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环境下女性赋权的问题与困境研究

2020-11-28

科技传播 2020年17期
关键词:赋权内化环境

吕 迪

赋权又称增权,提出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赋权理论主要关注的是社会结构中的弱势群体。女性群体作为社会权力结构中的边缘群体被学界广泛专注。女性赋权这一概念于1994年国际人口与发展大会上正式提出,指的是为女性创造一个环境可以让女性做出跟自己利益和社会利益相关的决定。这些权力主要包括政治权利、经济权力、文化权利、社会地位及信息权利。

新媒体环境下促成的新型社会结构“共景监狱”实现了传播主体由少数精英主体向多数草根群体的转向,这给予女性获取权力更多的自主性,也改变了传统媒体代民发言给女性造成的无力感。新媒体为女性在表达、信息、行动3个层面赋予更多的权利。首先在表达层面上,新媒体为女性提供了一个表达自我的平台。其次在信息方面,新媒体赋予了女性获取信息的权利,任何声音通过这个平台都有了有效传达到目标对象的可能。最后在行动方面,新媒体为人们提供了反抗的舞台。

1 信息分化与数字鸿沟——女性发声的消音器

信息分化也可称为数字分化,这一概念源于英文中的多个词语,如Informationdivide;Informationdifferentiation;Informationhavesandhave-nots;Info-rich&Info-poor等。这些英文词语在中文中有多种译法,其中有两方面能大体概括它们的含义:一是作为一种社会存在状态的涵义,即信息鸿沟、信息差距、信息贫富差距等,它表示社会中现存的一种信息差距;二是作为一种社会变化过程的涵义,它表示社会中信息差距的动态扩大。数字鸿沟,这一概念源自于美国,主要是指信息技术引起的信息差距。两者既有密切联系又有着准确地区分,数字鸿沟主要指的是不同信息主体在技术以及应用上的差异,信息分化主要指的是不同信息主体在信息资源上的差异。但两者有着密切的联系,数字鸿沟可被视为信息分化的一种表现,同时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主体之间的差异不断地扩大可被视为信息分化的一种状态。

以2018年7月25日资深媒体人章文被指控强奸以及知名作家相继指控这一事件为例。

从这一事件可以看出任何拥有媒介优势的女性都可以通过这个平台发表自己的观点,让更多的人了解事实真相,同时,遇到相同问题的女性可以发文、跟帖支持,构建舆论优势为遭遇过性侵的人发声。人们通过这个平台知道了即使是身处于高知圈的女性也同样有遭受到性侵的可能,性侵成了每一位女性的潜在威胁。同时我们也看到了,新时代女性的独立、勇敢、不畏强权的伟大品质。这鼓舞着受到侵害的女性能够更加勇敢地站出来表达自己的遭遇向恶人进行勇敢地反抗。可新媒体为女性赋权的前提是否具有与之匹配的媒介素养,这其中包括获取信息的技术以及获取信息的能力。作者发送微博,首先本身身处高知圈同时引发知名作者的共鸣。在之前中国乃至世界还有很多类似的性侵害案件并未发声,其中重要缘由归咎于案情的受害者是否是信息技术的富有者,信息资源的上游人士。那些不具备高知名度、没有大V配合发声的受害者甚至没有通讯设备的受害者也只能有苦自咽或者发声后不了了之了。技术与信息的获取在新媒体不断发展的今天成为了女性赋权的公共利器

2 父权制的影响——女性解放的权力制约

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把“促进两性平等并赋予妇女权利”作为八项目标之一,我国也将“男女平等”作为一项基本国策。然而女性在社会生活中的不同领域依旧遭到不公平待遇。女性逐渐发现只是依靠现有的制度规范、女性条例不能从根本上改变不平等现状。女性解放发展的根源源自于思想与文化的解放。父权制这一概念源于社会学,指的是一种社会结构,父亲就是家长占统治地位,女性处于从属地位,具有依赖性。而父权制的出现产生了一种压制女性的文化力量。在发展过程中逐渐演变成了一种意识形态,社会接受了男性统治女性的机制体系,并把它内化为两性心理结构的一部分。这种被内化的权力结构也成为女性解放与发展的拦路石。

