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W煤电一体化项目风险的 成因及防控策略
2020-11-26王小凤
王小凤
(神华神东电力有限责任公司,陕西 榆林 719300)
一、W煤电一体化项目概况及风险现状
(一)W煤电一体化项目概况
A能源集团是中国最大的一次能源供应商,是全球最大的煤炭生产公司与火电发电公司。W煤电一体化项目是A集团下属的一个子公司,设立于2005年6月。电厂2012年9月、煤矿2014年7月正式投入运营。2015年电厂核准、2018年煤矿核准;项目建设期注入资本11.4亿元。截至2019年6月底,资产负债率90.74%,累计亏损8.44亿元。
(二)W煤电一体化项目风险现状
1.资产负债质量
从资产结构分析,流动资产仅占约1.79%,资产的流动性和变现能力较弱,加之占比98.21%的非流动性资产收益水平较低,属于典型的风险型资产负债结构。同时,项目投产以来,先后投资3.3亿元进行超低排放改造、周转房建设及缴纳煤矿采矿权价款,进一步加重了资金压力和固定成本负担。在能源行业普遍不景气的环境下,这种类型的资产负债结构存在较大的资金风险。
从资金来源分析,外部金融机构贷款11.38亿元,占贷款总额的36.62%,集团内部贷款19.7亿元,占贷款总额的63.38%,拖欠往来款11.47亿元,占比24.46%。在调整产业结构或资金市场趋紧时,公司面临资金断链风险。
从负债结构分析,短期贷款占11.09%,长期贷款占55.19%,流动性负债占43.44%,存在短贷长投、基建用款占用流动资金的风险。随着贷款逐渐到期,拖欠的工程款长期未结算,还贷压力沉重、法律诉讼风险急剧上升。
2.项目经营情况
从历年的经营情况统计结果分析,项目盈利能力长期未达预期,持续亏损经营。一是电厂处于电网末端送出受限,年平均利用小时仅为3000小时左右,同时受区域增长影响,盈利能力逐年下降;二是煤矿设计产能500万吨/年,远大于实际年产煤量130万吨/年,大马拉小车,煤炭吨煤成本一度高达202元/吨,效益预期无法实现;三是从运营成本结构分析固定成本负担沉重。其中:发电折旧及摊销占运营总成本的23.35%;利息支出占比17.19%;人工及外委费用占比13.37%;燃煤费占比21.24%;其他生产消耗占比24.39%。除了无法压降的折旧及财务费用、不能大幅压缩的人工成本以及自产自用的燃煤费,可供降本增效、内部挖潜的成本费用空间有限,减亏扭亏任务艰巨。
3.现金流量情况
从公司的净现金流分析,销售收入逐年降低,受持续亏损经营影响,公司经营性现金流严重不足,无法满足基建期资金缺口、还本付息和后续技改投入的投资性需求,只能依靠筹资性现金流弥补,一方面新增债务有增无减,财务负担日益沉重,另一方面受宏观调控银根紧缩影响,筹资能力丧失,公司运营举步维艰。该公司已无法对外融资,到期贷款、对外欠款无法落实还款来源,节能环保项目改造、煤矿升级达产由于资金原因无法实施,企业面临较大的运营风险。
二、W煤电一体化项目风险成因
(一)可行性研究不足
投资决策和审批过程存在随意性、主观性、盲目性,对经济可行性的论证不够重视,为了争上项目,把可行性研究报告做成“可批性报告”。项目建成后如果外部经营环境发生重大变化,电量下降、固定成本上升,一旦亏损经营,资本金投资回报、还本付息无法保证,形成恶性循环后就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困境。该项目发电设计年利用小时5500小时,发电标煤耗310克,年平均净利润8882万元;煤矿年产量500万吨,单位成本113元,年平均净利润18476万元。按目前的投资测算,发电利用小时需达到7000小时左右、煤矿产销量达300万吨以上才难以维持盈亏持平。
(二)单位造价过高
电厂单位造价超过4000元/万千瓦、煤矿超过700元/吨,在这两个行业就算非常高的标准了,但该项目比上述标准还超出投资近4亿元(煤矿产能按300万吨计算),后续又发生技改投入4.3亿元,仅这两项增加的投资,每年影响运营折旧、利息支出至少8000万元。
(三)财务战略激进
由于项目先建设后核准,无法获得正规的项目筹资渠道和稳健的资金来源,东拼西凑,采取过度负债投资、短贷长投、垫资建设等激进的筹资策略,导致项目资金结构长期失衡,为后续生产运营埋下隐患。随着国家对煤电行业限贷政策实施,上述弊端凸显,贷款集中到期,既无法展期,也无法续贷,基建尾款无法落实资金来源,企业财务风险急剧升高。项目按概算投资应配备项目资本金12.04亿元,实际只投入9.1亿元,导致投产后每年仅财务费用增加约1500万元。
