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旅游产业竞争力研究方法评析

2020-11-26

市场周刊 2020年9期
关键词:分析法竞争力模型

叶 婷

(湖南师范大学旅游学院,湖南 长沙410006)

20 世纪80 年代以来,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促使产业内部竞争加剧,区域旅游产业竞争优势和竞争力逐渐成为旅游领域的研究重点之一。 竞争优势与竞争力理论源于迈克尔波特提出的钻石模型,后来的研究被引入旅游目的地竞争力领域。 随着全域旅游的推进,区域旅游成为旅游发展研究的新方向,完成了从旅游路线点线模式到区域协调模式的转变。 梳理旅游产业竞争力的研究文献,分析其不同阶段的研究重点及其使用的研究方法,对不同的研究方法进行评析,对于旅游产业竞争力的未来研究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一、 旅游产业竞争力研究方法综述

竞争力的研究最早出现在宏观与微观两个方面,宏观上主要是追求国际竞争力,运用国家生产的商品和服务获得国际竞争优势并带来人民长期实际收入扩大的能力。 微观上的研究主要是聚焦于企业行为,企业特有的行为决定了竞争力。 自波特的竞争力钻石模型与理论问世后,关于旅游目的地竞争力评价模型也相继出现。 De Keyser 等提出了包括旅游业政策、宏观经济环境、旅游供给、交通和市场需求五个因素的旅游竞争力模型。 Jonker 以调查问卷的形式测量了特定旅游目的地的竞争。 Enright 指出在旅游目的地竞争力的评价不能脱离给定背景,需要在确定与之竞争的目的地对象上进行评价,在这一理论指导下,以Crouch 概念模型为视角,确定了香港旅游目的地的三个主要竞争地点:马来西亚、新加坡和泰国,进行了对比研究。 在更为综合和复杂的定量分析中,国外学者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法(Huang,2009)、主成分分析法(Manuela Rozalia Gabor,2012)、层次分析法(Moonhyang et al.,2013)、结构方程模型(Hanafiah,2016)等方法对于不同区域的旅游产业竞争力做了实证研究。

国内众多学者在关于区域旅游产业竞争力影响因素、评价指标构建与定量评价、提升策略等多方面取得了研究成果。 指标体系的构建上总是与旅游资源、社会经济环境、旅游产业发展潜力、旅游接待基础支持等方面联系在一起。 而研究方法的运用上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特征,实现了从归纳分析层面定性研究旅游产业竞争力提升方法路径到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层次分析法、聚类分析、因子分析法、数据包络法等方法进行更为复杂和更科学定量分析的转变。 直到21 世纪初期,少数学者如周礼和蒋金亮、马才巍和Norman 才关注区域旅游竞争力空间层面的研究。 瞿华和刘荣荣针对现有研究的不足,构建评价指标体系,评价广东省区域旅游竞争力并探究其空间格局演化特征。

对于国内外已有的研究成果梳理发现,旅游产业竞争力的研究由早期定性研究旅游产业竞争力的来源以及构成模型转变为用定量研究的方法分析旅游产业竞争力的影响因素和测量评价区域旅游产业竞争力水平,如因子分析、结构方程模型等。 并在近年来逐渐运用计量统计学的方法对于区域旅游产业竞争力的时空格局和演化特征进行研究,进行空间横向对比和时间纵向对比研究。 综上所述,旅游产业竞争力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旅游产业竞争力来源分析、影响因素分析、量化评价研究、时空演化分析等方面,文章以研究内容为主线,对旅游产业竞争力的研究方法进行评析。

二、 旅游产业竞争力研究方法评析

(一)旅游产业竞争力来源构成分析

对旅游产业竞争力的来源构成分析主要集中在早期的研究中,利用归纳演绎方法进行概念界定、来源分析、模型构建等。 如何将竞争力从国家和企业的层面转向旅游目的地层面的研究成为学者们思考的问题。 旅游产品的性质与波特钻石模型等理论所针对的更传统的产品和服务之间似乎存在着根本的区别,Hassan 将竞争力定义为“目的地创造和整合增值产品的能力,这些产品能够帮助目的地保持相对于竞争对手的市场地位,同时保持相对于竞争对手的市场地位”。 在Crouch 和Ritchie 提出的旅游目的地竞争力概念模型中,阐述了从核心资源和吸引物、决定目的地质量和附加值、目的地管理、支持因素四个方面所形成的目的地竞争力。在概念界定研究中,从市场角度(Hartserre,2000)、可持续发展角度(Buhalis,2000)、产业发展角度(Ritchie & Crouch,2000)、决定因素角度(Dwyer,Forsyth & Rao,2000)各有阐述。在这一阶段的研究中,主要是从实际现象中提炼有关理论,进行概念界定和模型构建。 归纳法体现研究对象的共性,演绎法由定义规律等出发层层递推,遵循严密的逻辑法则,体现研究对象的特性。 在对旅游产业竞争力的来源构成分析方法中更多的是将两者结合运用。

