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商承祚藏明清印章艺术探微

2020-11-28黄诗金

中华书画家 2020年8期
关键词:边款寿山石朱文

□ 黄诗金

商承祚(1902-1991),字锡永,号契斋,师从罗振玉,富收藏,尤嗜书画篆刻及古器物,且其藏品大多都捐赠给了国有博物馆。1992年后,商承祚家属遵照其遗愿分批向深圳博物馆捐赠明清重要书画与古器物300余件(组);2006年,商氏家属又再一次将契斋藏明清文人印章共计173件(组)全部捐赠深圳博物馆,加上屡次捐赠的其他历代文物,前后总计530件(组)之多,使深圳博物馆成为岭南地区收藏明清书画篆刻的代表性博物馆之一。

深圳博物馆收藏的商承祚契斋藏明清文人印章,是现当代金石学者具有一定体系性和学术性的印章收藏,更是研究传统文人篆刻艺术的重要实物资料。契斋藏印多为明清以来名家之作或名家用印,文化艺术价值颇高,内涵丰富,造型印材丰富多样,可以说是一部微缩的明清篆刻艺术史。这批印章类别上有姓名章、斋号章、雅趣闲章,也有鉴藏印、吉语印、诗词隽语章等;材质上则不乏珍贵的田黄石、寿山石、昌化石、青田石、象牙、水晶、琉璃等;造型上多方圆与椭圆,印钮雕刻多有奇思,囊括山水鱼虫、吉祥祝福等多种题材,颇具古朴典雅的艺术气息(图1)。

这批藏印更是商承祚致力于金石学研究的成果之一,内含明清诸多大家之作,如明中后期的王宠、何震;明末清初的程邃、傅山、周亮工、朱彝尊等;清乾嘉以降的高凤翰、邓石如、陈鸿寿、赵之琛、徐三庚、蒲华、黄士陵等;晚清民国则有吴昌硕、陈衡恪、齐白石等,岭南地区则有何昆玉、杨其光、徐新周、易大庵、邓尔雅、李尹桑等。且多具有丰富的边款信息,为研究篆刻提供了珍贵的补充资料,彰显了一代金石学者的学术实力,由此亦可感知商承祚精审的品鉴能力。鉴于此,本文拟就契斋所藏明清文人印章的特色与价值做一梳理。

一、明中后期至明末清初印章

明中后期,文人学者成为篆刻艺术的主要力量。以文彭为代表的吴中文人开启了明清文人篆刻的新时代,印坛逐渐形成了以文彭、何震、苏宣、汪关、朱简等为核心的五大派别。明后期,篆刻家多以印谱传世,而流传至今的实物印章却甚是罕见,后世摹刻者颇多,诸如文彭、何震之作尤其如是。契斋藏印中便有传世颇为罕见的王宠与何震等明人印章,值得研究。

图1 商承祚部分藏印

1.明中期至清初名家印章

王宠(1494-1533),明代中期书法家,字履仁、履吉,号雅宜山人,吴县(今属江苏苏州)人。博学多才,工书画篆刻,精通六经,诗文声誉名满吴中,行草尤为精妙,与祝允明、文徵明并称“吴门三家”。著有《雅宜山人集》。晚明学者邢侗《来禽馆集》称:“履吉书元自献之出,疏拓秀媚,亭亭天拔,即祝之奇崛,文之和雅,尚难议雁行,矧余子乎?”王宠在篆刻方面追求疏淡空灵的魏晋风致。契斋藏明王宠“天地入胸臆,吁嗟生风雷”朱文寿山石印章(图2),篆隶结合,粗犷有力,刀法犀利。印面边款阴刻楷书“天地入胸臆,吁嗟生风雷”,一面则刻楷书款“吴郡雅宜山人王宠作”,书法清雅醇正,有晋唐遗韵。王宠传世藏印不多,契斋所藏王宠所治诗文印具有重要的艺术与研究价值。

何震(1522-1604),字主臣、长卿,号雪渔,徽州婺源(今江西婺源)人。寓居金陵,与文彭交情深厚,被誉为篆刻“海内第一”,徽派篆刻艺术的开山祖师。何震能“法古而不泥古”,融秦汉铸印之浑厚端庄、凿印之犀利峻迈,猛利刚劲,情韵盎然,著有《续学古编》《印选》等。契斋藏印中何震所治“冷暖自知”白文寿山石印章(图3),采用寿山冻石,质地凝润细腻,篆印运刀淋漓痛快,盘虬屈曲,可以窥见汉玉印的遗韵。其边款以独特的单切刀刻出“雪渔为湘兰仙史作”,棱厉沉厚,运刀气韵贯通,浑然一体,富于烂漫之气。现藏西泠印社的何震传世名作“听鹂深处”,该印边题款“王百穀兄索篆赠湘兰仙史,何震”,可知这是万历初年王穉登请何震刊刻并赠给“秦淮八艳”之一马湘兰的印章。契斋藏印边款显示此印是何震为马湘兰所治,若无疑问,亦当具有极为重要的历史与艺术价值。

契斋藏印中另有两方明人印颇值得注意。其一,贞吉“春山翠绕”朱文寿山石印章(图4-1)。此印采用汉印龟钮,刻画生动,其趣盎然。印文篆书“春山翠绕”四字,刀法娴熟,苍劲拙朴。边款隶书“春山翠遶”,行楷题刻“嘉靖四年三月十五日,篆于爱月楼中戏笔。贞吉。”边款中还有商承祚特别刻铭“契斋藏”,以显示其对此印的重视。其二,克生“万壑松涛”朱文青田石章(图4-2),同样是汉印龟钮,章法疏密相间,刀法古拙平和,又有行楷边款:“崇祯五年五月端阳日,篆于西湖草堂。克生。”目前尚未查考到这两方印的具体情况,但从形制与印风上看仍不失为中晚明的代表。

周亮公(1612-1672),字符亮,号陶庵、栎园、适园等,江西金溪人。寓居金陵,清初历官户部侍郎等职。文学家、篆刻家与收藏家。著有《赖古堂印人传》《赖古堂印谱》等。契斋藏周亮工“草草了事”朱文寿山石印章(图5),汉篆印文,章法灵动,刀法圆润,侧刀楷体边款“赖古堂集印。栎园”。该印章可谓周亮工存世篆刻的重要实物。

