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山黄牛发展现状及对策
2020-11-27易治鑫李苗李林祥
易治鑫,李苗,李林祥
(四川省巴中市绿色农业创新发展研究院,四川巴中 636000)
近年来,我国地方牛遗传多样性保护形势十分严峻,保种问题突出。空山黄牛作为地方种质资源,是巴中市肉牛产业发展的基础。因保种意识淡薄,缺乏资金和技术投入,以及农户注重短期利益贱卖种牛等因素,空山黄牛同其它地方黄牛一样,群体数量锐减,对产业发展的贡献越来越小。如何加强空山黄牛种质资源保护,充分发挥其优良母本作用,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1 空山黄牛的来源与发展
空山黄牛原产于大巴山脉南端的四川省通江县北部高山地区,空山黄牛适应性广、抗逆性强、放牧性好,生长速度较慢,杂交优势明显。于1959 年被四川省达县地区畜牧局资源调查组首次发现,后经复查后认定为“通江黄牛”,划入四川山地黄牛宣汉黄牛类群,并收入《世界牛种名录》。1982 年5 月,全国畜禽品种资源调查委员会将产于四川宣汉、达县的宣汉牛,产于湖北十堰的郧巴牛,产于陕西西乡、镇巴的秦巴牛统一定命名为“巴山牛”。2006 年全国畜禽遗传资源调查委员会重新命名为“空山黄牛”,归属“巴山牛”类群之一。2009 年10 月,空山黄牛被收入《四川省畜禽遗传资源志》。
目前,空山黄牛现存纯种2 522 头,原产地空山镇存栏1 222 头。据通江县农业农村局统计,通江县存栏母牛3 万头,近95%含有空山黄牛血缘。
2 存在问题
2.1 种质资源退化严重 巴中市为四川省养牛大市,但尚无种源基地,种牛无法自给,犊牛以外购为主。空山黄牛品种保护的政策、措施、制度都没有具体落实执行。保护区有名无实,保种场名存实亡。保护区内养殖户胡乱引入外血,杂交改良无序,近亲交配严重,种牛选择只看外形不问“族谱”,品种优良性状退化严重。业主追求短期利益,贱卖和滥宰空山黄牛的现象异常突出,导致群体数量加快萎缩。空山黄牛最具优势的母本利用价值被忽视,种源体系趋于崩溃,产业“芯片”作用无法彰显,为巴中高端牛肉生产埋下隐忧。
2.2 产业环节残缺不全 缺乏对肉牛产业发展的思路设计。肉牛发展各环节缺乏政府的有效支持,商业开发缺乏宣传、推广、引导。牧草供应、种源保障、屠宰加工等关键环节各自为阵,各环节内外残缺不全,未形成有机整体融合发展,发展范围限于本地,无法通过市场销售刺激生产发展,产业规模难以壮大。
2.3 科技支撑缺乏保障 市县行业主管部门缺乏真正的牛专家。已完成的空山黄牛基因测定分析和生产性能测定均靠国家、省级项目支持,市县历年无专项科研经费预算,难以对空山黄牛种质特性作进一步研究,性能测定未连续多年跟踪,没有全面对肉品质、理化指标进行检测分析,营养研究为空白。全市无一家牛场应用育犊箱,缺乏混合青贮、添加青贮等技术,全混合日粮技术还未起步,新技术应用不足。空山黄牛圈舍标准化程度低,日粮单一,饲草匮乏,营养不全,管理方法传统粗放。
2.4 饲养管理水平低下 整体粗放、低下,观念陈旧固化,不重视新技术。牛舍标准化率不足30%。牧草周年供应不均,人工种植牧草产量和质量不高,年优质牧草缺口达50万吨。青贮料质量普遍不高,市内自产青贮料一级比例不足40%。家庭农场管理不精细,不分群、分龄饲养,粪尿资源化利用率低。规模牛场粗饲料质量低劣、适口性差,无产房,圈舍不保温,产后重犊轻母,母牛体况差。
