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算管理对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作用研究
2020-11-26卞娅娅
张 军,卞娅娅
(苏州市职业大学商学院,江苏 苏州215104)
预算管理是提升企业经济效益的有效手段,通过预算管理将企业项目进度、相关费用进行有效规划,并在此基础上对企业资源进行配置,能有效控制企业资金流向。 精准的预算管理有助于企业实现既定目标与完善内部控制,实施预算管理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保障。
一、 预算管理与企业经济效益的内涵
企业的经济效益是指企业生产总值和生产成本之间的比例关系,从其内涵与提高途径角度看,可分为潜在经济效益、资源配置经济效益、规模经济效益和技术进步经济效益及管理经济效益,企业经济效益是影响企业发展与社会总体效益的关键内容。
目前,很多企业管理者一味追求眼前的利润目标,认为利润是企业顺利发展的保障。 其实,在当今信息化时代,效率表现尤为重要,经济效益才应该是衡量企业是否有效运行的重要指标。 利润与经济效益存在一定的关系,都是生产总值与生产成本之间的关系,但利润是生产总值与生产成本之间的差额,是一个绝对数,而经济效益是生产总值和生产成本之间的比例关系,是一个相对数。 企业利润越高不一定经济效益越高,利润衡量的是企业短期经营水平,而经济效益的高低能反映企业长期经营情况。 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需要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以尽可能少的资源创造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资源的合理分配与利用是提高企业生产总值、降低企业成本的有效途径。
通过预算管理可以有效控制影响企业经济效益的相关因素,降低潜在经济效益,优化资源配置经济效益,合理规划规模经济效益,有效提升技术经济效益,发掘管理经济效益以实现企业经济效益最大化。
二、 影响企业经济效益的主要因素
(一)生产总值
企业生产总产值是企业在一年内生产的以货币表现的产品价值,包括固定资产的折旧、各种税金、人员工资,企业利润和支付的银行利息等新增加的价值。 企业总产值涉及的内容众多,需要管理者权衡各方面实际情况与企业发展规划,结合企业现有资源,提高企业的生产总值,实现企业经济发展目标。 企业通过编制全面预算,将企业工作的各方面数据汇总分析,各项关键指标联动查看,实现扩大生产总值,提高市场反应能力和企业管理效率。
(二)生产成本
降低生产成本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有效方式之一。生产成本的降低可以通过提升技术、扩大规模、完善管理流程等方法实现。 通过编制业务预算,可以清晰地预测企业日常经营活动中可能出现的问题,预知现有技术是否能够满足生产的需要,展现改进技术与维持现状的成本差异与净现金流量,为企业管理者决策提供依据。
扩大规模能够创造规模经济效益,规模经济能够对产品生产成本产生影响,但需要企业管理者辨别企业所处规模经济阶段 与产品成本的状况。 当企业处在规模收益递增阶段,产品单位成本会下降;当企业处在规模收益不变阶段,单位成本不变;当企业处在规模收益递减阶段,单位成本反而增加。 预算管理能够帮助企业分析规模经济所处阶段,为企业管理者决策提供依据。
另外,完善管理流程也是企业降低生产成本的有效途径,即加强企业内部控制管理,可以有效降低企业成本,提高生产总值,扩大企业经济效益。 完善的企业管理流程需要针对不同业务情况,采取不同的审批流程,提高企业业务控制效率。 如果企业所有业务都采用严苛的管理流程,将大大延长业务审批时间,降低企业生产效率,对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产生不利的影响。 如果企业所有业务都采用松散的管理流程,将可能造成物资严重浪费与不合理利用等现象,导致生产成本剧增。 可见,企业需要制订预算,针对预算采取相对应的业务管理流程,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三)资源配置能力
企业资源是有限的,如何能将有限的资源合理分配在需要的地方,是每个企业管理者需要深入研究的问题。 资源配置内容包括企业人、财、物等,优化资源配置是指制订合理的人力资源计划,有效规划企业资金使用时间、地点并将物资按需分配。 资源配置能力越强,企业生产效率越高,生产总产值越高。 通过预算管理提前规划资源的使用,可以有效提高企业资源配置能力,实现企业经济效益最大化。
(四)资源利用效率
存在潜在经济效益的主要原因在于资源没有充分利用,如果采用有效的方式提高资源利用率将能够降低潜在经济效益,提高企业现实经济效益。 资源利用率低主要表现在设备使用效率低下、人员操作不规范导致延时、材料不合理损失偏高、企业资金利用率较低等状况。 企业需要将各种资源进行充分预算,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资源利用效率的有效提高,将大幅度提高企业现实经济效益,实现企业价值。
三、 预算管理对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作用