图2 [明]王宠 天地入胸臆 吁嗟生风雷(附边款)深圳博物馆藏

图3 [明]何震 冷暖自知(附边款)深圳博物馆藏

图4-1 [明]贞吉 春山翠绕(附原石)深圳博物馆藏

图4-2 [明]克生 万壑松涛(附边款)深圳博物馆藏

图5 [清]周亮工 草草了事(附原石)深圳博物馆藏

图6-1 [清]程邃 蕉林居士深圳博物馆藏

图6-2 [清]程邃 恒山梁清标玉立氏图书深圳博物馆藏

图7 [清]傅山 山 深圳博物馆藏

图8 佚名 吕留良印 深圳博物馆藏

图10 [清]朱彝尊 “物我有情欢喜世界/身心无病烟火神仙”双面印(附边款、原石) 深圳博物馆藏

图11 [清]高凤翰 江光彦印(附边款)深圳博物馆藏

图12 [清]邓石如 执中深圳博物馆藏

图13 [清]陈豫钟 大泉居士深圳博物馆藏

程邃(1607-1692),能诗善书,工篆刻,取法汉印,刀法凝练,强调笔意,与文彭、何震等人并驾齐驱,更是完成明末清初篆刻艺术转型的核心人物,存世篆刻不多。程邃博学好古,在诗文、书法、绘画、收藏、金石考证、医道诸方面皆有成就。契斋藏程邃“蕉林居士”和“恒山梁清标玉立氏图书”朱文青田石对章(图6),边款“垢道人程邃”,是为明末清初文学家、书画鉴藏家梁清标所治,且常见于梁氏鉴藏书画中。此方印章整体方圆兼备,极尽精微,汉印遗风,具有程邃典型破残痕迹。程邃尤其注重古玺的价值并运用于篆刻艺术之中,开宗立派,其篆刻风韵跨越明清两代,影响了近代百余年的篆刻风气。很显然,商承祚是经过审慎研究后才收藏此方名家名人对章,为研究篆刻艺术提供了极为重要的实物资料。

傅山(1605-1684),明末清初负有盛名的学者与书法篆刻家。字青主,别署石道人,号啬庐、朱衣道人,山西阳曲人。康熙十八年(1679)诏举鸿博,称疾固辞,特加内阁中书。书名最盛,篆隶真草皆精,富收藏金石,精鉴别,尤精篆刻。著有《霜红龛集》。契斋藏“山”字朱文青田石印章(图7)是傅山自用印,边款“朱衣道人”即傅山名号。傅山有著名“四毋”艺术理论:“宁拙毋巧,宁丑毋媚,宁支离毋轻滑,宁直率毋安排。”其以篆隶八分之法,运笔转折活泼,这方“山”字印体现得尤为明显。

2.明末清初佚名刻名人用印

吕留良(1629-1683),字庄生,号晚村,别号南阳布衣、吕医山人等,是明末清初杰出的学者、思想家与诗人。博学多才,富藏书与砚,明亡后隐居。雍正十年因弟子曾静案被剖棺戮尸,著述悉遭焚毁,子孙、门人等遭杀戮流放者众多,成为震惊一时的文字冤狱。著有《吕晚村先生文集》《东庄诗存》。吕留良存世文物极罕见,上海博物馆藏有其所用砚台。吕留良也善篆刻,此方“吕留良印”是其自用印(图8),很可能也是其自刻。象牙印最早出现于汉代,唐宋皆以为私印。明中后期,随着文房清供类的象牙制品兴盛,象牙印也开始进入文人视野,上海博物馆藏文彭“七十二峰高处”即是经典之作。商承祚对此印极为珍视,1962年,他还将此印章拓印并作题识寄赠友人王贵忱,此中亦可见商老之性情与志趣(图9)①。

二、清早中期与中晚期印章

清代篆刻艺术初期多承明中晚期文人遗风。乾嘉朴学盛行,促使金石考古之学勃兴,嘉道以来碑学由是中兴,篆刻艺术从考古学中不断汲取营养,也由此发展到新的美学境界与高峰。清代篆刻艺术流派纷呈,涌现出一批开风气的篆刻艺术大师,主要为南北二宗,即以扬州为中心的新徽派和以杭州西泠八家为代表的浙派,也有邓石如派、赵之谦派、黄士陵黟山派、吴熙载派,学者多受碑学思想影响,专研金石碑刻学问,精于考古,历代古物如商周钟鼎彝器、战国秦汉古玺印与秦汉瓦当、封泥,汉魏六朝碑刻、诏量古泉、画像砖石等诸多相关金石艺术皆为篆刻所吸收,大大开拓了篆刻艺术的审美境界。契斋藏印章也以金石碑学风气影响下的篆刻艺术为核心,涵盖了大多重要篆刻家的相关作品,因此具有重要的艺术鉴赏与学术研究价值。

1.清早中期名家印章

契斋藏有朱彝尊“物我有情欢喜世界/身心无病烟火神仙”朱白文寿山石双面章(图10)。朱彝尊(1629-1709),字锡鬯,号竹垞,浙江秀水(今嘉兴市)人。清初文学家、学者、藏书家。康熙十八年(1679)举博学鸿词科,以布衣授翰林院检讨,充《明史》纂修官。朱彝尊学识渊博,通经史,精于金石考据,诗词兼工,为浙西词派的创始人,诗与王士禛齐名,时称“南朱北王”,与程邃、郑簠、周亮工等明末清初书画家交善,著有《经义考》《日下旧闻》《曝书亭诗文集》等。此印书体娟秀亮丽,刀法细腻,合乎秦汉之法,又富有文人气息。朱彝尊又作篆书边款:“其眉寿,子子孙孙永宝用。竹垞。”其下有商承祚题刻“契斋藏”,足见商承祚对此的肯定与欣赏。

高凤翰是清中期声名卓著的书画篆刻艺术家。高凤翰(1683-1749),字西园,号南村。篆刻艺术个性鲜明,印风大气磅礴,师法秦汉,直追本源。清代篆刻理论家魏锡曾《论印二十四首》中评其篆刻曰:“咄咄尚左生,琢印如琢砚。石质具堕剥,字形随转变。乱头粗服中,姬姜终婉娈。”契斋藏高凤翰所治“江光彦印”白文寿山石印章(图11),古拙汉印之风可窥一斑。双刀篆书刻款“西园高子凤翰题”也显得苍劲雄浑。江光彦,字笔山,江苏兴化廪生,工诗善书,篆刻尤奇古,高凤翰可能与之有往来。高凤翰印风源自程邃开创的徽派篆刻艺术,又与张在辛共同“开齐鲁印派之先河”。阮元《广陵诗事》载:“郑板桥印章皆出沈凡民、高西园之手。”

