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背景下县域农村信用社改革探讨

2020-11-27张军怀

大众投资指南 2020年11期
关键词:信用社网点金融服务

张军怀

(陕西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宝鸡审计中心,陕西 宝鸡 721100)

进入新时代以来,党中央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将农村经济放置到重要地位,要求优先发展农村经济,同时要求保持县域农村信用社法人地位以及总体数量的稳定,这使得农村金融主力军的农村信用社被放置到一个极为重要的地位,与之相对的是,对于农村信用社金融服务能力也不断提高。当前,仍有部分县域信用社的体制改革不彻底,仍然存在管理机制缺乏活力、资产质量不高、经营管理粗放、经营成本居高不下等问题,县域农村信用社作为构建当地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实现乡村振兴极为重要。

一、深化县域农村信用社改革的重要性

(一)支持乡村振兴战略

深化县域农村信用社改革,提升金融服务综合水平,有助于支持现代农村产业的发展,尤其是推动优势特色产业升级发展,与第一二三产业进行融合,推动农业产业的整合与价值提升,拓宽农业模式。加之,在互联网环境下发展现代农业,就需要推动农业共享经济发展,形成农业发展新业态[1]。

(二)扶持乡村惠民工程

通过对接贫困村集体经济、龙头企业、农业大户,加大信贷支持,给予贫困户扶贫贷款期限、贷款利率等方面优惠政策,带动贫困户早日脱贫,支持区域经济发展,同步够格全面摘掉贫困帽子。聚焦深度与中度贫困地区,将金融服务向贫困地区倾斜,使其满足贫困地区的发展需要。将金融扶贫与扶智工作结合起来,促进贫困地区的内驱发展动力。

(三)促进普惠金融工程

县域信用社通过依托“双基联动工作站”、三农金融服务室、金融便利店等平台,有效延伸金融服务触角,积极开展水电费、社保费代缴、小额存取款服务、养老、涉农补贴资金查询支取等,实现金融服务不出村、不出镇,践行普惠金融理念。将农村金融服务与淘宝、京东等电商平台有效结合,发挥“互联网+乡村特色产业”的形式,解决农资原料进货、农产品销售渠道不畅的问题,促进农村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同时还需要通过家电下乡、微信公众号、金融服务网点等平台引导农民学习金融知识,提升反电信诈骗能力,增强自身金融权益的保障意识。

二、县域农村信用社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一)产权不明

一直以来,县域农村信用社管理体制不顺、产权不够明晰,影响各方如管理层、股东以及地方政府对于农村信用社的监管,也为农村信用社的发展带来权责不对等的矛盾,容易产生管理问题以及经营风险。农村信用社在成立初期定位为合作金融组织,由农民入股设立,随着经济环境的不断变化及信用社的发展壮大,信用社的商业化经营不断增强,其合作金融组织属性已不适应当前农村经济社会发展需要。

(二)金融风险增加

由于机制体制等原因,传统农村信用社经营管理中的操作风险、案件风险不断累积,加之不良贷款率的不断上升,影响信用社的稳定发展。此外,信用社贷款投放对象、涉及行业相对集中,经营规模比较小,一旦发生自然灾害、经济突发事件等,将导致产生大批量不良贷款,单靠信用社自身力量难以化解。加之,借款人的诚信缺失问题、农村信用体系建设不健全,导致借贷交易双方所获取的信息并不对等,信用社调查借款人信用程度手段单一,也容易导致出现大量不良贷款[3]。

(三)经营模式单一

受到机制体制的影响,农村信用社在金融科技、服务理念、经营管理等方面与国有股份制银行甚至其他商业银行相比,瓶颈短板较为明显,特别在各行各业广泛应用“互联网+”的新形势下,原有的网点人员多、线下操作优势迅速转变为劣势。尤其在乡村振兴发展战略的背景下,农村信用社的经营管理方式落后、管理理念不先进、管理水平不高、网络金融滞后,与当前去现金化、非接触式金融服务的需求存在明显差距。面对当前的多元化、个性化金融市场,农村信用社的存款与贷款服务逐渐被边缘化,传统利用网点优势所主营的农户小额信用贷款也逐渐被“网上银行+金融服务站”的形式所取代。由于金融服务创新不足、信贷产品单一、办贷程序冗长、贷款额度较低等方面的限制,农村信用社的金融服务与当前全面实施的乡村振兴战略还有差距。

(四)金融阵地萎缩

随着城乡一体化的加速推进,农村人财物向城镇流转速度进一步加快,农村人口举家外出务工、新生代大中专学生回乡创业意愿不高等,农村已出现大量的空心村、空心镇,撤乡并村就是最好的例证。作为服务当地“三农”的金融主力军,农村信用社金融主力军地位没有改变,但因服务对象的大量流失或青黄不接,农村金融市场严重萎缩,较为突出的表现是营业大厅客户老龄化趋势加速,新生代客户凤毛麟角;存款业务主要以一年期以上的定期类存款为主,数字银行等金融工具运用率低下;农村农业信贷需求不旺,特别是空心化较为严重的县域农村,以留守老人为主要群体,符合信贷条件或真正用于农业经营性的信贷需求十分匮乏,部分乡镇营业网点贷款余额连年下滑,纯农业县域银行法人机构存贷比例过低,即是最好的例证。