(二)旅游产业竞争力影响因素分析

梳理研究结果发现,旅游产业竞争力影响因素分析方法主要运用结构方程模型、路径分析、回归分析、DEMATEL 方法。 总体上讲,这些方法各具优缺点。 结构方程模型可以同时解决多个变量间的关系,能够清晰地反映旅游产业间各变量的影响因子,但对于数据的要求较高,其结果可能相差较大。 喻胜华等借助结构方程方法构建了拟合优度更好的区域旅游产业竞争力评价模型,发现对旅游产业竞争力影响最大的因素是旅游需求。 在研究中,路径分析要求在梳理已有研究理论的基础上,提前建立符合逻辑的变量间因果关系假设,并分析各因素的协同效用,在运用中特别要注意变量的概念能够清晰界定,并且做出关系假设时能有理论支撑依据。 总的来说,这两类方法的运用对于与研究内容的适用性和研究数据的质量具有较高要求,操作较为复杂,需要根据具体的研究问题进行方法选择。

回归分析法基于数理统计方法分析大量观察数据的内在规律,建立变量之间的函数表达式。 黄秀娟等基于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方法,以我国31 省区为研究对象,构建了以旅游资源、旅游资本、旅游业劳动力、旅游产业结构为影响因素的各省级区域旅游竞争力模型。 许琰等综合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法和多元回归分析法从投入-产出多个决策单元效率视角评价河南省旅游产业竞争力评价水平,并确定各因素之间的因果关系。 回归分析方法可以准确地检验变量之前的相关程度和因果关系,并显示出拟合程度的高低,但是在旅游产业竞争力影响因素分析中,该方法的运用需要基于实际和理论分析对选取何种因子和表达式做出正确判断。

DEMATEL 方法主要运用于分析系统要素之间的因果关系和其在系统中所处的地位,主要原理是各要素之间逻辑关系和影响矩阵的计算,从这一原理来看,适用于旅游产业竞争力影响因素关系深入研究。 甘俊伟等以川藏旅游产业为研究对象,运用DEMATEL 方法,得出了以区域旅游产品、旅游支撑条件和区域旅游管理三个维度的旅游产业竞争力影响因素,并明确了不同因素的重要性,探究得到关键影响因素。

对于旅游产业竞争力影响因素分析研究成果发现,其研究方法多采用数理模型构建影响因素模型,整体来讲,结构方程模型和路径分析可以很好地解决多变量之间的关系,但是对样本要求较高;回归分析操作较为简便,但是模型选取可能不恰当;DEMATEL 方法可以比较好地确定要素之间的因果关系和在系统中的中心地位。

(三)旅游产业竞争力量化评价研究

旅游产业竞争力量化评价研究是该领域近年来研究的主要问题,研究方法主要包括层次分析法、德尔菲法、主成分分析法、熵权法、聚类分析法、因子分析法、信息熵权法与TOPSIS 法相结合方法等。

层次分析法是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决策方法,将决策元素分解为目标、准则、方案等层次。 在旅游产业竞争力的量化评价应用中,王丽运用层次分析法模型测算指标权重,将评价程序分为指标构建和定量测量两个方面,探究了洛阳市的城市旅游竞争力特征。 德尔菲法往往与其他客观确定旅游产业竞争评价指标权重方法结合使用。 但是这两种方法都存在主观性较强的缺点,跟专家和研究者的能力、偏好都息息相关,容易与客观事实产生较大偏差,其结果不具有广泛的说服力。

主成分分析法适用于对旅游产业竞争力量化评价因素各个维度的提取,是通过多个变量线性变换从而得到少数重要变量的多元统计分析方法。 肖博华和李忠斌利用主成分分析方法针对民族地区的文化旅游产业竞争力进行测算,并分析各地区竞争力差异的原因。 主成分可以根据线性变换进行旅游产业竞争力评价指标的选择,形成彼此相互独立的主成分,但是对于样本容量要求较高,对这些被提取的旅游产业竞争力指标必须都能够给出符合实际背景和意义的解释。 因子分析同样适用于评价指标的构建,聚类分析则聚焦于评价结果的呈现。 因子分析可以使各个指标具有更强的解释能力,聚类分析可以比较直观地呈现其评价结果,但是聚类分析难以体现同一级别下不同区域旅游产业竞争力的差异情况。 吴志军和胡亚光运用因子分析评价湘赣两省地级市旅游产业综合竞争力水平,并基于聚类分析探讨湘赣两省在空间发展上形成的四类区域格局。

信息熵方法主要是运用客观原理对旅游产业竞争力的评价指标赋予权重,TOPSIS 法可以比较评估对象与最优和最劣方案值的差距并排序,可以用来探究不同区域旅游产业竞争力的水平差异大小。 朱飞综合运用熵权法和TOPSIS 评价方法针对性地从产业的核心、基础、环境和可持续竞争力等方面测评环太湖地区20 个县市区的文化旅游产业竞争力并揭示地区产业发展水平存在差异的原因。

从以上方法梳理和评析可以看出,目前旅游产业竞争力量化评价主要是从计量统计角度入手,构建评价指标,确定指标权重,再输出评价结果。 针对不同的量化评价方法具有其优缺点,在选择评价方法时应该考虑具体研究对象的特点、样本的数据容量、研究目的等因素,合理选择研究方法构建评价模型,分析评价结果。

