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析产品和地理多样化对农产品贸易的影响因素分析

2020-11-27黄东林

大众投资指南 2020年24期
关键词:畜产品竞争力优势

黄东林

(华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广东 广州 510642)

一、农产品类型影响因素分析

(一)经济作物类

在当前的国际贸易中,农产品交易类型占据较大空间,其不仅交易数量巨大,且种类繁多,包括:畜产品类、经济作物类、水产品类、粮油棉类,以及园艺作物类,其中经济作物类又包含果蔬业与林业,可见农产品贸易种类之多。而在世界农产品贸易中,我国的农产品地位与优势则占据上乘,首先就经济作物类做出说明,并明确我国农产品贸易的结构特征。在所有农产品贸易类型中,经济作物类占比较大,有果蔬业和林业两个方面。果蔬业属于劳动密集型行业,依靠人们劳力,进行菜籽播种、果树种植、成果采摘等环节,整个过程容易受到自然环境的影响,人的主观能动性也是影响因素,在我国发展优越。在林业发展中,森林的发展依赖于自然气候条件,需要在土地、水资源的基础上,继续发展该行业领域,其投入大、周期长,而且森林植被极易受到破坏,加之我国人均森林占有率低,因此在林业发展上,其进出口竞争力还有待发展。

(二)畜产品与水产品类

人们的生活离不开衣食住行,畜产品与水产品为“食”这一方面,做出了较大贡献。其中畜产品主要由畜牧业与饲料业组成,属于劳动密集型行业,我国对畜产品消耗极大,虽然其有一定的生产储备量,但是我国每年仍需大量进口,才能维持畜产品类平衡状态。随着畜产品类领域的发展,我国在饲料业也逐渐追求精益化,其原料主要来自农产品,该类农产品需产于土地密集处,所以生产成本较高,在该行业缺乏竞争力。为了解决饲料业竞争力差的情况,需要调节好饲料成本,继续研发该领域所需的农产品[1]。

除了畜产品,人们对水产品类也是需求量颇多,在农产品贸易中较多。水产品类由淡水产品和海产品组成,由于我国沿海城市较多,所以水产品在我国具有较强的竞争力,该行业属于劳动密集型行业,其市场潜力巨大。海产品主要为远洋捕捞,由于海洋资源与生产规模的影响,在农产品贸易中优势不大,尤其在进出口过程中,极易受到负面影响。不同的是,淡水养殖中的特种养殖深受人们的欢迎,入世后,这一表现更加明显,具有较大市场潜力。同属水产业,海水产品不易进出口,而我国的淡水产品广受欢迎。

(三)粮油棉与园艺作物类

粮油棉类作为主要的农产品,属于土地密集型农产品,该产品也是我国主要进口农产品。相较于世界上的其他国家,我国土地资源稀缺、人口众多,人均土地占有量少,土地利用率与产出率不高,而且农业机械化水平不高,导致我国棉油粮类产品质量不高、产量偏低。

除了粮油棉类作物,园艺作物类也需要依靠人们去劳作,其作为劳动密集型行业,在我国具有较大的竞争优势。自新中国成立之后,我国就对园林艺术加大了关注度,不仅种植的自然条件好,而且中国园林专业高等学府偏多,这使得我国园林艺术水平整体偏高,随着时间的推移,园艺作物的出口增长逐渐加大,在这一领域中,我国占有较大优势。

二、地理多样化影响因素分析

(一)与北美自由贸易区的比较

由于各个国家地理多样化的差异程度,他们的农产品贸易情况也各不相同,当前我国进出口农产品主要有几个地区,分别为:北美自由贸易区、东盟、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作为世界第三大自由贸易区,在农产品贸易上具备较高的地理优势,随着整个交易环节的构建,其农产品贸易也在逐渐发展。由于地理环境的差异,当我国农产品在北美自由贸易区交易时,远不如该国家的自由贸易情况。从根本上说,我国地理优势整体欠缺,且农业机械化程度不高,与北美国家的重科技兴农相比,我国农产品不仅产量偏低,且种类较少。在这种情况下,具有先天优势的北美国家更容易产出农产品,此时我国应该在农产品生产上加大科技投入,去弥补科技投入不足带来的劣势,并向对方学习科学生产技术,注重农业机械化生产,进而增加我国农产品在北美市场的竞争力,这样才能最终化解我国在北美地区的农产品贸易劣势,解决两地的农业差距。

