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艺术设计教育与民俗文化融合路径探究

2020-11-28张琰旎桂林旅游学院广西桂林541000

流行色 2020年3期
关键词:民俗文化民俗艺术设计

张琰旎(桂林旅游学院,广西 桂林 541000)

对于艺术设计专业而言,从某种角度来说,民俗文化可以看作是立根的基础任务。因此,如果教师能够对这一元素合理利用,可以使得课堂教学内容变得极为丰富,拓展学生们的视野,使其知识基础变得更为完善。同时学生们也能意识到知识和实践之间存在的联系,真正实现学以致用,为新文化的建立奠定良好基础。

一、艺术设计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1. 教育资源有限

对我国很多高校来说,艺术设计专业有着很高的人气,究其原因,则是该专业的学费偏高。为了提升学校自身的经济水平,很多高校都会在进行招生的时候,优先考虑此专业,并且不断进行扩招。但是,教育资源的数量十分有限。在盲目地扩招之后,资源的数量很难满足所有学生的基本需求。这样一来,教学工作的开展就会遇到多方面问题,影响了学生们水平的进一步提升。

2. 教育模式存在缺陷

伴随社会的快速进步,艺术设计教育的发展步伐出现了落后的情况。很多高校在进行学科建设的时候,没有制定良好的政策。其一,课程内容有着很强的随意性,往往会根据学生们的需求不断调整,从而造成课程体系失去了系统性的特点,使得学生们的知识体系出现了残缺的情况。其二,相比于其他专业,艺术设计专业对于知识本身有着很强的时代性要求。然而,当前很多教学内容都处在和社会脱节的情况,无论是外部形式还是内部思想,都无法满足市场需求。

3. 就业难度过高

由于高校的全面扩招,使得艺术设计专业的人数不断增加,很多学生在毕业之后,尽管有着一定的知识基础,但是自身市场观念极为匮乏,因此在就业的时候,缺少应有的优势。同时,整个人才市场一直处在供大于求的状态,多个毕业生往往需要共同竞争同一个岗位,促使就业难度变得越来越高,进而影响了整个行业的发展。

4. 师资团队存在缺陷

当前我国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在进行师资团队建立方面,一直处在滞后的状态。其一,由于学科设置相对偏晚,使得分配情况极为不合理。普遍教师较为年轻,缺少足够的教学经验。其二,学校在教师培养方面缺乏足够的重视,并未定期开展教育培养的工作。如此一来,教师的整体水平便会出现落后于时代的情况,进而影响了教学效果。

二、加强民俗文化教育的意义

所谓民俗文化,整体而言,主要是指在民间群体之中约定俗成的基本习惯。民族文化本身有着共性特色,同时也有着自身个性化。

1. 集体性意义

对于集体性意义而言,主要是指民俗文化并非为个人所拥有,而属于整个民族或者某个地区。不仅如此,相关作品的创作同样有着集体性特点。尽管也会有个别人会根据自身理解,自主进行作品创作。但是最终的作品理应得到集体的认可,在经过广泛实践之后,最终才能演变为一种特有的民俗文化。

2. 普适性意义

对于普适性意义而言,主要是指该事物更为适合某些特定群体。民俗文化通常由大众群体共同创作而成,并且能够共同享用和传播。如果有任何民俗文化无法适用于当前社会之中,自然会被抛弃。因此,民俗文化理应具备较强的共性特点。

3. 传承性意义

对于传承性意义而言,主要是指文化需要有着较强的生命特色,伴随时间的推移,可以不断得到传承。当其传承到某个时代之后,自然就会不断扩散,辐射更多人群。但需要注意的是,基于文化本身的区别,通常扩散的时间和范围都会有所不同。究其原因,主要和民族本身的人数以及地域有所联系。

4. 变革性意义

民俗文化主要是广大民众在日常实践过程中创作而成,有着很大的扩散范围,在当地区域中有着非常大的影响。一旦得到确定之后,就会变得非常稳定。然而,任何文化为了能够继续发扬和传承,自然需要不断变革。如果出现了社会动荡,很容易造成这些文化内容出现变异的情况。

5. 服务性意义

之所以会有民俗文化产生,主要是因为早期科技水平偏低。人民群众为了满足自身心理层面的需求,自主创作而成。但是,伴随时代的进步,民俗文化有了新的特点,理应转向大众群体,具有较强的服务性特色。

