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美空军情报监视侦察作战理念发展研究*

2020-11-28张菊荣李国健

火力与指挥控制 2020年2期
关键词:信息时代空军情报

毕 钰,张菊荣,李国健

(1.空军预警学院预警情报系,武汉 430019;2.空军工程大学基础部,西安 710000;3.解放军95174 部队,武汉 430000)

0 引言

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美国空军ISR 作为军种核心能力之一也在不断地发展与创新。研究信息时代美空军ISR 作战理念内涵的最新发展、发展历程与其发展特点,有助于我们更进一步把握其发展规律与未来趋势。

1 信息时代ISR 作战理念内涵

目前ISR 理论中最主要的就是“全球一体化ISR”战略目标的相关设计和在此基础上的网络中心“作战云”理念构想。

1.1 全球一体化ISR 战略目标

“全球一体化ISR”是现阶段美空军ISR 作战的战略目标,其定义是“跨域协同和整合全球范围内的ISR 资产、传感器、处理、加工与分发系统,以及分析与生产能力的计划制定和具体行动,用以支持当前和未来作战”[1]。全球一体化ISR 系统平台主要是通过空军分布式地面通用站(DCGS-AF)系统,将美空军全球范围内ISR 天基、空基和网基传感器搜集的资源整合,实现全源数据处理、分析、生成情报产品并分发。“全球一体化ISR”将美空军ISR 行动战略视野从本土和重点地区拓展至全球范围,旨在保障美空军实现“全球警戒、全球到达、全球力量”的能力,更强调各军兵种之间联合与国家情报的合作,是目前美军国防部和战区ISR 设计规划的统一指导理念。

1.2 分布式作战基础上的“作战云”理念

分布式ISR 作战即通过DCGS-AF 构建起共享的情报网络,对多源ISR 信息进行近实时的分布协同处理、管理并分发。分布式ISR 作战是美空军实现全球一体化ISR 能力的主要途径,曾在美军远离本土外的伊拉克、阿富汗战争等局部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作战云”是“分布式”作战概念和“云计算”技术结合的最新发展。“云”是一种网络模式的比喻说法,“云计算”是通过特定的网络访问进入计算资源池,按需索取资源[2]。2013 年时任空中作战司令部司令大卫德普图拉提出航空航天“作战云”构想[3]。

“作战云”是战术级ISR 作战概念,即通过标准统一的多功能数据链将分散部署与多维空间的航空、航天作战力量连接,组成类似“云计算”环境下的分布式空中作战体系[4]。它以F-22、F-35 等先进战机作为核心节点,其他平台作为补充,共同组成“蜂窝式”的网络结构,能根据任务按需动态配置资源,使武器平台与侦察平台的态势感知同步。“作战云”将ISR、精确打击、高度机动和战斗机维持4 大功能融合为一体,实现了情报迅速处理、内部信息高速共享和各平台的一体联动,是美空军未来全球一体化ISR 和美军“融合战争”中联合作战ISR 保障的主要作战样式。

2 作战理念发展3 阶段

2.1 第1 阶段实现作战保障

20 世纪末90 年代中期,一体化ISR 这个集合名词被时任参联会副主席威廉·欧文斯海军上将创造,他最初设想是建立一体化、全天候覆盖的传感器“多系统之大系统”[5]以保障战略轰炸,这就是一体化情报、监视与侦察理论的雏形。ISR 作战理念发展的第1 阶段,是一体化ISR 提出后至2006 年,十年间美空军致力于将ISR 作战理念变为现实的作战保障。发展的重点在于升级和部署现代化传感器、平台和通信链接,不断提高精度与传输速度,以获取空中与天基信息优势。美空军完成了对U-2 专用侦察机传感器的升级改进,装置了信息传输设备和建设相应地面站;期间最突出的成果还是美军精确作战行动的核心支柱——全球定位系统的部署。随着美空军战略文件《ISR 行动(1999)》条令的出台,全空军对于一体化ISR 已经形成了初步认识;在此期间ISR 的系统平台得到了初步建设,为后续ISR 的迅速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将ISR 一体化作战从理论设计变成了现实保障。

