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农业生态环境建设的思考

2020-11-27徐红梅

大众投资指南 2020年24期
关键词:环境监测农民农业

徐红梅

(金湖县财政局,江苏 淮安 211600)

近年来,我国大力提倡节约能源和保护生态环境,坚持走以生态保护为核心的绿色发展路线,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与认可。在此基础上,国家将相关理念纳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之中,并取得了良好效果。比如农村传统的“脏、乱、差”的形象得以改善,并逐渐成为城市居民休闲旅游、放松身心、亲近自然的理想胜地。农业生态环境建设是推动农村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在实施过程中要求在尊重农村地区生态环境的基础上,科学使用现代化技术,提升资源的利用率,不断减少农村对能源的依赖和生态的破坏,从而在保证人与自然和谐的同时节约农业发展成本,这无疑为新农村经济与文化建设指明了方向,亦是振兴新农村的重要举措。

一、社会主义新农村农业生态环境建设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自改革开放以来,经过40多年的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日趋完善,农业生态环境有了很大改善,尤其是农业技术的不断应用,抗自然灾害能力的增强,使得农民收入有了明显的提升。但社会主义新农村农业生态建设仍存在一些亟待改善的问题:一是部分农村农民缺乏生态保护和法律意识,忽视相关规定要求,依然垃圾乱扔、污水乱倒、乱砍滥伐乱烧,给当地生态造成严重破坏;二是新农村生态环境建设缺乏政府助力,没有及时传授农民绿色知识和技术,以及未制定行之有效的污染防治措施;三是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部分黑心企业为追求更多的经济利益,向农民出售不符标准的化肥,引发严重的化肥污染,对当地土壤和水体环境造成破坏;四是对农村生态环境监测不到位,诸多地区仍处于监测盲区;五是家畜、水产养殖不规范,家禽粪便没有得到良好处理与运用,滋生大量苍蝇、蚊子等害虫,严重破坏了当地的生态平衡。同时土地资源利用不充分,对农业生态经济发展造成一定负面影响。

二、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农业生态环境建设的建议

(一)加速生态环境建设,解决环境污染问题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推动我国经济发展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之举。为了更好地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要针对当下农村地区存在的环境污染问题采取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通过保证人与自然生态的和谐,减少对农业生态环境的破坏,才能推动农村的健康可持续发展。近年来,国家虽然加大对环境的管理力度,但在农村地区所取得的成效并不理想。尤其是农民缺乏生态保护意识,法律意识淡薄,所以必须要加强对农民的生态文明和法律教育。通过加大生态文明和相关法律宣传力度,如利用互联网技术宣传相关法律内容及案例,提高农民对保护环境的重视度。通过组织农民学习生态文明知识,讲述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方向,使每一个农民都能认识到自身错误,切实提升环境保护意识,从根源上解决农业生态环境污染问题。此外,结合农村实际情况,采取一些污染防治措施,如对乱倒垃圾等行为进行罚款,利用一些技术手段解决农药超标等,以此逐步改善农村地区环境,从而构建兼顾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农业生产体系。

(二)争取政策和资金支持,强化新技术应用

从客观的角度上说,农业生态建设即为农业动态演化过程。若人员得不到良好调配,资源得不到有效管理,生态得不到应用保护,势必会让农业生态变得日益脆弱,最终危机农村建设与发展。而大力倡导农业生态文明和建设农业生态环境是一项利国家、利社会、利民利己的系统性工程,新农村应立足于实际,向各级政府寻求更多政策和资金的扶持。首先,农业部门需要依据相关报告,指出自身发展难处,积极向寻求政府人力、物力、财力、技术上的支持,进一步加强对农民的培训教育工作。不仅要鼓励农民保护环境,还要培养农民“绿色种植和养殖”意识,更要指导农民学习新知识和新技术,如水肥一体化,化肥减量增效,旱作生产等,从而在保护自然生态的同时提升农业生产质量和效率。其次,环境管理部门应积极做好环境调查和监测工作。通过将自身工作看成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事业,本真负责的态度完成本职工作。同时也要积极征求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的支持,逐步完备农村地区环境监测设备及防治措施,着力解决水土流失、大气污染、荒漠化等问题。

(三)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保护农业生态环境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农业生态环境建设的要求下,必须树立全员绿色发展理念,并利用完善的法律法规加以约束和规范,从而为农业生态环境建设提供支持,实现新农村农业发展绿色化。首先,结合当下新农村存在的环境问题,制订和出台《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法》等法律,力争早日颁布和实施,快速作用于新农村农业生态环境建设。其次,尽快制定农产品、农药、化肥等使用标准,加强相关指标规定的实施,使农药、化肥企业能够按照规程标准生产优质的农业和化肥,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同时帮助农民增产增收,使农民能够在相关人员的支持与指导下进行农业生产。最后,加大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做到真正意义上的有法可依、违法必究、执法必严,从而推动农业生态环境建设和发挥环境监管机制的价值作用。

(四)构建综合评价体系,提高环境监测水平

在新时代的背景下,社会主义新农村应体现自身的时代性、先进性、科学性,通过立足于农业生态文明发展构建综合性的评价体系。要以保护农业生态环境为导向和原则,合理归集和分类评价项目,利用完善、科学的评价反映本地农业生态环境建设的真实情况,然后对评价结果进行深入性的分析与研究,并制定相应的改善和弥补措施,以不断提升农业生态环境建设水平,从而更好地应对新农村农业发展问题。此外,环境监测与保护部门要充分践行自身职责,积极扩大农业生态环境监测范围和提升环境监测水平。相关人员应积极争取人力、物力、财力、技术等资源,完备环境监测所需要的设施设备,将环境监测覆盖到所有农村区域。尤其要加强对农业生产、渔业水域、草原牧区、林业区的环境监测力度。对于这些位置出现的环境污染问题,要给予及时有效的解决,以免污染影响扩大化,威胁农业生态经济发展。

(五)加强养殖业监督管理,推动土地改革

推动新农村农业生态建设需要顾及方方面面,尤其是要加强对农村养殖的监督与管理。新农村养殖业作为影响生态环境的重要因素,需要正确处理区域布局和工作流程问题。以新农村家禽养殖业为例,需要做好家禽养殖选址工作,将其布置在满足喂养条件和符合隔离要求的区域。然后建立养殖场,采用现代化管理方法和养殖技术,对家禽进行科学的喂养和保护,减少病原侵害,以及对家禽粪便进行合理利用,以实现经济循环,推动种植业与养殖业的有机融合,从而为农民创造更多的经济收入。此外,新农村还要加强土地改革,在原有的政策上给予农民优惠,以进一步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从而在优化农业经营方法的同时保护农业生态环境,不断为农业经济发展提供保障。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社会主义新农村农业生态环境建设关系重大,直接影响着我国经济发展和数亿农民的生活,必须要加大重视力度。通过解决环境污染问题,强化新技术应用,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构建综合评价体系,以及加强对养殖业的监督管理等,才能推动农业生态环境建设,创造更多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从而促进农村走上健康可持续发展道路。

猜你喜欢

环境监测农民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饸饹面“贷”富农民
环境监测系统的数据分析与处理
大气污染问题的环境监测
对环境监测数据造假必须零容忍
便携式GC-MS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