3 发展对策
3.1 健全繁育体系 传统活体保种和现代配子保种相结合,建立健全繁育体系。围绕核心场开展优秀种牛筛选,开展系谱追溯,优化空山黄牛种群结构,有计划地开展选种选配,保证群体纯度。缩减品种保护区面积,避免边界过长,杜绝外缘混血进入。在保种区内新建空山黄牛保种场1 个,在保种区外建设第二保种场。在空山黄牛主要分布乡镇建一、二、三级扩繁场,发展自繁自养家庭农场(养殖大户),逐级逐步扩大空山黄牛群体数量,为巴中优质牛肉产业提供稳定、持续的种源支撑,逐步实现牛源从外购为主到自主供应再到部分外供转型,将巴中建成秦巴山区牛源保障基地。
3.2 完善产业体系 以肉牛养殖为纽带,形成良种繁育、牧草生产、肉牛育肥、屠宰分割、精深加工、物料供应及餐饮消费为一体的百亿级产业链。引导、培育市内龙头企业对空山黄牛进行全产业链开发,依托企业在通江县空山镇建设空山黄牛保种场、科研基地、生态养殖示范区、空山黄牛(巴山牛)博物馆,在保种区外建空山黄牛一级扩繁场、杂交改良示范基地、活牛交易中心、屠宰加工厂及电商营销中心等,补齐产业短板,闭合产业链条。构建龙头企业与扩繁场、规模养殖场及家庭农场(养殖大户)良性利益联结机制。立足秦巴山区,建立肉牛养殖协会和专业化肉牛交易市场,规范行业和市场行为,减少交易流程和经纪人坑农害农现象。依托空山镇连片万亩核桃园,打造空山黄牛-空山核桃国省级现代农业园区,将龙头企业培育为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
3.3 做好品牌营销 注册“巴山牛”或“空山黄牛”商标,建立以品种为支撑的商标标识,建立健全政府公用品牌使用和管理机制。借助空山旅游优势资源,在空山镇建空山黄牛(或巴山牛)博物馆,挖掘黄牛文化、传播黄牛精神、展示黄牛产品,用空山黄牛神奇的产地环境吸引消费者。将空山黄牛融入“巴”文化,利用巴山、巴人、巴国文化大力宣传巴山牛所属的空山黄牛,用文化铭刻消费者的记忆。探索建立可视化饲养管理系统。
3.4 强化科技支撑 设立科研专项,加强与四川省畜牧科学研究院、四川农业大学、西南大学等科研院所技术合作,重点开展技术集成、应用研究与信息化管理系统研发。在品种保护与选育上,重点开展原位保种(保护区保种)与异地保种(保种场保种)技术应用,及创新、种质特性分析与性能测定、杂交改良等研究与应用。在饲养管理方面,重点开展生态肉牛生产技术、牛场种养循环模式构建、全混合日粮技术开发、林-草-牛共生模式构建与应用、育犊新技术集成创新、牛场天然草地改良与人工草地建植等。在疫病防控方面,重点研究中药材代替抗生素技术、草药混播技术。在屠宰分割和精深加工方面,重点研究牛肉保鲜技术、副产品综合利用技术等,制订屠宰规程及肉牛分级标准。在信息化建设方面,重点开发种牛信息化管理系统、育肥牛可视化饲养管理系统及质量追溯体系。
3.5 构建激励机制 政府落实专班专人负责,将空山黄牛产业纳入巴中市特色农业生态养殖部分。加快出台突破发展的激励机制,保障各项政策措施落地落实。农业、林业、国土、科研等相关部门要通盘考虑,形成合力,协同推进,做好保障。设立空山黄牛保种补助资金、发展补助资金、贴息资金。创新金融产品,探索种牛活体抵押贷款、保单抵押贷款,延长贷款期限。保险公司开发种牛和育肥牛保险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