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原县天然林保护工程建设问题与对策建议

2020-11-28

绿色科技 2020年17期
关键词:天保公益林管护

杨 宏

(陕西省三原县嵯峨山国有生态林场,陕西 咸阳 713800)

1 基本情况

三原县位于陕西省中部,渭北黄土高原南缘,地形西北高,东南低,南北以四十里原坡为界,东西以清河相隔,自然分割成3个明显不同的地形地貌区,北部为黄土台原区,南部为泾渭冲积平原区。全县总土地面积57738.60 hm2,其中林地7463.28 hm2,占全县国土面积的12.93%,非林地50275.32 hm2,占全县国土面积的87.07%。是一个地貌复杂、区位特殊、生态地位十分重要的县。因此,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责任任重而道远。

多年来,三原县政府牢固树立环境保护观念,坚持科学发展,始终突出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两大主题,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以造林绿化为主的生态环境建设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和阶段性成效。2001年天保工程启动以来,三原县全面停止了天然林采伐和人工林商品性采伐,坚持“质为先”的原则,大力植树造林,严格森林资源管理,科学规划,合理布局,“造、管、封、护”四轮驱动,全县林业工作步入持续、高效、良性可持续发展轨道。造林绿化成效显著,森林覆盖率、林木蓄积量持续增长。到目前全县林地面积达到 7463.28 hm2,森林覆盖率达到45.5%,为建设渭北绿色经济强县奠定了良好的生态基础,达到了天变蓝、山变绿、水变清、人变富,使三原县经济社会逐步走上了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为全县工农业生产构筑了绿色屏障,为生态旅游业发展奠定了基石。

2001年国家天保工程启动后,三原县全面停止了天然林及人工林商品性采伐,三原县嵯峨山国有生态林场从以采伐木材为主转向了以营林为主,2001~2020年度全县累计完成天保工程人工造林1534 hm2,封山育林2334 hm2,飞播造林800 hm2,新建、改建管护站4座,林区基础设施有所加强。

2001~2020年度全县天保工程累计完成中央投资5839.44万元,其中公益林基本建设中央投资2753.5万元,财政专项投资3085.94万元。

2 天保工程建设的取得的成效

三原县是国家天保工程实施县(区)之一,2001年全面实施天保工程。20年来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2.1 森林资源消耗得到有效控制,森林管护责任全面落实

严格执行国家林木采伐管理政策,全面停止了天然林采伐和人工林的商品性采伐,森林资源消耗大幅度下降,森林管护责任逐步落实,共落实森林管护人员35人,签订管护合同35份,设立护林站点4个,在天保工程区域内建设森林管护中小型宣传标志30个、大型宣传碑10个,落实森林管护面积1974 hm2,森林覆盖率由2001年的23.8%提高到45.5%。

2.2 公益林建设成绩显著,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加强

2001~2020年累计完成公益林建设人工造林1534 hm2,封山育林2334 hm2,飞播造林800 hm2,新建、改建管护站4座。在人工造林和飞播造林保存率90%以上。森林防火、森林病虫害防治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强,工程区累计完成天保工程国家投资,实现了由以木材生产为主向以生态建设为主的转变。

2.3 国有林场暂时得到休养生息,林业产业建设得到一定发展

国有林场是三原县天保工程的实施主体。由于国家的持续投入和支持,林业建设得到较快发展,确保了全县林业职工队伍的稳定,森林旅游、经济林、林木种苗等特色产业得到一定发展,林业产业体系初具规模,发展后劲不断增强 。

2.4 生态环境明显改善,生物多样性得到有效保护

依法治林得到加强,森林动植物资源及生物多样性得到有效保护,生物物种丰富度不断提高,野生动物数量急剧增加,孢子、白鹳、猫头鹰、山鸡等省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数量明显增加,完备的生态体系初步建立,生态环境明显改观。

