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银发人群在抖音短视频App中的在场感探究

2020-11-28

科技传播 2020年17期
关键词:银发人群群体

谢 慧

抖音App作为一款音乐创意短视频社交软件,自2016年9月上线以来,已从年轻人专属的音乐短视频平台,逐而扩展为全民互动平台。抖音的日活跃用户数(DAU)从2019年1月的2.5亿至2020年1月份突破4亿[1]。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数据表明,截至2020年3月,50岁及以上网民群体占比16.9%,互联网持续向中高龄人群渗透[2]。近年来由于短视频的开发与上线加速了人们观看方式的转变,短视频应用也在老年群体中的加速渗透,并逐年占比也趋上升状态[3]。在企鹅智酷发布的2019—2020年互联网16个趋势中,老年人群或是银发人群在未来发展的互联网中会加速蔓延开[4]。据QuestMobile数据显示银发人群在移动短视频活跃渗透靠前的五类App中,抖音短视频App在居其列[5]。用户在抖音短视频App本体场域中展现自我的社交方式,是从读图转至声画的实时分享和无缝对接的一种新型呈现形式。由15秒或60秒短视频的声画动效全新演绎出的多维立体表现形式,符合银发人群的各项特征进行无障碍使用。银发人群通过“看、拍、连接”在抖音所构建的“场景”中产生共鸣、相惜、在场感。

1 抖音短视频中银发人群的“在场”感

“在场”,“场”释作“现场”“行动的场域”,“在场”一词在今天已被通俗化地使用,尤其移动互联网及直播技术为用户“进入”各类事件现场提供了可能。在本文中的“在场”即是指特定的“媒介时空”(抖音短视频)中的存在,这样的“媒介时空”具体又可以具体分为三类时空:日常生活时空、荧屏时空以及社会结构时空[6]。而这三类空间往往交织在一起,在场和不在场交错,而人的社会生活的发生也围绕媒介(抖音短视频)的引入通过交织关系得以构成的。鉴于银发人群在抖音中的出现频率呈逐年上增的趋势,在文中我们将讨论的银发人群便是在抖音短视频场景中作为内容创作者的群体、视频内容消费群体、“产消者”群体。

1.1 作为生产者群体

抖音短视频App在内容上采取PGC+UGC的模式,平台在不断优化中也逐渐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把年龄活成数字的银发人群,在发布的视频中具有温情、治愈、快乐生活的态度,同时传递出正面的价值观、生活观,在这里他们共享生活的智慧,豁达地面对老化的人生。他们适度地开放私人空间,以更方便地进入他人的视野,创造自己在别人空间中的在场感。与此同时,在2019年“直播+”带来了更丰富的内容和体验,尤其是直播+电商,开辟了独特的场景表演和陪伴式的情感商业模式,让我们意识到,营造在场感与陪伴感的心理需求[7]。

抖音短视频App所具有伴随式场景、去中心化的特点,在设计上的简洁化、个性化、低门槛操作特征。无论是被称为网红还是素人的银发群体,在制作、拍摄上传的关于知识、兴趣、模仿秀或是“DOU+”主题……等系列,尤其依靠自身经验累积的专业素养,强化的知识银发群体,他们博学而睿智,展示的是自身生活的切实,这类场景的构建很容易引起正在观看者的感同身受。有点赞,评论,转发,以此互动方式参与其间达到在场感的体验,这在满足碎片化的需求的同时也恰恰成为专业媒体信息的补充和平衡。

1.2 作为消费者群体

在抖音短视频App中的每一位用户都是消费者。当屏幕中所呈现出的形象完全颠覆传统认知中的刻板印象,屏幕前的用户通过指尖滑动时的心理情感机制便会触动产生积极的情感反应。音频播放器设计加入动效设计风格化显著达到视听一致效果,加之,日趋更新的话题带动,给予用户最佳的情景式体验。视觉感知下完全沉浸在行动中的情感:社会学家米哈里·齐克森米哈里将它称作“心流”[8]59。在心流的状态中,用户会忽略时间和外部环境,从而达到在场感的体验。这得益于抖音短视频App设计上的可视性及易通性,是直接呈现在视觉的示能、意符、约束、映射和反馈[8]11,界面布局等一系列可能的操作是可见的,当控制和显示契合自然映射时,界面按键与人们的概念模型相匹配,呈现的明确性实体信息与暗示性实体信息清晰,符合银发人群的行为特征及浏览需求。同时,有助于消除银发人群的习得性无助的心理,从而产生积极心理学。在同一场景中,当视觉、听觉、触觉传感器被激发而产生的沉浸式行为,此时,引发情感的母题就是“希望我老了可以像这个奶奶一样优雅”等等,这个情感核心在当下显然是有着非常迫切的需求的。在“直播+”战略中可以随时进出各种不同的直播间,并在直播进程中跳转,与各种不同的人相遇、对话。虽然是虚拟的方式,但是比起传统营造地现场来说,消费者昭示自己在场的可能性增加了。

1.3 作为“产消者”群体

“产消者”由美国学者阿尔文·托夫勒在其《第三次浪潮》中首次提出,指参与生产活动的消费者,它们既是生产者也是消费者,意指一种生产者即消费者或消费者即生产者的现象[9]。在一定程度上来说,抖音中的用户既是平台内容的制造者,也是其消费者。

