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工程变更管理的方法和途径研究

2020-11-28

绿色科技 2020年16期
关键词:单位工程施工

王 欣

(四川蜀渝石油建筑安装工程有限责任公司,四川 成都 610080)

1 引言

国内外学者从不同角度对于工程变更控制管理的方法和途径有着不同的见解,如从不同阶段、不同参建方对工程变更进行控制等[1]。本文根据笔者的研究经验,从项目施工前对工程变更进行控制,规范工程变更的程序,完善工程变更合同管理,提升参建各方人员专业素质,构建完善的工程变更管理体系5个方面进行分析,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工程变更控制管理的方法和途径。

2 在项目施工前对工程变更进行控制

2.1 引导建设单位作出更优决策

项目前期建设单位的选择和决策对于整个建设过程起决定性的作用[2]。在决策阶段,项目的定位、建设标准、建设规模、建设地点以及选用的生产设备等都会影响后续工作的开展,最终影响工程造价。

因此,建设单位应在项目实施前,对项目的进度、质量、投资各方面的目标计划作出论证分析,综合比选后作出最佳决策,以避免工程变更的产生而影响项目的最终成本。主要从技术上是否可行、经济上是否合理以及是否满足建设单位需求三方面进行分析。在此过程中,可借用价值工程等工具进行量化分析比较,也需要其他各方参与其中,综合考虑后选择最佳方案。

2.2 提高勘察设计工作的深度、广度、精确度

项目前期勘察工作质量直接影响后续的设计和施工。勘察设计的深度不够会留下工程隐患,广度不够则会导致后期“新增工程”的出现,精确度不高往往会导致设计错误和工程量计算有误。提高勘察设计工作的深度、广度和精确度,除了全面掌握项目的相关书面资料,也应掌握实地考察工程的原始资料,主要有总平面规划图、地质构造、土壤的性质和种类、建筑物周围的环境、不同的气候条件等。

在掌握这些资料后,须对其进行认真的整理分析。充分了解业主对功能、工艺以及质量的要求。对项目进行全方位的调查了解,可以有效减少设计变更等工程变更的产生,更好地控制建筑工程造价。尤其是建设项目的重点及特殊地段,其勘察设计工作应更加深入全面且准确,此时工期和费用的增加有利于减少工程变更的产生。

2.3 加强参建各方之间及其内部的交流协商

加强参建各方之间及其内部的交流协商不仅有利于提高工程变更的处理效率,更有利于修建出满足业主要求的工程项目,从而实现各方的利益最大化。如勘察设计方的不同专业间的交流协商会使其对项目有更全面的认识和描述,减少设计变更的产生。而在项目前期设计阶段,业主和设计人员之间的交流协商尤为重要。

对于新材料、新设备和新技术,设计人员往往有更多的了解和掌握,业主与设计人员进行充分的交流后,结合自身情况和市场趋势决定是否在施工工程中使用新材料、新设备和新技术,以在使用先进手段增加项目效益的同时,减少工程变更、缩短工期、节约成本。

3 规范工程变更的程序

3.1 项目施工前工程变更处理流程

施工前,建设单位的选择和决策对于工程变更的产生有很大影响。不同的建设单位对项目的功能需求和定位不同,内部组织机构和管理水平也有所差异,因此其对工程变更的处理流程也并不相同。本文提出了一个项目前期工程变更的处理流程。建设单位为工程变更负主要责任。考虑到工程变更的相关特点,建设单位内部与工程变更有关的部门主要有工程部、合约部、采购部、设计部、销售部。

其中,建设单位以及工程相关专业人员或者与项目存在直接利益关系的投资者均可提出工程变更方案。建设单位对提出的多种不同变更方案进行受理后,建设单位内部各部门对方案进行评价。

