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内部本科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库的建设与实践
——以中南民族大学为例
2020-11-27中南民族大学教学质量监控评估中心湖北武汉430074
秦 君,胡 鹏(中南民族大学 教学质量监控评估中心,湖北 武汉430074)
一、研究背景
(一)国外高等教育数据库建设的开展情况
在相关学者研究中, 美国高等教育数据库研究最为广泛。 美国高等教育的数据库类型繁多、资源丰富,经联邦教育部、研究机构、高校的共同努力,目前已经形成了综合数据库体系,成为了解美国高等教育、各院校信息的主要来源[1]。 根据数据库建立的主体,可以将美国高等教育数据库划分为四大类,即学校内部数据库、大学联盟共享数据库、政府数据库以及非营利机构建立的数据库[2]。
其中,政府数据库中,美国联邦教育部成立的国家教育统计中心设有专门的高等教育数据库。 它主要包含4 个功能:一是为各院校提供发展和改进的参考依据;二是为政府提供决策依据; 三是为研究人员提供原始资料进行课题研究;四是对社会公开,为大众提供完整的大学教育信息。 美国没有政府主导的高等教育评估机构,因此,在数据库功能中,没有包含为国家高等教育评估服务。 为保证数据及时准确的报送,国家教育统计中心高度重视各院校的参与合作,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并将国家教育数据库建设作为一种基础建设工程予以支持。 目前美国高等教育数据库已培育了大批包括政策建议、博士论文、研究报告在内的研究成果[3]。
(二)我国高等教育数据库建设的战略部署
我国高度重视高等教育数据库的建设。 2007 年,教育部就已启动研究和建立“全国普通高校本科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库”,并委托教育部评估中心建设与管理。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指出,要“构建国家教育管理信息系统”“完善教育质量监测评估体系,定期发布测评结果”。 从最初的1.0 版本开始,至2019 年已完成3.3 版本的研制,在全国高校实现了数据采集全覆盖。
数据库具有四大功能,一是服务于学校,促进广大高等学校按照状态数据的要求,提高教学管理信息化程度,建立教学工作及质量常态监控机制。二是服务于政府,为教育行政部门科学决策提供数据支持和政策建议, 促进高等教育改革和教育质量保障。三是服务于社会公众,为社会公众提供高等教育质量信息资源,促进社会公众对高等教育的了解和支持。四是服务于评估,通过数据库完成数据信息积累,有助于简化评估过程,减轻学校负担,利于专家确定考察工作重点,撰写评估报告。
数据库作为国家高等教育质量监控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成为加强对高等学校教学常态监控, 分析和掌握我国高等教育教学工作的宏观运行状态,并通过外部监督,保障和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重要基础。
二、全国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库建设历程
(一)全国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库的创建与发展过程
2007-2008 年,国家层面的教学基本数据库开始建设,教育部成立三个课题组,启动“全国高校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库系统”项目,为数据库1.0 版本。 2009-2010 年,在新建本科和211 大学进行数据试采集, 并进行数据库修改和完善。 2011年,教育部《关于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评估工作的意见》中对高等学校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常态监测做出明确规定, 在全国新建本科院校建立年度采集制度。 2012 年,教育部颁布《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再次指出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常态监测为新时期“五位一体”评估制度中重要一环,同年在应用型本科院校开始数据采集, 并在审核评估试点院校应用状态数据分析报告。
2013-2014 年,为更好实现常态监测,拓展应用范围,服务政府和高校,更新建成了适用于国家、省市、高校的数据库2.0 版。2015 年,数据库升级成为高等教育质量监测国家数据平台。 2016 年,国家数据平台3.0 版本上线,数据精确到每位教师、每位学生以及每门课程,数据采集实现31 个省市自治区,1237 所高校全覆盖。 2017 年,新增数据统计与分析功能,校级应用模块上线,学校概况、全校整体情况、分学院、分专业等情况一目了然。 2018 年, 新增师范类专业情况补充表14张,首次将师范类专业认证数据纳入国家数据平台。
2019 年,教育部评估中心选择部分省教育厅、省评估院、高校等开展调研, 对数据库指标整体进行优化, 进一步完善《数据填报指南》, 新增临床医学专业情况补充表格13 张,并对国家数据平台4.0 版本进行规划。
(二)全国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库不同版本样表的比较分析
笔者收集了全国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库1.0-3.3 版本的《数据填报指南》,对数据表格内容进行对比分析,国家数据库在升级换代中愈发强调信息的细粒度化, 采集数据由数字转向明细,为顺利进行审核评估、专业认证提供支持,也为开展高等教育质量监测评估奠定基础[4]。
