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损伤控制骨科技术在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中的实施意义

2020-11-28阿布都艾尼·海比尔

中国实用医药 2020年29期
关键词:髋关节功能股骨粗隆间骨折老年

阿布都艾尼·海比尔

【摘要】 目的 探讨损伤控制骨科(DCO)技术在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中的实施意义。方法 78例老年(年龄≥60岁)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1例)和观察组(37例)。对照组在入院完成各项检查后直接开展传统的Ⅰ期手术治疗, 观察组则采用DCO技术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治疗前后髋关节功能评分。结果 观察组的骨折愈合时间(99.25±12.33)d、住院时间(6.92±1.23)d均显著短于对照组的(114.68±13.70)、(8.53±1.42)d,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功能、疼痛、关节活动度、畸形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观察组功能、疼痛、关节活动度、畸形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 通过采用DCO技术进行治疗, 能缩短康复时间, 获得更好的康复效果, 临床应用价值突出。

【关键词】 损伤控制骨科;股骨粗隆间骨折;老年;髋关节功能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20.29.042

伴随我国人口老龄化的日渐加剧, 股骨粗隆间骨折患病率呈现出逐年且快速升高趋势。股骨粗隆间骨折是一种髋关节骨折, 随着内固定器械的不断升级与改进, 手术技术的持续优化与完善, 许多老年患者经手术治疗后, 可获得较理想效果。但如果治疗不及时或操作不当, 会引发许多严重后果, 对患者肢体功能及日常生活, 均造成了较大影响, 甚至一些患者还会出现致死情况, 因而有着比较大的危害性[1]。DCO技术是一种从国外引入且应用效果理想的骨科治疗技术, 其不仅能最大程度提高康复率, 而且还能尽量减少死亡率, 因而有着不错的临床应用效能。本文针对所收治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 实施DCO技术, 现就其效果探讨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2月~2020年2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78例老年(年龄≥60岁)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纳入标准:患者意识清晰, 认知能力正常。排除标准:合并有其他骨折者;血液系统、免疫系统异常及恶性肿瘤者。按照数字随机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41例)和观察组(37例)。对照组患者年龄60~82岁, 平均年龄(68.6±4.9)岁;男24例, 女17例;骨折至入院时间最短25 min, 最长2 d, 平均时间(16.7±5.3)h;致伤原因:交通伤25例, 挤压伤10例, 其他6例。观察组患者年龄60~77岁, 平均年龄(68.1±4.5)岁;男22岁, 女15例;骨折至入院时间最短25 min, 最长2 d, 平均时间(16.4±5.4)h;致伤原因:交通伤23例, 挤压伤9例, 其他5例。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骨折至入院时间、致伤原因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对照组在入院后, 均开展各项检查, 明确骨折准确位置、程度等, 完成各项检查后直接开展传统的Ⅰ期手术治疗。观察组则采用DCO技术进行治疗, 在患者入院之后, 即刻为其进行静脉通路的建立, 并吸氧支持, 平衡盐液快速输注, 对患者血容量进行扩充;对患者血压情况进行实时监测, 使其维持在90/60 mm Hg(1 mm Hg=0.133 kPa), 并开展有目的性的对症处理, 如果患者合并有重型颅脑损伤情况, 需要实施减压术;若合并血气胸, 那么需要实施胸腔闭式引流等;另外, 还需要根据现实情况, 实施石膏托、牵引固定或者外固定架固定等处理。基本步骤为:按照标准流程开展止血、清创、早期临时固定不稳定骨折及调节低血容量、低体温等情况, 使其达到稳定状态, 当患者各项病情体征均维稳后, 便可实施最终的骨折固定处理, 如接骨板、髓内针等。还需要指出的是, 在进行清创操作时, 骨折后6~8 h最为合适, 还可根据现实需要, 实施分期清创;针对合并有骨盆骨折、长骨骨折者, 需要依据操作控制的基本原理, 首先实施外固定, 减轻各项操作对患者机体所造成的侵袭, 且实现固定骨位的目的;在完成固定处理后, 需要对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生理功能进行监测, 防止出现凝血功能障碍、代谢性酸中毒即低体温等情况。

1. 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以及治疗前后髋关节功能评分。于术后3个月时, 采用美国矫形外科医师协会制定的Harris髋关节功能判定标准[2]评定两组患者的髋关节功能, 包括关节活动度、功能、疼痛、畸形4个维度, 分值与髋关节功能呈正相关。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住院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对比 观察组的骨折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 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髋关节功能评分对比 两组患者治疗前功能、疼痛、关节活动度、畸形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观察组功能、疼痛、关节活动度、畸形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計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早在上个世纪80年代, 针对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 通过将骨折给予早期固定, 能够加速骨折愈合进程, 减少并发症发生, 自此便成功进入到早期全面处理(ETC)时代(在骨折后24 h内完成骨折固定)。到了90年代后, 有报道经深入研究证实, 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易发生不良反应, 尤其是炎症反应, 甚至还容易诱发死亡[3]。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往往对长期手术难以耐受, 在此背景下, DCO技术应运而生;DCO技术不仅注重骨折的临时固定, 而且还重视处理软组织损伤以及控制出血等, 因而能够减少可能给患者带来的额外损伤, 当改善患者的全身生理情况后, 再决定开展彻底性的内固定术, 实为一种比较先进且实用的应急分期手术技术[4]。