进行方案评价时,工程部主要对方案的可行性、机械化和工业化级别、结构安全性和整体稳定性、预计工期以及对总工期的影响等方面进行评价;成本部则应考虑经济的合理性,对方案的实际运用时的费用、方案的未来收益、运营完成项目的成本等实施评价;设计部需要对方案在技术上是否可行、材料选择上是否环保、与周围环境是否相协调等方面进行评价;采购部则重点放在了各种物资的供应与购买上;营销部则更加关注整个方案的改进所带来的成本变化。

此时对于工程变更方案的评价主要考虑以下3个问题:是否合理?是否必要?是否可能?若3个问题均得到肯定回答,则应对方案进行级别审定和判别。若超过一定的标准则应请求上级的审批,而未超过所设定的标准时,建设单位应进行工程变更文件的编制,及时发布工程变更令以及实施相关变更和进行总结。

3.2 施工阶段工程变更处理流程

项目前期的准备工作最容易导致工程变更的发生,而工程变更也常发生在项目施工阶段。对于施工阶段的工程变更,各参建单位应严格按照所签订合同中约定的工程变更处理程序执行。特殊情况下的工程变更如紧急变更,鉴于变更处理的紧迫性,此时不能按照一般正常流程对其进行处理,各参建单位应当及时进行协商,在完成相关程序后及时补办相应手续,以保证工程变更处理的有效性和完整性。

4 完善工程变更合同管理

4.1 正确选择合同类型

针对不同的项目目标,建设单位应选择不同的合同类型以转移工程变更可能带来不良影响的风险[3]。合同类型不同,其工程变更管理机制也有所差异。在项目建设前期和施工阶段,选择合理的合同类型对于工程变更的控制来说十分重要。在选择合同类型时,应全面考虑各因素如项目建设目标、项目所处外部环境、现场施工条件、承发包模式等。一般而言,目前我国的合同类型基本为总价合同、单价合同以及成本加酬金合同3种。

总价合同即指根据实际工程内容和现场施工条件,承包商完成合同规定内容之后,业主以明确的总价金额支付给承包商的合同。总价合同适用于图纸、规范、规定已经对拟建工程作出全面详细的描述,合同的目标、内容等已十分明确的情况。

单价合同指合同中约定的工程量单价在整个合同执行过程中不变,而工程量按照实际完成量进行结算的合同。单价合同一般在工程建设内容和设计相关指标并不十分明确,工程量可能会在项目实施中产生较大变动时使用。

成本加酬金合同即业主向承包者支付的费用包括完成项目的实际费用和一定百分比的奖励性质的酬金两部分的合同。酬金的一般组成是奖金、利润、管理费三部分。当工程建设内容和各项技术经济指标并未完全确定,但业主对工期要求紧时一般采用成本加酬金合同。此类型的合同需在合同双方高度信任对方的基础上签订。

总体对比而言,总价合同发生工程变更的概率最大,单价合同其次,而成本加酬金合同发生工程变更概率最低。

4.2 完善所签合同条款

合同规定和澄清了合同对象的权利和义务。在项目建设过程中,不同主体间将签订不同的合同。目前工程领域中主要包括勘查设计合同、施工合同、监理合同等。合同条款作为工程建设的准则,应对其中有关工程变更的条款进行完善以实现对工程变更的控制。

4.2.1 勘察设计合同

从对工程实例的分析中可以发现勘察设计的不准确是工程变更产生的主要来源之一。前期的勘察设计水平决定了工程变更发生的频率和影响范围。完善勘察设计合同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确定项目负责人和各个不同专业的负责人及其工作职责;明确勘察设计成果的深度并建立针对设计方的奖惩制度;规定勘察设计主体应当承担的义务和责任[4]。

4.2.2 招投标文件和施工合同

这两种合同文件中有关工程变更的条款直接决定了工程变变更发生后的处理效率。对其进行完善应做到:在招标文件中对工程范围和施工条件等作进一步的详细阐述;在施工合同中规定工程变更管理的内容包括工程变更价款的支付、变更的审批时间等。

