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意兼容:统编教材练习设计的内在取向和教学价值
2020-11-28王秀梅周新霞
王秀梅 周新霞
“言意兼容”,来源于“言”与“意”关系的研究。关于“言”“意”之辩,最早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的《易传·系辞》,至唐宋时期转入到美学范畴。李维鼎在现代语境中对其进行借鉴和扩展,提出语文“言意论”主要观点:言意之间的转换是一切言语活动的本质所在,语文教学就是言语教学,其核心途径是“通过‘言达成对‘意的理解,再反观其‘言在达‘意中的作用、方法和技巧,从中学习和运用”。笔者认为,语文教学领域中的“言”,通常指文章特有的语言知识、写法、篇章及体裁等,统编教材中的语文要素都是属于“言”的范畴;“意”通常指作品的思想、情感、主题和文化意蕴等,统编教材中的人文主题属于“意”的范畴。“言意论”观照下的语文教学,不再是得意忘言,而是由言得意,据意知(学)言,既顺应了言语习得的特点,又承载了民族语文学的优良传统,兼顾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随着对统编小学语文教材研究的深入,笔者发现,依托统编教材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之构架,用好教材中的练习设计(含课后练习、口语交际、习作等专项练习,语文园地中的单项练习等),能够将语文能力与人文精神的培养进一步融合,实现工具性与人文性在教学中的真正统一,对深化语文教学改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教材练习设计“言意兼容”的内在取向剖析
为了深入研究统编教材练习设计的特点,笔者将统编教材的练习设计进行了梳理,按其练习的表面指向概括为两大类,一类是指向“言”的练习,这类练习倾向于对语言知识、能力的训练。如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口语交际“身边的‘小事”:我们的身边每天都在发生各种各样的“小事”,与小组同学交流你发现的令人感到温暖的行为,或是不文明的行为,再谈谈你对这些行为的看法。在特定场景中进行说话训练,这无疑是指向言语表达的,可称之为“言”的练习。另一类是指向“意”的练习,倾向于对人文主题进行品悟,以提升思想认识,深化情感意蕴。如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祖父的园子》课后练习第二题:读读下面的句子,体会“我”的内心感受。这是一道指向深化课文主题情感认知的练习,可称之为“意”的练习。通过系统梳理和研究发现,统编教材的练习设计具有“言意兼容”的内在取向。
1.“言”的练习中以“意”为召引
“言”的练习中以“意”为召引,是指看起来表面是指向“言”的练习,其内在含有“意”的指向和引申。如三年级上册的口语交际,看起来是一道再平常不过的言语表达练习,但从表述来看,它不是一项简单的说话训练,而是对口语交际的语境进行了设置——“交流你发现的令人感到温暖的行为,或是不文明的行为”。这一交际语境的提出,使练习不仅指向言语形式,而且指向人心的领悟。引导学生在练习口语表达的同时,也要调动自己的价值判断和情感,在言语表达中寄寓、黏附、融汇自己的情意和倾向,这是理想中的言意共生性教学。细细揣摩一至六年级全册教材,此类练习比比皆是,充分体现了教材编写对语文教学“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观照,为一线教师的语文教学提供了内在的逻辑思路。
2.“意”的练习中以“言”为根柢
“意”的练习中以“言”为根柢,是指编者设计的练习题,虽然指向的是情感体会、思想提升,但它不是空穴来风、横空出世,而是提供了充分的语言材料作为思考的支撑。如五年级下册课文《祖父的园子》的课后练习第二题,引导学生体会萧红对“童年短暂的快乐和自由”的怀念,这是一道典型的指向人文情感体悟的练习,但题干中很鲜明地提供了“下面的句子”,这些现成的、具有极强表现力的句子,可以作为学生体会作者真实情感的丰厚资源和铺垫。这样的练习设计,深谙“由言得意”的语文学习之道。统编教材的练习设计大多具有这一特点,这对语文教学具有深层的辅益。
二、“言意兼容”练习设计的教学价值寻绎
1.导向性
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一直是老师们躲不过、绕不开的话题;教学中的得言忘意与得意忘言,一直是老师们心头的困和痛。我们知道,言语学习是两个向度的活动,一方面是“意”的深入,一方面是“言”的显露,二者相辅相成、互相依存。统编教材练习设计的“言意兼容”,为语文教学实现“言”与“意”两个层面的穿透与贯通,指出了清晰的方向和路径。
2.共生性
字词句组成的言语体系,通过听觉和视觉进入大脑,激活学生头脑中相关的生活体验,促其重建物境、情境、意境体系和意义体系,从而增知获能、悟理染情,这是言意共生的教学境界,也是理想的教学境界。统编教材的练习设计,注重外境与内意的相互激发、形式与内容的内在联结,让“言”与“意”相互牵连,互为因果,共同滋潤学生的心田与笔端,从而使语文教学走进“内化于意,外化于言”的澄明之境。
3.整体性
统编教材在阅读、写作、口语交际、语文园地等板块,精心构思“言意兼容”的言语环境,努力建构指向能力培养与思想陶冶相融合的教材体系。其旨归在于引导教师在教学中,以“言意兼容”的思路整体建构语文教学,把听、说、读、写与知、能、情、理统整在一个以“言意互转”为内在运行机制的场境中,让语文教学成为调动学生全部思维智慧和融注情操人格的过程。
