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装与软雕塑艺术的融合
2020-11-28贺萌萌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北京100091
贺萌萌(清华大学 美术学院,北京 100091)
一、软雕塑的概念
雕塑属于造型艺术,它通过发掘材料特点和可能性,用雕刻、塑造等手法来处理材料,以技术加工的方式,创作出三维立体的艺术作品。软雕塑(Soft Sculpture)是雕塑艺术中的一个分支,它突破了大众概念中对于传统雕塑的认识,用软质的材料做成雕塑作品,创作手法多采用剪裁、缝制、编织、填充、拼接等手工方式,用到的材料主要包括棉麻、丝绸、毛皮等。这些材料的应用,使传统雕塑的质地从冰冷坚硬变得柔软温和,独特的纤维形状和肌理形成新的艺术语言,促进了人文意识的觉醒。软雕塑与硬质、冰冷、传统意义上的雕塑相比,更增添了人文情怀、情感共鸣以及创新的可能性。
二、软雕塑的历史与发展
在漫长的艺术发展史中,软雕塑艺术作为新的艺术门类,其第一件作品出自马歇尔·杜尚(Marcel Duchamp),他是现成品艺术的创始人,他认为 “艺术正在被作为一种符号的形式来存在,不可以再把艺术降低到仅有装饰的功能上去。” 杜尚在1916 年展出的一幅打字机的外套,拓宽了雕塑艺术的领域和范畴,这幅作品完全就是一件已经存在的现成品,它打破了传统观念里人们对于艺术品的固有认知,使人们对雕塑材料的突破有了新的理解和感知,也因此产生了一个新的艺术范畴,即软雕塑。其实,软雕塑可看作为一种特殊的纤维艺术,这种艺术是在壁挂基础上发展形成的,早期壁挂的出现完全是以实用为出发点的结果,后期才逐渐发展演变为一种艺术形式。在其后的发展变化过程中,纤维艺术的表现形式、材料、质感等都产生一定的改变,风格也变得复杂多元。相对于传统壁挂的二维性,纤维艺术是可以形成和存在于三维空间中的。国外的纤维艺术发展相对比较早,20 世纪60 年代开始出现立体纤维艺术,当时一些研究者在纤维艺术中融合了现代艺术理念,并进行适当的组合后形成了立体塑造方式,从而得到了一种可以悬挂的三维空间艺术作品,这为新的艺术形式——软雕塑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瑞士洛桑双年展,记载着现代纤维艺术的进程。1983 年第十一届双年展主题为 “空间中的纤维艺术”,第十二届双年展将 “纺织品雕塑” 设置为主题,由此可见此阶段的纤维艺术作品的材质和风格等都出现了明显变化,表现手法也更丰富,纤维艺术逐渐趋向于空间发展。在中国,改革开放以后,很多新的艺术思潮相继被引入国内,一些学者提出了“软雕塑”概念,与此同时,新材料、新方法和表达模式也被提出来,促使国内的软雕塑艺术进入繁荣发展阶段。为更好的满足立体软雕塑艺术发展需求,材料和造型也在不断的创新,软雕塑艺术的应用领域日益扩大,比如时装造型、建筑、装饰相关领域都不同程度应用到这种艺术形式,这也为新时代艺术的革新起到很大促进作用,并且创造和提供了更丰富的可能性。
如今,软雕塑早已突破了传统艺术的固定模式和框架,它是现代社会发展和进步的必然产物,是人类世界在经济文化、科学技术等领域的艺术化结晶。因此,软雕塑创作的过程可以解释为艺术家们通过对不同软质材料的运用、加工和再造,对其结构、肌理、纹路、图案和色彩进行创作,形成能够对人的感官和心理造成刺激和影响的作品。相关研究发现,软雕塑作品的材质、色彩和形状不同,引发的感受也明显不同,因而在进行软雕塑艺术创作过程中,材料的合理运用与搭配具有重要的意义,也可将其看作为在三维空间中对软质材料进行应用和再造的艺术。
三、软雕塑与时装艺术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软雕塑和时装是同源的。时装艺术是另一种形式的软雕塑。设计师和艺术家们透过对软质材料的艺术化创作,来传达某种信息,或者表达某种感受和思想。从材质面料和工艺特性角度分析可看出,时装和软雕塑的关系很紧密,二者的特质类似,表现形式也有一定共同处,而时装也因为三维特性而被看做为动态的软雕塑艺术。
服装强调是人在着装后的一种总体状态,在服装设计过程中注重人与服装的相关性。大部分人更关注服装的款式、颜色与材质等,而对其立体空间感并不重视,服装立体空间可划分为静态和动态两方面,其对服装的造型和功能会产生直接影响,服装的造型和功能又会影响到人们的视觉和感受。当设计师致力于营造服装立体空间的时候,时装就与软雕塑艺术结合在一起,即用服装材料做雕塑。在服装艺术设计领域,应该重点考虑服装与人体之间的合理空间关系,适当地引入雕塑技术,为服装创造静态和动态的立体空间,从而提供新的表现形式,这也是艺术家和设计师们需要面对和思考的问题。
