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落花生》文本教学解读与学习活动设计

2020-11-28卢小柯

语文建设·下半月 2020年9期
关键词:落花生质朴道理

卢小柯

一、文本教学解读

《落花生》是许地山在1922年发表的散文集《空山灵雨》中的一篇,文中所倡导的“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只讲体面”的落花生精神曾引起轰动。该文也多次被收录于小学教材中,是进行价值观教育的经典篇目。

然而,细读文章,除了“借物喻理”,总有丝丝暖意涌上心头。如果没有质朴的亲情,怎会有月下尝花生、议花生的情景?如果没有浓醇深厚的父子之情,怎会有如此生动、深刻的对话?如果没有父亲殷切的期盼之情,又怎会对作者产生如此深远的影响?

《落花生》语言浅显,文字朴实,之所以能如此打动人,除了它所传达的道理,还有蕴含在文字背后的浓浓深情。结合单元的阅读要素“初步了解课文借助具体事物抒发感情的方法”,在教学设计中,可从“借事抒情”人手,弱化故事中的“理”,感受字里行间的“情”,以“情”带“理”,才能真正体会到质朴的亲情、厚重的父爱以及作者对父亲的缅怀之情。学生悟到了“情”,“理”自然就会内化,阅读能力的习得也就顺理成章。

课文围绕“落花生”写了“种花生、尝花生、谈花生、忆花生”四个部分。第1自然段主要写“种花生”,从中可以体会到作者家人生活的质朴和平凡的幸福;第2自然段写了准备过收获节“尝花生”,从“母亲把花生做成了好几样食品”可以读出作者对母亲的赞美和敬爱;第3~14自然段是“谈花生”的部分,也是全文的重点部分,体现出父亲的谆谆教导和一家人的其乐融融;“忆花生”为最后一个自然段,笔者倾向于把这一段单列为一部分,因为这段话的重点,即最后一句,意味隽永,说明了父亲的教导留给作者的深刻影响。

情感除了藏在故事里,还藏在月下品花生的画面里,藏在文章质朴的表达里,藏在作者的毕生追求里。课文的插图描绘了月光下在一个简易的茅亭里,坐着其乐融融的一家人,虽看不清他们的脸庞,但一定是品着花生相谈甚欢,不远处是花生田。纯朴淡雅的画面勾起人无限的遐想。文章的语言简洁朴实、通俗易懂,这正是作者深受“落花生”精神影响的体现。作者一生追求“质朴、有用”的理想信念,曾参与五四运动,倡导思想变革,还曾以“落华生”为笔名发表文章,可见其赤子之心。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欣赏插图和语言表达的特点,同时补充作者资料,帮助学生进一步领悟文章“借事抒情”的巧妙之处。

此外,课后习题第二题指向“借物喻理”,而《落花生》放在这一单元学习,应该是“情”大于“理”的,在学习时可以“情”带“理”。小练笔的设计指向“借物喻人”,虽契合文章的语用价值,但在情感价值上会破坏整体感知,建议在整篇文章学完后单独练习,也可结合语文园地的“词句段运用”来处理。

二、学习活动设计

【学习目标】

1.认识“亩、吩”等6个生字,读准多音字“便”,会写“亩、播”等9个字,会写“播种、浇水”等7个词语。

2.在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句初步理解父亲借助落花生所讲的道理。

3.通过多种形式的读,感受字里行间流露的情感,初步体会作者“借事抒情”的写作方法。

4.仿照课文的写法,写由某一事物想到的人。

【学习过程】

板块一:读通文章,把握内容

1.板书课题,认识“落花生”。

质疑:为什么叫“落花生”?“落”是什么意思?

出示图片并解释:一般的花草瓜果,开花了以后,直接在枝头结果。而花生开花后,花柄会带着子房(长种子的器官)向下生长,落花入土而生果,所以叫“落花生”。

2.课文围绕“落花生”都写了哪些内容?

请学生朗读,边读边总结。

第1自然段写了“种花生”,第2自然段写了准备过收获节“尝花生”,第3~14自然段写了家人“谈花生”,第15自然段写了“忆花生”。

板块二:引出对比,感悟道理

1.全文都在围绕“花生”來写,再读课文,找一找花生有什么特点?

聚焦第7~10自然段,总结花生特点:味道很美,可以榨油,价钱便宜,默默无闻、不张扬。

2.花生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父亲是用什么方法让“我们”了解花生这一特点的?

3.我们还在哪篇课文中见过对比的方法?