邓石如是清中期篆刻艺术转型与开宗立派的大师。邓石如(1743-1805),字顽伯,号完白山人、龙山樵长,安徽怀宁县人。工书法篆刻,集篆书之大成,著有《完白山人篆刻偶存》。邓石如深受金石碑学启蒙思想的影响,将碑刻书法意趣融入治印中,并以圆劲取胜,绰约多姿。吴熙载褒扬其:“以汉碑入汉印,完白山人开之,所以独有千古。”契斋藏邓石如所治“执中”朱文印章(图12)充分体现了“印从书出”的篆刻道路,朴茂雄浑,率真洒脱。

图9 商承祚 “吕留良印”拓片题识 王贵忱藏

2.清中晚期名家印章

清代中晚期篆刻艺术最重要的事件是清乾嘉年间浙派篆刻的形成与崛起,并由此直接开启了近代篆刻,至今仍是最主流的篆刻流派。浙派篆刻以杭州为中心,又以“西泠八家”即丁敬、蒋仁、黄易、奚冈与陈豫钟、陈鸿寿、赵之琛、钱松影响最为深远。尤其是丁敬深受乾嘉朴学滋养,宗法秦汉,遍历宋元,熔前代篆刻于一炉。其质朴秀雅之美,一扫印坛皖派末流庸俗之气,成为新时期篆刻美学的核心审美。契斋藏印中即包含了西泠后四家陈豫钟、陈鸿寿、赵之琛、钱松的重要作品,尤其以赵之琛篆刻最多。

陈豫钟(1762-1806),字浚仪,号秋堂,浙江钱塘(今杭州)人。精于金石文字和古器物的研究,收藏书画、古砚甚富,精于墨拓。著有《古今画人传》《求是斋集》等。契斋藏陈豫钟“大泉居士”白文寿山石印章(图13)布局疏密有致,刀法严谨,秀丽工致,边款刻“秋堂作”,手法娴熟。“大泉居士”尚未考得详名,从名称上看也是一位雅好古泉收藏的文人雅士。

图14-1 [清]陈鸿寿 蜗庐旧傍吴宫住脂粉溪头春水香 深圳博物馆藏

图14-2 [清]陈鸿寿 无乃太简深圳博物馆藏

图14-3 [清]陈鸿寿 爵宇逢辰深圳博物馆藏

图15-1 [清]赵之琛 “玉昆父/刘崐之章”对章(附边款) 深圳博物馆藏

图15-2 [清]赵之琛 王沆之印深圳博物馆藏

陈鸿寿(1768-1822),字子恭,号曼生、种榆道人,浙江钱塘(今杭州)人。嘉庆六年(1801)拔贡,诗书画兼工,篆刻取法秦汉,兼习丁敬与黄易,刀法纵肆爽利,曾作宰宜兴,创制紫砂壶。著有《桑连理馆集》《种榆仙馆印谱》。契斋藏陈鸿寿所治“蜗庐旧傍吴宫住脂粉溪头春水香”“无乃太简”“爵宇逢辰”三方藏印(图14),章法浑然天成,线条方折雄健,朴拙古厚,方寸之间可谓游刃有余。值得一提的是,陈鸿寿不仅在治印方面对后世影响深远,而且对宜兴紫砂艺术的开创与发扬也贡献卓著。

赵之琛(1781-1852),字次闲,号献父、献甫,斋号补罗迦室。嗜金石书画,尝为阮元《积古斋钟鼎彝器款识》摹写文字,兼工书画篆刻,隶楷尤精,著有《补罗迦室印谱》。篆刻艺术娴熟老辣,深得浙派碎切刀法的古拙浑朴之美。契斋藏印中赵之琛所治共四方,分别是“少宰私印”“王沆之印”“玉昆父/刘昆之章”(对章)四方印章,章法整稳而姿态雅致,刀法爽快锐利,笔意挺健,石崩处显古拙韵味。

其中,“玉昆父/刘崐之章”(图15-1)朱白文寿山石对章两方,是道光二十九年(1849)赵之琛为晚清政要、学者,湖南巡抚刘崐所治。赵之琛刻边款“己酉嘉平,次闲仿汉”,另一面则商承祚先生题刻,考证刘崐生平履历。刘崐(1810-1887),字玉昆,号韫斋,云南景东人。道光二十一年(1841)进士。历官翰林院编修、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官至湖南巡抚,与曾国藩、郭嵩焘等交善,书学颜真卿,森张浑厚,著有《岳麓续志补编》《刘侍郎奏议》。

“王沆之印”(图15-2)白文昌化鸡血石印章,赵之琛刻边款:“次闲仿汉铸印于退盫中”。王沆(1809-1862),字静溪(小厪),东阁大学士、军机大臣王鼎之子。清道光二十年(1840)进士,翰林院编修。

“少宰私印”(图15-3)白文昌化石印章,是赵之琛为晚清大臣蒙古花沙纳所治私印,石质佳品,汉韵浓厚,单刀楷书边款:“法汉印不难形似而难神似,此印为松岑少宰仿汉,其何如,以教之。次闲”。花沙纳(1806-1859),乌米氏,字毓仲,号松岑,清蒙古正黄旗人。道光十二年(1832)进士,翰林院学士,历官至福建巡抚、工部尚书、吏部尚书。花沙纳工诗文书画,善鼓筝,著有《出塞杂咏》《东使吟草》《韵雪斋小草》等诗文集。赵之琛与文人官员之间往来尤厚,这三方印都是为朝中名臣与政要所治。

钱松“四会严氏根复所藏”朱文寿山石(图16),此即咸丰八年(1858)为严荄(字根复)所治。钱松(1818-1860),字叔盖,号耐青,晚号西郭外史,浙江钱塘(今杭州)人。善鼓琴,工书画,精铁笔,藏古碑旧拓皆有题跋。尝手摹江氏《汉铜印丛》,赵之琛叹为丁敬、黄易后一人。晚与杨岘、僧六舟等结社南屏。契斋藏此方印章有钱松刻边款:“根复癖书画收藏极富,刻此用充清秘。戊午冬叔盖。”可知严荄书画收藏甚富,此印即其藏书画钤印。严荄,字根复、甘亭,广东四会人。曾于同治甲子(1864)集拓刊印《钱叔盖、胡鼻山两家刻印》,此印谱由吴云、应宝时、蒋敦复、胡公寿有序跋,于篆刻艺术影响颇大。另有清张廷济考释,严荄辑《张叔未解元所藏金石文字》。可见严荄在晚清与浙派篆刻艺术传播中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

