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旅游业生态补偿及操作方式探讨

2020-11-28罗君名

绿色科技 2020年16期
关键词:补偿旅游业生态

罗君名

(海南师范大学 经济与管理学院,海南 海口 571158)

1 引言

生态补偿是在对自然生态环境服务价值评价、认定基础上的一种价值补偿,按照“谁开发、谁保护,谁破坏、谁恢复,谁受益、谁补偿,谁污染、谁付费”基本原则来具体实施。学术界对生态补偿的研究较多,比如,探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1,2],围绕水源地进行利益博弈[3~5];研究一般意义上的生态补偿原理、补偿机制、补偿标准等[6~8]。目前,生态补偿的领域涵盖农业、工业、江河流域(特别是水资源流域补偿、省际补偿)等,但较少涉及旅游业的生态补偿问题。这里,专门探讨旅游业生态补偿及其具体操作方式。

2 旅游业生态补偿的基本缘由

目前,旅游业已经成长为各地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在推动地方经济与社会发展过程中,旅游业具备低进入门槛、高速扩张、高能吸附就业,与其他产业的高融合度等特点,多年来不断发展,并随着人们收入的提高、消费结构升级而不断地动态调整变化。旅游业的发展也带来自然生态环境的一些变化,旅游业的生态补偿应当提上议事日程。

(1)旅游业在很大程度上是自然生态服务价值的一种重要的呈现渠道。自然生态服务价值是自然环境及生态系统对人类社会经济活动持续发展所承担的不可或缺的功能及其价值表现。比如,滨海旅游要借助自然的阳光、沙滩、蓝天、白云、椰风、海韵等生态服务功能,森林旅游要借助森林、溪流、温泉、飞瀑、奇峰、异石等生态服务功能;离开该生态服务功能,旅游业会缺乏独特的自然要素与生态吸引力,有该生态服务功能,游客能充分享受休闲、娱乐、康养、异域体验等旅游乐趣,自会络绎不绝、流连忘返。从某种意义上说,旅游业中的各类景区、景点都是自然生态服务低成本甚至零成本供给的一种结果。

(2)旅游业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消耗自然资源及能源。旅游业是整合“吃、住、行、游、购”等若干要素聚集在一起的产业集群,各种旅游设施建造、旅游接待服务活动、旅游装备及商品生产、旅游房地产开发和各类游客消费活动等,都会直接或间接地消耗一定的自然资源,比如土地、淡水、森林木材、天然食材、自然能源等。旅游业消耗自然资源及能源的数量、规模要比工业制造业少很多,但只要消耗自然资源及能源,都会形成相应的自然生态成本。当旅游业与其他各类产业及行业实现高度融合发展时,在总的自然生态成本中,旅游业理应直接或间接地分担一定的成本份额。

(3)旅游业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会导致环境污染问题。现代旅游业并不是简单的、表象的自然休闲、观光、娱乐活动,而是一系列比较复杂的以旅游活动为中心的产业链整合,这个过程中容易出现环境污染问题。比如,旅游装备生产制造可能带来面源污染(排污)、空气污染(排碳),旅游房地产开发、景区景点服务设施建设、旅游接待服务过程可能带来资源消耗、生态干扰与部分面源污染,游客的不文明行为可能带来“白色垃圾”污染等,旅游业不再是绝对的“零污染产业”。旅游经济活动需要建立在自然承载力基础上,如果在某些环节出现环境污染,就需要承担相应的责任,需要实施环境治理与生态修复补偿。

3 旅游业生态补偿的主要方式

旅游业生态补偿方式需要依据旅游业发展的具体特点来进行权衡与操作,需要在旅游利益相关者之间寻求生态补偿共识,并选择有效的方式完成补偿。旅游业生态补偿的逻辑起点,是认识其所依赖的自然环境的生态服务价值,特别是景区、景点对生态服务具有特殊的依赖性。该生态服务价值一般用旅行费用法、旅游收入倒扣法与意愿支付法来估计。其中,旅行费用法是将一定时期内各类游客从出发地到旅游目的地景区、景点的全部旅行费用加总,得出该景区、景点的生态服务价值;旅游收入倒扣法是从景区、景点的旅游收入中倒算,即如果没有该生态服务,目的地景区、景点的旅游吸引力、旅游功能必然下降,从而导致旅游收入锐减,该减少的份额就是生态服务价值;意愿支付法是通过走访各类旅游者并统计他们为特定生态服务功能主观原意支付的费用(付费获得服务),加总后得出生态服务价值。上述方法无论是哪一种,都只能大致估计旅游目的地景区、景点的生态服务价值,也可以对该生态服务价值进一步进行细化、分解、比较或分析,为生态补偿寻求价值依据。但是,实际的生态补偿方式仍然需要旅游利益相关者进行协商,以便签订补偿契约。常用的生态补偿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3.1 旅游资源资本化折股补偿

该补偿建立在旅游资源产权明晰化基础上,特别是针对山林、水塘、水域、土地等可以细化所有权、使用权、经营权、收益权的资源,将其估值入股到旅游项目实际投资中,获得价值认定并长期取得收益(分红),构建起新的生计方式。在旅游规划与实际投资中,需要重新整合各种旅游资源、要素,构建生态乐园、生态主题公园、养生山庄、共享农庄等旅游项目,都可以采用这种模式,集投资开发与生态补偿为一体。

