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白鹭》文本教学解读与学习活动设计

2020-11-28马蓉

语文建设·下半月 2020年9期
关键词:白鹭自然段赞美

马蓉

一、文本教学解读

《白鹭》是统编教材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第一篇精读课文,是典型的寓情于物的散文,完美诠释了“一花一鸟总关情”的人文主题。作者郭沫若以其细腻的观察力和独特的审美体验,用寥寥数笔,勾勒出了白鹭如诗如画之美,让人对白鹭心生喜爱之余,也对大自然心生崇敬与向往。

文章语言凝练质朴,却句句饱含对白鹭的喜爱、赞美。首尾呼应,将白鹭比作精巧的诗(分别是第1自然段和第9~11自然段)。中间部分(第2~8自然段)分两层写了白鹭的美:先从颜色、身段来描写白鹭的外形美(第2~5自然段);再写白鹭觅食、栖息、飞行,这三幅不同场景中的画面(第6~8自然段),展现了它悠然脱俗、韵在骨子里的诗意。

其中,写白鹭外形美的部分,作者将其与白鹤、朱鹭、苍鹭对比,用一段富有节奏的排比短句,凸显了白鹭身段的精致玲珑,以及颜色的素雅纯净——美得“一切都很适宜”,不容一丝一毫增减。对比的表现手法作为本单元学习的要点,在本课中需要重点品读对应段落。另外,白鹭虽是一种常见的水禽,素有水边隐士、江田长者之称,但北方的孩子大多不熟悉鹭、鹤等珍禽。故导入部分可设计“鹤鹭比美”环节,再借助郭沫若“独爱白鹭”的原因,梳理出文章的主要内容和结构。

“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自然之美”是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阅读训练要素。在本课的学习中,可以得到很好的迁移运用——通过读文字想象画面,给画面命名,进而感受白鹭的如诗如画之美。

最后,联系杜甫《绝句》和传统文化中的白鹭形象,理解作者对白鹭的喜爱和赞美,体会“万物有灵”及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的表达方法。

二、学习活动设计

【学习目标】

1.正确认读本课“鹭、嫌、黛、嵌、匣、嗜”6个生字,正确书写“宜、鹤、嫌、朱、嵌、框、匣、哨、恩、韵”10个生字;预习时或课文学习后,摘抄喜欢的自然段。

2.通过分享体现“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的语句,想象白鹭觅食、栖息、飞行的画面并为其命名,理解白鹭如诗如画之美及作者对白鹭的喜爱与赞美之情;课堂学习时或学习后,能背诵课文,并尝试诵读出画面感和作者抒发的感情。

3.通过品读描写白鹭外形美的段落,体会对比和排比的表达效果;拓展传统文化中的白鹭形象,加深对作者喜爱和赞美白鹭的理解,体会借物抒情的表达方法。

【预习准备】

单元学习开启后,通读课文,预习生字词,摘抄喜欢的自然段,批注问题或感受。

【学习过程】

板块一:鹤鹭比美,导入激趣

师:我们知道万物有灵,各关其关。如果白鹭、白鹤、朱鹭、苍鹭比关,你想投谁一票?

1.出示几种鸟的图片,一是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二是帮助理解文中对比描写的段落。

2.生字词过关,重点认读“黛”“镜匣”“嗜好”(预习反馈正音,板块三时联系上下文,理解意思)。

板块二:独爱白鹭,初读晓因

师:通过预习我们已经知道,作者郭沫若独爱白鹭,你认为主要原因是什么呢?

1.白鹭是“一首诗”(文中首尾两次提到)。

“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

“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

2.白鹭外形美得“一切都很适宜”(第2~5自然段)。

3.白鹭觅食、栖息、飞行都很美,出现在哪里都像是一幅画(第6~8自然段)。

提示:以上三点为预设,无论学生从哪个角度表述,在板块三中,皆可对应文中的段落,信手拈来,朗读品味。另外,此处可梳理结构,生成部分板书:

板块三:鹭如诗画,诵读品味

师:白鹭美得那么恰到好处,白鹭无论出现在哪里都像一幅浑然天成的画,白鹭好似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我们就从你们所说的,郭沫若独爱白鹭的原因出发,来诵读和仔细品味这首散文诗的语言。

1.如诗一首,韵在骨间。

朗读分享:说说你从哪些地方感受到“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个别读,学生能初步说出自己的感受即可)

2.恰如其分,浑然天成。

体会写法:作者是怎样描写白鹭外形之美的?(教师范读与学生齐读、个性化朗读相结合,以读促悟)