翁大年(1760-1842),字叔均,号陶斋,江苏吴江人。工书法篆刻,行楷师从翁方纲,笃嗜金石考据,刻印取法秦汉古玺印,结体工致妥帖,边款多作小楷书。著有《古官印志》《陶斋金石考》《陶斋印谱》《秦汉印型》等。契斋藏翁大年“萦春蚓绾秋蛇”朱文寿山石印章(图17-1),语出《晋书·王羲之传》中“行行若萦春蚓,字字如绾秋蛇”之句,刀法苍劲有力,金文风韵醇厚,气贯神通,用此印有拟古自谦之意。另一方契斋所藏翁大年“空斋昼静闻登登”朱文寿山石印章(图17-2),其边款阴刻楷书:“空斋昼静闻登登,东坡句也。刻充寿卿先生文房,吴江翁大年。”据此可知该印乃为“寿卿先生”文房用章。据笔者考证,此“寿卿先生”应是晚清著名金石收藏家陈介祺(字寿卿)。据陈育丞(陈介祺曾孙)介绍,故宫博物院藏的清代杨澥、翁大年、王石经三家作品中都有给陈介祺的刻印,翁大年“陈介祺印”朱白文青田石印便是陈氏著名的自用印之一,篆法深得汉印精髓②。陈介祺(1813-1884),字寿卿,号簠斋,清山东潍县人。金石学家与收藏鉴赏家。道光二十五年(1845)进士。工书法篆刻,举凡书画、铜器、玺印、石刻、陶器砖瓦、铜镜、造像无不精研,著有《簠斋金石文字考释印集》《簠斋吉金录》《簠斋藏古玉印谱》《十钟山房印举》等,影响百年来金石学术之研究。据罗福颐《古玺印概论》中云:“咸丰、同治以后,金石学盛行,有翁大年、王石经、胥伦等人出,始仿汉铸印,视其为陈介祺所治诸印,能紧随汉人步伐。”③翁大年是陈介祺早年学术上的挚友,陈介祺视翁氏为“南中金石交”的重要友人,可谓忘年交,不仅请其刻印也收藏其篆印。陈介祺晚年多从先秦鼎彝器中求变,认为翁大年篆刻“无误字而拘,未得汉法”,亦可理解。要言之,契斋藏这方闲章也是一方极重要的藏印,为研究翁大年篆刻艺术及其与陈介祺之间的交往提供了重要实物材料。

3.清晚期名家印章

晚清是国际形势风云变幻与政治、文化激荡变革时期,李鸿章所谓“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学术界碑学思想深入传播,金石之风占据主流。契斋藏印中徐三庚与黄士陵等都是晚清印坛的代表人物。

徐三庚是近现代篆刻艺坛上的重要人物,传世刻印不多,学者多据印谱进行研究,而契斋藏徐三庚刻印多达八方,大多有边款署名,具有重要价值。深圳博物馆乔文杰做了专门的研究,值得借鉴④。徐三庚(1826-1890),字辛谷,号井罍,别号金罍山民、似鱼室主等。徐三庚上溯秦汉,下逮元明,得益于两汉碑额及三国东吴《天发神谶碑》,取法浙、皖两派,纵横遒逸,风格飘逸俊秀,自成一家。据乔文杰研究,契斋藏徐三庚所治“湘西贺瑗秘笈书画印”(图18-1)、“嘉禾征瑞”(图18-2)两方朱文寿山石印,以及“双桐书屋”白文青田石印(图18-3)、“寡过未能”朱文青田石印(图18-4),皆为湖南善化藏书家贺瑗所治,飘逸妍美,刀法精熟,笔势酣畅,汉印之风浓郁。

贺瑗为嘉道年间人,字学蘧,号仲肃,一号啸楼,湖南善化县(今长沙)人。贺瑗藏书处名啸楼。“湘西贺瑗秘笈书画印”印章上有徐三庚刻边款:“粗朱文与细白文钤之,有损书画,为米老所呵。凡作收藏印,当仿秦人篆。斯不玷污名迹。丙寅嘉平月上虞徐三庚识。”由此可知是印刻于同治五年(1866)十二月,且能反映出徐氏对秦篆的推崇,也是其篆刻艺术思想的重要体现。此前所见贺瑗藏书印有“善化贺瑗所藏书画印”“啸楼”“善化贺瑗印”“仲肃秘藏”等,契斋藏徐三庚所治贺瑗鉴藏印也多见于贺氏所藏存世古籍图书钤印中。此外,契斋藏徐三庚刻“贺氏汝定珍藏”朱文寿山石印(图18-5)、“昇运/绍农”白朱文青田石两面印(图18-6),则是分别为贺瑗胞弟贺汝定、贺昇运(号绍农)所治,皆有边款。由此可知,徐三庚为善化贺氏兄弟三人所治印章大致都作于同治五年(1866)至同治七年(1868)前后,正是贺瑗任慈溪县令期间,此时徐三庚正好也在宁波一带活动。这些印章为研究徐三庚篆刻艺术、文人交游之历史乃至贺氏藏图书印鉴等都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图15-3 [清]赵之琛 少宰私印深圳博物馆藏

