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心比流量更重要
2020-11-27江南春
一旦在消费者心中形成并固化认知优势,你就拥有持续免费的流量。
当下的节点,我们要思考如何避免疫情之后的“次生灾害”—即“经济疫情”。此次疫情会导致很多企业出现业绩大幅下滑、现金流日益紧张、大面积亏损等情况。但这是短期的,我判断4月中国消费市场将全面回调,“五一”会成为新的“春节档”、史上最强“五一档”,迎来迅速回暖和全面复苏。
不过,此次疫情带来的短期“经济疫情”结束之后,我认为中国长期的“经济疫情”还没有结束。这场长期的“经济疫情”从2018年就开始了,主要原因是人口红利的消失和流量红利的结束。
这对中国经济来说,造成的结果是需求增速下降,同时流量成本上涨,会造成“量价齐杀”,你想以价取量,其实取不到量,因为别人也在杀价。这样的循环使得商业系统崩坏—价格不断下压,而流量成本不断上拱,中间的空间都被挤压了,我认为这是中国“经济疫情”的核心。
“经济疫情”的解药在哪?品牌化至关重要。
回顾中国改革开放40多年的历程,中国经济竞争的核心已发生改变。从最早生产端的竞争,转为渠道端的竞争,而在今天,选择权回到了消费者手上,进入消费者主权的时代。
所以,品牌面临的真正竞争不是在现实世界的竞争,而是在消费者大脑中的竞争。每一个品牌必须回答一个问题—自己的差异化在哪?在白热化的竞争中,如何取得消费者的心智优势。
我在很多地方被问得最多的问题是,我们的产品做得这么好,为什么卖不动?很多企业家管理的重心在产品品质、供应链、成本、渠道等组织内部,这些都很重要,是竞争的基础。但真正的决策却在企业外部,如果没有管理好消费者的大脑,没有管理好消费者的认知,问题就大了。
因此,我们说企业家要有外部思维,要站在用户角度思考如何在用户心智中取得优势地位,只有被感知的创新才是真正的创新。
很多人说大家都想品牌化,但品牌化很难。要想品牌定位成功,首先要明确产品优势,其次要明确与竞争对手的差异点,最后是明确用户痛点,这样才有可能找到一个真正正确的定位。
在有了品牌定位之后,还需要去看这一定位是否有足够的市场规模,是否符合市场趋势,能否与消费者形成共鸣。在建立起共鸣后,“啪嗒”一下打开消费者心智的开关,再通过“饱和攻击”,在短时间内建立起品牌。“定位之父”特劳特有一个观点,并非战略决定战术,而是战术决定战略。战术是相对竞争对手找到优势位置,战略则是调动资源让战术优势最大化。每个公司的资源是有限的,因此,资源配置要朝着让消费者能感知到差异化的方向努力。
所以,在先发制人、夺得消费者心智之后,还要不断加大渠道渗透率,实现与目标受众的有效触达,抓住市场的话语权。很多时候,一个差异化点提出来后,很多竞争对手会来学。因此,需要“饱和攻击”把定位固化在消费者心中。
大家都在讲流量,其实人心比流量更重要。因为当消费者心智力量对你形成认同时,就会爆发出巨大的能量场。互联网公司创业有很多人会做流量,通过找到流量洼地实现裂变,但靠这些就可以永远打天下吗?不能。很多东西在开场时你能掌握、别人不掌握,但最终别人会去学习,也都会逐渐掌握,而且今天所拥有的红利是会消失的,一定要在第二阶段,把取得的优势固化成为心智优势。
在今天的中国市场,一旦在消费者心中形成并固化认知优势,你就拥有持续免费的流量。面对长期的竞争格局,要学会抢占用户心智、赢得人心,而流量是品牌赢得人心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