(四)资源配置失衡
项目在实施过程中边设计、边施工、边改造、边核准,煤矿先后有90万吨/年、130万吨/年、500万吨/年多个版本,建设方案几经调整;扩张性投资、改善性投资、非生产性投资不断增加,使得企业资产负担日益沉重,最终导致大马拉小车,资源配置浪费。电厂造价每增加100元/万千瓦,需增加总投资7000万元,投产后每年将增加财务费用、折旧约700万元,需要在运营期内长期背负发电成本2.5厘/度,直接决定了后续竞争能力。
(五)竞争意识不强
项目建成投运以来,煤矿产能长期闲置,仅仅以满足内部供应为目标,既未主动开拓外销煤市场改善自身现金流,也没有充分提高设备的使用效率,依靠增产多销摊薄生产成本,追求最大的边际效益。该公司电费结算收入是其经营性现金的主要来源,一旦发电业务受阻,外销煤市场不能有效补充,随时有可能陷入无米下锅的境地。
三、W煤电一体化项目风险防控策略及建议
“追求利润、创造价值、持续运营、回报股东”是企业永恒的追求。项目建成投产后,一是要保证还本付息来源。正常的项目取得核准,银行经过评估,为项目提供12-15年期限的基建贷款(宽限期2-3年),投产后每年需按季支付利息1.5亿元、分两次还本2.2亿元以上,只有正常经营、有盈利能力的企业才能实现上述目标;二是要保证回报股东。股东投入资本金12亿元,按国资委考核EVA的标准,资本回报率要达到5.5%,每年需实现净利润0.66亿元(利润0.88亿元),在目前亏损经营的情况下,创造价值、回报股东的目标难以实现;三是要保证持续经营。企业要正常运营中,需要不间断地创造利润和经营性现金持续流入,该公司每年经营性净现流要不低于4.3亿元时,才能实现持续经营这一目标。只有做到上述三个保证,企业才能稳健成长、健康运营,才有一定的抵御风险能力。
为有效地实现企业风险管理的目的,在识别风险的基础上,必须要采取适当的风险控制策略以达到风险损失最小化的目标。针对W煤电一体化项目的风险,应主要从以下管控角度防范该企业风险。
(一)加强基建项目管理,防止缺血建设
一是完善投资决策机制与投资计划管理,坚持投资服务于发展战略;二是提高可行性研究能力和水平,加强外部专家队伍建设,充分论证投资方案;三是健全投资项目管理制度,规范投资项目事前评估、事中控制、事后评价的工作程序和标准;四是加强投资项目执行力度和过程监控,建立和完善投资项目预警监控机制和项目后评价机制;五是严格控制项目投资,做好资金筹措方案。基建技改项目,在手续完备的前提下,资金来源没有落实到位一律不得开工,要杜绝东拆西补、短贷长投、施工单位垫资等钓鱼投资。
(二)高度重视资金统筹,提高造血功能
一是加强企业财务运行状况分析,跟踪现金流变动,强化对成本费用、资金平衡和筹融资的管理,制定现金、优质流动性资产等多级流动性储备体系;二是拓展融资渠道,优化债务结构;三是加强应收账款与存货的清收和管理,防范账款回收风险;四是做好资金统筹规划和全过程管控,加强带息负债指标的年度预算管理,合理控制基建投资规模和技改项目。
(三)持续提升运营质量,控制输血行为
一是积极主动开拓市场,努力提高市场份额,多发增产快销,追求边际效应,为保证现金稳定流入和摊薄单位成本创造条件;二是积极转变观念,树立堤外损失堤内补的经营意识,通过推行全面预算、班组核算、全员绩效、标准定额、两金控制等精益化管理手段,持续提升各项经济技术指标在行业内的核心竞争优势,真正将“成本领先、价值创造”融入日常经营管理工作;三是密切跟踪研究市场供需、价格变化情况,及时调整生产运行策略,完善动态价格调整机制,为生产经营、投资决策提供支持;四是加强采购管理,提高市场议价能力和资源保障能力,从源头控制存货占用,压缩关键项目的成本消耗和浪费。
四、结束语
煤电一体化项目是A集团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优势产业,也是火电企业解决煤电矛盾的主要手段之一,其可以提高火电企业的抗风险能力,将煤炭价格上涨带来的问题内部化,同时煤电一体化也有诸多经营风险。本文结合风险管理理论,以A集团下属子公司W煤电一体化项目为例,对其存在的风险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规避策略进行风险防控。助力A集团通过充分挖掘煤电一体化高度关联优势和价值创造潜力,在电厂、煤矿之间实施煤来电去、水来汽去、煤来灰去等方面的发展战略,通过充分发掘煤电一体化优势,推进煤电一体化深度融合、优势互补,进一步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