2.2 第2 阶段情报与作战一体化

ISR 第2 次主要的转型是在2006 年~2012 年间,在此期间美军ISR 发展方向是实现情报与作战一体化,发展重点是保证持久监视和ISR 跨域协同。“911”事件推动了空军乃至美国整个情报界的反思与改革:只有情报与作战深度融合,才能提升迅速发现和识别隐现目标的能力,进而实现国土持久监视,美空军计划到2018 年实现“持久监视”能力。同时,随着空军ISR 作战领域拓展至太空和网络空间,实现多域信息融合和跨域协同也成为美空军ISR 的发展重点之一。实现情报与作战一体化,就必须转变“以空间割裂ISR 领域”的观念,迅速整合太空、天空和网空ISR 系统与资源,形成实时态势感知以支援作战行动。

在实现情报与作战一体化目标的指导下,美空军ISR 作战理念在此期间具有较大革新:在《ISR 战略(2008)》中进一步提出“传感器即射手”的理念[6],即实现ISR 传感器与打击平台一体化,更加高效地完成“发现即狙击”的侦察打击任务;同时《ISR 战略(2008)》还将“跨域协同”作为一项ISR 基本原则加以论述,指出继续完善覆盖全领域的DCGS-AF 是实现跨域协同与实现全源情报处理的基础;在此期间,美空军实施了“分布式”ISR 作战方式以保证对重点地区和本土的持久监视能力,在DCGS-AF 的支持下,其分布式ISR 能力基本覆盖了伊拉克、阿富汗地区[7]。

2.3 第3 阶段全球一体化

ISR 第3 次主要的改革转型发生在2012 年至今,现阶段美空军ISR 发展方向是实现全球作战一体化,发展重点已经从单纯重视平台体系建设转向了重视数据处理、开发与分发等情报应用上。早在《ISR 战略(2008)》文件中就已经提出,实现持久监视只是近期目标,最终将在2030 年前实现“持久ISR”,将实现战场单向透明的极大信息优势,并持续为美空军、联合部队乃至盟国提供共享的“可行动情报”,而美空军目前的“全球一体化ISR”目标就是该目标的进一步规划。2012 年颁发的《美空军ISR 力量2023 构想》[8],指出空军ISR 将致力于在为作战部队“提供决策优势”,该文件成为信息时代美空军ISR 在实现持久监视的基础上,继续跨域协同以提供全源情报和实现全球一体化ISR 能力的战略指导。随着信息时代军事发展与战争节奏的加快,情报搜集渠道在不断扩展,搜集的数据量正在呈指数倍增长,给美空军传统人力信息处理与分析带来了极大的压力。信息爆炸环境下,利用大数据处理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代替人力解决数据处理问题[9],成为美空军ISR 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此时美空军ISR 作战理念已经发生了质的飞跃,作战视野的重点已经拓展至全球。在美空军全球一体化目标的指导下,2015 年美空军进一步提出以大数据处理技术“云计算”和分布式作战理念为基础的“作战云”构想,成为全球一体化ISR 作战的最新作战理念。

3 基于一体化和分布的作战理念

3.1 情监侦由“分散”转变为“一体化”

冷战时期的情报、监视与侦察(Intelligence、Surveillance and Reconnaissance,ISR)是在美空军内部由不同的机构负责的3 个独立、分散的活动。侦察是短暂的、针对具体目标主动实施的情报搜集;监视是持续而被动的,不针对具体目标的连贯性情报搜集;而情报则是这些活动的目的,生成有关战略的“情报产品”。当时作战从获取目标信息、产生情报到实施打击的“发现、定位、跟踪、瞄准、攻击、评估”周期往往需要数十天的时间。冷战结束后,美空军认识到传统情报、监视与侦察的模式已经不能适应迅速、精确的信息化作战。美国空军颁布《ISR行动(1999)》条令,正式提出一体化情报、监视与侦察的概念[10],此后ISR 作为一项整体的活动与能力,成为美空军建设重点。