三、“言意兼容”练习设计的教学策略
1.单元备课以人文主题为统领,突出主训练,体现整体建构
“言意兼容”的练习设计理念,在更大范围内体现在单元的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的架构上。在单元备课时,我们首先应考虑人文主题的统领地位,在此基础上,合理选择与人文主题相适配的语文能力训练内容和方式,做到人文主题统领与语文要素训练同构共赢,相得益彰。例如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人文主题为“奔跑,飞舞;驻足,凝望。这些可爱的动物,是我们的好朋友”,语文要素是“体会作家是如何表达对动物的感情的;写自己喜欢的动物,试着写出特点”。本单元的三篇课文《猫》《母鸡》《白鹅》,均为名家名篇;习作是“我的动物朋友”;语文园地中“交流平台”和“词句段运用”的范例大多来自三篇课文。通读单元内容后,依循“言意兼容”的设计思路,我们确定如下三项核心教学内容:(1)三篇课文的教学,均须重点围绕“作者是通过什么方法表达动物的可爱和他对动物的喜爱的”这一主问题展开;(2)每篇课文中均须设计至少一个练笔仿写,练笔题目可以来源于课后练习,也可以将语文园地中的“词句段运用”前置到课文学习中进行,还可以自己设计练笔内容,练笔仿写要写出动物的可爱和自己对小动物的喜爱;(3)此单元的习作、“交流平台”等内容,均须扎实达到“联系课文内容、学习课文写法进行模仿和创作”的要求。
以上核心教学内容的确定,是基于课后练习、语文园地中的“单项练习”和口语交际、习作等“专项练习”的统整开展的,将单元人文主题的突出、语文要素的训练和课后练习相联结,整合设计,充分体现了以练习为支架的单元整体建構。在这个整体建构的单元学习模块中,知、能、情、理等要素或先或后,或疏或密,或明或暗,或单项或多项地勾连变错,互促共进,形成“言”和“意”在反复结合中螺旋式上升的结构,为教学注进了合力。
2.课文教学以语文要素为中心,呼应大主题,追求言意双得
上文所述的单元备课,体现了单元教学的主思路,建构了单元教学的整体格局。最终的语文教学质效,取决于课文教学。因此,落细、落实课文教学,十分重要。我们的策略是,用好带有“言意兼容”取向的课后练习题,以合宜的课后练习为支点,把语文要素推向课堂的中央,深耕细作,回旋反复,使学生形成切实的言语认知,熔铸过硬的言语能力,同时注意呼应大主题,在单元人文主题的观照下据意学言,实现言意双得。
例如《母鸡》一课,如何以“言意兼容”的课后练习题为支点展开教学?以课后练习二为例:“老舍先生用词很严谨,他写母鸡‘负责、慈爱、勇敢、辛苦,母鸡真的就是这样。结合课文内容说一说。”在课堂上,通过将母鸡“负责、慈爱、勇敢、辛苦”的特点与文章中的语言描写一一对应,如:“不论是在院里,还是在院外,它总是挺着脖儿,表示出世界上并没有可怕的东西。一只鸟儿飞过,或是什么东西响了一声,它立刻警戒起来:歪着头听;挺着身儿预备作战……”将这段生动传神的描写与母鸡的“负责、勇敢”联系起来,让学生把“总是挺着脖儿、立刻警戒起来、歪着头听、挺着身儿预备作战”等词句带入现实体验和自我的生活经验,联想母鸡当时的神态与心理,从而对母鸡的“负责、勇敢”有真切而深入的体味,引导学生用一种带有语言温度的感知方式,学会从原来熟视无睹的对象中看出美、会出意来。这样,言语教学与人文教育就真正做到了有机融合、相互渗透,这是“言意兼容”练习设计理念下的理想教学样态。
3.单、专项练习以单元生态为依托,灵动主旋律,走向全面发展
统编教材教师用书中指出,教材编写时着力加强单元内部的横向联系,各部分内容环环相扣、相互配合,使板块中各项内容形成合力,共同促进学生发展。即使是习作、口语交际等专项练习,语文园地的单项练习,也都是慧心巧思,努力将其有机融入人文主题与语文要素共同作用的单元生态中。在教学中,善于借势用势,将单、专项练习通过创新性处理,使之更好地为单元整体教学增色添彩,是我们惯常的教学实施策略。
例如,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该单元人文主题是关于好奇和思考的,语文要素是体会用事例说明观点的方法、展开想象等。本单元的口语交际专项练习是辩论。练习中提示了四项辩论选题(电脑时代要不要练字、班干部是轮流好还是精选好、互联网是增进还是疏远人们的感情、可不可以说谎),要求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丰富认知,全面看待和处理问题,并以小组为单位开一次辩论会。基于教材编写的“言意兼容”取向给我们带来的启示,在实践中我们可这样处理:
(1)在内容上,丰富辩题内容,增加科学元素。因本单元的人文主题是关于好奇和思考的,所以其选文带有浓郁的科学色彩,如《两小儿辩日》《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等。为呼应人文主题和课文中丰富的科学元素,我们对口语交际的内容进行了创新设计,如增加“教师会不会被机器人完全取代”“出现新型病毒的利与弊”等,对本单元人文主题进行深化和拓展。
(2)在形式上,增加准备时间,优化辩论方式。辩论对学生而言具有较强的挑战性,为了取得更好的辩论效果,辩前可以多给学生一些准备时间,还可以邀请兄弟班级的老师和同学参加。
(3)在评价上,纳入素养评价,追求全面发展。不仅关注学生辩论过程展示的语言表达能力,还要关注学生辩论过程中对客观世界的价值取向,以及参与的态度。
“言意兼容”是语文“言意论”视域下对统编教材练习编写特色的独特洞察,据此可探寻实现语文教学“言意双得”的有效实施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