新媒体环境下,社会现象的呈现既有对父权文化批判的一面,同时也包括对父权话语认同与妥协的一面。Joanne Sharp等 (2003) 研究了GAD项目(Gender and Development,即性别与发展项目)。提出GAD工作存在的一个关键性困难在于:有时女性觉得和使她们继续处于从属地位的性别结构存在冲突的感觉更好,而不是寻找途径允许她们去打破束缚、解放自己;理解女性的角色和身份与女性赋权的长期目标相矛盾。在中国女性解放过程中,这样的状况经常出现,即所谓的男子气概(积极、进取、强大、主动)女性气质(柔弱、被动、依附)最突出的表现为朋友圈常见文案“你负责挣钱养家,我负责貌美如花”;“荡妇羞辱”,女人不能像男人一样拥有性欲望、性追求,整个社会男性可以有一定的性需求且被看作是正常的生理需求,而女人一旦有了一定的性需求却被看作是不正常的,甚至要遭到唾弃。这正面反映了社会都对女性有着更为苛责的要求。以及女性被当作“被看的对象”,她们花更多的时间和金钱在身体与容貌上,展现出符合当代男性审美的外在特征。受父权制度的影响整个媒体环境一边倒的观念极大压制了女性主义的发展,尤其在新媒体环境下这种性别之间的不平等更是被放大了。

3 性别歧视内化——女性自我赋权的内生阻力

随着网络新媒体的不断发展,女性在媒体平台发声的现象越来越多,女性在获得更多声援的同时也接收到了女性嫌恶的回声,许多女性网络用户通过评论留言等方式传递出嫉妒、讽刺、诋毁的声音,女性嫌恶作为一种性别歧视的内化表现在网络中随处可见。新媒体为不同意识形态提供表达的平台同时,也因网络虚拟化、匿名化现象使得不同意识形态的交锋与矛盾凸显出来。性别歧视内化的女性嫌恶现象常常表现在对女性身材容貌上的负面评价、随意臆测、物化女性以及对性别嫌恶话语的双标行为上。

2020年4月papi酱孩子随父性被喷占据微博热搜排行榜。令人想不到的是曾经被溢美之词生殖的人同样也逃不过“连驴都不如”“最后沦为生育机器”的网络字眼。有网友查看留言者的微博,竟然发现几乎是清一色的女性,在获得至少几百个赞的评论背后体现出了网络话语环境中的性别歧视内化的现象。papi酱作为独立女性的代表,在诸多综艺节目中留下的金句引起了众多女性的共鸣。可独立女性宣扬的是男女平权,真正的男女平权不会因为孩子随谁的姓而恼羞成怒,冠性权可能关乎两个人的观念也可能关乎家庭人口状况,这种关起门来的家事不应该在被确定后遭受网友抨击。同时更不能被女性用来争取表象的平权而随意臆测、恶语相加。新媒体环境中女性嫌恶处处彰显,最明显的网络女主播被女性哄嘲蛇精脸、长相甜美的女生被鄙视做作、穿着轻便的女生被讽刺放荡。而在女性被采访时问到关于女性网络话语中性别歧视内化、女性嫌恶现象时,女性化身正义却只字不提对他人的嫌恶,更多的是表达自己遭遇,这种网络双标行为成为女性习以为常的状态。

4 结语

如今,新媒体的发展为女性赋予发声的权利。女性在赋权的过程中要努力提升自己的媒介素养,积极利用媒介技术获取信息,借助社交媒体的强大影响力改善女性在社会中的地位。网络匿名化与虚拟化带来的意识形态碰撞产生的大量不良信息对受众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女性需要更高的思维判断能力。女性嫌恶在新媒体环境、语言惯例、社会环境合力中被培育,逐渐被女性内化成为一种社会偏见,在短时间内很难被消弭。同时我们要清楚的认知到父权制几千的深远影响并不会随着新媒体提供的媒介环境在短短的时间内从根本上铲除,任何事物的存在与发展与其时代环境的有着深刻的关联。媒体提供了一个平台,我们从根本上改变很难但是我们可以利用媒体让更多人意识到问题。

猜你喜欢

赋权内化环境
论乡村治理的有效赋权——以A县扶贫项目为例
长期锻炼创造体内抑癌环境
一种用于自主学习的虚拟仿真环境
企业数据赋权保护的反思与求解
激活中队活力,内化少先队员组织归属感
激活中队活力,内化少先队员组织归属感
孕期远离容易致畸的环境
试论新媒体赋权
环境
基于改进AHP熵博弈赋权的输变电工程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