一方面,美空军将ISR 一体化的基本原则以文件规定的形式确定下来:在空军《ISR 行动(1999)》中一体化ISR 已经首次得到了体现;在2010 年第2-0 号空军条令中进一步将“融合”作为一体化ISR重要原则;2012 美空军出版的《全球一体化ISR 作战》条令更将一体化原则深入论证[11]。另一方面,美空军进行了一系列ISR 机构的调整改革,为一体化ISR 的实现打下了坚实的组织基础:2007 年,美军成立了美空军ISR 局,对DCGS-AF、地理空间情报与密码破译等主要负责机构与资源进行统一管理协调[12];2014 年将ISR 局改组为第25 航空队,将第9 侦察队等3 个情报联队编入,进一步实现空军内ISR 机构与资源的整合[13]。ISR 一体化融合发展不仅是信息时代美空军情报监视侦察的基本特点,也是其未来发展的基本方向。

3.2 ISR 从单纯保障变为作战行动

ISR 作战概念随着信息化战争形态的发展而不断演进,ISR 已经从单纯的情报保障转变为作战行动。机械化战争中,作战的要求就是命中目标,情报、监视与侦察活动作为服务于作战的单纯的支援行动。而信息时代的精确战与工业时代的规模战需求不同,作战以效果为目标,以分秒计算时间,时效就是战斗力。信息化战争中的情报活动往往具有提前展开、从幕后保障走向前台作战的特点,情报活动甚至比打击行动更加复杂和重要。以美军在伊拉克击毙扎卡维为例,此次行动的情报分析耗时无数,“捕食者”搜集情报近600 h,而实施打击只用了10 min。此次行动体现出在信息化作战中,ISR 已经变成了作战的重要环节之一,不再是单纯的作战保障。ISR 行动为决策者提供准确、相关及时的情报、完整的态势感知与致盲敌军。尤其在网络领域,美空军ISR 部队成为直接进行网络作战的主体力量,实施网络信息攻防获取敌军情报,情报甚至成为作战的目的。总之,信息时代ISR 的支援本质没有改变,但其基本特点已经不同,要求把情报与作战融合为统一的任务去完成,才能实现整体作战效果最优。

3.3 ISR 作战领域由“局限拼接”趋向“全源无缝”

在机械时代,由于侦察技术有限和编组离散化,美空军情报侦察空间局限在空中、太空且相对独立。侦察与监视获取的数据分别经过简单整理成零散的报告上报,使战场空间态势呈现“拼接型”。随着信息技术和网络的发展,ISR 突破了传统的物理空间,网络成为美空军ISR 的新型作战空间,网络情报已经成为美空军公开、秘密情报的主要来源。美空军在《ISR 战略(2008)》中将网络空间与太空、空中一同列为ISR 的作战保障领域。目前美空军认为,ISR 不应该区分平台与空间,而应该以整体作战效果最优为指导,实现战场空间无缝化融合,形成全方位态势感知。目前美空军正将DCGS-AF 打造成全源数据处理中心系统,使用全军、国家和盟国的所有领域内的传感器,实现全源数据处理[14],同时空军训练方面也在致力于提升ISR 人员的全源分析能力。达成全领域的态势感知就需要空军ISR 与整个ISR 系统、联合情报中心的协作配合,实现无缝吸纳战场数据与高度的全源情报融合。

3.4 ISR 作战方式从“层级控制”转变为“分布协同”

21 世纪初美军作战仍是基于层级控制理论的传统模式,空军ISR 的指挥作战体系是树状单中心结构,由空中作战司令部统一负责,行动严格按照战前上级制定的方案和计划实施。信息时代美空军提出了新型分布协同的作战理念,即作战体系基于网络结构的多中心,下级可以根据战情自主调整,实现协同作战。首先,分布式协同作战已经成为美空军全球一体化ISR 的主要作战方式:25 航空队下属的ISR 大队根据区域布置,为战区作战指挥官提供支援,作战任务根据各级保障单位的任务而机动部署,通过DCGS-AF 站点之间情报相互印证等方式实施协同作战。其次,分布协同还贯穿了整个业务ISR 流程:获取各级各单位的情报任务后,对传感器进行分布式规划;传感器搜集信息后,按照需求将信息传送给用户,或发送至网络节点对信息进行分布协同处理;经过处理的信息也可在多个网络节点根据用户需求进行分发。此外,美空军ISR 分布式作战的一个内容就是远程分离作战,减少了对情报前沿部署的要求,通过分散部署协同作战实施全球持续侦察,增强全球打击能力。美空军ISR 分布式协同作战不仅能遂行全球一体化ISR 作战任务,为联合部队指挥官提供ISR 支援,而且能减少前沿部署暴露风险和单一节点损毁造成的影响,提升ISR 作战效果,提高整体系统的灵活性。