三、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信用社改革分析

(一)明确产权,选择商业化与合作性发展道路

市场化、商业化是农村信用社发展改革的重点方向,而合作金融与商业金融的存在是促进农村信用社进行深化改革的重要道路。二者之间相互补充,从而建立起符合农村经济发展实际情况的金融模式。由于我国地理面积比较大,南北经济之间存在较大差异,各地之间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发展速度并不一致,因此各地农村信用社的发展路径也存在较大差别。主要来看,农村信用社改革要明确产权,根据股权结构以及投资主体明确权责利,确保法人治理结构完整,提高经营管理效率。对于运行机制比较规范的县域农村信用社可以实行股份制改革,成立农村商业银行。对于运行机制不够健全的县域农村信用社,可以通过引进民营企业增加法人股等进一步优化信用社产权结构,加强完善法人结构治理,让经营者以及员工能够承担起自身的责任,逐步向股份制改革转变。

(二)深化改革,防范金融风险

农村信用社改革发展的历史已久,近几年的省级联社直管县级法人单位等改革探索并没有取得比较理想的效果,并且对于一些“高风险信用社”,金融监管部门的优惠力度逐渐缩紧。对于历史欠账,可以借鉴央行置换票据的方式,根据不同情况由中央或者地方政府按照一定比例出资入股,使得农村合作社的资本充足率、拨备覆盖率、不良贷款占比等监管指标符合监管要求。同时,还需要农村信用社制定中长期发展规划,通过增资扩股等手段提高抵御风险能力,增强防范金融风险主动性。

就当前的情况而言,农村信用社应该集中力量,多措并举控降不良贷款,以提高经营水平和经营效益。为此,就需要不断完善自身风险预警与风险管理机制,明确划分风险管理部门的工作职责,综合运用大数据分析、风控模型预警等手段,提高农村合作社对于金融风险的防控力度与防控手段。针对不良贷款,要根据不同情况,有重点、有针对性地采取激励清收、依法清收、以物抵贷等综合施策,加大清降力度。同时还需要加强对于信用社工作人员的培训工作,增强客户经理职业道德和业务技能,提升放贷管贷专业能力,配套建立考核与奖惩机制,促进信贷管理水平整体提高,实现风险防控源头管理。

(三)精准定位,创新金融服务产品

农村信用社要积极拥抱时代变革,积极响应乡村振兴战略对于金融服务的要求,确保金融工作能够回归“本质”,支持实体经济以及小微企业的发展,从而做到定位精准,提高核心竞争力。农村信用社要不断创新理念,创新金融产品,扩大其自身的优势,调整农村网点布局,将乡镇社区型银行作为其发展方向,进而围绕该目标创新产品,将土地流转、休闲农业等作为农村经济的新增长点创新金融产品。此外,针对农村信用社固有的存款与贷款业务,也需要进行调整与创新,优化信贷流程,为贷款人提供便捷的服务,实现精细化服务[4]。

针对线下网点,农村信用社乡镇网点应该朝着更加智能化、人性化的方向发展。为此,首先就需要进行网点改造,优化网点的布局,加大超级柜员机等设备的投入力度,扩大普惠金融网点的覆盖范围,从而提高县域农村信用社的核心竞争力。其次改进网点服务,基层网点是农村信用社形象展示的重要窗口,为此应该通过网点以及员工展现农村信用社的形象与特点。基于此,县域农村信用社应该利用大数据等技术,对目标客户群体进行画像,掌握其内在需求与本质特征,如利用传统节日活动开展宣传以及营销活动等,从而提高金融服务的个性化。

针对线上建设,首先需要改进农村支付结算环境,县域农村信用社应该加快金融服务于科学技术的结合力度,对普惠金融服务网点进行升级改造,大力发展手机银行、网上银行,促进网上交易的占比,提高农民对于金融科技的意识。其次,提高“三农”网络融资效率。县域农村信用社应该从自身经营情况出发,加强与地方政府部门的合作,借助政府获取客户信息,辨别失信企业与失信人。同时还需要对审贷等环节进行线上改造,用无抵押、重信用的方式解决农村融资难的问题,降低农户的融资成本。最后要加强互联网金融知识的宣传教育工作,县域信用社应该通过多渠道,使得农民了解、认识并且理性看待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以及重要性,从而提高互联网金融服务的普及率。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作为服务“三农”工作的主力军以及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助推力,县域信用社需要坚定自身的政治地位,将普惠金融工作放置到工作的首位,将支持乡村振兴战略作为发展的总方向,加大信贷资源的投入,不断提升自身的金融服务水平,从而满足农村地区的发展需要,以建立多层次、全方位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

猜你喜欢

信用社网点金融服务
“三农”和普惠金融服务再上新台阶
快递网点进村 村民有活儿干有钱赚
让金融服务为乡村振兴注入源头活水
协力推进金融服务乡村振兴
河北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
河北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
河北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
于细微之处见柔版网点的“真面目”
前海自贸区:金融服务实体
优化内部劳动组合 释放网点营销潜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