(四)旅游产业竞争力时空演化分析

在旅游产业竞争力时空演化分析上,主要运用多种空间特征评价指标、时序全局因子分析法与K-均值聚类法结合、空间格局与态势分析法-多维超体积生态位模型等研究方法。

在空间特征评价指标中,主要包括G 指数、变异系数、GIS 空间分析方法、重心与标准差椭圆、锡尔系数等。 锡尔系数是衡量区域差异大小;变异系数主要反映观测值的离散程度;重心的空间动态演化过程反映了区域发展的中心地位的动态变化,在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研究中被广泛运用,指数G主要用于研究区域之间空间局部相关性分析。 方叶林和周礼都采用熵值法分别评价特定区域的旅游竞争力水平,前者在评价的基础上再运用上述一系列空间特征评价指标对我国旅游竞争力空间演化特征进行分析,后者则基于评价结果采用GIS 空间分析方法对旅游竞争力空间差异特征再进行探究。 锡尔系数、变异系数等指标可以将区域旅游产业竞争力的差异以及差异的变化趋势、空间重心以及空间局部相关性进行量化,进行定量的描述,使提炼旅游产业竞争力的空间特征变得更加容易;GIS 空间分析方法使其空间特征可视化,呈现结果形象清晰。 但是这类方法的运用对于样本容量有较高的要求。

时序全局因子分析法能够兼顾时间维度的动态演进和空间维度的分布特征,在产业竞争力研究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基础,是在因子分析的基础上加入时间的变化趋势分析。K-均值聚类分析法可以验证同一竞争力层次的区域是否具有一致性的竞争力属性特征和是否会通过“抱团发展”产生空间集聚。 黄杰龙等基于时序全局因子分析法结合K-均值聚类法,聚焦森林公园旅游产业,探究该旅游产业竞争力的时空演化特征及影响因素,为有针对性的提高各地区竞争力提供了良好的参考。 但是K-均值聚类分析法需要对聚类效果进行显著性检验,可能存在不显著的结果,则说明该研究对象不适用于此种方法进行分析。

旅游产业生态位方法是对各个旅游区在旅游系统中的“生态位”进行分析,分析目的是形成整个旅游系统持续协调长远发展的空间格局。 李菲菲等基于2007 ~2016 年新丝绸之路经济带9 省(市、自治区)的统计数据,采用多维超体积生态位模型,比较分析了各省(市、自治区)在旅游产业竞争系统中的生态位。 生态位模型方法不仅考虑了旅游产业竞争力所处的现实状态,而且将未来的发展潜力纳入旅游产业竞争力评价体系,是比较全面的评价方法。

对旅游产业竞争力时空演化的研究方法梳理发现,目前研究主要是运用指数和数理模型等计量统计方法揭示旅游产业竞争力在时间和空间上的演化特征。 评价方法较多,但是由于研究方法的限定要求(如显著性检验等),要根据特定研究区域旅游产业竞争力的实际特点进行选择和尝试,才能够更好地解释其特征。

三、 结论和展望

根据旅游产业竞争力的研究内容分类评析其研究方法,研究发现研究内容集中于旅游产业竞争力来源构成分析、影响因素分析、量化评价分析、时空演化分析等方面,研究成果较为丰富,在研究方法上不断改进和创新,识别研究对象的特点和研究内容的性质,为后续的研究提供了基础和借鉴。总的来说,研究方法体系较为丰富,其中对于来源构成分析的研究中主要运用归纳演绎法研究旅游产业竞争力的概念、来源构成、理论模型构建。 对于影响因素、量化评价、时空演化研究主要运用定量分析方法,所选取的研究方法较为多样,但是每一类研究方法具有其自身的优缺点,学者们要根据所选择研究对象的实际特点、研究目的、方法的可操作性合理地选择研究方法,才能够使不同的研究方法发挥最大的价值和作用。 旅游产业竞争力对于区域旅游产业的发展至关重要,研究方法的评析梳理了已有研究方法的具体应用,对于旅游产业竞争力点的未来实证研究提供方法选择方面的参考和借鉴。

在未来的研究中,可以致力于探究旅游产业竞争力评价和空间差异形成机理,结合多种研究方法确定评价模型,丰富数据来源,并对形成空间差异的原因进行探究,从而提出针对性的旅游产业竞争力提升建议。 增强评价体系和评价结果的可信度;选择合适的分析方法,以实际数据精准的反映旅游产业竞争力的评价结果、构建数理模型探究其影响机理;根据旅游产业竞争力的特点,鼓励引入其他学科领域的方法和模型进行创新性研究。

猜你喜欢

分析法竞争力模型
适用于BDS-3 PPP的随机模型
自制空间站模型
基于DEA分析法的全国公路运输效率分析
苏州工业园区综合竞争力列全国第二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智慧城市得分比较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智慧城市得分比较
电化学发光分析法测定糖尿病相关二肽
战略应对力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模型小览(二)
离散型随机变量分布列的两法则和三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