由于数据填报指南每年都有个别表格更新, 为简要起见本文选取1.0、2.0、3.0 三个重要版次和当前最新发布的3.3 版的样表进行分析(见表1),依据分别来自2011、2015、2017 和2019 年发布的《数据填报指南》。
从数据分类来看,1.0 版本的表格数据分类最多, 为10个,之后的2.0-3.3 版本稳定在7 个分类,体现了数据整合分类更加精简、更加合理。从表格数量来看,1.0 版本的数据表格最多为96 张,2.0 版本的数据表格在改进中减少了27 张,为69 张, 而3.0、3.3 版本的基本表格数据量基本相当, 分别为81、84 张,另外3.3 版本新增了师范类和临床医学类专业认证表格27 张,内容为表征不同专业类特点的表格。
从表格字段信息(本表中未详细列出)来看,最明显的变化出现在2.0 版本升级为3.0 版本的过程中,1.0 与2.0 版本均为填写数字类居多, 而3.0 版本新增了26 张明细表格,具体为学生填到具体个人,实验场所填到具体房间,实验设备填到具体仪器设备,教师获奖填到具体个人,课程填到具体每门课程,学生转专业、获奖等填到具体个人等等,为呈现学校整体、分学院和分专业的数据分析报告提供有力数据支撑。
考虑两端换流器影响的直流输电系统谐波不稳定风险评估//卢智雪,刘天琪,陈相,何川,陶艳//(19):83
表1 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库1.0-3.3 版本比较分析
三、高校内部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库建设的重要意义
(一)贯彻落实国家教育信息化战略部署,共建国家高等教育数据库体系
高校内部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库建设是国家教育信息化战略布局中的重要环节。 2011 年《教育部关于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评估工作的意见》 指出,“高等学校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采集反映教学状态的基本数据,建立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库。高等学校对数据库数据要及时更新,及时分析本科教学状况,建立本科教学工作及其质量常态监控机制,对社会关注的核心教学数据须在一定范围内向社会发布。 ”
同时, 高校内部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库建设也是国家高等教育数据库体系的重要内容。 高校建设内部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库,是完善国家数据库体系、完成年度数据填报工作必不可少的工具,也是贯彻落实国家教育改革精神、全面推进学校信息化管理的重要措施。
(二)强化基础与核心,提升高校内部质量保障体系的建设层次
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库建设, 对于高校内部质量保障体系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数据库借助信息化技术,全面系统实时地反映高等学校教学过程与质量, 为高校全面掌握教学状态、有效实施教学监控、深入开展教学评估、有针对性进行教学改进等,提供了一个极为实用的工具。
以最新的全国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库3.3 版的样表为例,它包含七大类84 张表格,涉及高校办学基本条件、教职工信息、学科专业、人才培养、学生信息、教学管理与质量监控等信息,涵盖教学全过程,反映教学基本建设状况、教育教学成果与人才培养质量。可以说,国家库从1.0 版发展到3.3 版,经过10 余年的研究、实践与修订,各方面已经非常完善。 各高校在此基础上,建设内部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库,对传统的教学数据采集与应用是革命性的。它带来的是,高校内部质量保障体系建设层次的提升。
(三)提升高校管理信息化水平,深化高校自我评估工作开展
高校内部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库, 每年采集的信息涉及学校办学的方方面面, 同样它也为学校及各个部门的管理工作服务。 2017 年,国家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库增加数据统计与分析功能,专门设置了校级应用模块,高校填报数据后可以查看学校教学基本情况及分学院分专业的统计数据, 大大方便了高校管理工作。高校内部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库,可以在国家库的基础上结合本校特点进一步细化优化, 更好地服务于学校管理。
全国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库, 是国家五位一体高等教育教学评估制度体系的组成部分。 它的一个核心功能就是服务于教学评估。高校建设内部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库,同样可以服务于学校内部的自我评估。 数据库可以大大减少被评估单位的负担、提高评估工作的效率,协助专家开展工作,这些优势对高校自我评估的开展是一个极大的促进, 有利于高校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不断提升办学水平。
四、中南民族大学本科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库的建设与实践
