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核电装备制造企业核安全文化培育工作要点

2020-11-27宋新宇於洪源翟东升那振宇

科技与创新 2020年21期
关键词:建设文化工作

宋新宇,於洪源,翟东升,那振宇

(哈尔滨锅炉厂有限责任公司,黑龙江 哈尔滨150046)

能源是人类追求与探索的永恒主题。能源促进了经济高速发展,但化石能源的巨大消耗所造成的环境问题也越发引起人类的重视,促使人类不断开发和探索更加环保、经济的新能源。核能作为一种现代新型能源,既可以替代常规的化石能源,满足经济发展需要,又能减少污染气体排放,显著改善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对迈入高质量发展新时代的中国经济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核能的发展和利用必然伴随着风险和挑战,其中最大的风险是核反应堆泄漏导致的核辐射。

1 核安全文化发展历程

美国三哩岛事故后,核电厂加强了对安全和监管等问题的管理,提出了预防人因失误,推广运行人员行为工具的要求。

苏联切尔诺贝利事故后,国际原子能机构首次引出“安全文化”一词。

1991 年,国际安全咨询组给出了核安全文化的经典定义:存在于单位和个人中的种种特性和态度的总和,它建立一种超出一切之上的观念,即核电厂安全问题由于它的重要性要保证得到应有的重视。

2014 年,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三届核安全峰会上提出了“理性、协调、并进”的核安全观和“四个并重”的核安全理念。

2015 年,国家核安全局、国家能源局和国防科工局共同发布了《核安全文化政策声明》,声明中明确核安全文化的定义是指各有关组织和个人以“安全第一”为根本方针,以维护公众健康和环境安全为最终目标,达成共识并付诸实践的价值观、行为准则和特性的总和。

2017 年,中国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核安全法》,从国家、监管和主管部门以及单位三个层面规定了核安全文化建设和培育的要求,将核安全文化的培育纳入了法制化轨道。

2 核安全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截至2019 年末,中国大陆地区运行核电机组47 台,装机容量居世界第三,在建核电机组11 台,居世界第一。中国核技术利用事业进入了快速发展的新时期,与此同时确保核安全的社会压力持续加大。当前,一些企业核安全文化建设工作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和不足,一些弄虚作假、违规操作的不良现象依然存在。为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迫切需要进一步加强核安全文化建设,构建和培育核安全文化。

2.1 强调领导作用,抓好核安全文化建设

核安全文化建设是一把手工程,这就要求企业领导要切实发挥作用,以核安全文化建设为抓手,精心谋划部署,明确企业核安全文化建设工作重点、难点,勇挑重担,不辱使命,肩负起责任;要凝聚共识,强化宣传引导,树立并培育员工良好的工作习惯;要打破常规,敢于创新,运用新思维、新方法,应对新形势、解决新问题;要以上率下做典范,做核安全的坚定捍卫者;要真刀真枪管核安全,不能简单地以罚代管,要对核安全问题进行分析,采取具体的措施实施改进,杜绝同类问题的重复发生;要发挥好党建保驾护航作用,通过两提两创、党员质量攻关等项目,发挥好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推动企业核安全文化建设。

2.2 将核安全文化建设工作纳入企业战略规划,由上而下全面推进

大鹏之动,非一羽之轻也;骐骥之速,非一足之力也。核安全文化建设不是一个部门或几个部门的事,而是企业自上而下每一个人、每一个部门的事。企业应当将核安全文化建设工作纳入企业的中长期发展规划和每年的工作计划,企业一把手亲自带头,在企业顶层设计层面统一考虑、统一部署、统一推进。优秀的核安全文化必定是由领导引领全体员工有意识地主动培育和创建的,这也要求全体员工都能“在状态”,积极融入到核安全文化建设中来。领导干部要加大核安全文化的宣传力度,鼓励员工主动参与到核安全活动中,不断提升员工对于核电产品质量认知水平和技能,从而更好地通过文化软环境潜移默化地实现人人敬畏质量、崇尚质量、积极参与质量改进的转变。

2.3 全员积极参与,让每一名从业者成为核安全文化建设事业的奋斗者

核安全文化的开创来源于企业的领导层和决策层,但需要每一名员工的身体力行。核安全文化建设离不开员工的理解和支持,唯有全员的积极参与,才能让核安全文化真正发挥作用,严禁出现政策、口号与实际执行不一致的“两层皮”现象。

