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汉中雷竹笋用林的引种及栽培管理技术初探

2020-11-27杨哲薛亚红

农村实用技术 2020年10期
关键词:楠竹竹鞭冬笋

杨哲,薛亚红

(陕西省汉中市城固县林业工作站高级工程师,陕西 汉中 723200)

雷竹,禾本科竹亚科刚竹属早竹的一个变种,早春二月,当第一声春雷滚过南方的田园山野时,那鲜嫩的褐色笋尖就破土而出,在当地,人们又称为“雷公竹”或早园竹,是我国特有的优良笋用竹。原产于浙江临安、安吉等地。属北纬29°以南、东经109°以东的特有竹种。

1 汉中雷竹的引种

1.1 引种来源

2013年,城固县林业工作站实施中央财政林业科技推广区域造林城固县楠竹速生丰产林示范推广项目,通过政府采购由浙江省临安市(现临安区)太湖竹种园引种雷竹母竹4500株,在林业局下属青龙寺林场、五堵镇、天明镇进行引种栽培试验,栽培面积100亩。2017年,汉中华力农林科技有限公司在城固县桔园镇陈家湾村建设雷竹笋用林1000亩,双溪镇土垣村建设400亩,使城固县雷竹笋用林建设面积达到1500亩。

1.2 引种依据

2012年,城固县林业局组织县林业站、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站、林果试验场对自2002年以来对楠竹在城固县域内的引种、栽培、经营、管理、利用等方面取得的成果,申请汉中市科技局“楠竹引种及丰产栽培关键研究试验与示范”技术进行成果鉴定、登记,该成果获陕西省林业厅科技进步一等奖。成果中,将楠竹的栽培地域由北纬29°北移到北纬33°、东经109°西移到107°,实现了楠竹的北移、西移,为西部地区寻找木材替代品和实施林业工程项目建设提供了一个新的选择。因雷竹与楠竹的生长区域相近,且同属竹亚科刚竹属,具有借鉴意义。

1.3 引种方法

雷竹引种借鉴楠竹引种方法,采用母竹整株移植的方法进行。品种选择:细叶乌头竹,因暴笋期早,产量高,可以提前上市销售,价格稍高,有较好的经济效益。

2 笋用林栽培管理

2.1 母竹质量要求

母竹质量至关重要它必须是生长健壮、枝叶茂盛,分枝低,未开花且无病虫害的1—2年生的嫩竹,其直径应是2~4cm,过大、过粗的竹种,不易成活。

母竹的挖掘:在老竹园挖母竹时,首先查找竹鞭走向,一般竹杆第一盘枝开口方向,便是来鞭和去鞭的走向。沿竹鞭两侧逐渐深挖来鞭从10~15cm截断,去鞭从20~30cm截断,切注意保护好竹杆枝与竹鞭连接处的“螺丝钉”,螺丝钉是竹杆与竹鞭根系之间进行营养传输的枢纽,挖竹时,根部带宿土,砍去梢部,留枝4~7盘。因运输距离较远,要求自起苗到运输至城固县,时间不超过4天,土球用塑料袋包裹,整车使用篷布遮盖,避免竹苗水分散失。竹苗到达栽植地后,24小时栽植结束。

2.2 地块选择

雷竹属禾本科常绿植物,同时引种目的为建设笋用林示范基地,力求达到栽植规范、成活率高、生长健壮、竹笋产量高、经济效益好,示范带动作用强。在地类选择上,精准把握以下4点:

(1)海拔高度500~700m,极端试验不超过800m,极端低温不突破-10℃,坡度5~10°,交通便利,有充足的劳动力。

(2)土壤以砂质黄褐土、砂质黄棕壤为主,禁止选用水稻田进行栽植。

(3)初始定植密度4×4m,每亩45株。按栽植行,每12m开挖排水沟,沟深60cm,呈十字交叉布局,达到防止涝、浸灾害。同时,采用喷灌、滴灌等方式,解决早春干旱危害。

