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优秀少儿节目主持人应具备的素养
2020-11-28李志杰曹胜男杜晓红
李志杰,曹胜男,杜晓红
我们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童年,然而对于童年的记忆与回忆,每个人都有不同的见解与思考。对于很多人来说,童年的记忆里面有《大风车》,董浩叔叔和鞠萍姐姐的形象深入人心,可以说当想起大风车节目的主题曲,能够勾起很多人的童年回忆。童年作为我们人生中最重要的阶段之一,对于塑造每一个青少年良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和作用。作为少儿节目主持人,其应该从青少年本身的需求与思维特点出发,结合新时期经济、政治、文化的需求,针对性的提升自身的主持素养与风格。在素质教育与新课标快速发展的今天,以“童”为本不仅仅是对以人为本的进一步拓展与延伸[1],更是要尊重少年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和性格特点、摒弃以往的用成年人的眼光主导节目走向的方法,而是真正的以满足儿童的需求和保护维持儿童的童真童趣为目的来进行电视节目的主持。
1 以“少儿”为基准点,了解其受众的差异化
1.1 少儿的语言习惯差异
从我们开始学习说话开始,我们的父母、亲人都是用一些叠词来引导我们练习口语,比如“吃饭饭”“睡觉觉”“开车车”等等,正是基于这样的语言成长环境,很多青少年在未来的成长与学习过程中都无法摆脱原有语言环境引导下的“思维定式”。叠词语言方式作为少儿语言习惯的一个缩影,要求每一个少儿节目主持人需要去思考与认识少儿语言习惯差异。比如由吉安电视台主办的《成长梦乐园》走进东固的户外节目中,主持人在询问小朋友薯包的品尝感受时,很多有朋友都会用“软软的”“酸酸的”等体验告诉主持人。当时负责的各个小组的主持人也会以小朋友的语言习惯进行回应,活跃了整个现场的氛围。在实际的节目主持过程中,我们需要去差异化的语言习惯帮助少儿理解、感悟节目的内容。用少儿的语言习惯来主持少儿节目,能够进一步拉近与少儿的心灵距离,让少儿在观看与参与的过程中“享受”到的是隔壁大姐姐、大哥哥或者来自妈妈、爸爸、爷爷、奶奶般的关怀与爱护[2]。
1.2 少儿的认知能力差异
少儿由于其年龄与知识储备的现实差异,导致了其在认知一件事情的过程中常常处于反复的记忆与探索过程。作为少儿节目主持人,我们必须清晰的认识到我们传播的受众是一群天真无邪的小朋友,不能以自我的认知能力在主持的过程中去衡量小朋友的认知差异。在《成长梦乐园》之国庆东固一日游财商大比拼的游戏环节,小组主持人在一旁鼓励每一个小嘉宾发挥自身的能力,让老板便宜的卖出商品,并且不断的鼓励每一个小朋友,让每一个小嘉宾都能用自己的“能力”去“俘获”老板的心。认知能力的差异有利于我们反思日常的节目主持工作,比如书面化的语言表达、成人化的思维模式等都不应该出现在少儿节目的主持工作中。
1.3 少儿的思维想象差异
在小朋友的精神世界里,世界呈现出是多样化,可变化、未知化的特点,因此每一个小朋友在认识世界、感悟生活的过程中“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可以说少儿思维与想象的跳跃性[3]、不连贯性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会伴随着少儿的成长。所以,我们在实际的节目录制过程中,很多时候会出现小嘉宾、现场小观众的“奇葩”语言方式,比如在《成长梦乐园》东固二月二庙会小记者的现场,小嘉宾在拿到购物清单并领到购物款时,有的小嘉宾拿着钱求拍照、有的小嘉宾则又唱又跳,引得现场的观众哈哈大笑。如何用最少的钱买到清单上的物品,小嘉宾们奇思妙想,在购买的过程中各种“突发事件”频发,尤其是小嘉宾们与商户讨价还价的过程 “惊心动魄”,各种“手段”起上阵,整个拍摄过程充满欢声笑语。