(一)建设背景
2015 年10-12 月,学校首次参加教育部教学基本状态数据采集工作,2016 年1 月, 学校确定2016 年12 月参加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工作。 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库是本轮审核评估中重要的基础性工作, 所形成的状态数据分析报告是审核评估专家的考察重点。 因此,学校以此为契机,为顺利完成新时期审核评估工作,强化自我评估信息化建设,加强教学运行状态常态监测,于2016 年4 月开始建设校内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库及监控评估系统, 将自我评估与数据库紧密结合起来。
(二)数据库及监控评估系统基本框架
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库是学校质量监控评估体系的基础,是评估和监测的数据源头。 它既服务于外部评估, 如审核评估,又服务于学校内部自我评估,如专业评估和学院评估,也服务于学校各项指标的常态监测,具体关系如图1 所示。
图1 数据库与学校内部质量监控评估体系的关系
(三)数据库及监控评估系统基本功能
学校本科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库及监控评估系统基本功能包括六大模块:数据采集、审核评估、学院评估、专业评估、监控分析和系统管理(见图2)。
图2 中南民族大学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库及监控评估系统基本架构
(四)数据库及监控评估系统使用流程
管理员进行数据表格、 评估指标体系或者监测指标的设置,发布数据采集任务,由各学院或者各专业的数据采集员进行数据填报,同时部分数据可从国家数据平台数据进行抓取,或者相关职能部门进行指标评分,最后,由系统根据指标体系和数据填报情况,得出评估或者监测结论,按照学校确定的模板,生成数据分析报告或者专业对比情况,具体如图3 所示。
图3 数据库及监控评估系统使用流程
(五)数据库在学校本科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中的应用
1. 协助完成国家数据平台年度填报,推进学校信息化建设与管理
学校内部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库, 其基础框架按照国家数据库的要求进行设计,能够同时满足对外上报数据,内部进行教学管理与监测工作的需要。2016-2018 年,学校利用数据库完成了3 次教学状态数据的采集与上报工作。 特别是在2016年审核评估评建工作中,有了数据库的协助,使学校全面把握各方面的情况,对于自评报告撰写,评建工作推进,均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每年向教育部评估中心提交教学基本状态数据, 促进学校进行数据标准化管理和规范化管理。每次数据提交前,学校通过校内数据库进行状态数据采集,过程中数据提交、数据分析、数据审核、结果反馈、整改提高等都通过信息化手段实现,学校绝大多数管理部门与所有本预科学院参与数据采集与审核。 随着工作的深入,数据库在全校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其数据标准与内涵已为广大单位接受与使用, 越来越多的单位利用数据库实施质量管理,并取得较好的效果。
2. 打造内部质量监控体系硬核,推动学校自我评估工作再上新台阶
高校内部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库, 基于国家库的基础与分析框架,充分运用现代信息化技术,相比高校传统的数据采集与分析方式是一次重大飞跃。学校内部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库,经过多年建设与运用, 采集制度日趋完善, 数据质量不断提高,信息员素养持续提升,有效支持教学监控与教学评估工作的开展,形成内部质量监控体系的硬核。
学校从2007 开始进行了十年的内部评估,评估中始终重视教学数据的采集、分析与利用,把事实与数据作为指标评估的依据。但是当时采用传统的采集方式,由学校教学质量监控评估中心制定教学基本状态数据表格, 然后发给被评估单位填报,表格提交后由中心再进行统计分析。这种方式,效率低,数据利用不充分,影响评估工作的开展与深入。为了配合学校一流本科与一流专业建设,学校将启动新一轮的专业评估,同时深入开展专业认证, 这些都将依靠数据库的强大功能与强力支持。
3. 为学校与各部门提供决策依据,助力学校精准施策与精细化管理
从2016 年开始,学校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库收集了多年的办学基础设施、教学基本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教学运行状态、学生学习效果等方面的数据与资料,并且每年采集积累,形成丰富的教学信息资源。基于这些数据生成的数据分析报告,反映教学全过程、教学各环节、管理各方面的状况、联系及发展趋势,为学校、学院及相关职能与教辅部门改进薄弱环节、优化管理工作、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供了决策依据。
依据数据库与数据分析报告,近年来学校持续实施教学改进,教学管理与人才培养工作不断深化,以2016 年审核评估所填报本科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库为例, 在本科教学和师资队伍方面对数据反应的部分问题进行了改进(具体情况见表2)。
表2 数据库反应的部分问题和改善方法效果统计
五、对高校内部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库建设的几点思考