抖音短视频App呈现立体多维的空间感,以此之径体验到虚拟世界中的“可触性”。在其间的参与和分享,是彰显个体的存在感与价值的手段,也是建构自我形象以及与他人建立关系的“道具”。用户满足自身相关需求也依赖于平台的算法推荐,虽然用户的黏性也因产品设计与平台的算法推荐增强,有效地建立平台与顾客的情感纽带。但需明白的是算法会过于拘泥于用户的短期行为,形成正反馈效应,应该说算法只是未来信息生产与分发的方式之一,而不是全部[10]。抖音通过用户参与带来的数据和内容进行盈利,却没有支付用户相应报酬,而且它用快乐、情感等表面现象使用户沉溺其中,占据其碎片化时间,以更加隐秘的方式无偿剥削用户,使其在不同程度上成为“网络劳工”[9]。

2 影响银发人群在抖音短视频中的相关因素

2.1 抖音短视频中通用设计分析

通用设计倡导“产品面前人人平等”,是对产品的设计和环境的考虑是尽最大可能面向所有的使用者的一种创造设计活动。抖音短视频App采用通用设计的方式进一步拉近了年轻人和银发人群之间的距离,秉着公平、简洁易用的原则,皆可公平的使用体验产品,享受产品带来的服务。在设计上对重要信息的表达模式,没有繁杂的细节设置,以视觉形式呈现的图像,以音频形式呈现的音效,同时,兼顾到界面信息的优先级。易于可读、识别,且易于聚焦银发人群的期望和而同动机保持一致。上下滑动手势可以有效不费力地使用且不易产生疲倦感,左右手都可以操作的原则,不失产品使用的精准性,可以很好的和产品进行互动。

抖音作为音乐类短视频社交软件,从功能层面来说,在一定程度上替代智能手机的基础的原生功能:“相机、相册、分享”,长期的媒介使用习惯,对于银发人群来说,没有太复杂的“技术悖论”需要去突破。而新的连接方式的呈现构建了用户的多元获取信息的方式,平台在一定层面上实现了年龄层的全覆盖,丰富了多样的互联网生态。当在进行抖音体验时,个性化的内容与智能推荐,“下一条”期待心理共同作用,考虑到用户的喜好与优先权,人—机交互行为反馈及时,滑动播放方式降低用户对时间的感知度,营造沉浸式体验的“在场感”。一定程度上,达到了设计师模型与使用者模型的一致性,也是人与复杂系统之间积极互动的范例之一。

2.2 自身需求与满足

相较于其他社交类应用,抖音短视频App具有经济利润可观、情感回报及时的优势。以“时尚、模仿、创意、治愈”等为特征的银发族打破了大众对其的刻板印象。他们的兴趣广泛:手作、茶艺、摄影、舞蹈、围棋……而具有陪伴性的情境和交流场景是他们现在最缺少的,短视频或是直播的形式恰好可以补足这个缺口。不仅具有娱乐功能,更具有社交属性,及时的反馈,实时的进行互动,通过内容去发展自己的社会关系,获得了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情感归属的需要与自我价值的实现从而带来的满足感。唐纳德·A·诺曼提到“优秀的设计师提供愉悦的体验”[8]10。美感、乐趣和愉悦共同作用能产生正面的精神状态,是人们渴望的生活属性。

处于社会边缘化的老年网民群体,逐步步入老龄阶段后,依然希望再次融入时代与社会生活之中,保持与现在社会的密切互动,提升幸福指数,实现银发人群的社会角色转变。银发人群可以简易地录制抖音短视频App,并以此前经验进行模仿或是再创作,或有时嵌入自己的日常生活,丰富了线上与线下的娱乐精神生活。用户与抖音之间进行的行为的互动、感官的互动和情感的互动共同促进了在场感的体验,建立了丰富的连接。但很多时候,过于丰富的连接反而会使人们的互动简单化、功利化,充分的连接也可能带来新的狭隘与孤独[11]。

2.3 代际之间的网络关怀

在互联信息技术发展的当下,子代和亲代在新媒体的接入、使用以及观念乃至价值观上的差距导致了数字代沟的形成,代际之间的适度网络关怀成为彼此有效沟通与和谐共处的基本条件之一。在家庭中,不同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在同一时空并存的环境下,家人之间的行为具有信息功能,引导银发人群自身的行为发生。包括子女、同龄及同辈之间相处时的群际效应,也是消除“代际尴尬”实现有效的代际互动,抖音短视频App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了弥合代际之间的媒介之一。

当然,银发人群在使用智能手机的过程中也伴随着“文化反哺”的发生[12]。抖音短视频App所具有的创新属性:兼容性强、复杂性低、可试性高、可观察性强,让银发人群乐于参与到网络社会生活中,在心理和行为上获得平等与尊重,帮助摆脱孤独感。同时为银发人群在互联网时代创造一个美好的老年角色,保持与子女辈或是孙辈之间的信息联系与接触,扩大和丰富自己的社交圈,丰富晚年的精神娱乐生活。

3 结语

抖音短视频App在互联网产品设计与银发人群之间建立了有效的联接。无论是心理性的在场,还是身体性的在场,移动互联网带来“在场感”的同时也通过数字赋权赋能,促进银发人群的网络融入,获得相应的归属感。让各年龄层均可共享互联网语境中的话语权,增进年轻一代对其的理解与情感支持,积极的看待老化过程。也是对于虚拟社群时代银发人群的日常生活以及未来发展的一种人文关切。

猜你喜欢

银发人群群体
在逃犯
糖尿病早预防、早控制
通过自然感染获得群体免疫有多可怕
“银发一族”消费升级
银发网红
“群体失语”需要警惕——“为官不言”也是腐败
我走进人群
财富焦虑人群
再现“银发”风采——“2015银发达人”名单揭晓
村里有支银发护卫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