图16 [清]钱松 四会严氏根复所藏(附边款)深圳博物馆藏

图17-1 [清]翁大年 萦春蚓绾秋蛇深圳博物馆藏

图17-2 [清]翁大年 空斋昼静闻登登深圳博物馆藏

图18-1 [清]徐三庚 湘西贺瑗秘笈书画印深圳博物馆藏

图18-2 [清]徐三庚 嘉禾征瑞深圳博物馆藏

图18-3 [清]徐三庚 双桐书屋深圳博物馆藏

图18-4 [清]徐三庚 寡过未能(附原石)深圳博物馆藏

图18-5 [清]徐三庚 贺氏汝定珍藏深圳博物馆藏

图18-6 [清]徐三庚 “昇运/绍农”双面印深圳博物馆藏

图19-1 [清]黄士陵 “华父/蒋乃勋”对章深圳博物馆藏

图19-2 [清]黄士陵 介庵 深圳博物馆藏

图20 [清]苏展骥 “樵野/张荫桓印”对章(附边款)深圳博物馆藏

黄士陵(1849-1908),字牧甫,一作穆甫,号倦叟、黟山人,安徽黟县人。篆刻初学吴熙载,后取法汉印,参以商周铜器文字,运刀挺拔,于皖浙两派外另辟蹊径,自成一家,人称“黟山派”或“岭南派”,于岭南地区篆刻影响尤为深远。署款以北魏书体,爽朗豪放,首创以单刀冲刀刻魏体书之法。著有《黄牧甫印存》《双清阁铁书经眼录》《从翠堂藏印》等。契斋藏黄士陵“华父/蒋乃勋”朱白文青田石对章(图19-1),据边款铭文:“华翁私用,穆甫时同寓穗垣”“壬午十月牧父作”,可知这是光绪八年(1882)旅居广州时为友人蒋乃勋(字华父)所治。又契斋藏黄士陵“介庵”朱文寿山石印章(图19-2),其楷书边款为“士陵蒙为介庵翰林,己亥二月”。略查考可知,此印刻于光绪二十五年(1899)。“介庵”即欧家廉,字介持,号介庵,广东顺德人。清光绪二十年(1894)进士,历官翰林院编修、湖南道监察御史,1922年任续修《顺德县志》总纂,工书法。黄士陵曾居岭南十五年之久,交往岭南文人学者、书画篆刻家甚多,为岭南文士刻印尤多,也促成了其印风的转变。“华父/蒋乃勋”“介庵”印皆是旅居广州时所治,也是其印风转变时期的代表作之一。契斋也收藏了多幅黄士陵篆刻书法及颖拓钟鼎图,如绘师酉敦全器图、绘齐候中全器图等,其家属于1994年捐赠给深圳博物馆。

苏展骥“樵野/张荫桓印”朱白文寿山石对章(图20),是为晚清维新变法核心人物张荫桓所治。苏展骥(?-1899),字梓敬,号笔虎、不俯翁。斋号文印楼,工楷书与八分,尤擅篆刻,活动于光绪年间,辑《秦汉印汇》。其中“樵野”朱文,小篆汉印结合风韵,刻行楷边款:“光绪甲午瑞阳夜,窗灯始华,井天如墨,霖雨乍倾,茶烟甫歇,刻罢善刀,漏四下矣,不俯刻并记。”另一方“张荫桓印”也是汉印风格,圆润秀美,行楷边款“汉印浑厚和平,神闲体雅,殊难规仿。端阳对雨拟此,恐三年优孟末肖叔敖耳。顺德苏展骥并志”,由此可见其中规摹汉印浑厚和平与神闲体雅的风格。张荫桓(1837-1900),字皓峦,字樵野,广东南海人。官至户部侍郎。喜收藏,所藏王翚画尤富,因以白石名斋。著有《铁画楼诗钞》《三洲日记》。契斋藏此对章是晚清广东重要历史人物张荫桓自用章,实属难得。

4.佚名刻清代名人印章

契斋藏印中还有些未署款的重要人物自用鉴藏印章,包括清代王原祁、姚元之、祁寯藻、潘仕成、李鸿章、蒲华等著名人物所用姓名或斋号印,虽然多数未署刻款,但从印艺上看仍是大家之作,具有重要的书画与篆刻艺术研究价值,兹选介如下。

清初佚名“麓台”朱文青田石印章(图21)。青田石质为文人常用,印面阳纹汉隶篆书,刀法老练,略查考可知,此方印章或为清初正统山水画大师王原祁所用,当是方家所治。

清佚名“古舒姚伯昂号荐青嘉庆乙丑翰林乾隆丙申年生”朱文寿山石狮钮印章(图22),为嘉道年间学者、书画家姚元之用印。姚元之(1773-1852),字伯昂,又号竹叶亭生,晚号五不翁,安徽桐城人。嘉庆十年(1805)进士,官左都御史,累迁左都御史、内阁学士,清嘉庆十六画人之一,尤擅隶书,行草亦极精妙。这方印章也常见于姚元之的书画作品中,因此具有重要艺术研究价值。

清佚名“祁寯藻印”白文象牙印章(图23),为清道咸年间名臣、书法家、学者祁寯藻自用印鉴。祁寯藻(1793-1866),字颖叔、淳浦,号春圃、观斋,山西寿阳人。嘉庆十九年(1814)进士,官至体仁阁大学士,世称“三代帝师(道光、咸丰、同治)”,清代中晚期著名“宋诗派”诗人与帖学书法家,著有《䜱䜪亭集》。此方印章方形,布局疏密有致,汉篆风格,刀法方正雄浑,古拙而苍劲。

清代佚名“海山仙馆秘笈图书”(图24-1)与“海山仙馆上上品”(图24-2)两方朱文象牙印章,为广州道咸年间富商潘仕成“海山仙馆”藏书印。潘仕成(1804-1873),字德畲、德舆,广东广州人。经营盐业与洋务,是晚清享誉朝野的广州十三行官商巨富。潘仕成凭借雄厚的财富实力成为博古通今的古玩书画收藏家,所藏金石、碑帖、古籍、书画号称“粤东第一”。“海山仙馆”即是道光年间潘仕成斥巨资于广州荔湾兴建的园林别墅,号称岭南第一名园。两方“海山仙馆”藏书印质地细腻,色泽纯净,纹理清楚,小篆魏碑风韵,虽佚名所治,但布局极讲究,疏密有致,刀法遒劲,率意秀丽,具有重要的历史、艺术与研究价值。

佚名“李鸿章”朱文寿山石印章(图25),是晚清重臣李鸿章自用印。寿山石质地,首卧马钮,篆刻刀法老练。李鸿章(1823-1901),字渐甫,号少荃,安徽省合肥人。道光二十七年(1847)中进士,湘军领袖曾国藩门下幕僚,晚清军政重臣,洋务运动的主要领导人之一,北洋通商大臣,直隶总督,与曾国藩、张之洞、左宗棠并称为清末“中兴四大名臣”,著有《李文忠公全集》。契斋所藏“李鸿章”篆刻应是其私用重要印章,法度端庄,浑厚古朴。

佚名“剑胆琴心室”朱文寿山石印章(图26)。“剑胆琴心室”为晚清海上画派著名代表人物蒲华所用斋号,故此印很可能是蒲华所用。蒲华(1832-1911),字作英,浙江嘉兴人。号胥山野史,斋名九琴十砚斋、剑胆琴心室等,善花卉、山水,尤擅画竹,有“蒲竹”之誉,与虚谷、吴昌硕、任伯年合称“海派四杰”。此方印章顶部作醉芙蓉造型,篆字章法规整,刀法劲健有力。

佚名“颂阁隶古”朱文象牙印章(图27),为晚清重臣徐郙自用章之一。徐郙(1836-1907),字寿蘅,号颂阁,江苏嘉定(今上海嘉定)人。同治元年(1862)状元,先后授翰林院修撰、礼部尚书等职,拜协办大学士,世称“徐相国”。工诗善画,精于书法。此印小篆韵味浓厚,章法规整传统,留白均等对称,刀法和笔道圆润细秀,线条有起伏斑驳的苍劲感。

