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态修复造林措施探讨
——以夷陵区李家湾滑坡体生态修复为例

2020-11-28赵晓玲隆雨薇

绿色科技 2020年16期
关键词:枫香刺槐紫荆

周 丹,赵晓玲,隆雨薇

(宜昌市夷陵区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湖北 宜昌 443100)

1 引言

宜昌市夷陵区位于风景秀丽的长江西陵峡畔,区政府历来重视生态环境建设,把修复生态环境放在重要位置。大力实施生态治理攻坚,加强开展区域内地质灾害治理和生态修复工程,建设绿色生态廊道,全面推动污染防治、生态修复和绿色发展。通过采取重点治理与生态修复结合、综合治理与重点管护结合、生态修复与科学研究结合、国家投资与自筹资金结合等措施,取得了良好效果。

2 生态修复区概况

生态修复区位于夷陵区分乡镇高场村,小地名李家湾,东、西、北方向分别以分乡镇的百里荒、普溪河、天坑村相连,南以龙泉镇柏家坪村接壤,普百(普溪河至百里荒景区)旅游线路纵贯全村。

李家湾修复区在2017年由于修建普百旅游公路引起山体滑坡,造成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经调查区划生态修复小班9个,面积119.9 hm2,区域海拔475~580 m之间,林地坡度15~20°,土壤厚度15~25 cm,分小班详见表1。

3 建设思路

所谓生态修复是指通过人工方法,按照自然规律,恢复天然的生态系统。依据滑坡体渣石堆特点,设计既要充分考虑坡体条件、土壤成份,又要结合区域人文地理环境及生态要求,做到与当地自然环境相协调。一是彰显绿化美化效果。根据区域造林地特点,合理确定绿化方式,优化树种配置模式,营造阔叶混交林;二是突显景观效益。根据建设区的气候与土壤条件,以当地特色树种、花色树种为主题树种,营建森林景观,展示地方景观特色;三是注重环境保护和生态功能。根据当地生态植物结构,有机结合乔、灌、草合理配置,尽快修复边坡的原始性质植被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修复其生态平衡,实现人工强制绿化到自然植被的自我扩散[2,3]。

4 建设任务

生态修复小班9个,造林面积119.9 hm2,按造林树种分:刺槐小班2个,造林面积84.7 hm2;樱花小班2个,造林面积7.6 hm2(早樱、晚樱 各小班1个,面积各3.8 hm2);樟树小班1个,造林面积6.5 hm2;枫香小班1个,造林面积6.7 hm2;木芙蓉小班1个,造林面积3.0 hm2;紫荆小班1个,造林面积4.0 hm2;紫薇小班2个,造林面积7.4 hm2。

5 造林技术措施

普百旅游公路横穿生态修复造林小班,为创造旅游线路优美的生态环境,对治理区采用高标准的营造模式[4],即除刺槐外,其它树种采用客土法造林进行植被恢复。种植以刺槐、樱花、樟树、枫香乔木和木芙蓉、紫荆、紫薇灌木为主的块状混交林,林下播种红三叶或白三叶草种,形成乔、灌、草相结合的常绿、落叶、花色林分结构(表2)。

5.1 林地清理

造林前及时对造林地进行清理,清除废弃材料;对造林地块进行整治、整平后,结合地形清理恢复场地并平整土地,穴内覆盖表土。采取客土法,铺土厚度40~60 cm,客土要求不含有盐、碱及垃圾等对植物生长有害的物质。同时做好边坡护坡治理,结合地质灾害治理,恢复林业生产条件。

5.2 种植配置

治理小班东西两头(坡顶和坡脚)土壤瘠薄,坡度较陡,占60%的面积,设计营造以刺槐为主的纯林,林下播种红三叶或白三叶草种;沿公路上下两侧高标准营造以樱花、樟树、枫香、芙蓉、紫荆、紫薇为主的块状混交林,林下播种红三叶或白三叶草种。

5.3 植穴定位

种植施工时按照设计的宽度与株行距品字形排列配置进行植穴定位,以达到整齐美观,确保绿化带的景观效能和水保、生态效果。

5.4 挖穴整地

5.4.1 造林密度与播种量

刺槐、芙蓉、紫荆、紫薇设计造林密度2500株/ hm2,株行距2 m×2 m;樱花、樟树、枫香设计造林密度株400株/hm2,株行距5 m×5 m;红、白三叶草播种量7.5 kg/hm2。

