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非洲猪瘟及其防治策略

2020-11-27白智轲

中国动物保健 2020年8期
关键词:疫区病猪猪瘟

白智轲

(城口县农业综合检测中心重庆 405900)

非洲猪瘟(ASF)自2018 年8 月传入中国以来,迄今在我国绝大部分省市已发生非洲猪瘟疫情,给养猪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城口县也不例外,截至2020 年3 月,肥猪活猪批发价已达56.00 元/kg,断奶仔猪80.00 元/kg,这是城口自古以来未曾有过的大事件。显然,控制ASF 是城口当前生猪业发展的首要环节。

1 病因病理

1.1 病原特性

非洲猪瘟病毒(ASFV)曾经划为虹彩病毒科,1995 年国际病毒委员会(ICIV)将其归类为痘病毒科、非洲猪瘟病毒属,2005 年被单列为非洲猪瘟病毒科、非洲猪瘟病毒属,是目前唯一的DNA 虫媒病毒,有如下特点:

1.1.1 结构复杂ASFV 直径为175~220nm,从外到内分别是外囊膜(Outer membrane)、病毒衣壳(Capsid)、双层内囊膜(Inner membrane)、核壳(Core shell)以及核心基因组(Nucleoid)呈同心圆型的五层结构。

1.1.2 基因组庞大ASFV 基因组为双股线性DNA,共有170~190kb,是猪瘟病毒(HCV)或古典猪瘟病毒(CSFV)12kb 的12 倍,ASFV 基因组DNA 中央有150kb 为保守区,末端为高变区,全基因序列由170101 个核苷酸组成,有151 个开放阅读框,编码5 个多基因群。

1.1.3 基因多变ASFV 基因组目前共有24 种基因型,其中基因型Ⅰ和基因型Ⅱ在本病的传播中起主要作用。南非为基因型Ⅰ,东欧、高加索、俄罗斯为基因型Ⅱ,我国目前暴发的为基因型Ⅱ。

1.1.4 抵抗力强ASFV 对酸碱的适应范围广,无血清时,适宜pH 4~11.5;有血清时,在pH 4~13.4 之间都能存活。冷藏肉、腌肉、泔水中都可长时间存活,冻肉中存活数十年甚至可长期存活。60℃需20min,56℃需70min 才能杀死病毒。碘制剂、氯制剂、脂溶剂、对苯基苯酚等消毒剂对病毒有杀灭作用。

1.1.5 血清型多目前ASFV 在非洲至少有8 个血清型,欧洲还有1 个型,共9 个血清型。而CSF 只有1 个血清型。

1.2 流行病学

家猪和欧亚野猪高度易感,无明显的品种、日龄和性别差异。疣猪和薮猪虽可感染,但不表现临床症状。

感染ASFV 的家猪、野猪包括病猪、带毒猪和隐性感染猪和钝缘软蜱是主要传染源。

传播途径包括:感染猪与健康猪的直接接触传播,泔水、污染的饲料、垫草、车辆、水源等间接接触传播,兽医、饲养员及屠宰人员等机械性传播,蜱虫、蚊虫、鼠、猫、犬等生物媒介传播,圈舍间或舍内短距离气溶胶传播等。感染途径主要包括消化道、呼吸道、黏膜,如配种和皮肤伤口以及斗殴咬伤、采血、剪牙、断尾、注射、戴耳标、阉割、手术等。

毒株致病性有所差异,强毒力毒株可导致猪在4~10d 内100%死亡,中等毒力毒株造成的病死率一般为30%~50%,低毒力毒株仅引起10%~30%的死亡。季节性不明显,潜伏期为通常为15d。

1.3 致病机理

ASFV 在淋巴结如扁桃体、下颌淋巴结等的单核细胞和巨噬细胞中复制,但不能在T 淋巴细胞和B 淋巴细胞中复制。然后复制的病毒经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转移至病毒二次复制的场所-全身淋巴结、骨髓、脾、肺、肝、肾等靶器官的有丝分裂细胞中进行第二次复制,于4~8d 内出现病毒血症并维持数周或数月之久。在感染猪体内,ASFV 与红细胞和血小板作用,引起血细胞吸附现象。由于病毒在血管内皮中复制,使内皮细胞的吞噬活性增强,血管壁的通透性升高而导致皮肤及内脏器官广泛出血,最终死于肺水肿和循环衰竭。

1.4 临床症状

自然感染的潜伏期为4~19d,人工感染为2~5d。临床上分为最急性型、急性型、亚急性型、慢性型和隐性型。

最急性型:未见任何床症状突然死亡,有时死前可见体温升高至41~42℃,腹式呼吸而急促,皮肤发红、出血,死亡率100%。

急性型:经潜伏期4~6d 后,病猪突然高热,体温达42℃,持续3~4d 后部分病猪开始死亡。在发热初期,病猪尚能采食;但后期极度委顿、厌食、站立困难、行动无力、呼吸急促、咳嗽、呕吐,共济失调或步态僵直,呼吸困难,病程延长则出现其他神经症状。皮肤充血发绀,在耳、四肢、腹部皮肤出血,呈现广泛而不规则的瘀斑、血肿、坏死斑和出血点,可视黏膜潮红、发绀,眼、鼻有黏液脓性分泌物,便秘、粪便表面有血液和黏液覆盖;有的腹泻、粪便带血。妊娠母猪流产。在高热7d 内病猪陆续死亡,死前24h 内体温显著下降,高度昏迷,病死率高达100%,有的病程可达4~10d。

