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连市地表水环境主要问题及改善调控措施

2020-11-28

绿色科技 2020年16期
关键词:大连市畜禽污水

彭 晓

(辽宁省大连生态环境监测中心,辽宁 大连 116023)

1 引言

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必须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当前,大连市水生态环境趋好的态势已初步形成。近年来,全市6条主要河流的7个国家考核断面全面达标,向主城区供水的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达标率为100%,建成区全面消除黑臭水体。但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资源环境压力仍然偏大,由于城市开发建设和产业集聚发展带来的污染排放压力和资源需求不断增加,导致部分地区面临水环境超载问题全市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的形势依然严峻。

2 大连地表水环境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主要河流水质总体较好,中小入海河流水质普遍较差

大连市碧流河、英那河等6大河流水质总体良好,但中小河流,特别是入海河流水质污染情况十分严重。主要原因:一方面,由于城市污水收集处理体系尚不完善,中心城区局部地区管网不完善、雨污混接造成水质污染,郊区城镇生活污水收集处理率低,农村地区畜禽养殖废水和农业面源影响突出;另一方面水资源不佳,河流生态流量小,自净能力有限,城市、农村面源污染、污水处理厂达标排放废水仍对河流水质造成压力,后续水质持续改善潜力有限。

2.2 污水收集处理能力不足,无法满足城镇发展需求

近几年,大连市不断加快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与改造。但污水收集处理体系仍不完善,一方面仍有部分污水处理厂水质不能稳定达标,对排入河道水质形成压力;另一方面环境基础设施城乡发展不均衡,街道、乡、镇政府的资金不足,污水收集管网及处理设施的建设滞后,存在部分城镇企业、生活污水都未经处理直接排放,无法解决当地水污染问题[1]。

2.3 农村环境基础设施落后,农业面源污染贡献突出

相较于中心城区,大连市农村地区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明显滞后、运行管理不善。郊区市县农业生产过程中,面源污染控制成效并不明显,2017年大连市农业种植面积600万亩,占全市面积1/4,但农业生产方式粗放,高污染种植方式普遍,农作物亩均化肥用量25.5 kg,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亩施肥21.9 kg)。畜禽养殖量大面广,畜禽养殖量超过农田环境承载力,无法通过资源化农业利用方式解决畜禽粪污处理利用问题,而且畜禽养殖场大都污染治理设施简陋和不配套,粪尿资源化综合利用水平低,设施长效运行和管理机制缺乏,降雨期间农业面源存在较大的环境污染风险。

2.4 水资源禀赋不足,环境质量持续改善潜力受限

大连市多年平均降水量 85.59 亿m3,折合降水深度 680.7 mm,不足上海、苏州等中国南方城市的1/2,人均水资源量不足全国的1/4,水资源开发利用率也已超过生态警戒线,水资源短缺形势较为严峻。另外,大连市河流多为季节性河流,河流流程短,河床坡度大,集流时间短,大多在暴雨后洪水暴涨,无雨时河床干涸,丰枯变化显著,枯水季节河流流量仅有雨期流量的1/10或更小,生态流量不足,几乎没有自净能力,河流周边企业废水、生活污水以及畜禽养殖废水、农村面源等都对河流水质形成压力[2,3]。

2.5 环境监测网络不完善,监管能力有待全面提升

大连市现有大小河流200余条,目前还不能保证所有河流全部纳入监测范围,部分河道处于监管空白地带,不论从广度上还是在深度上都不能满足大连市全域高标准治水的需要。基层环保工作能力有待加强,存在监管人员不足、监测手段落后、监察装备不全、科技能力支撑不强的问题。尤其是农村环境监管力量明显不足,在环境监测、管理、应急、信息、宣教等各方面能力与城区差距很大,城乡环境基本公共服务还远没有达到均等化水平。

3 地表水环境质量改善调控措施建议

3.1 强化饮用水源安全保障

(1)强化饮用水源地规范化建设。落实国家有关水源地规定,完成乡镇水源地保护区划分、警示标志设立和围栏建设等保护工作,落实污染源关停、整治措施。通过采取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相结合的方式,构建水源地水库库滨带生态防护体系建设。

(2)持续推进良好水体生态环境保护。实施饮用水源规范化建设、工业污染源治理、城镇污水处理、农业污染治理、内源污染和旅游污染治理、村镇综合整治(含生态搬迁)、生态修复、产业转型升级、能力建设等工程,污染源基本根治,生态功能得到全面恢复。