回忆《白鹭》第2自然段,《乡下人家》“青、红的瓜……比那高楼门前蹲着一对石狮子或是竖着两根大旗杆,可爱多了”。

4.父亲通过将花生与桃子、石榴、苹果作对比,想告诉“我们”什么道理?你怎样理解父亲的话?

聚焦第10、第12自然段,朗读,总结: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只讲体面。

板块三:品读细节,初悟情感

1.除了道理,我们还能从作者写的事情中读出什么呢?再次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批注。

2.组织交流。

(1)作家记事、写物,往往寄托了自己的情感。这篇文章也不例外,文章看似简单,却处处流露着作者的情感。请大家再读第1自然段,看看能读出怎样的情感。

通过“我们姐弟几个都很高兴”“居然收获了”等词句,能体会出一家人质朴、平凡生活中的小幸福。

(2)从第2自然段能读出什么?

从“母亲把花生做成了好几样食品”中可以看出母亲的厨艺高超,可以读出作者对母亲的赞美和敬佩之情。

(3)用同样的方法自读第3~15自然段,交流自己体会到的情感。

重点引导学生品读父亲说的话,初步感受父亲对“我们”的谆谆教导、殷切期盼之情。

板块四:结合背景,透析情感

1.父亲为什么要这么说呢?

(1)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许地山的父亲——许南英。

出示资料:许南英,清代台湾爱国诗人,1895年曾率领部下抵抗日本入侵,不敌而败后被迫离台,悲愤内渡到福建。后又在广州、佛山等地任职。许南英一生坎坷,却始终为人正直、作风清廉,有着极高的精神追求。

结合这些资料,说一说自己对文中父亲说的这段话,又有了怎样的理解。

父亲不仅是这么说的,他平时也是这么做的,并且他希望自己的儿女也能像花生那样,不图好看,只图有用。

(2)带着这种理解,再来读一读第10、12、14自然段,深入感受父亲对子女的谆谆教导、殷切期盼。

2.如果在父亲说的话之前加些提示语,你会加什么?

(1)父亲地说:“花生的好处很多,有一样……必须挖起来才知道。”

(2)父亲接下去地说:“所以你们要像花生,它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

(3)父亲——地说:“对。这是我对你们的希望。”

加上合适的提示语,把父亲说的这三句话连起来读一读。

3.仿照刚才的方法,想一想,在哥哥、姐姐和“我”发言的时候,应该是什么样子的,也试着给这些对话加上提示语。

(1)小组讨论,分角色朗读。

提示:可以仔细看看插图,想象当时的画面,人情入境地朗读。

(2)请一个小组,简单反馈,如:

父亲慈爱地说:“你们爱吃花生吗?”

我们争着回答:“爱!”

父亲若有所思地说:“谁能把花生的好处说出来?”

姐姐兴奋地说:“花生的味道很美。”

哥哥紧接着说:“花生可以榨油。”

我也不甘示弱:“花生的价钱便宜,谁都可以买来吃,都喜欢吃。这就是它的好处。”

(3)小结:能给这些对话加上合适的提示语,说明你已经能想象当时的画面,并且理解故事中的情感了。读书就是要这样,不仅要能读出表面的道理,更要能读出文字背后的情感。

板块五:删繁就简,升华情感

1.思考讨论:作者在写文章时,为什么没有加这样的提示语?

作者的文字就像父亲教给他的道理一样,“只求有用,不求体面”,所以并未加一些华丽的词语来修饰,而是平平淡淡,講着朴素的道理。

这也印证了作者在文章结尾处写到的——“父亲的话却深深地印在我的心上”。

2.补充资料,理解写作意图。

出示资料:作者在写这篇文章时,父亲已经离世。作者深受父亲的影响,不仅以“落华生”为笔名,发表了很多篇文章,他还曾参加五四运动,引领思想变革,他一生都在追求“做有用的人”。

结合资料想一想,作者写这篇文章是为了什么?

为了传达“做有用的人”的道理,为了缅怀父亲,也为了表达父爱的厚重,还为了怀念一家人的亲情,等等。

小结:所以作者是在借“落花生”来抒发情感,这种方法就叫“借事抒情”。

板块六:拓展练笔,习得方法

课文中用花生来比喻“不求体面,只求对别人有用的人”。看到这些词语,你会想到哪些人?

出示:竹子梅花蜜蜂路灯

学生交流汇报。选择自己喜欢的一种事物,模仿课文第10、12自然段,写一段话。交流反馈。

猜你喜欢

落花生质朴道理
重拾质朴
山有桂子
各极其妙的《落花生》
这只猫说得好有道理
道理
论功能对等理论下的散文翻译
质朴
智珠
落花生
追寻最质朴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