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股东掏空上市公司分析

2020-11-27蔡昕桐

大众投资指南 2020年25期
关键词:关联方违规事项

蔡昕桐

(大连财经学院,辽宁 大连 116622)

当前,大股东掏空上市公司、违规侵占上市公司资产的案例常常见诸报端,而且大股东掏空上市公司所使用的手段越来越多而且越来越隐蔽,这不仅对我国上市公司需要不断建立健全防范大股东掏空行为的规章制度提供警示,而且也对我国法律法规的完善和上市公司自身内部控制制度的设立运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基于PQ公司存在的大股东掏空现象,进一步分析产生该现象的原因。

一、大股东掏空手段

(一)直接占用上市公司资金

直接占用企业资产的这种手段最为直接而且大股东从中可以获得最多的利益,因此,大股东侵占企业资产多采用这种手段。比如企业正常的资金募集决策需要通过股东大会甚至董事会的决议,但是大股东若以最终侵占企业资产为目的而募集资金时则会违背公司章程和内部控制制度随意募集资金,直接将所募集来的资金划入个人账户或者其关联方账户。甚至有一些上市公司股东以个人名义向公司借巨额款项拖欠不还,实现资产的侵占,最终使得公司资金周转困难,难以持续经营。当前,虽然随着我国经济市场不断进步,市场机制不断完善,多项针对大股东非法占用资金的政策和法规已经出台,非法现象逐渐减少,但仍然存在一系列隐蔽的非法占用行为,而且由于大股东与中小股东获取信息的及时性存在差距,最终必然会对中小股东的利益造成侵害,甚至会影响到上市公司资金的正常周转。

(二)通过违规担保掏空上市公司

担保行为一般指保证、抵押和质押。企业若想为其子公司或者关联公司进行担保必须根据法律法规和公司章程的规定通过股东大会甚至董事会的决议,同时这些程序也是公司内部控制中重要的一项流程。违规担保主要指的是上市公司进行了未经过决议的担保事项,这类事项一定是对企业而言具有重大风险的,而且出现违规的担保行为,也说明该公司股东没有遵循相关规定,造成内部控制失效,也增加公司的经营风险。大股东通常采用这种违规操作进行对外担保,若上市公司向其控股股东追讨赔偿无效,控股股东就达到了侵占上市公司资金的目的。

(三)通过关联交易掏空上市公司

关联交易主要是指控股股东与其子公司等关联方之间的交易。关联交易对公司产生的影响通常包括两个方面。正面影响体现在关联方之间可以利用这种相关关系互相节约成本,提高交易效率;而反面影响则体现在关联方之间可能会通过非公允的价格和竞争条件进行交易,从而侵犯部分股东的权力。大股东掏空行为手段中的关联交易行为主要就是以这种非公允关联交易进行,利用关联方之间的便利实现赊销,从而侵占公司资产;或者以非公允的交易价格将上市公司的利益转到自己手中,从而侵占中小股东的利益。

二、案例分析

PQ公司成立于1947年,主要经营军工和环保等业务。1992年同时发行了A、B两种类型的股票,成功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截至2017年1月,公司股本总额达1752773758股,2017年底总资产总额84.89亿元,净资产49.15亿元,净利润3.87亿元,拥有员工1106人。截至2019年年末,PQ公司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9.22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4.61亿元,连续多年经营亏损甚至发生多起诉讼事件,最终于2020年7月10日退市。

2020年6月23日,该公司的内部控制评价报告和内部控制审计报告公开,通过查阅资料发现会计师事务所对PQ公司2019年12月31日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发表了否定意见。导致否定意见的事项包括以下4项:

一是截至2019年12月31日,公司发生多起对外违规担保事件,总金额高达15.75亿元。二是公司以前年度违规向实际控制人及其一致行动人提供资金,导致形成关联方非经营性资金占用,且未及时进行信息披露。三是2019年年末,公司对其商誉进行减值测试并未获取相应依据。四是公司合并财务报告的编制范围存在严重问题。