3.2 收益机会差异补偿

对于由于发展旅游业需要退耕还林、退渔还湖、退牧还草,或者其他需要转变、终止原来的生产经营方式,或者需要易地整体搬迁,以便保持更好的生态原貌及生态功能的情形,都可以采用收益机会差异补偿方式来进行生态补偿。需要测算原来的生产经营方式所获得的收益,再加上保持生态功能所追加的各种成本、费用与搬迁安置费用,定出比较合理的生态补偿标准与补偿期限具体实施,一般会按照年度兑现该补偿。

3.3 环境治理与生态修复补偿

对于由于发展旅游业导致的不同程度的污染,需要进行环境治理与生态修复补偿。这种情形主要适合于除了旅游经营企业之外的外部行动或第三方行动,并完成特定的环境治理与生态修复。目前,类似排污费、环境税、污染罚款、经营许可费等,在一定程度上都属于该种补偿。需要强调的是,只有用于特定的环境治理与生态修复的那部分费用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补偿,为此,需要建立特殊专户管理方式。

3.4 成本内化补偿

采取政策强制手段,将旅游业造成的污染及其治理、生态修复成本或者费用,责令由相应的责任当事人全部承担。特别是针对污染严重的情形,采取成本内化方式比较有效。该项操作要先准确估算污染的程度,然后以停业整顿、罚款并直接承担环境治理与生态修复责任的方式强制执行,采用限期修复、定期检查、环保记分、媒体曝光等形式进行全过程督促,并形成相应的责任档案、诚信档案,以儆效尤。

3.5 有偿使用补偿

对于旅游业发展消耗自然资源机能源的情形,应采取资源及能源有偿使用方式进行价值补偿。其中,对于可再生的自然资源,比如森林、温泉、淡水资源、野生食材等,应当在维持正常生态循环、自我更新基础上合理使用资源,防止过度滥用、竭泽而渔;对于不可再生的自然资源,比如泥炭、金属矿产、非金属矿产等,需要集约使用资源、维持代际公平。旅游业发展过程中使用的资源及能源大都是可再生资源,对资源及能源的消耗程度要比其他产业及行业少得多。

4 政策建议

旅游业生态补偿方式的具体操作实施,需要政府发挥主导作用并形成常态化,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提高旅游业生态补偿精准性,构建相关利益者的经济生态伦理。旅游业生态补偿的相关利益者主要是维持旅游经济活动的重要主体,包括政府、旅游经营企业、旅游投资者、旅游目的地居民、各类游客等。从生态补偿实际操作来看,政府是该政策的制定者、倡导者与执行者,旅游经营企业、旅游投资者是生态补偿的支出者,旅游目的地居民是生态补偿的受益者,各类游客是旅游消费的最终买单者。提高旅游业生态补偿精准性,主要是在政府、旅游经营企业、旅游投资者、旅游目的地居民之间进行权利及责任的界定,对补偿方式、补偿标准、补偿期限等达成共识,从而构建具有内在约束力的相关利益者经济生态伦理。

(2)通过构建长效的、规范的生态补偿机制,来刺激旅游经济活动生态化创新发展。在旅游生态理念指导下,借助生态补偿约束,让旅游业设计、开发与提升具有生态化特点的旅游产品及旅游服务,包含生态化的旅游吸引物、旅游服务设施、旅游服务内容、旅游消费行为等。积极构建环境友好型产业体系,加强重要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推行绿色、低碳、循环的生产、生活及消费方式,旅游业理所应当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并走在时代的前列。

(3)推行生态补偿大数据信息管理,提升旅游企业的生态化管理水平。将旅游资源资本化折股补偿、收益机会差异补偿、环境治理与生态修复补偿、成本内化补偿、有偿使用补偿等全部纳入生态补偿大数据信息管理,按照时间、地点、当事人、实际补偿金额、补偿方式等对应的原则一一记载。在景区景观设计生态化、生态容量、环境承载力、绿色交通、绿色酒店等方面也要构建大数据动态管理体系,为政府生态补偿循证决策提供动态数据支持,并有利于提升旅游企业的生态化管理水平。

(4)强化后续的跟踪问效措施,督促并积极培育旅游生态文化。生态补偿本身是一种比较成熟的市场化机制,关键是注重该机制的具体落实与实际补偿成效。一方面,通过建立与完善旅游业生态补偿方式,加强跟踪问效措施,及时总结经验,以旅游业的绿色发展内在驱动力与成效示范作用积极促进地方经济与社会的发展理念转型;另一方面,积极营造旅游生态文化,打造旅游目的地整体生态形象,提升地区旅游的吸引力与竞争力,刺激整个旅游经济的健康、持续、高质量发展。

猜你喜欢

补偿旅游业生态
一种霍尔传感器温度补偿电路及其补偿方法
云南出台20条措施,加快旅游业恢复
秦药新生态之二 药好才是真的好
长抓政治生态
新疆旅游业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相互贡献实证分析
疫情下的补偿式消费 引爆宠物氪金新时代
住进呆萌生态房
《营利》的生态批评解读
解读补偿心理
我国旅游信息化与旅游业增长关系的动态计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