第3自然段:“白鹤太大而嫌生硬,即使如粉红的朱鹭或灰色的苍鹭,也觉得大了一些,而且太不寻常了。”将白鹭与白鹤、朱鹭和苍鹭对比,突出了白鹭身段的精致玲珑。

第5自然段:“那雪白的蓑毛,那全身的流线型结构,那铁色的长喙,那青色的脚,增之一分则嫌长,减之一分则嫌短,素之一忽则嫌白,黛之一忽则嫌黑。”排比式的短语,句式整齐有节奏,突出了白鹭“色素的配合”和“身段的大小”都很“适宜”。

提示:

(1)体会对比和排比的表达效果,可以再次出示几种鸟的对比图片,借直观的感受帮助理解。

(2)可联系上下文和图片来理解“蓑毛”“黛”;“分”与“忽”是传统计量单位(蚕吐丝为忽,十忽为一丝,十丝为一豪,十豪为一厘,十厘为一分,十分为一寸,十寸为一尺),文中“分”“忽”强调白鹭的身段大小和色素配合十分适宜,一丝一毫的增减都会影响它的美。

(3)组织多种形式朗读第5自然段,达到当堂熟可成诵的效果。

3.站立飞行,处处如画。

交流概括:

(1)文中藏着三幅优美的图画,先自由朗读,发揮联想与想象,尝试读出画面感。

(2)小组内交流,说说朗读时脑海中浮现出怎样的画面,或每幅画带给自己怎样的内心感受。

(3)小组讨论,为每幅图画命名,最后全班分享,看哪个题目最能概括出画面,又符合文中的意境,富有诗韵。(同时板书在“不同场景中的美”后面)

预设:

水田钓鱼图、水田立钓图、白鹭垂钓图。感受:和谐自然,韵味十足。

枝头独立图、独立绝顶图、白鹭嘹望图。感受:悠然自得,引人遐想。

黄昏低飞图、日暮低飞图、白鹭起舞图。感受:给人安定、恬静之感。

提示:学生分享后或交流中,可出示与第6、7、8自然段文字内容匹配的白鹭照片、水墨画或视频,让学生从白鹭的动作、神态中,感受它如诗的韵味。文中作者的感受是独特的,学生交流时每一种独特的感受和想象都值得肯定,图画命名言之有理即可。

(4)出示三幅图,看图挑战背诵第6、7、8段。

4.梳理思路,诵读全文。

提示:先结合板书回顾作者的行文思路,帮助学生形成理解性记忆,降低背诵全文的难度;再让学生交流誦读课文时每一部分的语气、语速、情感基调,尝试有情有趣地诵读。

比如,第l~4自然段娓娓道来,第5自然段的排比句要读得连贯有气势;第6~8自然段,要语速慢、语气柔,读出白鹭的悠然自得,自然和谐之韵;第9~11自然段,作者表达对白鹭的喜爱和赞美之情,朗读的语气和情感则较为强烈。

板块四:万物有灵,借物抒情

师:“一花一鸟总关情”,本单元的阅读训练要素就是“初步了解课文借助具体事物抒发感情的方法”。那么郭沫若想要借白鹭,抒发自己的什么感情呢?我们来了解诗中和传统文化中的白鹭。

1.诗中的白鹭

回顾杜甫《绝句》中的“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学生大胆推测白鹭的象征意义。

提示:能飞上青天的白鹭意味着自由,拥有雪白毛色的白鹭代表着纯洁,脖子修长、不易屈服的白鹭象征着高贵。

2.作者赞美白鹭,是借白鹭抒发什么感情

首先,能从文中直接发现作者对白鹭的喜爱和赞美之情。如果结合传统文化中白鹭的意象,则可能是抒发自己对自由、高贵、纯洁的向往与追求(不必结合作者的创作背景,深究其政治追求等)。

3.传统文化中的白鹭

(1)白鹭在飞翔时,成群有序不乱,古代就以鹭序寓百官的班次;明清的官服补子纹样中,白鹭是七品文官的补子纹样(出示图片)。

(2)“鹭”与“路”谐音。画着白鹭、莲花、荷叶的吉祥图案,意为“一路连科”;一只白鹭与芙蓉花的画面,意为“一路荣华”;一只白鹭与牡丹画在一起,意为“一路富贵”;画两只白鹭,一朵青莲花,表示“路路清廉”,用以祝颂为官清正廉明(出示图片)。

总结:“一花一鸟总关情”,学完本单元的几篇课文之后,我们也要来写写自己的心爱之物。从今天起,留意自己喜爱的物件或植物、动物,为“我的心爱之物”作品展做准备吧!

猜你喜欢

白鹭自然段赞美
远离否定式赞美
秋天
美丽的秋天
为自己点赞
赞美胡子(共4则)
多一句赞美
找不同
简笔画白鹭
吃小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