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福建土楼设计的文化内涵

2020-11-27马凯博周俊良北京化工大学北京100092

流行色 2020年4期
关键词:建筑群土楼客家人

马凯博 周俊良(北京化工大学,北京 100092)

福建土楼地处闽西南山区,四面群山围绕,地势复杂,客家人民在这里繁衍生息,形成了独特的客家文化,由于地势的特殊性,客家人民建设了独一无二的“家园”——土楼建筑群,土楼建造于宋元时期(公元11世纪—公元13世纪)成熟与明末,清代和民国时期,距今已有千年之久,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文化内涵更是吸引着大量游人和学者,被誉为“神话般的山区建筑模式”。

福建土楼是我国也是世界上独有的环抱式的大型建筑群。拥有世界上最古老和最年轻的圆楼,楼内建筑环环相套,其造型、建造工艺、材料选择和装饰十分罕见,建筑主体土木结合,土楼建筑群规模恢弘大气,排布方式多样,造型构思精细巧妙,寓意深刻。土楼所富有文化内涵和文化价值不可估量,土楼建筑设计因地制宜,设计手法巧妙,在建造方式,建造技术和材料运用上有很大创新,其造型和寓意也成为福建生动的文化名片,被世界人民所称奇。

一、土楼设计的建筑文化内涵

土楼是世界独具特色的大型民居建筑,我国古代建筑大多遵循了“天人合一”和“天圆地方”的东方哲学理念,是文化和建筑的完美结合。房屋建造因地制宜,就地取材,优质的,宜居的建造地点多依山傍水,背靠高山,比邻河流,楼建造风格古朴粗犷,形式优美奇特,使建筑和自然环境高度统一,与自然共生。同时族群聚集而生,符合儒家“和”的传统思想,建筑结构成环形包围状,也是抵御外敌的需要,是富有美感的生土高层建筑。巧妙地利用了中国的“风水”理念。建筑排布自成体系,既随性洒脱,又充满地域特色。

1.生土圆环形的高层外观及材料装饰

圆形土楼是土楼建筑群中最具代表性的,采用环装圆形外观造型,中空外实,形态优美,造型独特,建筑由多个圆形环装建筑以嵌套的方式组成。环环相套,层侧递进,建筑群由方形楼和圆形楼共同组成,蕴含了古人造物所带有的“天圆地方”理念,不同模块有着不同的功能,将土楼进行功能分区。主建筑的墙体厚1.5米,隔热保湿,外墙高十于米,材料采用当地的自然材料土夯建造而成,中间没有掺杂任何现代工业材料。墙壁顶薄底厚,稳定性强,突出材质结构的原始质感,木、石夹杂着熟土混合而成,以泥土的原貌展现了地面建筑独特的民族风情,令人赏心悦目,通风采光兼备。建筑以四层为宜,共有几百个房间,墙体外有数个窗户,用于通风去潮。除造型独特外,其功能作用也蕴含着客家人民的聪明才智,土楼外墙壁高十余米,有着良好的防御作用。同时还具有防盗、防震和防火等特点,与徽州的马头墙有异曲同工的作用。建筑的环形结构将古人所倡导的“和”文化表现的淋漓尽致,同宗同族共生于此,形成多代同堂的局面。

2.独特的建筑排布方式及居住方式

土楼有着独特的建筑布局和空间排布,建筑本身为4层建筑,土楼的内部有三堂,分别为上堂、中堂与下堂,在土楼里,下堂通常是作为一个活动场所而设置的,也是出入口,中间大厅位于土楼的中心,是全家人聚集或招待宾客的场所,上堂作为供奉祖先牌位和居住的场所。房屋以中心为原点成纵向排列,所有房间大小一样,这也避免了分房的纷争。客家土楼除了其独特的结构外,其内部装饰的设计也是精美绝伦的。如此精致独特的建筑设计,成为中国传统民居极具代表性的一个,其中圆楼是福建土楼群最为突出的建筑之一。它是独一无二的。它通常以圆作为一个中心开始,像外展开,有不同直径的建筑群组成。这个设计就像湖中的涟漪,紧凑又富有节奏,形成“三堂制”的居住模式。也就是每层的纵向居室为一户,毕竟同宗同源,在房屋分配上减少很多矛盾,有利于家族的兴旺,无论是方形楼还是圆形楼,长者和最有威望的人住在中间位置,其余的人住在两边。形成众星捧月的样子,反映着尊老孝亲的中国优秀传统思想。

3.精巧绝伦的雕刻装饰及工艺技术

土楼有着多种多样的装饰载体,包含石雕、木雕、砖雕等等。极具文化价值,土楼的石雕,大多位于门厅,大门、中厅等处,所见之处竟显客家人民独特的民族文化,雕刻的原材料大都为花岗岩材质,工艺精巧,精美绝伦,客家人将对家国的美好寄托于上。也有对于家族的真切寓意。木雕的雕饰纹饰,繁富多彩,内容丰富,皆不重样。土楼内的木雕各具特色,在主厅堂屏门上方,用多漆金木雕,恢宏大气。在大型土楼的纹样雕饰中,常常采用的雕饰形式有泥塑、彩塑两种样式。无论是砖雕、石雕、木雕、还是土石方彩画都各具特色,在展示乡土建筑雄浑面貌的同时,也展现出微妙的文化内涵。其背后所反映的传统艺术形式、文化特征和内涵,是客家文化与中原文化长期融合的集中体现。