三、晚清民国印章

清末民初是金石书画艺术全面鼎盛并逐步走向现代化的历史时期。篆刻艺术乘此东风破浪前行,名家辈出,鼎力革新,取得了极高的艺术成果。契斋藏印中徐世昌、吴昌硕、陈衡恪与齐白石等都是由晚清进入民国的代表性篆刻艺术家,同时也有一批从晚清学术中走出的民国篆刻家。

吴昌硕是近代诗书画印具精的艺术大师。吴昌硕(1844-1927),字俊卿,号仓石、苦铁、缶道人等,浙江安吉人。诗书画印兼擅,书以石鼓文独擅胜场,画则花卉开金石大写意之风,篆刻集浙皖诸家与秦汉之大成,参以石鼓文、秦汉玺印、封泥、汉篆、砖瓦等金石文字,独创“钝刀出锋法”,以高古朴茂之美开晚清印学新风,1913年被推为西泠印社首任社长。契斋所藏吴昌硕“用锡眉寿”朱文寿山石印章(图28),雄浑朴茂,秀雅含蓄,苍拙挺拔的刀法十分凸现,隶书印文“用锡眉寿”并楷书题识“甲申长夏仿鼎文。吴俊卿”,可知这是吴昌硕光绪十年(1884)夏以三代彝器金文入印之作。吴昌硕篆刻刀法雄健,流动中见厚朴,秀丽中显苍劲,自云“信刀所至意无必,恢恢游刃殊从容”,又云“既雕且琢,复归于朴”,由此印雄浑质朴风格中亦可见一斑。

徐世昌(1854-1939),字卜五,号菊人,又号涛斋,晚号水竹村人等,浙江鄞县人。清季翰林,官至东三省总督,1918年年曾任北洋政府总统。诗书画印兼工,主编《晚晴簃诗汇》影响深远。徐世昌所治“徐大”“毅伯书箑”朱白文寿山石对章(图29),具有汉印风韵,刀法古朴,近乎微雕的行楷边款分别刻李白《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与李颖《琴歌》,皆题“甲子年五月上浣徐世昌手作刊”,可知是1924年5月徐世昌亲自篆刻并刻边款。但所刻《琴歌》诗句有窜乱者,此或临刻时奏刀记误。书画篆刻是徐世昌热衷的艺术爱好,1920年徐世昌任总统期间,曾成立北京艺术篆刻学校(今中央美术学院前身),由陈衡恪担任校长,足见其对民国印坛之影响。

契斋藏陈衡恪所治几方印章都具有特殊的价值。陈衡恪(1876-1923),清末民初有着深远影响的美术家,字师曾,号朽者、朽道人,所居曰“槐堂”,江西义宁人。陈衡恪生于官宦书香世家,祖父湖南巡抚陈宝箴,父亲著名诗人陈三立,历史学家陈寅恪为其弟。曾赴日本习博物之学,坚持吸收西方长处以发扬传统书画艺术,是清末民初公推的艺坛领袖人物。梁启超称其为“现代美术界具有艺术天才、高人格、不朽价值的第一人”。吴昌硕为《陈师曾先生遗墨集》篆题“朽者不朽”,可谓评价至高⑤。契斋藏陈衡恪所治“张广建印”白文寿山石印章(图30-1),具有汉印遗风,朴茂浑厚,这是1918年8月为时任北洋政府甘肃都督张广建所治,故称边款中称“为张侯刻”。张广建(1864-1938),字勋伯,安徽合肥人。曾是袁世凯心腹大臣,1914年至1921年任甘肃都督,1923年国民北京政府授予陆军中将军衔。北洋政府军政要员张广建自用印也揭示了陈衡恪往来政要与文人学者间的魅力。另一方“鸾陂草堂藏书”朱文寿山石印(图30-2)则仿吴熙载篆法,布局疏密有致,刀法圆满,又得汉铜神韵,这是为其四弟陈方恪所治印。陈方恪(1891-1966),字彦通,斋号屯云阁、浩翠楼、鸾陂草堂,工诗词,酷似其父陈三立。再有陈衡恪所治“融天地之逸人也”白文寿山石印章(图30-3),边款“南齐张融《与王僧虔书》语。瘿公属师曾作,乙卯长夏”,可知这是1915年为晚清民国学者罗惇曧治印,语出南朝齐张融《与王僧虔书》。罗惇曧(1872-1924),字孝通,以“瘿公”号行,广东顺德人。晚清民国诗人、京剧作家,与梁鼎芬、曾习经、黄节等并称“粤东四家”。工书善作联,著有《瘿庵诗集》《梨花记》等数种。再有白文寿山石“濮一乘”印则是为民国佛教人士濮一乘所治,其与欧阳渐、蒯若木、孙毓筠、陈方恪诸公联合办佛教会。陈衡恪篆刻早年推崇吴昌硕,后追仿汉铜印、商周鼎彝、砖瓦陶文等古器物,此四方印中可见金石古刻之影响,深得刚健婀娜之质,古朴秀逸而自成面貌。

图21 [清]佚名 麓台 深圳博物馆藏

图22 [清]佚名 古舒姚伯昂号荐青嘉庆乙丑翰林乾隆丙申年生 深圳博物馆藏

图23 [清]佚名 祁寯藻印 深圳博物馆藏

图24-1 [清]佚名 海山仙馆秘笈图书深圳博物馆藏

图24-2 [清]佚名 海山仙馆上上品深圳博物馆藏

图25 [清]佚名 李鸿章(附原石)深圳博物馆藏

图26 [清]佚名 剑胆琴心室深圳博物馆藏

图27 [清]佚名 颂阁隶古深圳博物馆藏

图28 [清]吴昌硕 用锡眉寿(附边款)深圳博物馆藏

金城“孝威之印/斗杯堂印”白文青田石对章(图31),是光绪三十三年(1907)七月金城为民国陶瓷学者陈浏所治印章。金城(1878-1926),字巩北,一字拱北,又名绍城,号北楼,浙江吴兴县人。中国近现代著名画家。金城承家学渊源,古器物字画收藏甚富,留学英国伦敦铿司大学攻读法律,又道经美国、法国等考察法制兼及美术。中华民国成立后任众议院议员、国务秘书。山水、花鸟、人物皆能,兼工篆隶镌刻,旁及古文辞。1918年与周肇祥、陈师曾等在北京筹建中国画学研究会。此方印章疏密有致,整体性强。三面边款内容十分有趣,兹释文如下:

近人闽县郑孝胥、黄岩王彦威皆知名之士,能兼之者其我江浦陈君乎?归安金城为孝威作印,并志数语,以道忻慕。

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好向中宵盛沆瀣,共嵇中散斗遗杯。拱北。

寂叟蓄杯百数十种,有《斗杯堂记》。余更取陆鲁望句,刻于印侧纪之。丁未七月十又八日,灯下。余已为寂叟仿钝丁法刻此四字,今更规橅撝叔,亦尚得其仿佛,归安金城并记。

由边款题识可知,金城推崇陈浏的博雅嗜古,更兼有郑孝胥、王彦威之长,因陈浏又藏古瓷杯百数十种并专研之,故题刻唐陆龟蒙《秘色越器》以为称颂。金城刻“斗杯堂印”用西泠八家丁敬(号钝丁)切刀法,而边款则规橅赵之谦(撝叔)用刀,可谓尽得古趣,渊源有自。此印章主人陈浏(1863-1929),字湘涛,一字孝威,别署寂园叟、望云轩、唐经室、斗杯堂,江苏丹徒(今镇江)人。寓居北京二十余年,精研瓷学,喜金石书画碑版,尤嗜籀篆印学,藏名家田黄印极精,著有《陶雅》(原名《古瓷汇考》)《寂园说印》《望云轩印集》等,皆收录于宣统二年刊印《寂园丛书》中。苏硕人(名涧宽)为陈浏辑《望云轩印集》作序云:“岁戊午,望云轩主人陈湘涛君,出示藏印数百十方,石质之佳,备诸品目,刻手之妙,多系名流。”⑥可见陈浏藏印甚丰且精,吴昌硕、陈衡恪等大家也都曾为陈浏篆刻自用印。综上可知,金城所治陈浏自用印章可谓研究篆刻艺术、文人交往乃至陶瓷收藏的有趣之物,印上刻唐人咏陶瓷诗恐仅此一例。

契斋藏晚清民国学者印中最多的当属岭南学者、诗人黄节用印,这些大多都是岭南篆刻名家为其篆刻的印章,也有未署款的用印,包括徐新周、邓尔雅、萧退厂、李尹桑等篆刻家所治,印人间也多有往来,且多边款题识,对研究黄节印鉴与交往、治印家的篆刻艺术成就都具有重要的价值。黄节(1873-1935),原名晦闻,字玉昆,后改名节,广东顺德人。黄节是晚清民国时期岭南最著名与最具影响力的诗人,1923年曾任孙中山大元帅府秘书长,后专心治学,曾任北京大学文学院教授、清华大学研究院导师。黄节诗学江西诗派陈后山兼有唐风,人称“唐面宋骨”,与梁鼎芬、罗瘿公、曾习经合称岭南近代四家。著有《蒹葭楼集》《魏文帝魏武帝诗注》等多种。

契斋藏邓尔雅“后山而后”白文青田石印章(图32-1)、“黄节”白朱文寿山石印章(图32-2)、“江夏”朱文青田石印章(图32-3),皆为黄节所治印。邓尔雅(1884-1954),字季雨,别名尔雅,号尔疋,别署绿绮台主,斋堂为绿绮园,广东东莞人。攻篆刻、书法和文字训诂,岭南近代重要的书画篆刻家。1912年与黄节等创办贞社广州分社,此后又同参加南社,两人之间友情甚深。邓尔雅“后山而后”印其边款题刻:“晦公酷爱后山诗尤慕后山之为人,因治此印把似。辛亥尔疋。”可知此印作于1911年,因黄节推崇北宋江西诗派陈后山诗,故有“后山而后”之名,这是黄节十分钟爱的一方闲章。

李尹桑“黄节”白文青田石印章(图33-1)、“黄节/晦闻”白朱文青田石印对章(图33-2)。李尹桑(1882-1945),字茗柯,号壶父、玺斋、鉨斋等,斋名绿云轩等,广东番禺人。工书法,临摹秦汉诸碑,治印师从黄士陵,与黄宾虹、易大庵、邓尔雅交善。存世有《李玺斋先生印存》《异钩室玺印集存》等多种。其所治“黄节/晦闻”对章,楷体边款曰“辛酉新秋,鉨斋刻寄晦闻学长于京师”“鉨斋拟古封泥”,可知这是李尹桑拟古封泥之作,用刀犀利,布局谨严,稳重中多变化。

除此之外,萧退厂“晦闻”白文寿山石印章(图34-1)、“慕奇节伟行非常之功”朱文寿山石印章(图34-2),此二方印亦是为黄节所治。特别是“慕奇节伟行非常之功”印章,边款中既有萧退厂题刻“篆法远陶二李,刀法近仿二陈,未知仿佛否耳?晦闻先生正之。甲辰五月退厂”,也有黄节亲自题刻“取柳柳州语,倩退厂刻。晦闻记于黄斋”,可知这是黄节以柳宗元语请萧退厂所治,尤为难得。

另尚有吴昌硕弟子徐新周“蒹葭诗草”白文寿山石印章(图35)与多方未署款的“黄节”印章。此批黄节斋中所用印章,既体现了相关篆刻家的艺术成就,也体现了与黄节之间的友朋往来,黄节之诗文雅好志趣亦可从中略窥管豹。

