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国有企业法人治理结构规范管理
2020-11-27王义飞
王义飞
规范国有企业法人治理结构需进一步对现代企业制度进行完善,这样是实现国有企业法人治理现代化发展的关键。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入,习近平总书记对其提出了新要求,即通过加强国有企业活力、影响力、抗风险能力等加强国有企业保值增值能力。国有企业在国际经济发展中有着重要地位,其经济效益与中国经济发展有直接关系,因此国有企业需要规范管理法人治理结构,对其进行战略性调整,建立现代化科学管理制度,优化国有企业发展。
一、国有企业法人治理结构的不足
2004年国家开始推行国有企业董事会治理试点工作、建立法人治理结构,距今已有16年之久,已经基本形成现代化企业组织结构,但是目前也有较多的国有企业在实行法人治理结构中存在形而不实的现象,影响实际治理效果。其主要不足表现在:第一,国有企业党组织与法人治理结构之间的议事范围不清晰,导致两者之间的沟通不顺畅;第二,国有企业产权结构在实行多元化发展过程中得到的效果不明显,国有股份在国有企业中呈现出“一股独大”的形势;第三,国有企业资产管理机制尚需完善,在治理过程中的权责制度不明晰,“内部人控制”较为严重,该种现象极易造成国有资产流失;第四,法人治理结构中管理人员名号与职责不对称,管理效果不佳,难以形成有效的法人治理制衡机制;第五,未制定相应政策对国有企业经营者进行激励和约束,薪酬收入与市场对接度较低,还无法完全实现现代化企业管理发展。
二、国有企业法人治理结构规范管理路径
(一)修订公司章程,明确治理主体权责
1.落实党组织在企业法人治理结构中的法定地位。在2016以前,虽然我国党内法规中均对党组织活动作出了相关的规定,但是在实际工作重却难以落实,导致党组织无法参与重大决策,也无法行使相应的权利,且企业章程中也并未对此加以明确,导致党组织无法在法人治理结构中落实有效地位。2016年,习近平在全国国有企业党的建设工作会议上强调,坚持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不动摇,发挥企业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和政治核心作用,保证党和国家方针政策、重大部署在国有企业贯彻执行......把企业党组织内嵌到公司治理结构之中,明确和落实党组织在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中的法定地位。2019年12月30日中共中央发布了《中国共产党国有企业基层组织工作条例(试行)》明确了国有企业应当将党建工作要求写入公司章程,写明党组织的职责权限、机构设置、运行机制、基础保障等重要事项,明确党组织研究讨论是董事会、经理层决策重大问题的前置程序,落实党组织在公司治理结构中的法定地位。2019年底,大部分国有企业完成了党建工作入章程的修订工作,这在法律上保障了党组织的法定地位。但国有企业党组织要想在法人治理中真正地发挥作用,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2.明确企业治理主体的权责,构建完整的责任体系。修订公司章程还需对企业治理主体的权责进行明确,解决因权责不清晰导致的“内部人控制”现象,通过构建完整的责任体系对董事会、经理层、监事会进行监督管理,让其在决策、执行、监督等工作中确定自身定位,规定权限边界,限制越级管理或跨级管理。董事会负责制定企业发展战略、参与重大投资,让国有资产实现保增值;经理层执行董事会决策,负责企业生产经营;监事会对企业经营、财务进行监督,不同监事会人员负责不同板块。明确职责,定位权限边界能够加强国有企业董事会建设,明确主体职责,构建完善的管理体系,让各个部门各司其职,相互监督协调,实现制衡发展。
(二)对法人治理结构实行差异化管理
1.推进国有企业股权结构多元化发展。现代企业治理结构以股权结构为基础,股权结构形式对公司治理结构有直接的影响,但就目前对国有企业进行分析发现资本“一股独大”现象仍然存在,且对法人治理结构的形成产生了不良的影响。为改变该种现象,需要创新国有经济体制与模式,并采取多样化发展形势,以发展混合经济的模式推动企业股权结构的多元化发展。国有企业改革后基本分为两类,即商业类、公益类,在两种分类基础上根据其性质、职能、经营目标逐步推动股权结构多元化发展,为法人治理结构进行规范化管理奠定基础,让制衡机制能够得到有效实施。推进股权多元化需要重视两点,即集中股权结构和引进其他持股比例较高的重要股东,形成相对制衡治理格局。