在结构上,客家土楼的圆寨的坚固性最好。圆筒状结构有利于外部力量的消解,外部的墙体厚重,承受能力强,越往上墙体逐渐变薄并缓缓像内部倾斜,形成稳定性极强的向心状态,这样的结构使得在一般的自然灾害下,土楼可以有效的起到对客家人民的保护作用,外界的自然力量很难摧毁和破坏墙体。由于墙体的内部填有竹片等植物根茎,如遇地震等自然灾害,墙体最多产生裂缝,建筑本身并不会造成人员的伤亡。在建筑结构上的精巧为客家人民的安全带来了保障。客家先民借助建筑雕塑和装饰艺术,表达了对世俗建筑的传统文化观念、毕生追求和道德追求。运用广泛的材料,巧妙地建造和装饰了土楼,将人文和自然的理念融入土楼的砖石结构中,创造出精美的民间雕塑和传统的祈福文化,使国家的思想感情得以继承和发扬,使失落的灵魂得以永存,使人生的理想得以解放。

二、土楼设计的历史文化内涵

在土楼中,按种姓划分的居民及其建筑特点与客家人口的历史有着密切的关系,土楼建筑群的产生与发展也与客家民系的迁移发展息息相关,客家人原是中原汉族。他们因战争、饥饿等原因被迫南迁,南宋在闽粤赣边疆地区延续了近千年,形成了一个客家人家庭,他们被迫南迁。离开家乡、离开祖国,经历了许多困难,都有着深刻的经历,无论是漫长的驱逐之旅,还是陌生的新居住地,许多困难都是由客家人民团结合作去解决。所以,无论他们走到哪里,客家人总是聚在一起,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客家文化,因为客家人大多生活在偏远的山区或深山密林中,当时,不仅建材紧缺,豺狼、老虎、豹子、强盗声势浩大,加之担心当地动荡不安,客家人还修建了一座“防御性”的土楼,像四角一样。形成了具有独特风格的客家土楼建筑。

土楼除了作为客家人居住的建筑场所外,也是文化发展的产物,多元文化的聚集地,客家人民以土楼为中心进行生存和活动。为了躲避战乱,保护宗族安全迁至闽南地区,为了克服生存问题,客家人民采用了聚居的方式,先后来到闽南的客家人,由于环境的特殊性,使得同宗同源的客家人采用了新的居住方式——族居,这也使得生产与生活更加便利。成为宗族观念的集大成者。

三、土楼设计的精神内涵

土楼以家族为中心聚集在一起,这也是世代客家人的特殊性,反映出强烈的家族观念。整个家族世世代代都居住在里面,形成多代同堂的局面。在客家土楼工程建设中,对于中国传统“八卦”的运用极为常见。客家人不仅以“八卦”作为自己在生活上的指南,在建筑上,很多不同类型的土楼大多以八卦为定位。具有浓厚的文化性和道家文化思想。永定客家先民采用映射、象征等手法,把《易经》中的八卦理念与地理环境巧妙地结合起来,建造出一座座按八卦布局、以阴阳为本的独特建筑群。

客家人民在生产和生活中形成了休戚与共的精神联系,聚居的居住方式也使得家族化观念在客家人民心中根深蒂固。伴随着客家人民的迁移,重视风水,崇文重教等思想也在土楼建筑中有所体现。其中的匾额和楹联,就是中国传统儒家思想的诠释,楹联中提到的仁、义、礼、智、信、恭、雅等思想,正式客家人民的精神缩影。客家人民崇文重教,也使得客家人民培养出许多优秀的人才。

客家人修建土楼并共同生活,是对与传统中原文化的认同,土楼有着向心、对称、等高的特点,以及传达出血缘共存的家族文化。这也使得宗族观念在客家人民心中根深蒂固,土楼是客家人聚居的标志性建筑,是整个建筑群的核心,其功能多样。除了居住于此,客家人民许多的生产生活也是在土楼完成,例如每年客家人民会在楼内举行祭祖活动,使得整个建筑的使用更加多样性,成为宗教活动的中心,是客家文化精神层面的体现。它继承和发展了传统儒家的道德思想。将尊卑长幼、礼仪传统、勤劳朴实等优秀的文化传统都通过土楼的建筑格局尽情展现。

结语

土楼作为中国独特的文化遗产,经历了历史的洗礼,时代更迭,其建筑和文化紧密相连,客家人民的优秀品质也蕴藏在土楼中,土楼文化历久弥新,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同时土楼作为客家人民建筑文化的重要象征,其独特的空间结构、排布方式、精美的雕刻装饰和生活模式,体现出客家人民独特的智慧,这种因地制宜、坚韧不拔、团结互助、吃苦耐劳的优秀品质。成为客家人民的独特标签。土楼体现了深邃深挚的客家文化品质,其中蕴藏的文化品质是客家人对未来生活的美好希望,在时代快速发展的今天,我们无疑必须继承和发展这一中华文化瑰宝。让其走出中国,走向世界。

猜你喜欢

建筑群土楼客家人
南头古城数字展厅建筑群
建筑与建筑群储能工程初探
客家人
闯荡牙买加的客家人
土楼夜景
永定客家土楼
走近永定土楼
行酒
审视中国传统建筑群院落式构成法则
宁化石壁:客家人的第一中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