图29 徐世昌 “徐大/毅伯书箑”对章(附原石) 深圳博物馆藏

图30-1 陈衡恪 张广建印深圳博物馆藏

图30-2 陈衡恪 鸾陂草堂藏书 深圳博物馆藏

图30-3 陈衡恪 融天地之逸人也深圳博物馆藏

图31 金城 “孝威之印/斗杯堂印”对章(附边款) 深圳博物馆藏

图32-1 邓尔雅 后山而后深圳博物馆藏

图32-2 邓尔雅 黄节 深圳博物馆藏

图32-3 邓尔雅 江夏 深圳博物馆藏

图33-1 李尹桑 黄节 深圳博物馆藏

图33-2 李尹桑 “黄节/晦闻”对章深圳博物馆藏

图34-1 萧退厂 晦闻深圳博物馆藏

图34-2 萧退厂 慕奇节伟行非常之功(附边款、原石) 深圳博物馆藏

图35 徐新周 蒹葭诗草 深圳博物馆藏

图36 徐粲章 复堪学神谶碑 深圳博物馆藏

晚清民国女性书画篆刻是颇为引人注目的艺术现象,也是近代女性思想觉醒与解放的社会反映。契斋藏印中便有一方颇为知名的女性篆刻家作品,即徐粲章“复堪学神谶碑”白文寿山石印章(图36)。这是1936年10月徐粲章为近代章草艺术家罗惇㬊所治印章,其边款题识:“梅老命仿神谶碑意作印,愧未能得皇氏万一,仅可以傲钿阁女子耳。丙子十月十三日,北平寓舍并记,长沙女子徐粲章。”徐粲章(生卒年不详),清末民初女性篆刻家,印人杨昭俊之妻。精鉴别,富收藏,能诗文,善篆刻,师法汉人,秀逸工稳,1934年辑自刻印成《散朗轩印存》。近代女性善工治印者尚有况蕙风之女况月瑛、黄高年妻李善芬、寿石工之妻宋君方、“铁笔女士”杨雪明等。罗惇㬊(1873-1954),字照崖,号复堪,别署凤岭诗人,室名唐牒楼,广东顺德人。早年与堂兄罗惇曧同为康有为万木草堂弟子。工书擅画,山水花卉秀逸脱俗,著有《三山簃诗存》《书法论略》等。建国后任北京大学文学院教授,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被誉为近代章草第一人。民国袁大头银元“壹圓”二字即出其手。徐粲章、罗复堪皆与陈衡恪往来友善。民国京城书法中,罗复堪与邵章、张伯英、宝熙并称“旧京四大书家”。

契斋藏齐白石所治“虎翁白笺”“谢大近况”白朱文田黄石对章(图37-1)与“佩恒”朱文寿山石印章(图37-2),章法上强调疏密结合,惯用单刀切石,率性恣意,呈现与其花鸟画相关联的“写意篆刻”意境,诗书画可谓相得益彰。“佩恒”或是关吉玉(1899-1975),字佩恒,辽宁辽阳人。早年留学德国柏林大学,国民政府要员,曾任民国政府财政部长兼中央银行总裁。齐白石篆刻取法《天发神谶碑》《三公山碑》,刀法上标新立异,形成了雄伟刚健的风格,此亦可从契斋藏两方齐白石印章中窥见一二。

王禔(1879-1960),字维季,号福庵,别署屈瓠,浙江仁和人。1904年与叶铭、丁仁、吴隐等创设西泠印社。尤擅金文小篆,篆刻融会浙派、皖派之长,上究周、秦、两汉古印,严谨整饬而有苍老浑厚之致,人称其与吴昌硕、赵叔孺鼎足而三。著有《福庵藏印》《麋砚斋印存》等。王禔“孙壮之印”白文青田石印章(图38),其中楷书边款曰“伯恒社长审定,福厂仿汉,时甲子大寒节,客京师之声斋”,可知这是1924年王禔为商务印书馆社长孙壮所治,是其早年篆刻,具有质朴汉风。孙壮(1879-1938),字伯恒,号雪园,室名读雪斋、抱朴斋等,北京大兴人。近代藏书家、书法家与古器物学者,冰社秘书长。曾任商务印书馆北京分馆馆长、河南省博物馆馆长等职。著有《永乐大典考》《抱朴斋经眼录》。

此外,契斋藏近代篆刻名家寿玺“海王邨书侩”(图39-1)与“贺监同乡”(图39-2)白文寿山石印章两方亦同为孙壮所治。“贺监”即指唐贺知章,孙壮与之同为浙江山阴人故称。寿玺(1885-1950),一作寿鉨,字石工,嗜金石碑版,精于鉴藏古墨,工篆刻,著有《重玄琐记》。

限于篇幅,尚有诸多重要印章未及探析,如何墨为晚清民国一代通儒姚华所治“茫父下令”朱文青田石印章,方介堪为晚清民国藏书家、版本目录学家邵章所治“伯褧别号倬庵/同治壬申邵章”朱白文青田石对章,李尹桑为岭南诗人梁鼎芬所治“葵霜阁”朱文寿山石印章,易大庵为民国年间收藏家陶昌善所治“鸳鸯湖畔人家”白文寿山石印章等,另有诸多如“白马翩翩春草绿”“冰雪为心”未署款的诗词风雅之印。

结语

商承祚凭借其深厚的金石学养与文人学者间的交往,搜集了一批重要的明清文人篆刻,这些篆刻与其明清书画收藏也相互补充印证。从上文的探讨中便可窥见契斋藏印的一些特色,主要为清中后期至晚清民国的金石考据学影响下的篆刻,涵盖了京城、江浙以及岭南为核心的三大地域和一些核心篆刻家,皖派、浙派与岭南派兼而有之,且晚清民国时期岭南地域名家尤多,尚待更深入地整理研究。

契斋藏明清印章虽然不及专业博物馆藏品系统、丰富,但仔细观摩可以发现,大多都是青史留名的大家治印或是未署款的名家用印,包含文学家、金石学家、鉴藏家、书画篆刻家与政治家等诸多著名人物,而印文与边款中往往也寄托着诸多篆刻家与使用者的人生情怀、士人交游与审美趣味,能从多方面反映文人篆刻的历史性、艺术性及其文化内涵,细细品读,便觉方寸之间,趣味无穷,堪称一部微缩的明清至民国时期篆刻艺术史。

注释:

①王贵忱《吕留良的一方名章》,《广东艺术》2001年第2期,第46页。

②陈育丞《记王石经治印》,《文物》1963年第10期,第35-38页。

③罗福颐《古玺印概论》,文物出版社,1981年,第96-97页。

④乔文杰《深圳博物馆藏徐三庚篆刻精品赏析》,《文物天地》2018年12期,第26-29页。

⑤胡健著《朽者不朽——论陈师曾与清末民初画坛的文化保守主义》,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年。

⑥苏涧宽《望云轩印集序》,韩天衡编订《历代印学论文选》,西泠印社,1999年,第663页。

图37-1 齐白石 “虎翁白笺/谢大近况”对章(附边款)深圳博物馆藏

图37-2 齐白石 佩恒 深圳博物馆藏

图38 王禔 孙壮之印 深圳博物馆藏

图39-1 寿玺 海王邨书侩(附边款、原石)深圳博物馆藏

图39-2 寿玺 贺监同乡(附边款、原石)深圳博物馆藏

猜你喜欢

边款寿山石朱文
Prediction of quantum anomalous Hall effect in CrI3/ScCl2 bilayer heterostructure
闲话图形边款
赵之谦的篆刻边款探析
中国寿山石馆简介
寿山石雕刻的艺术性研究
篆刻作品
廖德良的寿山石缘
热闹的大山
着着寸进 洋洋万里 漫谈郑幼林寿山石雕刻
Teacher:Teacher—dominant or Student—center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