四、软雕塑在时装领域的应用
提到软雕塑服装,首先想到的就是荷兰品牌Viktor & Rolf。做高级定制出身的Viktor & Rolf 自1999 年发布处女秀后一鸣惊人,以颇具艺术性和戏剧表现张力的作品登上时装舞台,极具辨识度,雕塑般的造型设计,让品牌一直是时装界关注和追随的焦点。每季秀场都是脑洞大开、创意独特,又与艺术紧密捆绑的概念化服装。在Viktor & Rolf 2010 春夏高定时装发布会上,设计师在裙子中间挖出镂空的隧道或者将裙摆边缘整齐地锯掉,颇具形式感与造型感,整个系列无论概念还是服装制作方式都令人眼前一亮。Viktor & Rolf 将其2015 秋冬高级定制发布会命名为 “可穿的艺术”,设计师在秀场中把挂在墙上的画框摘下来后直接转换为可穿的时装,在模特身上进行展示,这种做法引发了当时时尚界的一阵轰动。在Viktor & Rolf 2016 春夏高定时装秀上,设计师用立体纸张面料以及怪诞的造型将服装的视觉张力放大到极致,整场秀只用白色,塑造出石膏雕塑般的造型,给人带来超现实的艺术感受,让观众思考良久,难以忘怀。
再比如,日本著名设计师川久保玲的时装品牌Comme des Garcons 也是擅长用雕塑思维做服装的典范。川久保玲的秀场系列从来都是一场天马行空的冒险,她喜欢制作各种抽象的、立体的、奇特的形态,在此基础上建立艺术化、模拟化的虚拟世界,并展示出丰富多彩的艺术体系,因而川久保玲更适合艺术家的称号,她总能通过时装这种载体,让我们置身于一个完全不同的艺术空间。Comme des Garçons 可以通过服装材料创造出一系列行走的雕塑,这些艺术品从来都是巴黎时装周上最激动人心的存在。
此外, 还有被称为安特卫普六君子之一的Maison Margiela,其个人品牌没有一件平庸的衣服。Maison Margiela擅长用解构主义手法创作出各种离经叛道的服装结构,他的服装有时更像是不完整的雕塑,独具美感。Maison Margiela以反主流文化的态度、超前的设计理念、特立独行甚至怪诞的风格、出其不意的表达方式,持续启发和影响着无数设计师和艺术家。
还有很多设计师,比如Rick Owens、Alexander McQueen、Issey Miyake 等等,在他们眼里,服装变成了艺术的载体,他们不拘泥于传统,他们勇于创新,像做软雕塑一样去设计服装,通过服装这种形式来输出和表达自我,为未来的设计开辟了新的领域,同时也大幅度扩展了服装的表现空间,促进了服装艺术的长远发展。
五、软雕塑应用于时装艺术领域的未来趋势
软雕塑是通过软质材料进行的空间艺术创作,转换成服装语言,就是不断尝试用新材料、新方法来塑造服装和人体之间的空间结构和关系。
来自荷兰的Iris van Herpen可以说是未来主义的代言人,她对身体及其与空间的关系非常感兴趣。这位设计师最标志性的工艺就是先进科技——3D 打印,不止于此,她还很擅长使用其他新型材质,比如在作品中大量使用透明液体树脂、硅等非服装材料,将传统缝纫手工艺与快速成型技法相结合,形成了令人震撼的视觉效果。她将塑料或其他材料切成层次复杂的带状,用机械加工中的 “3D 激光烧结” 工艺形成三维立体空间效果,再结合手工缝纫,制作出令人惊叹的高科技3D 服装系列。她经常和建筑师以及艺术家共同合作,创造新的造型和表达方式,与其说她的作品是时装,不如说是被模特穿上身的雕塑。在她看来,时装是一种艺术,这种艺术是可以被展示和穿着的雕塑,而并非一种单纯的商业工具,功能并不是服装设计应该重点关注的部分,时装可以为这个世界增加价值,它是不受限于时间和空间的。人通过自己的穿着,可以创造一种非常令人兴奋的、独特的自我表达形式,这种形式可以改变和完善身体,并影响到情绪。时装艺术可以将形式、结构和材料用一种新的方式组织起来,就像穿在身上的雕塑艺术一样,呈现出独特而强大的力量。未来的服装设计师更是可以通过了解软雕塑的特殊材质和工艺,对时装艺术进行新的创造和思考。
结语
时装因具备软雕塑的特质,且由于其三维特征而可被看作为一种特殊的软雕塑艺术。服装设计师和艺术家们可以通过时装这个载体,对软质材料进行设计和技术处理,通过人体的穿着来展现软雕塑的艺术魅力。未来的时装设计将打破学科的界限,融入更多艺术和科技元素,不断探索、研发、创造出更多的结合方式,为时装设计创新开辟新的方向,也为丰富设计领域打下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