亚急性型:症状与急性相似,差别在于发病的严重程度和病程的长短。本型病情较轻,在6~12d 的潜伏期后,病猪体温升高并持续几天,呈波浪热,一般高于40.5℃;在症状出现后6~10d 内死亡,病死率可达60%~90%。仔猪病死率较高,可达90%,有的病程可达5~30d。

慢性型:本型症状极度不一致,一般表现为精神委顿,体温在39.5~40.5℃之间,呈不规则的波浪热,呼吸困难,湿咳。消瘦或发育迟缓,体弱,毛色暗淡。关节肿胀,皮肤溃疡。死亡率低,只有10%~30%,病程2~15 个月,大部分病猪能康复,终生带毒。

隐性型:此型多为感染低毒力毒株所致,或由亚急性型或慢性型转变而来,常呈散发性,病程缓慢,外观无症状,临床无法确诊但实际带毒,是猪群调运或引种的潜在风险。

1.5 病理变化

最急性型常以内脏器官严重出血为特征,但未出现临床症状而突然死亡的病猪,则没有明显的病理变化;该型由于缺乏明显的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因而具有很大的欺骗性,在首次发生非洲猪瘟的地区,很容易促成临床误诊,从而导致应急处置的延误,进而酿成重大经济损失。

急性型病例最显著的病变是脾脏特别肿大,其长度、宽度和厚度都是原来的数倍,颜色为深黑色,质朽易碎,这是与猪瘟的显著区别;内脏器官广泛出血,胃、肠、肝淋巴结的皮质和髓质都严重出血,切开后像一团血块,而猪瘟淋巴结出血多发生在外周髓质部,切开呈大理石样外观;喉头、气管、肺叶、心包、胆囊、胃肠道有针尖大小的出血点和弥漫性出血,心包积液、胸腹腔大量积水呈暗红色,严重肺水肿。

亚急性病例的病变除具有急性型特征之外,最典型的特征是肾脏的大片出血,肾皮质表面呈现火鸡蛋外观,而亚急性、慢性猪瘟的肾皮质表面则呈现麻雀卵外观。

慢性病例最显著的特征是淋巴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纤维蛋白性心包炎和胸膜炎,肺部有干酪样坏死和钙化灶。

1.6 诊断

非洲猪瘟与古典猪瘟在临床上是很难区别的,因而必须用实验室方法才能鉴别。现场尸体解剖的病猪出现脾特别肿大和淋巴结严重充血形如血肿,则可怀疑为非洲猪瘟。

感染ASFV 后7d 能检测出特异性IgG 抗体,用速测卡可作初步诊断;感染14d 便能通过荧光PCR 技术检测出ASFV 病原体。因此,感染初期怀疑为非洲猪瘟时,用速测卡作初步诊断;临床症状明显时,采集病猪或病死猪脾脏、淋巴结等用荧光PCR 技术进行确诊。

2 防治策略

由于本病没有免疫疫苗和治疗药物,因而非洲猪瘟的防治只能采取综合防治措施,为规模化养殖场和散养户今后养猪业的稳定健康发展,笔者提出如下策略:

2.1 防患于未然策略

古代兵家趋利避害、谋事在先,防患于未然的战备思想,用在指导非洲猪瘟的防控,也是有现实意义的。因此,恢复发展生猪养殖业,首先就是要做到有备无患,力求非洲猪瘟疫病不会发生,即使发生了也预留有应对方案。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2.1.1 不到疫区引种凡没有疫情的地区,不到非洲猪瘟疫区引进猪源,是非洲猪瘟防控的首要环节,是生猪产业发展成败的关键。

2.1.2 选址建场布局合理新建猪场的选址,一定要远离交通主干线、村民聚居区,在具有天然屏障,如三面环山、一面隘口而相对封闭且背风向阳的地方修建围墙而建场。

场内房舍、圈舍的布局:消毒房间建在猪场的前门即上风口处,顺着风向依次是种公猪舍、母猪舍、后备种猪舍、仔猪舍、肥猪舍,在肥猪舍下风处围墙留后门,是肥猪出栏时的专用通道。各栋猪舍之间至少保持50~100m 的距离,且不全在一条轴线上,隔离舍要在所有猪舍的下风处,并距离肥猪舍不少于100m,隔离舍的下风处便是无害化处理区域。

