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赤水毛竹林下棘托竹荪栽培技术

2020-11-28陈真勤蔡明俊何焱平

绿色科技 2020年19期
关键词:赤水市竹荪培养料

陈真勤,蔡明俊,何焱平

(贵州省赤水市林业生产服务中心,贵州 赤水 564700)

1 引言

赤水市是“中国竹子之乡”,全国十大竹乡之一,森林覆盖率达82.51%,全市竹林面积达132.8万亩,其中楠竹林面积52.8万亩,杂竹林面积80万亩。2020年,赤水市林业生产服务中心立足现有竹资源优势,发展林下经济产业,采取科技成果转化,引用麻竹林下竹荪仿野生栽培技术,在复兴镇凉江村成功种植毛竹林下仿野生竹荪120亩。通过示范项目成功经验,以点带面,带动本地竹农发展林下竹荪产业,提升竹林综合利用效益,助力乡村振兴。现将赤水毛竹林下棘托竹荪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2 示范项目地自然条件

项目建设地点位于赤水市复兴镇凉江村,交通便利,距 546 国道3 km,距赤水城区15 km,距仁赤高速公路 10 km。地貌以中山为主,属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年平均气温为 18.1 ℃,年均降雨量 1292.3 mm,年日照时数 1297.7 h,年均相对湿度 82%,无霜期 340~350 d,年降水量在800~1700 mm,降水量主要集中分布在4~10月,约占全年的80%以上,该村森林覆盖率80%,楠竹(毛竹)林面积 0.66 万亩,杂竹1.25万亩。项目点海拔680 m,坡度25°,水源充足,排水良好,土壤以紫色砂页岩、红色砂岩、紫色土和黄壤 为主,盐基饱和度小,呈酸性微到酸性,肥力强,林内腐殖质含量高,土层厚度为 80 cm,土壤疏松、透水性好,土壤无侵蚀。项目林地类型为毛竹林,郁闭度 0.8。各自然条件适宜棘托竹荪生长,项目选择种植棘托竹荪。

3 棘托竹荪生物学特性

棘托竹荪对夏季高温具有适应性较强的能力,喜热、怕冷、好气,种子实体在30~35 ℃温度范围内生长最快,它对湿度的要求比其它竹荪低,菌丝体生长时的最适空气湿度为70%~75%,菌蛋开伞时为85%~95%,对光的需求也不严格,在菌琵生长、菌蛋分化和开伞时均需要一定的散射光,菌蛋的孕育和开伞不需像竹荪那样必须覆土,棘托竹荪可以在基质上完成其生活。

棘托竹荪子实体较小,其形态近似长裙竹荪。菌盖近钟形,高2.5~3.5 cm,宽2.5~3 cm,薄而脆,具网格,有一层褐青色粘液即孢体。菌裙白色,长,网格呈多角形。菌柄较长,海绵质,白色,长9~15 cm,粗2~3 cm。菌托白色或浅灰色,后期渐呈褐色或稍深,具柔软的刺状突起,初白色后失水或光照而色变深,其下面有无数须根状菌索,伤处不变色。初期托包裹时呈球形或卵圆形,直径2~3 cm。担子圆筒形或棒状,(6~8)μm×(2.5~3.5)μm,具4~6个小梗。孢子无色透明,呈椭圆形,(3.5~4)μm×(2~2.3)μm。

棘托竹荪生长期6~9月,以7~8月为生长高峰。生于竹及其混交林中,以半腐朽的竹木等废料为基物。

竹荪营养价值很高。据分析,每100 g鲜竹荪中含有粗蛋白20.2%(高于鸡蛋),粗脂肪2.6%,粗纤维8.8%,碳水化合物6.2%,粗灰分8.21%,还有多种维生素和钙、磷、钾、镁、铁等矿物质。

棘托竹荪菌盖的氨基酸总量、必需氨基酸含量分别为31.34%和12.95%,均是竹荪菌体的2倍,但其蛋白质的化学评分(CS)结果低于菌体,而氨基酸评分(AAS)、必需氨基酸指数(EAAI)、生物价(BV)、营养指数(NI)分别为65.71、76.58、71.77、29.05,均高于菌体部分。

4 种植场地选择

种植竹荪宜选择交通方便、背风保湿、水源充足、排水良好、土壤肥沃、坡度小于25°、林分郁闭度0.7~0.8、无白蚁危害、具有种植空间的可经营的竹林地,且近3年内未栽培竹荪的地块,毛竹林立竹密度宜为160~180株/亩。