(4)严格执行“深挖坑、浅栽竹”技术。冬季栽植在11月初到12月初土壤封冻前,夏季栽植在6月份竹笋萌发结束后。

栽植前在不造成大面积水土流失的前提下,可进行全垦整地,整地深度30cm,捡净石块、树根、杂草,每亩施有机肥(农家肥)3000kg。栽植穴长1m,宽50cm,深60cm。栽植时,先回填表土30cm,压实,再放入竹苗,回填虚土,不再踩压,覆土深度以超过原母竹土球上部5~10cm为宜,并浇足“定兜水”。冬季栽植可在栽植穴上覆盖稻壳、塑料薄膜,达到保温、保湿的目的。雷竹栽植力求达到竹鞭舒展,不窝鞭,不伤鞭,易发鞭。

2.3 冬笋培育

雷竹笋用林建设目的是反季节培育冬笋,保证冬笋在春节前的1月份上市销售,达到价格最高,经济效益最大化。通过栽培试验,雷竹笋用林建设有以下几个特性:

2.3.1 投资中等

雷竹从栽植到开始挖笋销售,时间为4~5年。

第一年:苗木调运,整地、栽植

第二年:水肥管理,补植补造,使成活率达到95%以上,每亩成活株数40株以上。笋用林栽植第二年萌发如图1。

第三年:加强水肥管理,育竹育笋。严禁放牧、挖笋,杜绝人、畜危害,留竹密度达到300~400株,挖去生长不良、位置不好的竹笋、竹株。三年生笋用林留竹出笋如图2所示。

第四年:加强春季管理,留笋密度达到800~1000株,达到冬季取笋要求。10月下旬11月份,采取稻壳、麦糠覆盖方法,提高地温,促进竹笋萌发。

通过测算,以上4年,累计投入5000元。其中:土地租赁费用3000元(750元/亩/4年),母竹费750元(50株×15元/株),除草、水肥、人工、管理费用1250元。后期冬笋覆盖物年投资为2000元。

2.3.2 技术难度中等

(1)笋用林培育的关键环节是建园

只有留竹量达到800株以上,才能保证冬笋产量,前期的人工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必须严格执行栽植、管理的技术要点和留竹技巧,才能达到密度合理、疏密有致,充分保证地上竹枝光合作用合成营养物质向地下竹鞭输送,为冬笋的健康发育提供充足的养料。合理的密度也能保证每一颗竹笋都达到200~300g的商品化要求,追求生产效益最大化。

(2)冬笋的培育技术是实现效益最大化的关键。

通过试验,当地温达到10℃以上时,竹笋才会萌发且营养物质积累较多,品质最好。15℃以上达到快速生长,产量大但品质下降,商品性差。温度、湿度的控制直接决定冬笋产量和品质。2018年,青龙寺林场6亩笋用林,产冬笋6000kg,亩产达到1000kg,经济收入20000元/亩。2019年,9~10月份多雨,土壤湿度大,造成部分竹笋腐烂,产量仅为4000kg,减产三分之一。2020年,年均降雨量较常年偏多20%,也不利于冬笋的培育。

(3)整体效益受社会劳动力影响较大。

冬笋采挖是一个劳动密集型工作,需要较多有采挖技术的熟练劳动力,劳动力成本占到冬笋价格的10~15%。由于笋鞭的深度、节点不同,目前,冬笋采挖的唯一方法还是人工,工人的熟练程度对冬笋质量影响较多,对商品率的影响可以到达40%,而采挖机械尚处于研究、试验阶段,无法进行大面积推广使用。同时,冬笋因为价格较高,主要消费地域集中在经济发达城市,保鲜技术、物流运输成本也是一笔不小的支出。

2.3.3 经济效益可期

雷竹笋用林由第4~5年开始采挖冬笋,平均亩产可达500kg,按现有最低价格8~10元/斤计算,亩均收入8000~10000元,亩年均投入3000元左右,可实现经济效益5000元以上,且收益期最少可达30年以上,经济效益非常可观。

雷竹笋用林建设技术路线较为成熟,是西部地区一个新兴的朝阳产业,通过正确的政府引导、技术支撑、服务,必将成为群众致富奔小康的有效途径。

猜你喜欢

楠竹竹鞭冬笋
楠竹全冠栽植技术及养护管理
挖冬笋
金衣白玉冬笋美
高节竹竹鞭空间分布及其数量特征
黄甜竹笋用林地下鞭生长特性分析
楠竹丰产措施探讨
天然苦竹林竹鞭及根构特征研究
冬笋抢鲜吃
阳光薄荷糖
蔬中一绝数冬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