2 少儿节目主持人专业素养自我“修炼”
2.1 耐心、爱心、恒心为基础
对于每一个少儿节目主持人来说,无论是在节目的录制过程中,还是在日常的节目准备中,对于少儿这个特殊的群体都应该具备不同的专业素养,对少儿要有耐心、心存爱心、工作恒心。在与少儿直接或间接的交流中,主持人应该有充分的耐心去倾听少儿的心声,不能因为少儿所思、所想、所说而烦躁。在面对少儿观众与录制现场的嘉宾,主持人应该有内而发的去爱护、关爱每一个青少年的成长。在《成长梦乐园》东固二月二庙会小记者的现场,每一个户外活动小组主持人也是耐心的为小嘉宾们讲解比赛的流程、关注到每一个小组及其成员的情况,合理的帮助他们开展后面的采买活动。主持人应该扮演的角色是邻家的哥哥、姐姐,让他们能够更快的融入到现场录制的氛围中去,融入到小朋友天性喜爱打闹、玩耍的圈子中去,这种发自内心的关怀会让每个小朋友都能感受到来自节目组的爱,更能让每一个电视前的小观众都能感受到来自社会的关注与关爱。目前吉安市广播电视台在策划《家风家训》的相关少儿节目中,对于主持人的挑选也是慎之又慎,未来呈现给大家的必将是少儿栏目的“视觉盛宴”。
2.2 口头语言与肢体语言结合
所谓口头语言与肢体语言相结合,其实就是在少儿节目的主持过程中,主持人应该重视主语言与副语言的配合。口语化的交流与主持方式,能够帮助少儿了解节目的内容,肢体语言在这个过程中能够有利于塑造主持氛围、拉近受众的距离、形象的阐述主持内容等,可以说充分利用好主副语言的搭配模式,有利于增强少儿节目的整体性与可观性。比如在引导少儿认识到大猩猩的过程中,主持人可以一边模仿大猩猩的“呐喊”,一边还可以双手捶胸,把大猩猩这个未知的动物形象的展示给每一个少儿。在又比《成长梦乐园》之国庆东固一日游的户外拍摄中,小嘉宾们在买小吃的过程中与老板讨价还价,这时小组主持人上前拍拍每一个小嘉宾的头,让他们每一个人表演一个节目,参与的小嘉宾立刻“燃起”了斗志,纷纷使出浑身解数,赢得商家哈哈大笑的同时,调动了每一个小嘉宾的主观能动性,现场拍摄氛围热烈。
2.3 想象与幽默“齐驾并驱”
少儿节目,往往是需要主持人具备“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和“饶有趣味”的幽默感。少儿的世界很简单,快乐与笑容是其观看节目的出发点和立足点。在这样的过程中,少儿节目主持人应该充分的重视自我想象与幽默的“修养”,把自己当成一个“涉世未深”的小朋友来看待,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与广大少儿观众“打成一片”。从长期的主持经验来看,想象与幽默是少儿关注与喜爱的特质,这样的交流模式一方面符合少儿的成长规律与现实特点,另外一方面又能拉近与少儿的距离,增强少儿对于整个节目的吸引性与喜爱性。对于主持人来说,想象与幽默是由自身文化素养与风格决定的,只有不断的开拓自身的视野、散发性的联想与思维跳跃,才能真正的跟得上少儿的“步伐”。比如吉安市广播电视台正在策划《家风家训》,就是希望通过“寓教于乐、言传身教”的节目氛围,传播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当然这对于主持人自身的想象与幽默能力也提出了不小的考验,毕竟“寓教”简单,“于乐”就需要主持人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了。
3 结语
在信息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每一个青少年的健康、快乐成长都离不开电视节目。提升少儿节目的内容性、传播性、教育性等,与每一个少儿节目主持人都息息相关。青少年是祖国的花朵亦是祖国的未来,少儿节目主持人应该转变自身的主持思维与模式,与时俱进,以“童”为本,重视自我专业素养的“修炼”与提升,为每一个青少年塑造美好的童年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