在整个DCO技术架构当中, 外固定为其支柱所在, 因其可以在较短时间内将骨折稳定住, 减少可能出现的额外软组织损伤、出血等;另外, 通过对骨折进行及时、高效化的稳定处理, 能够使软组织在此期间获得充足休息, 因而能够达到预防软组织痉挛的目的, 这对于后续稳定性手术的高质量开展, 会起到积极作用。针对DCO技术而言, 用其进行早期治疗的主要策略如下:①快速固定长骨, 一般采用外支架来进行固定;②如果怀疑合并有骨筋膜室综合征, 那么需要尽快开展切开减压处理;③复位关节脱位、骨折处;④对伤口实施清创[5];⑤若肢体已没有挽救必要, 那么需尽快实施截肢手术。

股骨粗隆间骨折通常由高能量损伤所引起, 许多患者还合并有中枢神经系统、胸部、腹部损伤, 时常伴有血液动力学异常等情况。采用ETC技术进行治疗, 除了会花费大量时间外, 还会因为各种医源性损伤(比如术中剥离、手术切口等), 而导致出血, 或者是凝血功能异常, 严重者还可诱发死亡。还需要指出的是, 如果患者处于一种不稳定状态, 或者是濒临死亡, 如果手术干预时间延长, 那么会对分子生物学水平的诸多反应予以激发, 从而加重患者病情。针对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而言, 大多合并有较为严重的合并伤等, 外加身体机能、器官功能的不断减退, 因而会有比较严重的骨折损伤情况。为了能够减轻患者痛苦及全身免疫反应, 防止出现凝血功能障碍, 预防死亡等恶劣情况发生。在骨折之后, 需要即刻实施干预, 不仅要给予输血补液, 而且还应及早手术, 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 尽快止血, 将软组织损伤情况降至最低。

有报道[6]指出, 采用DCO技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 能使整个操作变得更加高效、直接, 因而能够明显缩短手术时间、住院时间, 加速康复进程。另有学者[7]指出, DCO技术在股骨粗隆间骨折治疗中的应用, 能够对其Harris髋关节功能加以改善, 获得更好的康復效果。另有研究[8]以56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为对象, 对照组采用ETC治疗, 研究组采用DCO技术治疗, 结果显示, 研究组治疗后的髋关节功能总评分为(36.4±5.1)分,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7.9±4.7)分(P<0.05)。表明此技术在改善患者髋关节功能方面, 有着不错效果;另外, 研究组的骨折愈合时间也明显短于对照组。提示该技术有加速患者康复的效能。本文结果中, 观察组的骨折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观察组功能、疼痛、关节活动度、畸形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结果与上述结论相一致。由此证实, DCO技术适用于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治疗, 能够为患者更好康复提供辅助。

综上所述, 将DCO技术应用于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 不仅能有效缩短其康复时间, 而且康复效果更为理想, 因而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参考文献

[1] 李强, 王跃文, 刘瑞, 等. 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内固定治疗策略及疗效分析. 生物骨科材料与临床研究, 2019, 10(5):45-48.

[2] 冯庆生, 吴有鲁, 张勤中. 老年性股骨粗隆间骨折两种手术方法疗效分析. 实用骨科杂志, 2018, 14(6):331-333.

[3] 何道辉, 胡涛, 吴铭涛, 等. 损伤控制骨科技术在骨折合并严重多发伤治疗中的可行性探讨. 重庆医学, 2017, 46(19):2705-2707.

[4] 徐爱飞, 陈华燕. 骨科损伤控制在不稳定骨盆骨折合并四肢多发骨折治疗中的应用. 山东医药, 2017, 52(10):45-46.

[5] 郑世成, 高宗强, 樊立宏, 等. 损伤控制骨科理论指导一体化救治模式在骨科严重多发伤中的应用. 中国急救医学, 2019, 33(1):43-47.

[6] 张少成, 胡万坤, 朱红伟. 不同种带血管骨移植治疗股骨头坏死的远期效果对比.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2019, 3(8):1379-1383.

[7] 魏建仝, 张钟, 苏秦柳晔, 等. 股骨粗隆间骨折髓外内固定治疗进展.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2017, 9(20):135-138.

[8] 宋建华, 周煜虎, 常宝生. 损伤控制技术在并发骨折的严重多发伤患者中的应用.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14(16):2271-2272.

[收稿日期:2020-07-10]

猜你喜欢

髋关节功能股骨粗隆间骨折老年
PFNA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临床观察
功能锻炼对老年股骨粗隆骨折术后临床疗效的影响
自理模式对人工髋关节置换术老年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
股骨粗隆间骨折的DHS与PFNA治疗探讨
老年帕金森病非运动症状与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的关系及护理分析
文拉法辛联合米氮平治疗老年抑郁症的效果及安全性
喉罩全麻在老年下腹部短小手术中的应用
人工关节置换和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