在围墙外建原料、饲料仓库并购置烘干机,调入原料、饲料时,一律通过烘干机70℃烘焙30min 后才装填入库。

2.1.3 不出入生猪及其产品交易市场现在对生猪养殖场最大的威胁是农贸市场、生猪及其产品交易市场、屠宰场等。要求养猪场的所有员工都不能出入上述交易市场,甚至购回产品进入猪场。

2.2 及时扑杀策略

当生猪发生不明原因的急性死亡时,应及时采样送检,千万不能仅凭解剖经验而忽略非洲猪瘟进行治疗,导致延误疫情的紧急处置,从而最终酿成重大经济损失。一旦样品检测阳性,则立即进行扑杀,其具体实施方案,视下列情形而定:

2.2.1 严格扑杀严格扑杀有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严格疫点扑杀,就是扑杀疫点内即全场所有的生猪,无论是否感染,都一律扑杀。执行这种清除疫点政策的前提,是疫病在尚处于散发阶段,未向疫区扩散,并且周围疫区内的生猪存栏量远大于疫点,经评估通过全群扑杀,能够彻底控制疫情即疫点可控;第二阶段,严格疫区扑杀,就是扑杀疫区内所有猪场和散养户的生猪,无论是否感染,都一律扑杀。执行这种扑灭疫区政策的前提,是疫病从疫点已扩散到疫区内,形成多个疫点,处于暴发阶段,但尚未向疫区外受威胁区扩散,并且疫区周围有天然隔离屏障,不利于疫病向四周蔓延,经评估通过全群扑杀,能够彻底将疫情扑灭在疫区内即疫区可控。当然,执行严格疫区扑杀,往往是和严格疫点扑杀同时进行的。无论是严格疫点扑杀,还是严格疫区扑杀,其技术要求都是果断处置,行动迅速,做到“早、快、严、小”。

2.2.2 改良扑杀当疫病处于流行甚至大流行阶段,已无法划定疫区和受威胁区,严格扑杀的范围无从确定时,可推行改良扑杀,就是扑杀病猪及其同群猪。这种方式扑杀的界定标准,就是与病猪同圈或有直接接触史,不管是否有临床症状,都一律扑杀。

2.2.3 拔牙式扑杀非洲猪瘟也和其他动物传染病一样,在新发病地区,其流行规律都有一个由高死亡率到中死亡率、最终变成为低死亡率的过程,并不会一直保持在100%,该地也不例外。这是由于非洲猪瘟病毒的毒力逐渐减弱,猪群的适应力逐渐增强所致,也是自然选择的结果。因此,当非洲猪瘟在一个地区流行一段时间后,可选用拔牙式扑杀,就是无论疫点或疫区,只扑杀临床症状明显并且病原检测阳性的病猪,同圈猪只要没有临床症状,一律留圈观察。这种扑杀的前提是,见到临床症状后先用猪瘟疫苗强化免疫无效,并且血清或组织病原学检测阳性;若见到临床症状,不经猪瘟免疫试验或病原学检测就进行扑杀,其结果可能会造成误杀,因为非洲猪瘟的临床症状和猪瘟很相似。凡确定为此种通过拔牙式扑杀的猪群,所有无临床症状的假定健康猪,一律严禁采血、注射等损伤皮肤的操作。

2.3 发掘民间中兽医潜能策略

非洲猪瘟的免疫和治疗,是当今世界性难题。其中疫苗的研究,主要靠国家科研机构,是主攻方向。在药物治疗方面,民间中兽医是值得发掘的。明神宗万历年间,安徽滁州南部地区暴发牛马疫病,时任南京工部尚书丁宾,令州衙官方兽医医治不效,后寻来民间兽医喻本元、喻本亨二兄弟医治,才把疫病平息。丁宾在《元亨疗马集序》中写道:余襄者承乏南滁,备费兴牧,岁侵之后,继以凶疫;官民牛马,率多物故,虺尯羸瘠者,又强半陨于庸医不职之辈。余窃惧焉,博求名医,以塞瘝旷。久之,乃得六安喻氏伯仲本元、本亨;究师皇、岐伯之经,泄伯乐、宁戚之秘;针砭治疗,应手而痊;不浃月而马大蕃息。使出其余绪以治牛,民赖以有耕者无算。

如今,官方基层兽医站已是“名实俱亡”,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也遭“行政化”。为此,充分发掘民间中兽医的潜能,对今后非洲猪瘟的防控也许是一条另辟的蹊径。█

猜你喜欢

疫区病猪猪瘟
梁幼生:献身血防,做疫区人民的“守门人”
梁幼生: 献身血防,做疫区人民的“守门人”
非洲猪瘟对菲律宾已造成1350亿比索的损失
病猪喂药有办法
猪瘟疫苗在猪瘟防治上的应用技术
为年轻女医护剃光头发赴疫区作
试论猪瘟与蓝耳病混合感染的诊断及防治措施
疫区日记:一个120急救班组的武汉12小时
基于高热性猪病诊疗和防制对策分析
解读我国猪瘟的流行现状及控制与净化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