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先秦诚信思想的发展演变轨迹探寻

2020-11-28

语文建设·下半月 2020年9期
关键词:荀子中庸轨迹

中华民族有众多优秀的传统美德,比如诚信。我国关于“诚”的观念,早在反映夏商周三代社会生活的《尚书》《诗经》《礼经》中就已出现。春秋时期,诚信在政治、外交、军事以及人际关系中的价值,更是得到了充分的挖掘和运用。其中,先秦儒家学派对诚信在治国理政、道德伦理上开展的深入分析、系统阐发和大力推扬的成果是最为卓著的,对我国传统文化的发展演变也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王公山所著的《先秦儒家诚信思想研究》便是一本诚信视角下的优秀传统文化研究专著。本书按照典籍成书的时间顺序,依次以《尚书》《诗经》《论语》《大学》《中庸》《孟子》《荀子》七部儒家典籍所代表的特定阶段的诚信思想为研究对象,对先秦儒家诚信思想的各个发展阶段,进行历史背景考察、主要内容阐释、思想特征分析及后世影响论述,努力找寻其发展演变的历史轨迹与潜在规律。

全书共分为五章。第一章分别论述了《尚书》《诗经》及《礼经》中关于诚信的思想内容及特色,企图由此找寻前孔子时代的诚信思想发展轨迹。第二章详细论述了《论语》中的诚信思想:一方面要求修身以诚,追求理想的宗教式私德;另一方面提倡官府诚信这种根植于现实的社会性公德。其中的诚信观孕育了诚信思想的萌芽,“民无信不立”的政治诚信思想和“知之为知之”的学术诚信思想对后世影响极其深远。第三章分析的是《大学》和《中庸》中的诚信思想。《大学》是我国文化史上第一篇集中论述儒家诚信思想的作品,将孔子对修身的要求推进一步,提出了明明德、亲民、止至善三纲领,以及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八条目。《中庸》指明了“诚”最核心的含义为“真实的人性”,从而确立了先秦儒家传播观念的哲学基础。第四、第五章分别对《孟子》和《荀子》的诚信思想展开了详尽的剖析。《孟子》的诚信思想是建立在“性善”基础上的,它确立了“信”德的地位,也确立了“惟义所在”的诚信思想原则。而《荀子》的诚信思想是建立在“性恶善伪”基础上的,侧重通过训诂的方式来表达诚信理念。《荀子》中的政治诚信观和军事诚信观对后世的影响极为深远。

综上,先秦儒家诚信思想发端于夏商周三代之际,至孔子及其弟子得以自觉地论述。《大学》则承继孔子,以“诚意”将儒家的修身功夫发展至顶点。发展至《中庸》,界定了“真实的人性”的内涵,并进行了全面的论述。《孟子》则强调“反身而誠”,高扬道德的主体性和内在性。而到了《荀子》则说“君子养心莫善于诚”,比较关注社会中“礼”的一面,突出外在的礼乐对于诚信的建立和弘扬的意义。由此可知,儒家历来高度重视诚信,其诚信理论内涵深邃、脉络清晰,是传统社会秩序构建的精神内核和理论源泉。

(江西省宜春市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袁晓芳)

猜你喜欢

荀子中庸轨迹
人的伟大
中庸自明
浅谈求轨迹方程中的增解与漏解
无从知晓
Spiritual Humanism: Its Meaning and Expansion
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
捕捉物体运动轨迹
ntheImportanceofCulturalFactorsinOralEnglishStudying
《荀子》:先秦思想集大成之作
知识小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