腓骨头上入路治疗胫骨后外侧平台骨折与传统前外侧手术入路比较
2020-11-26梁观宝黄新宇廖丽瑜
叶 斌 梁观宝 黄新宇 廖丽瑜
(江门市人民医院骨一科,广东江门529000)
胫骨后外侧平台骨折是较为常见的胫骨部位骨折。目前,对于胫骨后外侧骨折的患者临床多选择传统前外侧手术入路进行治疗,但此法需要行较大的切口,术后切口部位短时间不易恢复较容易出现感染的情况,且后期常会有负重疼痛的情况出现,术后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1-3]。近年来,腓骨头上入路治疗方法逐渐被临床运用于胫骨后外侧平台骨折,腓骨头上入路治疗优点是视野范围广泛,能够有效提高骨折手术的治疗效果。因此,我院本次就腓骨头上入路治疗胫骨后外侧平台骨折与传统前外侧手术入路效果及预后进行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18年9月至2019年12月我院接诊的75例胫骨后外侧平台骨折患者进行研究。按照手术治疗方法的不同将所有患者分为研究组(50例)和对照组(25例)。研究组50例患者,男性31例,女性19例;年龄19~68岁,平均年龄(36.27±2.15)岁;其中车祸伤27例,高坠伤10例,重物压伤10例,扭伤3例。对照组25例患者,男14例,女性11例;年龄 18~69岁,平均年龄(36.19±2.32)岁;其中11例为车祸伤,5例为高坠伤,5例为重物压伤,4例为扭伤。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均在患者与其家属知情且同意的前提下进行且通过我院伦理协会批准。
1.2 方法:对照组给予传统前外侧手术入路治疗,具体操作如下:患者仰卧位,进行麻醉处理后,在跟腱与腓骨棘外侧间行一纵行的切口,钝性分离腓骨长短肌,暴露骨折端,选择克氏针对复位部位进行短暂维持,固定锁定销板,充分暴露关节囊后对有塌陷的患者可选择小骨刀凿入松质骨面,尽可能恢复胫骨关节面的平整度与高度,并选择克氏针进行固定处理,对于干骺端有缺损的患者可以选择同种异体骨进行植骨处理。同时从远端将内侧锁定钢板插入胫骨,并缓慢向近端推,确认操作无误后,将螺钉打入固定。完成手术后对手术部位进行冲洗,并逐层缝合。观察组选择腓骨头上入路对患者进行治疗,具体操作如下:①切口处理:选择卧位在膝部垫一薄枕,膝关节屈曲,在大腿中上段设置气囊止血带后进行手术,紧贴外侧副韧带的前缘行一纵形切口,切口上端止于关节间隙上方2cm处,经腓骨小头上缘向前到胫骨结节外侧缘行1cm处,向下端行一个止于结节下方2cm处;②剥离软组织:切开至沿骨面对胫前肌群止点经常剥离处理,直到腓骨小头关节面,沿腓骨小头上缘继续向后侧进行剥离处理,向后牵拉开韧带,稍内翻内旋胫骨,将胫骨后外侧髁显露出来,再沿外侧半月板下方对关节囊进行切开处理,将牵开半月板后完全暴露出平台关节腔与塌陷的骨折端;③固定处理:选择钢板头部紧贴腓骨头尖,植于腓骨小头上干部进行塑性处理,塑形完成后植于胫骨前外侧,向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方向平行关节面处植入头端螺钉,对关节面进行支持。完成手术后留置负压引流管,关闭切口。
1.3 观察指标:比较两者患者的治疗效果:分为优、良、可、差四个等级具体如下,优:骨折线完全愈合,患者无明显的疼痛;踝关节与膝关节均能正常负重,下肢活动正常;良:骨折线未完全愈合,患者偶尔出现疼痛,下肢活动基本正常;可:骨折愈合情况一般,下肢运动存在轻微障碍;差:骨折部位未愈合。优良率=(优的例数+良的例数)/总例数×100%。对两组手术指标进行比较: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对两组术后并发症情况进行比较:比较感染、皮肤坏死、骨髓炎、断钉、疼痛的并发症情况。
1.4 统计学分析:运用SPSS18.0进行数据统计,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疗效比较:研究组的术后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χ2值=7.441,P 值=0.006),详见表 1。
表1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n(%)]
2.2 两组手术相关指标分析:研究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手术指标比较 ()
表2 两组手术指标比较 ()
骨折愈合时间(月)研究组 50 98.35±17.45 69.31±9.97 12.24±1.293.13±0.52对照组 25 115.14±23.39 80.19±10.13 17.01±2.02 5.17±0.43 t值 0.031 5.455 4.073 7.378 P值 0.017 0.000 0.001 0.000组别 n 术中出血量(mL)手术时间(min)住院时间(d)
2.3 两组并发症情况分析:术后,研究组的并发症发生率(8.00%)明显低于对照组(28.00%),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χ2=6.7751,P=0.0092),详见表 3。
表3 两组术后并发症比较 [n(%)]
3 讨论
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属于一种较为特殊的骨折,由于骨折部位较为隐匿,通过X线片检查时难以被及时发现,因此单纯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有着较高的漏诊率。临床研究发现,大部分后外侧骨折的患者会出现压缩性塌陷,少数患者会伴有大骨块骨折移位的情况,而后内侧平台的骨折主要是以骨块劈裂为主且常会出现移位的情况,这可能是由于与后内侧骨质相比,后外侧更加疏松。
本研究结果显示,腓骨头上入路手术治疗的患者术后优良率明显高于传统前外侧入路手术治疗的患者,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传统前外侧入路手术治疗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均明显短于传统前外侧入路手术治疗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传统前外侧入路手术治疗的患者。由此可知,腓骨头上入路手术治疗胫骨后外侧平台骨折患者,能够有效提高手术效果,缩短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这可能是由于传统前外侧入路虽然操作较为简单但是切口较大,会对骨折部位的正常血液供应产生影响,从而影响骨折部位的愈合,同时还会在不同程度上对血管与神经产生损伤。腓骨头上入路手术能够通过在腓骨的棘前缘行纵向切口,尽可能减少对骨膜进行剥离处理,避免对骨膜部位产生损伤,先固定腓骨进而对踝关节进行保护处理,且能够有效避免了对隐神经与大隐静脉的损伤[4-6]。
综上所述,腓骨头上入路手术治疗胫骨后外侧平台骨折患者,能够有效提高手术效果,缩短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广泛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