5.4.2 整地方式方法

采用全面整地方式,对造林地块进行整治、整平后,再清理种植穴内石渣石块,填入客土(除刺槐外);在造林地清理完成之后,按株行距挖穴整地,把挖出的穴土放置穴的两旁,让土壤自然风化,以利于土壤的风化、熟化和除去土壤中的虫蛹,减少土壤病虫,以改善土壤的理化性状,提高土壤肥力。

5.4.3 整地规格

刺槐挖穴规格为0.3 m×0.3 m×0.3 m(0.3 m见方,深度0.3 m);樱花、樟树、枫香挖穴规格为0.6 m×0.6 m×0.6 m;芙蓉、紫荆、紫薇挖穴规格为0.4 m×0.4 m×0.4 m。

5.4.4 回填土壤

栽植前15 d回穴土(穴底土20 cm左右),回土时先回填表土,再回填心土,要把泥块打碎,清除石块与树根。

5.5 苗木规格

刺槐1年生实生苗地径1.5 cm、苗高1.5 m、冠幅0.5 m以上,樟树和枫香8年以上移植苗胸径8 cm以上、苗高(截杆)3.5 m以上、带土球45 cm以上,樱花8年以上移植苗胸径8cm以上、苗高(不截杆)3.0m以上、冠幅2.0m以上,芙蓉和紫荆4年以上移植苗(3株丛)苗高(不截杆)1.5 m以上、带土球25 cm以上,紫薇4年以上移植苗地径3 cm以上、苗高(不截杆)1.5 m以上、带土球25 cm以上。苗木质量必须是树冠整齐、根系发达、无机械损伤、无病虫害感染,苗干直、色泽正常,充分木质化的一级苗木[5]。

5.6 苗木栽植

选择雨后的阴天或小雨天时栽植;在栽植时,先在坑穴底填20 cm厚的松表土,带土球苗木外包扎物要清除,必要时还需用3条竹竿支撑着苗木,防止苗木被风刮倒。

5.7 抚育管护

5.7.1 抚育次数

完成种植后要进行抚育管理。要求对幼树进行连续3年抚育,每年抚育1次,以保证成活成林。种植后第1次抚育应安排在当年秋冬季节进行抚育,后两次抚育安排在第2、3年的春夏季进行。其中,施工单位养护期为1年,负责包栽、包补植、包成活。

5.7.2 抚育措施

除营造的刺槐林外,对其它树种一是清除苗木周围半径1.6 m内的杂草、杂灌丛;二是以植株为中心,将半径0.5 m内的土壤挖松,达到内浅外深,松土后回土培蔸成“馒头状”;三是对死株及时进行补植;四是对幼树进行修剪和病虫害防治,使新造林地早日成林,达到绿化景观效果。

5.7.3 管护措施

造林后对林地加强管护,由林权所有者或经营者执行管护。防止人畜毁损树木,禁止在造林地放牧、砍柴,及时监测、防治病虫危害,预防、扑救森林火灾,巩固建设成果[6]。

6 结论

目前,李家湾修复区造林效果显著,造林保存率在90%以上。回顾并总结该生态修复设计经验,得出以下结论。

(1)滑坡渣石堆极易产生滑塌、滚石、泥石流等,对周边群众的生产、生活等构成了较大威胁。

(2)城镇重要通道、旅游线路生态修复景观林建设,对展示城镇面貌,提升休闲旅游业和减少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3)造林修复工程设计应根据当地自然环境条件,采用特色、花色为主的乔、灌、草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优化设计,最大程度使设计效果与自然环境融合,并充分发挥景观林分在维护区域生态安全、发展生态文明、促进宜居城乡建设、提升可持续发展水平中的独特作用。

猜你喜欢

枫香刺槐紫荆
枫香叶黑色素提取工艺优化及稳定性
杉木枫香混交造林效果研究
日出(外一首)
枫香园四季
刺槐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清华的记忆像校花紫荆
刺槐树
紫荆永恒
“聪明”的刺槐
习近平总书记在遵义市枫香镇花茂村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