2.5 农村就业机会明显增加,渭北绿色经济强县建设步伐逐步加快

林业重点工程的全面实施,极大地带动了全县种苗生产和农村就业,每年造林需各类苗木约200万株以上,群众育苗、采种积极性高,年育苗约100 hm2,从事专业队造林约100余人,担任半脱产护林员30余人,给周边区域经济发展和社会就业起到了积极作用。另外,随着生态环境的根本好转,为绿色食品的生产和加工创造了有利条件,为建设渭北绿色经济强县构筑了发展平台。

3 天保工程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3.1 生态补偿标准偏低、补偿标准单一、且未对全部重点公益林实施补偿

一是不同地域、区位、地类和质量的公益林,其管护成本和生态价值是不相同的,它们之间存在着区域重要性的差异、管护成本的差异、不同类型公益林经营投入的差异和不同经营主体在投入水平上存在的差异。二是嵯峨山国有生态林场784 hm2国有林划为国家公益林,与划入天保工程区的集体所有的地方公益林同国家公益林补偿经费相比有差异,存在明显差别,影响着公益林管护政策的执行效果。三是非公有制造林收益难以实现。一些地方根据生态保护与治理的需要,将农民的自留山、责任山、承包造林以及社会多元主体投资造林划为公益林。由于禁伐或限伐,他们无法通过林木收益回收造林投入,甚至使一些造林大户成为负债大户。这些问题的存在使林业生态建设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整体利益和局部利益的矛盾日益突出,也一直制约着全区林业事业的发展。

3.2 林业产业化建设滞后

受社会经济条件差、区位偏僻、技术管理人才匮乏等因素影响,全县后续产业相对滞后,产业链建设非常薄弱,林业产业存在规模小、科技含量低、结构不合理、经济效益差等问题,农民靠山吃山、山不致富,希望在林、林无产业的现象还存在,同时缺乏科学合理的产业布局和发展势头良好的龙头企业带动,林业产业化建设滞后,无法适应天保工程加快产业化发展的要求。

3.3 林区经济比较困难,基础设施年久失修,产业发展举步维艰

随着天保工程的实施,工程区企事业单位身份由伐木转向务林,在生态环境得到保护、恢复和发展的同时,经济收入并未同步明显改善,同时由于没有投入相应的基本建设资金。后续产业建设进展缓慢,林区自我生存和发展能力较弱。

4 政策措施及建议

4.1 构建并完善森林经营机制以及补偿制度

首先,现行中央财政补偿资金标准需要得到提高,并实行分类补偿。建议提高中央财政补偿标准,并以区域生态的重要性以及脆弱性作为依据,并对森林质量、地位级差、管护难度等各项指标进行综合考虑,以此为基础来对现有的重点公益林进行分类补偿,同时还需要增强对国家重点公益林保护管理的支持以及补偿力度。在此基础上,根据国家财力实际情况来逐步地提高补偿标准。需要注意的是,森林管护费的投资标准也应该和重点公益林的投资标准进行持平。其次,建立市场经济条件下多渠道筹集公益林补偿资金的机制,探索各受益单位承担相应补偿的政策和办法,建立公益林资源保护的受益者直接补偿体系。

4.2 加快国有林场改革步伐

建议国家统筹考虑,尽快出台具体改革政策,重点解决国有林场临聘人员纳入财政预算管理。加大对国有林场基础设施建设的扶持力度。

4.3 坚持科技兴林战略

进一步加大科技投入,加大林业、科技攻关、课题研究及林业新技术推广力度,强化林业科技队伍建设和培训工作,积极推行科技人员项目承包,促进人才资源向人才资本转化,不断提升林业科技发展水平。

猜你喜欢

天保公益林管护
安徽省进一步加强废弃矿山生态修复后期管护
2022年将农村公路管护领域就业岗位稳定在80万左右
寒冷天气 咋管护羔羊
生态公益林管理问题及对策
龙泉七成公益林实现信息化管理
向日葵的故事(下)
国家级重点公益林管理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
谈如何做好海伦市天然商品林管护工作
炭灵记
让公益林保护利用有法可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