5 种植技术

5.1 栽培时间

棘托竹荪播种时间以3月初至4月下旬为宜(从南到北先后进行),日均温度16 ℃以上为播种最佳时期。6月中下旬开始产菇,9月下旬至10月中旬结束。

5.2 原料配备

林下竹荪栽培1亩用量(干料)为:杂竹屑3000kg、木屑1000kg、尿素25kg、过磷酸钙50kg、碳酸氢钙50kg、石膏25kg、整洼时施生石灰75 kg。

5.3 基质(堆料)发酵

堆制原料时最底层铺上杂竹屑30 cm,木屑10 cm,然后撒上一层尿素(15 kg左右),碳酸钙(5 kg左右),石膏(10 kg左右),并浇少量水,接着再铺一层竹屑,一层木屑,厚度45 cm,上面再撒上一层尿素、碳酸钙、石膏并浇少量水,以此类推,堆3~4层,堆高1.5~1.8 m,原料堆好后按每100 kg干料浇60 kg水,在料堆上浇足水分。以后每10 d翻堆1次,共翻3次堆,翻堆时要求做到上下,内外的培养料互相调换位置,使培养料上下、里外发酵均匀一致。

基质含水量控制在50%~60%、温度控制在23~28 ℃ 为宜。

5.4 整畦与播种

整畦:挖畦前先对林地进行清理,砍除杂灌和老小竹,保留林内有价值珍贵树种,保留林地郁闭度为60%~80%。整畦挖地深25 cm,宽40 cm,长度视投料多少和场地而定;挖沟时尽量少挖断竹鞭,碰到的保留,以减少对竹林的影响,碰到砍伐留下的竹蔸也可以保留,以减少挖畦用工。沟间距要根据竹子间距,灵活确定,开挖新土堆放两边,一般每亩沟畦的实际面积为150~200 m2。畦底层施上生石灰。

播种:先在洼床上堆放一层8~10 cm厚的栽培料;然后以梅花型间隔6~7 cm块状点播一层竹荪菌种;再放一层6~8 cm厚的栽培料,又播一层菌种,再盖一层5 cm的栽培料(即三层料2层菌)。播完后用小铲把料与菌种轻轻压实以利菌种萌发,最后表面覆盖一层3~5 cm厚的表土,土壤含水量20%,再盖一层薄膜以保湿保温。播种时间一般在5~6月为宜。

6 管理技术

6.1 发菌管理

播种后正常温度下每天揭膜通风30 min,培育30 d左右,菌丝爬上培养料,可把畦床上薄膜揭开去掉。出菇期培养料含水量以80%为宜,温度以23~32 ℃为宜;接种后70 d左右形成了实体,菌蛋大量出现后,增加喷水量,提高土面湿度,除雨天外,早晚各喷水1次,湿度控制在85%~90%为宜。在温度最高7~8月时,连续雷阵雨天气容易导致菌蛋死亡,要注意遮盖避雨,注意排水。

6.2 转潮期管理

一潮竹荪采收结束后,应停水5~7 d,然后在畦面浇一次重水,第二潮竹荪的菌蕾长出后,管理方法按一潮管理。

6.3 病虫害防治

竹荪栽培前,每亩用75 kg生石灰进行消毒,有效预防病虫害。

7 采收与加工

7.1 采收

当菌蕾(竹荪蛋)破口至荪裙开始往下生长时,应该及时采收。采收时应保持清洁,外观形态完整,上午8~9时、10~11时各采收一次,高温季节采收时间可适当提前一些。采收后应及时剥离菌盖,将竹荪菌裙翻上后放置在竹筛上,使菌柄与菌裙位置分离,然后按菇大小分层整齐摆放烘烤,菌盖另外烘烤。采后及时送入40~60 ℃ 的烘房烘6~8 h脱水烘干至色白而且香浓。

7.2 烘干

竹荪采后至菌裙完全展开后应立即烘干。烘干时,烘房温度宜先升高至70~85 ℃,放入鲜竹荪后快速脱水半个小时左右扎捆,等待全部鲜竹荪快速脱水后,再一起在40~50 ℃的温度下烘2~3 h,至干品含水量控制在12%~13%,竹荪干品为色白略带黄,而且气味香浓。

7.3 储存

烘干后的竹荪,应及时放在避光的袋子里(以锡箔袋为佳),然后放置在干燥、低温的地方,以冷库保存为佳。

猜你喜欢

赤水市竹荪培养料
竹荪的深加工及营养成分功能性研究进展
“竹君”食疗菜
黄石市平菇培养料的经济实用配方与常用配制技术
关于发展赤水市无公害蔬菜产业相关问题的思考
长江流域蘑菇栽培系列之一
赤水市老年大学举办时装秀活动
蘑菇培养料的发酵技术
一碗竹荪汤
赤水市开展2014年度关工委干部培训
林农的林下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