(3)构建饮用水水源、水源涵养重要功能区,加强水质安全跨区域联动管理,切实提高饮用水源风险防范能力和水质安全保障水平。

3.2 完善水环境基础设施

(1)加快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与改造。现有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因地制宜改造,新建城镇(市、县、区城市建成区)污水处理设施执行一级A排放标准,加快解决设施布局不均衡问题,着重提高新建城区及建制镇污水处理能力。

(2)加快建设污水收集管网。强化城中村、老旧城区和城乡结合部污水截流、收集、纳管工作。加快推进县级和建制镇管网建设,加强截污纳管力度,进一步提高污水处理厂运行负荷率。推进非建成区有纳管条件的直排污染源纳管,基本实现城镇集中建设区污水全部纳管。到2025年农村污水处理率达到50%以上。

(3)启动城市面源污染控制。启动城市地表径流和市政排水设施污染控制。新建或完善中心城排水系统,全面消除中心城建城区排水系统空白区,新建或改建泵站同步设置旱流截污设施。因地制宜开展老旧小区雨污混接改造。城镇新区、开发区建设均实行雨污分流,有条件的地区要推进初期雨水收集、处理和资源化利用。

3.3 加大废水污染控制力度

(1)加大工业废水污染控制。严格执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继续实施排污许可证制度;加强企业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及完善,实现重点工业企业污水处理设施的全覆盖;严格控制含大量有机物和氮磷营养盐污水排放量。集中治理工业聚集区水污染。建立工业集聚区污水集中处理设施监管机制,集聚区内工业废水必须经预处理达到集中处理要求,方可进入污水集中处理设施。新建、升级工业集聚区应同步规划、建设污水集中处理等污染治理设施。

(2)进一步推动产业转型升级。通过采取促进重点产业优化布局、推进工业项目入园建设、促进重点产业集约发展、加强重污染行业整合提升、加快发展生态型产业等措施,促进地区重点产业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减缓资源环境压力。

3.4 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

积极发展循环经济、清洁种植技术,减轻农业生产过程中农药、化肥、农膜、农作物秸秆、农资包装废弃物对土壤和流域的水污染程度。推进、拓展测土配方施肥范围,推广施肥新技术、高效新型肥料,探索有机养分资源利用模式。按照以地定养、种养结合的原则,根据全市永久基本农田承载力划定畜禽养殖总量红线,逐步压缩低端产能。对非规模化殖场户进行设施改造和标准化提升,基本实现畜禽养殖废弃物集中收集、统一处理,全市农村畜禽养殖污染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全面建成生态循环农业,通过设置全域畜禽养殖准入门槛,完成畜禽养殖业从过去的“粗放式”方式向 “精细化”方式过渡。

3.5 推进“海绵城市”建设

通过海绵城市建设,综合采取“渗、滞、蓄、净、用、排”等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城市开发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将70%的降雨就地消纳和利用。

针对“水生态、水环境、水安全、水资源”4 个方面,综合分析大连市各片区现状及问题突出程度,以及防控排涝要求,有效控制地表径流产流系数,提高城市建设用地渗透性,通过建设生态屋顶、绿色街区、雨水花园和铺装可渗透地面等措施增加雨水的资源化利用和对地表径流污染的生态控制。

3.6 提升环境监测监管能力

加强饮用水水源地监测能力建设,逐步实现信息共享。进一步完善原水水质在线监测及日常监测设施,完善特征因子生物毒性等的监测能力;完成水源地有机污染物应急快速监测建设,建成水源地预警监测体系,基本构建水源地有机污染移动监测体系。强化环境风险防范和应急能力建设。整合本市环境风险源数据信息,开展本市环境风险防控系统建设,实现事前完善预防、事中高效处置、事后评估整改的全过程应急管理。

打破条块分割,建立政府各部门协同运作体制和调控监督机制,依法强化统筹协调监督和实施管理。进一步完善市-区-镇网格化管理体制机制,重点加快推进街镇一级网格化中心建设,强化街镇在环境监管事务中的能效,提升网格化管理主动发现和协同处置能力[4,5]。

4 结语

地表水环境质量改善是一个需要全民参与的长期工程,本文全面分析了大连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关键水环境问题,确定了合理的环境定位和目标,通过研究水环境承载力现状及空间变化特征,提出了水环境质量改善对策建议及主要管控措施,为大连市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和经济环境协调发展提供参考。

猜你喜欢

大连市畜禽污水
大连市第六十九中学
污水厂设计与工艺选择研究
畜禽夏季喂野菜 防病快长真不赖
菌株出马让畜禽污染物变废为宝
夏季养畜禽 驱蚊有妙招
山西:打造四大畜禽品种联合育种体系
污水罐坍塌
我的好朋友
Comparison of Chinese and American family culture
Study on the autonomous learning of English listeningusing American TV s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