(一)明确定位,开创数据库建设新局面
高校内部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库建设, 其目的不在于仅仅每年开展数据采集,完成国家数据平台的填报工作。对于高校而言,它更大的作用在于推进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建立完善教学工作及质量常态监控机制, 从根基上强化高校内部质量保障体系建设。 因此,高校内部教学基本数据库的定位,应该是高校内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基础与核心, 支持教学监控与评估的开展,服务高校改革与发展。
我国高校内部质量保障体系建设, 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高校物质基础和人力保障系统建设, 第二个阶段是高校质量工程等内涵建设,目前正处于第三个阶段,是教学质量和教学改革工程继续推进和高校内外部治理结构发生根本性变革的叠加发展阶段”[5]。 在第三个阶段,教学信息化的深入实施、 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库的建设与应用将发挥基础性的作用。各高校应高度重视,明确定位,持续推进,把数据库建设推向深入。
(二)完善顶层设计与系统功能,充分发挥数据库在“质量革命”中的基础作用
2019 年6 月,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吴岩在“全国高校质量保障机构联盟”成立大会上,提出中国高等教育发展“三部曲”——质量意识、质量革命、质量中国,详细阐述质量革命的变革和如何打造质量中国。同时,在高等学校专业设置与教学指导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上吴岩司长又一次强调质量革命的中国方案,并提出,这些质量标准就是落实总书记“两个根本”,即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把立德树人的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
质量革命中国方案提到的质量标准、质量要求、质量考核来自于哪里,就来自于常态监测的本科教学基本状态库。各高校建设内部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库时,要高度重视顶层设计,着眼质量革命, 为贯彻落实中国方案奠定扎实的基础。 具体来讲,要紧密结合教育部发布的《普通高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四新” 专业建设、“六卓越一拔尖计划”“双万计划”等政策要求,对数据库进行系统规划、完善设计、强化功能,全面发挥数据库在推动高校教学质量建设、贯彻落实质量革命中国方案的基础作用。
(三)强化数据质量意识与数据分析能力,深化数据库在高校管理中的应用
高校内部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库,其根本目的在于应用,在于建立健全教学质量监控机制,服务于高校改革与发展,推动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数据库的建设成长也在于应用,只有广泛应用于高校管理,它的各项功能才能不断完善,其服务高校的能力才能不断壮大。数据库的活力也在于应用,只有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应用、完善数据库,正反馈效应不断加强,数据库才能真正深入高校管理,服务高校发展。
在数据库建设过程中, 教育部评估中心始终重视它的应用, 2017 年新增校级应用模块, 为高校应用数据库进行管理创造极为有利的条件。有国家库的强力支持,高校内部数据库在功能方面不存在发展的障碍, 而如何推进数据库在高校的广泛应用是当前主要问题。
“大数据”时代已经来临,影响了生活工作的方方面面,对高等教育也产生了变革性影响,掌握信息化知识、使用信息化技术、学会信息化思维,是新时代高校管理干部必备的能力。高校各级管理干部,要转变思想观念,了解新理念和新方法,培养数据分析思维,增强数据质量意识与数据分析能力,以身作则推进数据库在管理工作中的应用。
(四)强化数据库建设与评估专家培养,推动高校自我评估体系的建设与完善
数据库从诞生之日起, 就与评估有着不可分割的紧密联系。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库,是国家“五位一体”评估制度体系的重要内容,在审核评估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由国家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库生成的数据分析报告, 是专家进校前了解把握高校整体状况、进校后制定现场考察方案、离校后撰写评估报告的重要依据。高校内部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库,同样是自我评估的好帮手,它能够大大减少被评估单位的负担、提高评估工作的效率,协助专家开展工作。
基于数据库开展教学评估, 不仅需要懂教育教学规律的专家,更需要懂数据分析的教学评估专家,这是教学信息化时代、评估信息化时代对高校提出的新要求。高校需要找到教育与信息化的结合点,培养一批教育专业知识过硬、数据分析能力强的专家队伍, 他们是数据库建设与教学评估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通过强化数据库建设与评估专家培养,不断完善高校自我评估体系的建设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