轴的位置分别是不同的,不仅有常见的横的、竖的类型,还有斜的类型,这样的设计无疑会让学生对对称轴的了解更加有宽度.

二、操作中揭示概念

【片段2】

1.初识轴对称图形

师:如果把这三个物体的边缘描下来,就可以得到以下三个平面图形.(见图2)

师:观察这三个平面图形,它们有什么共同特点?

生:它们的两边都是一样的.

师:如何证明它们的两边都是一样的?

生:对折一下.

师:对折之后,你们看到了什么?

生:两边重合.

(教师板书:对折 重合)

2.再识轴对称图形

师:(出示卡片“B”)把字母“B”沿着某条线对折,两边会不会重合?

生1:在对折后,我发现两边有部分重合,但是没有完全重合,虽然图形两边的形状相同,但大小是不同的.

师:如果没有完全重合,那么它是轴对称图形吗?

生:不是.

(教师板书:完全重合)

师:(出示卡片“朋”)文字“朋”左右两边的形状和大小都相同,那么它是轴对称图形吗?

生1:“朋”是轴对称图形.

生2:“朋”不是轴对称图形.

师:既然大家意见不一致,那就用事实说话.请大家拿出手中的“朋”字卡片,动手验证一下吧!

生1:我发现“朋”字不是轴对称图形.虽然它两边的形状、大小相同,但是在对折之后,它的两边没有完全重合.

生2:只看形状和大小是不能判断一个图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的.

师:有没有更好的办法来验证?

生3:对折.

师:学到现在,我们更进一步地了解了轴对称图形,那么到底什么是轴对称图形呢?谁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3.认识对称轴

师:在仔细观察对折后展开的这三个图形,你们有什么新的发现?

生:中间都有一条折痕.

師:折痕所在的这条直线就叫作对称轴.

【教学思考】低年级学生的思维方式主要是具体形象思维,因此,在学习过程中观察与操作的过程显得尤为重要.在教学内容的组织上,本环节以活动为载体,重视学生的过程性学习,在操作与思辨中让学生经历从初识到再识,逐步揭示概念.在教学概念时,教师没有直接告知学生,而是让学生自主探究,体会对折的必要性,亲历知识的形成过程,从而使学生在一次次的思维冲突中逐个突破本节课的重点、难点.

三、创造中感悟对称

【片段3】

师:现在,请大家创造一个轴对称图形.在完成之后,请思考问题:“怎样才能得到一个轴对称图形?”

生:先对折,再在纸上画出图形的一半,剪下来之后进行展开.

师:(追问)为什么要对折?不对折行不行?

师:(追问)为什么只画出一半就可以?

师:有些学生没有成功,没关系,说一说你失败的原因,你会有更大的进步.

【教学思考】教师设计创造轴对称图形这一环节体现了课程内容的生成性与灵活性,利用学生创造丰富多样的图形不仅可以了解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程度,还可以作为课堂上学生二次学习的素材.在动手操作之后,通过两次追问,教师促使学生进行思考,再次明确对折的重要性.然而,部分学生并不能成功地创造出轴对称图形,为此,教师设计了交流讨论的环节,重在引导学生发现并解决问题.

四、练习中深究对称

【片段4】

1.连一连

师:我收集了一些学生剪完的轴对称图形,但是不小心把它们弄混了,它们都是谁掉的呢?请大家帮我找出来,连一连.(见图3)

师:说一说,你们是怎么知道的?

生1:我先把上面一行的图形展开,再在下面一行中找到它缺少的那一部分.

生2:我先把下面一行的图形沿着对称轴对折,再在上面一行中找到相对应的那一部分.

2.找一找

师:下列图形是轴对称图形吗?请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见图4)

3.猜一猜

师:看到大家这么厉害,生字宝宝也想考考大家,不过它们只露出一半图形,你们能认出它们吗?(见图5)

【教学思考】教师在练习巩固这一环节中充分利用学生所创造的图形设计了“连一连”习题,把学生的生成性材料作为课程内容的一部分让学生再次进行练习,提高了内容的利用率和有效性.同时,教师设计的“找一找”中丰富了学生对对称轴数量的认识;“猜一猜”中打破了学科界限,将语文知识与数学知识进行学科融合.练习的呈现由易到难,凸显了一定的层次性.

五、欣赏中发现对称

【片段5】

师:在生活中,人们利用对称的相关知识发明和创造了许多东西.(课件欣赏:建筑欣赏、脸谱艺术、剪纸艺术,见图6)

【教学思考】在这一环节的设计上,教师考虑到课程内容的特色与针对性,加入了富有地方特色的学习素材,通过对这些身边实例的欣赏,让学生感受到对称在建筑、艺术、生活中的美感,发现数学在生活中的价值.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做到应生而谋,根据学生的已有经验和认知规律,精心选择课程内容;因生而动,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灵活组织课堂内容;顺生而为,重视学生的过程性学习,按照学生的随堂反应逐步呈现课程内容.只有精心选择、合理组织、分层次呈现课程内容,发挥课程内容的最大作用,才能生成一个高效的课堂.

猜你喜欢

组织选择课程内容
基于“课程内容六要素”的绘本文本解读路径探析
“互联网+”时代新闻采访教学的困境与出路
品三口而知味
飞机燃油系统对多路输入信号源选择的方法
农民合作组织问题分析
会计计量属性的选择及应用
学前教育专业体育课程内容的构建
依标明辨 巧用萃取——谈如何将文本内容萃取成课程内容
《风电场规划与设计》课程内容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