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发展赤水市无公害蔬菜产业相关问题的思考

2017-11-13李东华

农家科技下旬刊 2017年8期
关键词:赤水市无公害产业

李东华

摘 要:蔬菜作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食材,在我们对农产品的需求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位置。随着经济发展不断地增速,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地提升,对于蔬菜的需求质量也在不断地上升。然而,日前出现的与农产品使用安全相关的报道却让我们的不免生出顾虑。促使消费者在购买蔬菜时转向更为健康、绿色、无污染的无公害蔬菜上。通过我们对赤水市的蔬菜供给环境的调查,发现由于城市发展导致其市内近30%的蔬菜种植土地都被盖了高楼。而目前要满足赤水市民的蔬菜需求,近90%的蔬菜需求都需要从赤水市周边地区调运。正是如此,我们需要加快对农产品结构的调整,大力发展无公害蔬菜的种植数量以解决目前赤水市无公害蔬菜供不应求的现状。

关键词:赤水市;无公害;蔬菜;产业

随着国家对农业种植产业结构的调整以及相应的农业发展的利好政策的推行,有效地提升了农民种植的积极性。而赤水市在面对这一发展环境时,认真的考察了目前赤水市的蔬菜供需市场的情况,并对其做了充分的调研和分析,结合本地区的实际环境情况以及市场需求从而制定出将蔬菜种植业向高品位、高附加值的农产业方向发展。因此发展无公害的蔬菜种植产业是赤水市在建设“四化一强”的过程中的重要产业之一。尤其是在蔬菜价格不断上升的环境下,积极开展蔬菜种植生产能够有效的缓解市场的需求压力,同时还能减轻城市居民的生活负担。

一、赤水市发展无公害蔬菜产业的优势条件

1.地理位置优势:赤水市地处于贵州省的西北部地区,位于赤水河的中下游,与四川省的南部地区相接壤。赤水一直以来都是西南地区连接巴蜀的纽带和文化交流传播重镇,是由贵州入巴蜀的必经之路。随着城际高速公路的建成通车,从赤水城区到遵义市只需250千米,到贵阳则为400千米,而距离巴蜀之地也不过200多公里的距离,距泸州就更为便捷,只需要36千米,可以说,以赤水市为中心向四周发展的交通运输十分方便。

2.赤水市地理环境优势:赤水市周边的一些地区,其土壤多为紫色的砂岩和砂土,这种紫色土壤和大泥土不仅具有较厚实的土层,同时质地较为适中,具有很好的保水性能和保肥能力。同时土壤的PH值多在5-6之间非常适合无公害蔬菜的成长需求,区域内森林覆盖率可达78%。无论是空气、土壤还是水质都没有受到无任何污染。区域内气候凉爽,是无公害蔬菜种植的不二之选。生产的蔬菜品质高,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在发展无公害蔬菜产业的过程中可以借助赤水市的优势地理位置,通过对周边地区的交通辐射,能够迅速成为以赤水为中心,向周边大中型城市发散的城市蔬菜供应链。

3.技术条件优势:赤水市在发展无公害蔬菜种植产业的过程中不断地与相关的科研机构以及院校进行合作,将赤水周边地区的种植环境以及种植种类做以充分的研究和分析,并得出最为适合赤水地区种植的蔬菜品种。如:救心菜、红菜苔、芥菜、芦笋等。同时,结合当地的农户种植经验研究出能够更好地发挥当地环境优势的种植技术,使时令蔬菜以及反季节的蔬菜不断地满足市场的需求,并不断地满足周边地区的市场发展需要。

二、发展过程中的制约因素

1.产业化水平低,无法使土地资源发挥其价值优势

尽管赤水市在大力推动农产品种植的产业,但纵观整个赤水市的种植业目前仍停留在较分散的水平上,虽然2015年以来在大同镇、旺隆镇、官渡镇等乡镇发展了数千亩无公害蔬菜,但主要是以个体经营户或是农户为单位的种植模式,未能使无公害蔬菜种植形成产业化、规模化的种植经营方式。同时在种植过程中,农业种植结构也不够合理,使土地以及种植技术未能充分发挥其应有的效益。由于缺乏对农耕土地的合理开发,使得一些营养基础较好的土地在很大程度得不到合理的使用甚至出现闲置的现象,这种情况严重制约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2.缺乏规范化管理

虽然赤水市在大力發展无公害的种植产业的过程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在对产品检测的监管方面仍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在种植前期对种植区域的土壤、水源、空气质量等缺乏检测,同时受到种植规模的限制,使得农药的使用量无法依照使用规定量进行,因此无公害蔬菜的质量就很难得到保证。

3.品牌意识不强

赤水市无公害蔬菜的市场中,很多蔬菜的价格不规范,价格虚高,标高的现象时有发生。同时由于缺乏对无公害产品的标识,以及对蔬菜种植品牌的标志,使消费者往往难以区分。种植单位缺乏对自身产品的商标保护力度,不进行规范的注册,因此很难在市场上形成有效地竞争力。正是因此,一些假冒的无公害蔬菜也不断地占据着蔬菜消费市场。不仅影响到无公害蔬菜的种植产业,也会导致消费者买到非无公害种植的蔬菜,间接地影响到自身的身体健康。

三、面对当前问题的解决对策

1.生产

加强对蔬菜种植过程中的监管力度,通过建立相应的标准来规范种植;建立相应的检测体系,加大对蔬菜种植过程中的质量检测力度,确保产品符合无公害的种植要求;加入科学技术以及专业化的指导投入,通过深入到种植基地来解决实际种植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销售

加强无公害种植基地与市场需求的对应,使种植生产直接到消费环节,减少中间流程,有效地提升了无公害产品的质量和品牌力度。同时也增加了种植收入;提升对无公害蔬菜产品的宣传力度,帮助消费者能够直观的了解无公害蔬菜具有的价值和优势;推进赤水市政府单位的政策支持力度。推行以无公害蔬菜为主的“放心菜”供应链,并加强种植相关的优惠政策的推行,从而有效提升农户的种植热情。

四、结语

赤水市发展无公害蔬菜种植产业不仅具备得天独厚的优势条件,同时还符合周边城市对于蔬菜食用量的需求。当然无公害蔬菜种植产业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种植过程,它是一个关乎民生的发展产业,因此在推进过程中需要不断地了解市场的发展趋势以更好地挖掘市场的供需潜能。

参考文献:

[1]吴优丽,钟涨宝,王薇薇.无公害蔬菜发展中的农民认知与意愿分析[J].农业现代化研究,2014,(04):442-446.

[2]陈冬林.无公害蔬菜栽培技术探讨[J].园艺与种苗,2014,(06):41-43.

[3]王小龙,韩玉,陈源泉,隋鹏,高旺盛,吴霞,杜传民.基于能值分析的无公害设施蔬菜生产系统效率和可持续性评价[J].生态学报,2015,(07):2136-2145.

[4]林玉娟.无公害蔬菜栽培技术及发展策略探讨[J].现代园艺,2012,(08):28-29.endprint

猜你喜欢

赤水市无公害产业
贵州省赤水市高位隐蔽性地质灾害隐患发育特征研究及防治对策建议
赤水市老年大学举办时装秀活动
揭阳市麻竹笋产业发展思路研究
美丽乡村要靠富民产业支撑
从产业发展看日本1920年经济危机
赤水市开展2014年度关工委干部培训
浅谈贵州赤水市楠竹林营造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