三、高校设计教育融入民俗文化的方法

对于民俗文化而言,民俗艺术一直都是其中非常重要的内容,不仅有着非常强的艺术张力,同时自身生命力也很强。经过了多年发展之后,在现代社会中,我们仍然到处可以看见一些渗透着我国传统文化的优秀民俗工艺品,诸如刺绣作品、蜡染作品、刺球、壮锦、剪纸画以及年画等。透过这些作品,我们能够看到整个民族的审美情趣,并了解到当前民族群体现阶段的生活状态以及情感价值。艺术的展现形式有很多种,而民俗文化的基本形态极为特殊,能够体现出不同的民族和地域风格,让人们看到早期时代人们的创造意识。因此,当前高校设计专业在进行课程改革的过程中,理应尝试和我国民俗文化展开全面融合,进而在真正意义上做到教学创新。

1. 将民俗文化作为教育基础

为了能够对学生们进行有效指导,设计专业的教师自然需要做到身正为范,不断完善自我,扎实基础,提高自身艺术素养。这其中,自然需要接触到许多民俗方面的艺术内容。一般来说,可以尝试参与各种不同的社会实践,通过亲自体会,深入感知,认真钻研,为之后的课堂教学不断累积经验。以此为基础,设计出更多具有我国民族文化特色的优秀作品。除此之外,学校内部的管理部门同样需要在资金成本方面给予支持,鼓励教师们积极参加。甚至还可以联系社会组织,自主开展相关活动,进而使得教师们有着充足的学习机会,进而使其知识水平得到全面拓展。

2. 提升设计教学的民族性特点

伴随我们国家经济水平的快速提升,文化内涵也逐渐开始朝着多元化的方向不断发展。因此,艺术设计工作的基本风格也出现了一定程度的转变,逐步和国际接轨。然而,若是我国艺术设计的基本风格缺少了民族性特点,自然会失去国有特色,在未来很容易出现后继乏力的情况。许多年青人不知道中国传统艺术设计风格的优点和美感,自身脑海中的设计形象几乎全部来自于西方文化,很难做到传承和创新。针对这一情况,设计者理应深入现有民俗文化之中,认真研究,从中寻找一条全新的出路,探究所有可以展示我国民俗文化的优秀元素。除此之外,教师也要深入把握民俗文化的基本内涵,不能仅仅停留于表面,需要将这些优秀的艺术元素全部融入到日常教学之中,让学生们进行参考和吸收。这样一来,学生们在进行创作时,自然能够创作出许多拥有我国民族特点的优秀作品,得到社会群体的广泛认可。例如,在2008 年的时候,我国奥运会的会徽以及图标设计都有着很强的中国风特色,设计师正是将民族元素融入了其中,并将北京应有的特点展示了出来,得到了广泛的赞赏。

3. 强化设计的民俗气息

对于艺术作品来说,除了从外表层面来看有着较强的观赏性特色,在其内部同样要有灵魂存在。任何优秀的艺术设计都会倾注创作者自身的真实情感,并将其灵感全部展现出来,从而引发人们不断联想。一些能够真实进行体会的欣赏者,便会和创作者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纵观历史中所有经典的作品,基本上都会有着自身鲜明的个性化特色,同时设计者在进行创作的过程中,还将文化特性融入了进来。毕竟,通常来说,真正能够打动人心的部分永远都是文化内涵。例如,在春节时,不论是窗花还是对联,其设计风格都会融入幸福安康以及吉祥如意的民俗元素。这样一来,人们在第一眼看到的时候,就会体会到一种喜庆之感,为整个节日提供了更多喜庆的元素。

4. 提升艺术设计的地域气息

对于地域性而言,通常又能代表着民族性特色。我国地大物博,在不同的地域之中,由于人们的生活条件和生活方式有所不同,因此自身民风和民俗也都完全不一样。在进行作品设计的过程中,通过将地域文化融入进来,可以使得作品本身更具民俗化特点,自身艺术美感和价值也会有所提高。不仅如此,这些作品还能起到文化传承的效果,促使当地人群在看到这些作品的时候,在心理层面能够产生强烈的认同感以及归属感,进而使得作品本身的生活活力全部展现出来。即便流传多年,其艺术性特色依然能够得到有效保持。

结语

综上所述,对于高校艺术设计专业,为了能够做到全面发展,自然需要将民俗文化渗透进来,并将其当作是教学活动的立足根本。只有做到合理利用,才能确保人才培养更具系统化特点,促使其能够更好地进入到市场之中。

猜你喜欢

民俗文化民俗艺术设计
冬季民俗节
家乡的民俗文化街
民俗中的“牛”
《星.云.海》
《花月夜》
建筑立向民俗文化泛谈
民俗节
庆六一 同成长民俗欢乐行
两岸民俗文化荟萃福州
环境艺术设计中的“混沌之美”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