预算管理是将企业计划提前量化表现,量化的行为计划能够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 一个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不仅有利于实现本企业价值,还能够带动供应链上各个相关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从而提升社会总体效益,推动整个社会的经济发展。
(一)预防性管理有效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预算是在综合考量目标的可行性与企业存在的各方面风险的基础上将总目标分解为若干阶段性目标,分阶段制定目标并开展工作能够有效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企业管理者利用预算可做到未雨绸缪,提前预见企业可能存在的相关风险。 预防性管理有效避免了企业不必要的损失,从而有效提高经济效益。
(二)沟通协作有效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良好的沟通协作是企业经济活动顺利开展的保障,预算能够清楚地量化展现企业经济活动对企业各个部门造成的影响。 哪些环节需要哪些部门之间的协作,哪些环节需要哪些部门间的沟通,从预算表中都能够洞察,使得管理者能够全面考虑企业整个价值链,将经济效益的提升落实在企业每个角落。
(三)业绩评价有效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企业需要将各项工作实施情况与预算数据进行对比,分析企业工作的先进方面与薄弱环节,将先进方面发扬,将薄弱环节改进,以促进企业各项目标的不断优化,从而提高企业整体经济效益。 目前,很多企业业绩评价是使用上年的数据与本年数据对比,针对性不强,业绩评价效果大打折扣。
(四)资源合理配置有效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在预算的执行过程中,根据业务情况调整资源分配方案,提高企业资源配置能力与资源利用效率。 据调研显示,企业经济效益低下的主要原因在于不合理的资源配置。 资源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基石,没有资源将无法产生经济效益,不合理的资源配置将严重阻碍企业的正常发展,甚至对企业产生致命的影响。 事实证明,实施预算管理的企业资源配置情况较没有实施预算管理的企业更合理,经济效益更高,企业价值更大。
四、 加强企业预算管理的有效措施
(一)采用科学的预算编制方法
预算的编制需要从多角度出发,针对不同问题采用不同的预算编制方法。 对于新项目、不经常发生或者各项因素变化较大的项目,企业可以采用零基预算,业务收支以零为基点,逐项确认业务成本与收入具体数额。 企业对于日常项目的预算,可以采用增量预算方法,在原有基期数据的基础上进行相关调整,此种预算编制较为简便,但预算数据容易受以往项目的影响,企业大范围改革时不宜使用。 当企业编制季度预算的时,可以采用滚动预算方法,此种预算目标随时间的推移和市场条件的变化而自行延伸并进行同步调整,有利于企业及时应对市场变化,降低风险以提高经济效益。 预算的方法有很多,需要企业结合自身情况加以选择应用,综合考量企业的运营效果。
(二)建立健全预算管理体系
预算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包括预算管理组织、预算制度、预算方法、预算程序、预算报表体系、预算考核体系多个环节。 企业需要建立健全预算管理体系,将每个环节落实到位,才能有效提高生产总值,降低生产成本,不断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预算管理组织是指负责企业预算编制、审定、监督、协调、控制与信息反馈、业绩考核的组织机构。 高效的预算管理组织是企业预算管理顺利进行的纽带。 在编制经营预算和资本预算的基础上,对资金预算和财务预算进行编制。 各种预算间联系密切,需要预算管理组织很好地进行衔接,保证整个预算的准确性与可行性。 完成预算编制后,预算管理组织需要督促和控制各部门按照预算开展工作,将预计效益转变为实施效益。 这就是建立健全预算管理体系对企业经济效益的影响。
(三)建立科学有效的预算管理系统
目前,各个企业都在开发或不断改进信息化管理平台,旨在利用平台更高效地对企业进行管理。 企业管理平台的使用为企业工作创造了便捷,有效改善了内部控制流程,营造了信息化工作氛围。 据调研显示,很少有企业将预算管理系统与企业信息化平台融合,从而无法实时利用信息化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跟踪分析,导致预算管理体系不健全。
科学有效的预算管理系统能够实时根据企业进程数据与预算方案进行对比,有效规避人工分析造成的偏差与时间滞后问题,显著提升预算管理效果。 另外,预算管理系统实时更新的功能方便将调整的预算方案与预算执行情况及时传递给相关人员查看,实现企业实时控制,有效规避管理不善而造成的损失。
随着时代的发展,各个企业管理能力都有显著提高,企业间的竞争逐渐表现在对未知情况的预测能力,也就是预算编制的精准度与实施情况。 预算管理对于提升企业经济效益以及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具有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