通过这些导致否定意见的事项中可以看出,该公司股东掏空行为主要采用了违规担保和关联方占用这两种手段。首先,针对上述违规担保事项,我们可以发现PQ公司的公司章程中明确了对外担保事项的相关规定:当某一笔担保事项的金额超过公司最近一期经审计净资产金额的10%,则此项担保必须要经过股东大会和董事会决议,同时将此事项在财务报告中披露。而在年度财务报告相关披露中显示PQ公司所进行的一系列对外担保活动金额已经超过最近一期经审计金额的10%,但并未经过股东大会和董事会决议,说明PQ公司虽然设计了相关控制制度,但是运行却是无效的。其次,截至2019年12月31日,公司在违反规定的情况下向实际控制人提供了巨额借款用于非经营性资金占用,金额高达7.47亿元,且未被及时披露。没有在保证公司可持续经营的状况下给予借款,内部监督实效,且催收力度不够使得关联方代实际控制人偿还资金占用事项无实质性进展。公司大量资金被占用且难以追回,不仅最终导致其上市公司及部分子公司的极度紧缺,还引发了一系列诉讼,使得公司难以正常运转,以至于最终退市。因此,根据上述事实和分析,本人认为该公司之所以会发生大股东侵占企业资产的现象最重要的原因是企业内部控制存在严重的缺陷。

经济新常态属于发展范畴,在此经济背景下,众多上市公司不断进行组织结构的调整和战略变革以实现自身的发展战略。其中公司的内部控制是有公司管理层制定的,公司全员参与的一系列控制制度,影响公司经营活动的各个环节。内部控制作为上市公司实现总体战略目标、监督日常经营管理活动中紧要的一环,对企业实现最终战略目标有着重要的影响。在大股东掏空行为中,大多数违规手段能够得以实现,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公司内部控制不健全。例如PQ公司章程甚至内部控制手册中已明确规定了相关事项的规范流程,同时也规范了各级人员的行为,但是在实际经营决策过程中却不能很好地遵循,导致小股东的利益受到严重侵害,导致公司经营风险。

除此之外,虽然我国经济市场机制在不断完善,多项针对大股东非法占用资金的政策和法规已经出台,非法现象逐渐减少,但是相对于西方国家而言,发展还不够完善。虽然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不断发展和变革,涉及关联方交易,资金占用和违规担保行为的监管制度不断出台,我国针对揭露公司信息和关联交易等方面颁布了若干管理条例,如《公司法》《证券法》《关于规范上市公司与关联方资金往来及上市公司对外担保若干问题的通知》等相关法律规范对股东占用企业资金的事项进行了规定,来加强资本市场法律环境的监管,这在一定程度上遏制控股股东非法侵占公司资产的行为,但是相关制度尚不完整,而且由于大股东与中小股东获取信息的及时性存在差距,使得很多公司的大股东利用公司自身的内部控制和监管中存在的漏洞,实施更为隐秘的资金占用行为,最终必然会对中小股东的利益造成侵害,甚至会影响到上市公司资金的正常周转。同时,针对PQ公司而言,该公司内部未在公司章程中对大股东占用资金事项进行说明,缺少防范大股东及关联方占用资金的相关管理制度,公司对于此类事项的重视程度和监督管理力度不够,内部监督管理体系不完善,这也为大股东侵占小股东权力,占用公司资产提供了便利条件。

三、总结

通过上述理论及案例的分析得出导致大股东掏空行为的条件有很多,如公司内部控制制度的不健全,控制环境差、监督管理不到位,相关法律法规不够健全,惩罚力度不够等。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相关规章制度的完善以及公司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和运行。通过上述分析发现,当前很多上市公司都在不断完善企业内部防范大股东侵占资产的相关制度,这些制度的建立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了上市公司对于此类事件的重视程度,而且能够进一步完善公司内部管理程序。但是制度的良好运行一定是以良好的内部环境、内部控制为基础。内部控制的建立和健全是保证公司合法合规运行的基础,也是使公司实现最终战略目标的前提条件。所以,为了能够保证上市公司在当前经济新常态的环境下,实现自身的最终战略目标持续经营发展下去,上市公司需要加强对内部控制的设计和运行过程的监督和管理。

猜你喜欢

关联方违规事项
如果要献血,需注意以下事项
关联方披露准则修订建议
违规借调的多重“算计”
宜昌“清单之外无事项”等
“啄木鸟”专吃“违规虫”
疫情期间,这些事项请注意!
青铜器收藏10大事项
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的审计探讨
关于审计准则中关联方相关准则的思考
违规逆行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