要实现全员的积极参与,不仅要做到上情下达,更要实现下情上达,让领导层、决策层能够倾听最基层的意见,允许基层人员发声,解决基层人员提出的需求和建议。

2.4 严格贯彻和遵守核安全法规标准的各项要求

严格贯彻和遵守核安全法规标准的各项要求,让其成为人人心中不可逾越的红线,经过多年的开拓探索,中国已建立了一套与国际接轨、符合中国国情、系统完备的法规标准体系,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射性污染防治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核安全法》2 部法律,《民用核安全设备监督管理条例》《民用核设施安全监督管理条例》等9 部行政法规,30 余项部门规章和100 余项安全导则等。

随着技术和经济的发展,中国一直在持续更新法规标准,保持国际先进水平。每一名从业者均应该在法规的约束下工作,学法、知法、懂法,时刻谨记法律法规的要求和准则,心存敬畏,绝不逾越。

2.5 加强核安全文化意识形态建设

营造良好的核安全文化氛围,让遵章守纪成为员工的自觉习惯。企业可以采用编制核安全文化手册、创建文化展厅/展板、张贴核安全文化标语、开办培训班、组织研讨会、组织核安全文化趣味问答以及利用新媒体建立核安全文化宣传微信公众号等手段进行核安全文化的意识形态建设推介工作,从文化理念、价值取向、组织结构、规章制度、过程控制、防人因工具开发等着力点出发,使员工在潜移默化中、在日常习惯中了解核安全、重视核安全、敬畏核安全。

2.6 挖掘典型、树立榜样

激发内生动力,促进企业核安全文化建设水平的全面提高。核安全文化建设工作的开展是一项系统性的工程,需要企业上下同欲,以“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勇气大刀阔斧,攻坚克难;以“困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的智慧运筹帷幄,总览全局;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决心严明责任,狠抓落实,踏实走好核安全文化建设工作的每一步。在核安全文化建设和培育过程中,要善于利用榜样的力量。核安全文化推进部门要及时总结和发现核安全文化执行比较好的个人或团体,表彰并宣扬榜样的先进做法和核安全文化建设成果,以此激励其他人员和团体核安全文化建设工作的信息,带动全企业核安全文化建设工作的整体推进。

2.7 实施自我评估,重视外部评估

在不断的分析与评价中寻求核安全文化建设的改进的机会。企业对核安全文化建设情况进行有效自我评估,能够发掘自身的问题和不足,从而制订改进措施,促进核安全文化水平得到提高。同时,国家核安全局、业主方的外部机构对企业的评估建议,更能帮助企业审视核安全文化建设的水平。通过自我评估和外部评估,识别核安全文化的薄弱环节,引进先进的思想和理念,最终促进核安全文化整体水平的提升。

2.8 注重并开展经验反馈工作,充分发挥经验反馈工作的警示、警醒作用

经验反馈一般包括两部分,即内部经验反馈和外部经验反馈。内部经验反馈主要是针对核电产品生产制造过程中发生的问题,再分析问题出现的根本原因,制定纠正措施,杜绝类似问题的重复发生。外部经验反馈是通过企业对标、国家核安全局及业主经验分享等了解的同类核电设备制造企业发生的质量问题,进行问题分析和经验总结。必须将内、外部经验反馈结合起来,学习先进,交流经验才能有效防止类似问题的发生。

2.9 以制为纲,明确员工的行为规范

强化监督,让每一名员工真正做到知行合一。人是核安全的关键执行者,但也是核安全中最主要的不可控因素。影响人的因素有思维习惯、人的工作态度、人的心理状态及人的敬业精神等。为此,要用制度来约束和指导员工的行为,最大限度地规避不利因素,让员工不仅要知道怎么干,更要按照规定去干。同时,辅以严格的监督检查机制,保证执行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3 结束语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源泉。核安全文化的成功建设不仅能为核电的快速发展保驾护航,也能使企业的品牌形象熠熠生辉,更能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绽放光彩。要大力抓好核安全文化建设工作,形成根植于内心的行为准则,做到“无需提醒的自觉”,为核安全文化厚植土壤,全力实现制造向创造转变,速度向质量转变,产品向品牌转变。

本文对核电装备制造企业的核安全文化建设工作提出了一些粗浅建议,希望能够帮助企业不断加强实践,不断探索和创新,最终建立一套有效、完整、成熟的核安全文化体系,让核安全文化成为核电快速发展的坚实屏障。

猜你喜欢

建设文化工作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党的政治建设怎么抓
谁远谁近?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不工作,爽飞了?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人大建设》建设人大的故事
选工作
文化之间的摇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