4.2.3 监理合同

监理工程师应在整个工程变更过程中充分发挥其审批和监督的重要作用,因此,需要对监理合同的相关规定进行进一步的完善。为了充分调动监理单位的积极性,应在责任追究制度的基础上建立工程变更相关的奖惩机制。同时在监理单位内部健全工程变更组织体系包括处理流程、岗位职责、考核激励制度等,以提高工程变更的处理效率,发挥监理方的关键作用。

5 提升参建各方人员专业素质

在项目建设实施过程中,除了不可抗力等不可控因素,项目所涉及的物质条件和人为因素都可以加以控制。前文提到建设单位领导层的决策领导能力、勘察设计方的勘察设计能力以及责任感、施工单位人员的施工技术和工作态度、以及监理单位人员对于现场情况的把控等都会影响工程变更的产生,从而影响建筑工程造价的控制。提升各参建单位人员的专业素质也是工程变更管理控制的一个重要途径。

首先,结合我国建筑人才市场的现状,提高建筑人员的专业素质可以从人才培养这一源头出发。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高校课堂学习与现场实操相结合,在理论学习和实践工作中形成专业技能和职业情操,培养真正高素质的综合型人才。其次,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应定期开展专业培训等工作,特别是施工前,组织工程变更等相关专题学习,攻克建设过程中的难题,并组织召开例会进行讨论纠偏。防止由于对工程变更的认知不足而未能有效控制工程变更,造成工程成本的不可控等现象。此外,构建一个健康良好的施工环境和工作氛围对于建设项目的顺利开展同样很重要。因此,应适当开展一定的娱乐活动和组织生活,以此增进感情,提高工作积极性,更加有利于各方参建人员专业技能的发挥。

6 构建完善的工程变更管理体系

通过对工程变更的研究发现,工程变更管理体系的建立尤为重要[5]。目前工程变更的影响大小难以计算的主要原因是没有完整保存项目的现场施工记录。就目前国内工程变更管理的现状而言,工程变更管理没有专门的统计记录组织,严格的现场记录保存制度以及竣工验收后对工程变更的审查。为了实现对不同工程变更后的长期控制,各参建单位均应该构建完善的工程变更体系。

首先,应在内部成立工程变更专门的统计记录组织,并配备专业的统计记录员。其次,是专门形成工程变更的台账记录,并设专人保管所记录下来的工程变更相关文件、资料,使得工程变更过程中各种文件是真实且前后连续的。而对于已经签发的工程变更文件也应该按照专业不同进行归档保存,方便后续的审查。最后,关于工程变更的实施和审查。通过了工程师审批的工程变更应按照其对应的变更文件指示实施相应变更。此时,监理工程师应通过对变更所涉及的材料、施工操作等进行核查来充分发挥其在工程变更中的监督作用,以此保证承包商已按照变更文件进行变更并能达到规定要求。

7 结语

本文从5个方面详细地分析并总结出了工程变更控制管理的一些方法和途径,总结如下。

(1)在项目施工前对工程变更进行控制,具体有引导建设单位作出更优决策,提高勘察设计工作的深度、广度、精确度,加强参建各方之间及其内部的交流协商三项措施。

(2)规范工程变更的程序,分为项目施工前工程变更的处理流程以及施工阶段工程变更的程序。

(3)完善工程变更合同管理,首先是选择恰当的合同类型,然后应完善不同类型合同中工程变更的相关条款。

(4)提升参建各方人员专业素质,可从人才培养以及现场施工人员管理2个角度出发。

(5)构建完善的工程变更管理体系,主要是工程变更的现场施工记录的保存。

猜你喜欢

单位工程施工
《计算机辅助工程》征稿启事
后浇带施工技术在房建施工中的运用
后浇带施工技术在房建施工中的践行探索
(计算机辅助工程)征稿启事
“CSM+TRD”地下连续墙技术施工应用
后浇带施工技术在房建施工中的应用
高速透平真空泵工程应用
Theme Analysis on Pursuit of Friendship in Oliver Twist
长度单位
An Account on “Yoknapatawph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