2.建立不同类别的法人治理结构。在进行法人治理结构规范管理过程中,区分商业类和公益类国有企业的功能和发展目标,在人事安排上也应当采取不同的方式,让不同类型的国有企业形成具有各自特点的治理结构。在加强两类国有企业法人治理结构规范管理过程中,需加强商业类国有企业的董事会建设:第一,推进外部董事占多数的董事会建设,确保董事的独立性,但同时也要重视独立董事的素质能力,如此才能够充分地发挥法人治理结构的积极治理作用。第二,强化董事会专门委员会功能。现代公司治理过程中董事会专门委员会对提升企业运行效率具有积极意义,对其功能加以完善可让其功能得到充分地发挥。该种形式在经营效果较为优秀的民营企业中十分常见,所以国有企业需要加以借鉴。公益类国有企业需要对出质人资质进行严格监督,并逐步采取出资人职责的机构外派总会计师的方式,对企业成本、产品、服务、营运等各方面进行有效监督。
3.以商业类国有企业为重点加强人才管理。以市场化为导向建立任期制契约形式的人事管理机制符合当下市场经济发展要求。国有企业想要在发展过程中保持稳定性、流动性,可以逐步实行任期制契约化的方式对管理人员进行管理,并对董事会选人、用人、考核、奖惩以及薪酬分配等加强管理,任期管理过程中需对目标严格考核。商业类国有企业的竞争性强、市场化程度高,所以需要将其作为重点,推动市场化导向的人才管理,并发挥企业家作用在企业内实行职业经理人制度。在实际选择职业经理人过程中可以采取公开招聘的形式,也可以采取企业内部竞争上岗的形式,以此来优化管理队伍,提高企业内部管理能力。职业经理人的责任需要加以明确,坚持社会化导向,并实行契约化管理方式,对其业绩加强考核,并设立完善的推出机制,让该岗位保持竞争,提升职业经理人的工作能力。职业经理人的薪酬待遇需根据市场化薪酬分配机制加以确定,对职业经理人的后续管理需要设立相应的配套政策,提高用人标准。
(三)创建良好的法人治理结构氛围
1.加强国有企业职工民主管理。在对法人治理结构进行规范管理过程中需要完善职工民主机制的完善,建立现代公司治理文化氛围。将工会融入法人治理结构对加强国有企业职工民主管理有着积极的意义,创建和谐劳动关系,提高国有企业生产经营能力,并以此获取更高的经济效益。在该过程中需首先对职工董事和监事制度加以完善,根据现有法规政策要求,在公司章程中需要对职工董事和监事的人数、比例加以明确规定,选取董事和监事时可以通过自荐或民主的方式,选择懂得管理、生产经营、技术且有法律知识的职工当选职工董事和监事。该岗位需要加强和职工的沟通交流,让职工能够对自身利益诉求进行有效表达,以此来对职工和企业利益进行有效调整。其次是让职工代表大会的功能得以发挥,在该过程中需明确其治理地位,对职工代表大会的各项权利加以有效落实,对重大事项,职工代表大会应当由决策审议权。
2.加强企业文化建设,营造良好企业治理氛围。国有企业改革过程中法人治理结构的基本框架已经被确立,但是文化建设却较为落后,治理理念还停留在传统管理层面,对国有企业的全面发展极为不利。国有企业对法人治理结构认识不全面、不深刻,导致法人治理结构在运行过程中的效果较差。国有企业负责人将法人治理结构当做管理形式上的变化,所以在管理过程中还在沿用较为传统的概念来理解董事会,认为董事长是“一把手”。针对该种错误的管理理念必须要及时调整,通过加强现代企业文化建设,让国有企业领导人员使用现代治理手段,重视权利、责任意识培养,维护权利的同时承担责任,避免出现只强调权利不强调责任的管理现象。同时要加强相关的培训,让职工能够深入理解企业文化,从而提升其在工作过程中的积极性。
三、结语
国有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对其未来发展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虽然目前法人治理结构还存在些许不足,但是只要通过不断的实践,根据不同国有企业特色逐步推进,并在推进过程中逐渐完善,避免出现上述问题,提升国有企业的法人治理结构,实现规范化管理,促进国有企业经济的持续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