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新形势下事业单位经济管理相关问题的思考探讨

2020-11-27柳群

大众投资指南 2020年24期
关键词:管理机制专业化事业单位

柳群

(山东省青岛市莱西市发展和改革局,山东 青岛 266600)

新形势下,我国要求事业单位积极推进改革实现运营模式的创新转型,以经济改革带动事业单位提质增效。然而,部分的事业单位在改革、转型过程中其面临一系列的阻碍[1],外部环境作用下要求事业单位应当结合实际发展状况,培育生态资源,依托宏观规划,找准发展方向,拓展有效发展路径。

一、新形势下事业单位经济管理现存问题分析

(一)经济管理不完善

事业单位通常会受国家政府颁布的宏观政策战略影响,如较多事业单位仍采用传统的政府指令式管理模式,此种管理方式对发展的影响较大,容易影响事业单位的内生动力,或造成各项经济管理机制不完善[2]。同时,很多事业单位在工作开展时采取计划经济管理的模式,业务与生产方式仍采用传统方法。此外,在事业单位的一些业务经营活动中,有关业务发展方向并未做出清晰的明示,对于相应的工作开展也未形成有效引导,当业务经营出现问题时将较难及时解决[3]。在部分的事业单位中,虽然已经建立了现代化的运营管理机制,但运营体系科学性不强、合理性不高,与实际的业务开展存在偏差,导致运营管理机制流于形式,在事业单位内部难以有效落实,也无法发挥出真正的作用与价值;高层领导对运营管理机制不够重视,将难以按照相应的管理标准执行制度要求,也为事业单位带来了更多的经营风险。还有一部分的事业单位内部监督管理力量较为薄弱,通常采取以人治人的方式代替明确的制度条文,造成内部腐败问题不能遏制。

(二)财务风险认知程度不高

事业单位通常是由国家拨付相应的运营资金作财政支持[4],但现阶段的部分事业单位仅仅依赖于国家拨付的资金,并在单位内部形成类似政府部门的行政管理风格。事业单位内部的工作人员通常拥有事业编制,但此种编制并不同于政府部门的公务人员,对于财务风险缺乏有效认知。一些事业单位还负责生产制造、提供公共服务管理的工作内容,相较于政府部门,事业单位的经营管理更加灵活。同时,事业单位在财务管理的方法制定上通常是以企业市场化、行政管理等方式开展,相关流程、弹性程度等介于两者之间。对事业单位的员工进行行政管理,以企业市场化的管理模式对事业单位的员工进行业务管理。此外,单位内部的财务人员对财务风险认知不足、意识不强,人才事业单位是为支撑国家发展而存在,以靠国家政策补贴实施运作,因此事业单位的风险也应由国家承担。这种对财务工作的管理模式是错误的,体现在实际的业务运营中即出现了资金使用不合规、违规挪用专项资金等问题。

(三)专业化人才匮乏

在长期的市场经济体系下,在国内大多数事业单位中经济管理并不被重视,相应人才的引进也受到影响,专业化人才存储较为匮乏。首先,经济管理部门在事业单位中甚至并不存在,更难以形成专业化的管理人才体系。事业单位中,经济管理工作通常是由财务部门负责开展,因此其管理的内容与体系也仅仅停留在财务领域中。其次,国内较大一部分的事业单位负责人之前所从事的工作通常是行程管理或专业技术,并未接受过系统的经济管理教育,因为在日常的工作中难以对经济管理产生有效认知,更难以使用专业化的技术手段开展科学管理。

二、事业单位经济管理对策探究

(一)完善经济管理体系

新形势下事业单位经济管理改革推进中,需要构建科学化的经营管理体系,在事业单位内部形成组织保障机制,并发挥事业单位人力资源优势与价值,提升经营的效率。同时,推动事业单位经营模式、管理模式的改革,需要以事业单位内部工作为重点管理的主体对象,加强员工的工作能力与水平,提高工作积极性、主动性,确保事业单位稳定运行。对部分事业单位实地走访调研中可以而出,许多事业单位内部的经营管理人员的专业化技术能力较强,但基层员工的整体综合素质相对较弱,在经营管理体系中难以有效、严格执行标准与规定。在所设计的经营管理体系制度中,应以人为本,优化工作环节,强化对工作具体内容的管控与监督。此外,还可建立奖励惩罚机制,对事业单位所开展的技术创新、科技研发、管理创新等,应给予相应的物质奖励、精神奖励、薪酬奖励,并留存档案为以后的职位晋升做参考,营造事业单位内部的创新管理环境氛围,打造现代化的企业文化。

(二)进一步规范经营管理机制

新形势下,事业单位内部相关管理人员需要加强规范化、现代化管理思路与理念,持续优化各类管理制度,如人事考核制度、财务制度等,同时结合事业单位自身发展所面临的实际状况分析所需设计的制度与机制,从而能够持续完善制度建设。制度的健全将直接影响事业单位的发展,也是体现事业单位战略规划是否科学的重要指标,因此事业单位应当拥有合理、完善的经营管理机制,提升单位的核心竞争优势。在事业单位市场化体制改革过横纵,以制度约束、引领企业化改革方向。具体来说,首先事业单位的内部人员应了解单位的整体运营情况,掌握外部的市场影响因素,优化内部经营管理机制,当发现制定的制度存在偏差时需及时调整与完善,尽可能地减少所产生的经济损失。在制度制定以后,还应组织运营人员借助多样化的监督管理手段推动制度有效落实与执行。其次,提升事业单位内部人员对制度的遵守意识,严格按照制度要求内容开展工作,并以标准化的规范评估自身工作开展的合理化、科学化程度,以提升工作效率。

(三)加强人才教育

在事业单位的经济管理开展中,需要有专业化的人才配置,特别是事业单位极为缺乏的经济管理领域人才。提升人才专业化的有效途径即是实施培训,因此事业单位应当定期组织开展培训,将相应的经济管理课程教育渗透在日常工作中,帮助员工建立经济管理的理念与模式。通过定期的培训,工作人员能够熟知经济管理的法律、法规,并对相应的指南、政策有效执行与熟练掌握,从而将理论知识与实践工作高效结合与应用。同时,事业单位还应当严格对人才招聘把控,根据所需经济管理专业化人才选择合适的应聘对象。此外,对于事业单位的管理人员也需要加强理论与实践技能提升,并需加强对表达能力、组织管理能力、专业技能开发能力的培养,进而能够有效组建一支专业化的人才队伍,实现高质量的经济管理。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新形势在我国事业单位改革的进程中,各单位通过借助国家宏观战略规划与社会市场化发展契机,进一步对经营管理模式优化,从而提升监督管控的效率。同时,事业单位加强自身的业务管理运营能力与水平,强化对内部各类业务活动的监管与控制力度,提升事业单位人力资源队伍的整合化素质,制定科学、合理的发展目标,有效聚集生态资源,实现资源、资产的最优化配置,确保国有资产的增值保值等。本文相关研究成果以期能够为事业单位经济管理的高质量开展提供理论与实践参考,促进事业单位健康有序发展。

猜你喜欢

管理机制专业化事业单位
关于软科学质量管理机制的问题探讨
工电道岔结合部联合管理机制的探讨
加强和改进事业单位人事管理
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立探讨
事业单位中固定资产会计处理的优化
引导青年教师走专业化成长之路
论专业化老年媒体的发展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