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病毒性产蛋降低症的药物治疗效果
2020-11-27陆明活
陆明活
(广西南宁市横县云表镇农业站南宁 530306)
鸡病毒性产蛋降低症是鸡养殖过程中经常出现的疾病种类,其治疗成效的高低决定着鸡的产蛋率和健康状况,如果没能及时以有效药物进行治疗,会给养殖单位带来严重的损失。加快对病毒性产蛋降低症的治疗研究迫在眉睫,下面笔者主要基于用药观察实践,就这一疾病的药物治疗效果进行概述。
1 鸡病毒性产蛋降低症药物治疗的实践分析
1.1 一般资料
从养殖单位选取200 只患有病毒性产蛋降低症的病鸡充当此次观察调研的对象,将200 只病鸡随机规分为两组,对照组100 只病鸡,观察组100 只病,分别使用不同的治疗方案治疗。对照组的病鸡以荆防败毒散为主要治疗药物进行治疗,观察组的病鸡以“综合药物疗法”进行治疗,通过比较两组病鸡的产蛋率来分析具体的药物治疗效果。
1.2 治疗方法
针对对照组病鸡,只进行新感清治疗,针对观察组病鸡,进行综合药物治疗,细化而言,主要疗法如下:于早晨6 点,将荆防败毒散混合在病鸡食用的饲料中,用量标准为每三只病鸡食用1g,让病鸡在2h 内吃完;于早晨6 点和下午6 点,将氟苯尼考粉混合于病鸡日常饮用的水中,同样让病鸡在2h 内饮完,然后于上午9 点,将抗应激药物混合于饮用水中,以此方式持续以药物治疗5d。在这之后,接连5d 以盐酸多西环素、硫酸黏菌素作为治疗药物,以预防鸡卵黄性腹膜炎等疾病的出现[1]。
1.3 评价指标
认真留意并将两组病鸡在病发之前、病发过程中,以及治疗之后的产蛋率——做好记录。
1.4 结果分析
观察数据使用SPSS 26.0 进行分析,具体结果可知在按上述两种治疗方案分别治疗后,观察组病鸡的产蛋率有较大提高,可恢复至病发前水平,对照组的单一药物疗法也有一定的治疗成效,但效果远不如以综合疗法治疗的观察组,P<0.05,具备统计学意义。
2 鸡病毒性产蛋降低症药物治疗的效果分析
病毒性产蛋降低症,在患病初期的病症表现通常为产蛋率的大幅降低,产蛋下降率约为20%左右,部分反应严重的病鸡产蛋下降率甚至可达40%,破蛋、软壳蛋等鸡蛋品质问题突出。另外,还会出现一些呼吸道疾病,病鸡食量减小,排泄物多呈绿色稀状,伴随疾病的加重,病鸡的精神状态也日渐萎靡,鸡毛凌乱、鸡冠发青。有的病鸡还会伴有双腿麻木,头部、脖颈处扭曲等问题,病毒性产蛋降低症多出现在产蛋期鸡群,近年来,这一疾病的出现频率越来越高,尤为影响鸡群正常的产蛋和生长,给养殖单位带来不同程度的财产损失。为确保鸡养殖产业的有序发展,这一疾病的预防和治疗必须引起各养殖单位的充分重视,就当下来看,主要的防治药物有荆防败毒散、氟苯尼考粉等[2]。
荆防败毒散中含有效成分荆芥、柴胡、防风和中药提取物低分子量干扰素诱导剂Di 和Hy,具有显著的疏风解表功效,以单位提取物和超微粉共同制成半浸膏散剂,可以在有限时间内将有效成分及时发挥出来[3]。荆芥、柴胡、防风三种药草本身拥有一定的抗病毒作用,Hy 可以引起细胞表面的变化,以此限制有关病毒对细胞的依附性,同时缩减病毒对腺苷的吸收量,进而行之高效地阻断RNA 的合成。Di 本身作为低分子量干扰素诱导剂的一种,也具备显著的抗病毒作用,病鸡摄入此类成分后,不会残留于病鸡体内,因此也不会干扰鸡的正常产蛋。抗应激药物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中和病鸡体内的胃酸,增加病鸡体内的碱储备,还能进一步改善病鸡的代谢性酸中毒症状,有效减少应激问题,助推病鸡体内抗体的形成,以实现治疗目标。
3 结语
总而言之,在发现患有病毒性产蛋降低症的病鸡时,可以采用综合药物疗法进行治疗,这一疗法见效快、疗效好,可以使病鸡有序恢复至发病前的产蛋状态,是值得继续普及和宣传的良方。另外,在以药物进行鸡病毒性产蛋降低症的防治时,如果条件具备,可以提前做好药敏检测工作,基于检测结果正确挑选最适宜的防治药剂,以此可以有效强化防治成效,规避因用药不当而引起的诸多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