3.5 ISR 作战模式从“小规模编队”趋向“作战云”

从冷战至今,美空军一直保留着小规模的专用图像和信号情报飞机编队方式,通过机载数据链将信息回传至地面站进行情报处理,可对目标进行详察,与卫星、人力情报互相验证。但小规模编队根据任务出动模式较为固定、情报处理效率低、情报报知战机耗时长,无法满足空战中灵活、实时的情报需求,寻求新的作战方式成为必然要求。信息时代随着“作战云”概念的提出,美空军ISR 作战不仅改变了以往小规模编组的“命令驱动”模式,通过统一的数据链和端口,将侦察机与战机根据战场形势自由编组,使其转变为适应性、灵活性更高的“侦察牵引”的动态化模式;也改变了以往ISR 小规模编组的情报处理的模式,在“作战云”概念中战场态势融合可直接在第5 代战机上完成,并立即告知系统内所有传感器和射手单元,将目标“发现、锁定和打击”的时间缩短至2 min 之内。ISR 作战模式从小规模编组逐步趋向作战云模式,也是其发展的基本特点之一。

4 结论

4.1 建立一体化的情报系统

信息时代美空军ISR 的核心理念之一就是一体化,包括3 个层次:情报作战一体化、情报、监视与侦察的一体化、各领域资源实现一体化融合[15]。信息时代的情报工作体系建设也应该采用一体化的观念。首先要实现情报与作战紧密结合,进一步调整情报系统与流程向实战靠拢,整合分散于各军种内的监视和侦察资源,将情报网络与作战网络相融合,为作战部队构建起顺畅的战时、平时情报保障通道;其次实现情报、监视与侦察的一体化融合,大力研发新技术提升传感器性能,实现重点地区的持久监视的能力,同时开发能将侦察监视、预警和电子对抗等专业情报进行整合利用的态势感知系统;最后是实现各领域情报资源搜集和处理一体化,构建统一的信息网络和数据链,能够将各领域平台搜集的数据进行统一汇总和处理,通过各平台数据的互相印证获取全方位的态势感知,实现侦察监视全领域的无缝化。

4.2 实现“人机互动”全源情报处理

信息时代的一大特征就是数据爆炸,海量数据带来更多有价值的情报的同时也加重了人工分析的负担。然而信息化战争对情报的需求接近实时,因此,情报工作必须顺应时代的要求。首先是不断研发新的信息技术,用大数据处理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来进行全源数据分析与处理。其次,战场情报有时对于作战指挥官来讲并不是越多越好,对敌军干扰和欺骗的噪音和正确的信号难以区别将会延误战机。因此,情报分析人员具备跨域协同的全源分析的能力就变得至关重要,要利用已有知识对来自各个领域平台的情报进行迅速识别和判断,才能将准确情报及时报知。通过机器的处理和人工的预判,形成良性的“人机互动”的情报分析模式,才能拨开瞬息万变的信息化战场迷雾,获取准确的态势情报。

4.3 情报保障工作面向联合作战

美空军ISR 的目的从最初实现作战保障发展至全球一体化的作战理念,不仅是由于信息系统的技术革新,更是由于联合作战的现实需要。联合作战是信息时代战争的基本方式,保障联合部队情报需求应该摆在新时期情报工作的首要位置:一是要进一步调整体制机制,以理顺联合作战情报保障关系,建立专门的联合情报保障中心,各军种各单位可直接上报情报需求,采取个性化、针对性的情报分发,进行精细化情报服务。二是要建立以云计算为基础的统一战场信息数据网络,将联合战场上海陆空天各个传感器与作战系统通过统一的数据链联系在一起,以便快速形成实时战场态势并共享给联合部队各单元,极大缩短目标发现到打击的周期,提升联合作战效果,实现“发现即狙击”。

猜你喜欢

信息时代空军情报
空军
情报
情报
情报
空军行动
面对信息时代 成长的孩子们
信息时代的智慧教育
统计工作如何应对信息时代的挑战
法国空军
信息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