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雷达检测技术在公路工程检测中的应用探讨
2020-11-28
(江苏腾达工程检测有限公司,江苏淮安 223001)
随着我国公路建设速度的不断提高,公路建设质量持续上升,公路系统逐渐完善,为了延长公路的使用寿命,需要对公路工程实施精准的检测,及时发现公路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地质雷达检测技术是一种使用高频电磁波分析收集地质结构数据的技术,能够对地质状况进行精准的分析,进而为后续公路工程的建设提供重要助力。当前地质雷达检测技术在公路工程检测过程中有着较为广泛的应用,该项检测技术具备采样速度快、结果精度高、分辨率高以及性价比高的优势,并且在对公路工程进行检测的过程中并不会给公路造成损伤,弥补了以往检测方法在施工过程中存在的精度不够等问题。
1.地质雷达检测技术在公路工程检测过程中的应用流程
1.1 对公路工程情况进行前期判断
在应用地质雷达检测技术之前必须要先进行前期公路工程情况判断和评估,以此来为后续检测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数据。第一,需要观察公路工程中是否出现了裂缝问题或者短板问题;第二,对公路工程路面进行检查,观察是否存在严重的破损问题,以及破损问题是否已经影响到车辆在公路上的正常行驶;第三,公路工程下方结构是否存在脱空等质量问题。如果公路工程存在一种问题或者一种以上的问题,必须要对公路工程的质量实施再次精准评估,消除所有影响公路工程质量和安全性的因素[1]。
1.2 选择公路工程检测位置
当公路工程出现质量隐患之后,必须及时进行检测和处理,否则会给人们的行车安全造成较大的影响。例如当公路工程出现脱空问题之后,如果公路上方行驶的车辆荷载较重,那么公路路面会存在翘起现象、晃动显现或者施工材料脱落现象,需要利用地质雷达检测技术对公路工程进行有效检测和判断。在检测时需要选择合适的检测地点,否则会影响到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在进行检测位置选择时务必要结合公路工程实际情况、地质雷达检测范围等多种因素进行选择,以此来确保地质雷达检测技术应用的有效性。以上文提到的脱空问题为例,常年雨水侵蚀或者公路上方经过的车辆超载现象严重均可引起这一问题的出现,通过对病害发生原因进行分析之后,可以在公路路面联结位置进行检测。
1.3 调整地质雷达检测仪器的参数
当检测公路工程数据时即使中心频率高值和低值均属于正常的状态,也无法确切的保证雷达探测深度符合相关标准,需要对实际的探测结果进行互相比较,并对其实施分析,经过对比之后寻找出符合公路工程情况的探测结果。因此在选择合适的检测位置之后,需要对雷达的参数进行调整,以此来确保地质雷达检测技术应用效果。同时,技术人员还应当对探测数据进行分析,详细记录地质信息,重点记录雷达的振幅和雷达的时频特征,结合具体数据对检测仪器实施调整。地质雷达检测技术应用时和所选择的雷达型号也有着较为紧密的联系,需要根据公路工程的检测要求选择,这样才能真正的保证检测准确度[2]。
1.4 对检测数据进行分析
在利用地质雷达检测技术完成检测工作之后,需要选择不同的软件对检测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通过对数据进行归纳获得最终的公路工程检测结果。在实际的技术应用过程中,尽量对检测出的数据实施实时处理,以此才能够确保2次数据处理处于统一的状态。
2.地质雷达检测技术在公路工程检测过程中的实践应用
2.1 利用地质雷达检测技术对公路工程路面厚度实施检测
路面厚度在公路工程质量评价中属于一个较为重要的评定指标和评定依据,通过对我国当前公路工程建设情况进行分析,会选择3层或者2层铺设的方式完成沥青路面铺设。然而多层铺设的手段会增加公路工程出现质量隐患,进而提升公路工程的使用风险,其中底基层厚度和基层路面厚度对于公路工程质量的影响更加严重,因此需要对其厚度实施有效检测。个别施工企业为了控制施工投入成本,减少资金的投入,会出现减小底基层厚度和基层路面厚度的问题,进而影响公路工程的整体质量。地质雷达检测技术可以对公路工程路面厚度实施精准的检测,提升厚度检测效率,可以对施工单位的实际路面铺设厚度进行分析,以此确保公路路面铺设厚度符合相关的标准和要求。在实际的公路工程建设过程中利用地质雷达检测技术对路面厚度实施检测,可以让施工单位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处理铺设厚度不够的问题。
2.2 利用地质雷达检测技术对公路工程路面病害实施检测
公路工程在使用过程中需要长期承受由车辆所传来的重力,特别是长途运输货物的车辆,承载了较大的重力,会在垂直方向给公路传递较大的压力。长此以往,公路会因为压力的原因出现路面下沉的问题,进而引发路基下陷等问题,发展程度较为严重时甚至会导致公路塌陷。路面下沉、路基下陷的主要原因是公路的承重水平较差,路基质量不合格,进而无法荷载车辆的压力。公路还会出现边坡滑塌的问题,边坡滑塌有两种表现形式,分别是流方和滑坡。流方指的是路基结构在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之后,路面边坡表面土层出现下滑的状况。路面病害的处理是极其必要的,我国目前也在积极对存在病害的公路实施维护措施,然而在进行路面病害处理和养护之前,需要对病害的严重程度、产生原因进行分析,这时就需要使用到地质雷达检测技术、地质雷达检测技术可以对病害的情况实施动态化的监测,及时寻找到公路工程病害的位置,以及公路工程产生病害的主要原因,为后续公路养护工作的开展提供重要的数据基础。地质雷达检测技术可以向技术人员提供清晰的路面病害图像,通过雷达图像的起伏情况和波动情况来了解病害的具体情况[3]。
在应用地质雷达检测技术的过程中也同样会存在一定的误差,地质雷达检测技术是利用电磁波进行公路工程检测的技术,而电磁波反射时间是以人工的模式进行记录的,因检测人员的不同则记录的数据也会存在差异,进而导致地质雷达检测技术应用出现了偏差。偏差的出现影响了地质雷达检测技术应用的准确性,这需要在后续 的工作中加强对时间误差的处理和干预,以此来提高检测的精度。必要时可以让检测人员使用时间零点这一知识点来减轻在处理数据和记录数据时的难度,以此来提高时间记录的精准性,为后续公路工程情况的评价提供基础。
3.结语
我国近年来公路建设规模持续扩大,人们对公路建设的安全性和质量要求也逐年提升,加之公路使用频率的增加,有关部门需要重视采取一切措施来加强公路工程建设质量。公路工程无论在建设还是后续使用过程中,都有可能出现各种问题,进而给公路工程整体质量造成影响,因此应当选择合适的手段对其病害情况进行检测。地质雷达检测技术可以对公路工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仔细分析,对公路工程实施大范围的检测,避免了以往传统检测方法存在问题。作为检测人员应当对地质雷达检测技术的应用原理和应用流程进行精准的分析,确保地质雷达检测技术在公路工程检测过程中的作用,以此降低公路工程的安全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