(二)与东盟的比较

通过对我国与东盟之间的农产品贸易往来进行大数据分析,可以发现其间交易愈加频繁,且具有独特特征。由于地理位置的便捷,中国与东盟农产品贸易有着绝佳的地理优势,虽然双方贸易规模不大,但是农产品贸易总量巨大,因此我国与东盟之间的交流也颇为频繁,在愈加频繁的交流中,文化经济、政治互动也交往密切。虽然农产品贸易交易数量持续攀升,使得双方进出口额度的潜力不可忽视。从最初的食用油交易,以及木材及木材加工品交易,东盟与中国农产品贸易的贸易种类已经越来越多,一些东盟国家也开始越来越依赖中国市场,如今已经呈现出多样化的出口模式。

(三)与欧盟地区的比较

与其他国家相比,欧盟国家地理特点占据主要优势,并有着世界最大的农产品市场,随着欧盟农产品市场的拓宽,我国农产品的进出口份额也有了相应提升,具体农产品贸易趋势,呈现以下几种特点。第一种特点就是有机农业和花卉的出口优势。与土地占有面积较大的欧盟相比,我国的土地资源有限,且农产品种类不多,因此缺少主要竞争力,与我国农产品的生产形式不同,欧盟各国的农业生产,主要呈现密集化的特征,更具生产技能专业化与农产品种类多样化,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逐渐改善农业生产环境,使蔬菜、园艺、有机农业等类别,成为劳动密集型产业,加大力度发展有机农业和花卉出口领域,进而提高我国农产品的竞争力。第二种特点就是特色农产品体系的健全程度,我国主要以发展特色农业为主,相较于欧盟各国农业的发达,我国需要继续发挥已有优势,利用现有特色农业,出口一些欧盟不能生产的农产品,例如,荔枝、兰麻、棉花等作物,加大欧盟进口力度。除此之外,还需增加这些特色农产品的关注度,并且发挥价格优势,最终提升农产品在欧盟地区的交易份额[2]。

三、我国农产品今后发展方向

(一)适当进口与发展国内生产

为了提升我国农产品贸易总额,我国需要大力推进农业科研创新,来应对科技发展,给农业贸易发展所带来的挑战。随着我国市场的进一步推广,对我国不具竞争优势的农产品而言,进出口压力随之增加,所以需要合理对其进行调度,才能保障我国农产品的进出口平衡。由于国际农产品贸易中的大国效应,需求的增长,会刺激国内农业产业的发展,使得我国产业首先满足国家内需,逐渐减少进口农作物。从经济、政治层面上,无节制的进口农产品并不现实,只有尽快推进农业产业化,才能提高农产品商品率、加大国际竞争力,科技推广体制的创新,可以大幅降低农产品的生产成本,增强我国农产品贸易的国际竞争力。

(二)建立和扶持出口农业生产基地

相较于国外的农业机械化程度,我国的农业发展程度相对较低,且农产品科技含量不高,进而使我国农产品贸易总量不佳。尤其是新时代之后,我国的农产品开始参与国际竞争,在同等条件下,价格的高低决定着农产品的交易数量,谁的价格低,谁就能占据较大的农产品贸易交易市场,因此,需要选取适合出口的农产品品种,并着重发展该类农产品,建立出口农业生产基地,在发展中加入科技的力量,最终创新出具有资源优势的农产品。我国在农产品质量检测方面,与发达国家存在一定差距,为了更好地推广我国农产品,急需将这一问题攻克,并与发达国家不断缩短差距,不断为我国经济建设提供动力[3]。

四、结束语

“民以食为天”,一个国家的发展离不开农业的发展,而农业的发展也需要政府的支持,无论是对农产品创新发展项目投入资金,还是出台相关政策,都能为农产品贸易带来深远影响。客观地讲,农产品贸易中出现巨额逆差时有发生,我们不能因此而盲目悲观,同样的是,我们也不能因为农产品的正比趋势,而感到盲目乐观,只有将科学技术作为农业发展的第一生产力,并发挥出本土优势,才能不断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立足农产品贸易现状,构建完善的农产品贸易体制,对农产品创新加大科技投入,才能更好地吻合当前农产品市场的经济体制。建立更加适合的外贸发展通道,提高部门的工作效率,才能使我国农产品可持续发展,最终提升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猜你喜欢

畜产品竞争力优势
春节畜产品供应面较为宽松
矮的优势
畜产品价格多数上涨
论外卖品牌的竞争力
画与话
2016年10月畜产品进出口统计表
日本竞争力
未来10 年我国农业展望:畜产品将稳步发展
谈“五老”的五大特殊优势
在联合中提高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