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期优化建筑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的思考

2020-11-26刘建国

商品与质量 2020年9期
关键词:隐患监督管理可视化

刘建国

上海建工四建集团有限公司 上海 200000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建筑工程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建筑工程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中流砥柱,必须要重视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才能够帮助施工单位获得最大化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保证人们的合法权益不会受到侵害。

1 建筑工程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开展过程中常见问题

1.1 未建立完善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机制及落实不到位

现阶段,建筑工程项目推进的过程中,除企业为了保证自身利益而建立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机制外,国家方面出于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方面的考虑,也建立了相应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机制,且强制要求企业执行。但是,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各地情况有所不同,因此,针对不同地域的情况,经常出现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机制中相关要求不适应项目实际的情况,久而久之,相关领导、相关人员在实际落实过程中就会出现应付了事的问题,导致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机制形同虚设。加之普通员工缺乏安全意识,侥幸心理作祟,导致项目工程推进过程中隐患重重,职工的生命安全受到极大威胁。虽然部分地区的建设管理部门针对当地正在推进的建筑工程建立了相应的安全巡查制度、企业建立了督查制度、项目建立了各项检查制度,由于部分检查人员经验不足或相关单位落实整改不到位,隐患得不到有效发现和解决[1]。

1.2 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不到位

大部分企业、项目都制定了安全生产责任制,但在落实过程中相互推诿,造成了责任制形同虚设,安全隐患得不到解决。安全监督部门检查出的问题技术部门不制定整改措施,施工部门不落实整改,造成隐患天天查、隐患天天在。

1.3 相关人员安全意识淡薄

在对建筑项目进行管理的过程中,政府监管部门、企业项目管理部门、普通员工等多缺乏安全意识,对于安全问题没有给予足够重视,对于经济效益以及安全问题之间的辩证关系缺乏足够认识。从业人员大部分为农民工未接受过正规的安全生产教育培训,管理人员不清楚安全管理的内涵,政府监督管理部门无相关行业的安全监督管理经验。

1.4 监督管理方式的合理性有待提升

由于建筑项目推进过程中涉及内容较多,项目周期较长,专业性较强,因此,在开展建筑工程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的过程中,往往需要采取多种手段保证建筑工程整体质量。但是现阶段,建筑工程监督管理方式单一已经成为一个普遍的问题,尤其是在监督管理手段以及监督管理方法上,都无法完全匹配现代建筑需要,在对建筑工程安全进行动态管理的过程中,有效性不足[2]。

2 建筑工程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开展对策

2.1 专业监督、体系完善

政府等相关监管部门相关专业知识不足、人员配备不全难以做到全面监管、监督到位。政府等相关监管部门可委托第三方进行监督检查,利用第三方专业知识有效排查安全隐患,给施工单位安全生产正确引导。充分利用施工监理的力量,做好施工现场的安全监督工作,使施工现场置于全面监督体制之下,让隐患无处可寻。

2.2 责任落实、监管分离

要想积极落实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就要建立起比较科学有效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制度并落实到位,做到“管生产必须管安全”、“管业务必须管生产”、“一岗双责、失责追责”“责任落实、监管分离”。安全监督部门负责现场监督检查工作,及时发现隐患、制止违章,技术部门进行安全技术指导、安全技术交底,施工部门落实安全技术措施、落实隐患整改。避免一涉及安全问题,就是安全部门的事,其他部门不管不问,推卸责任。做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每月进行安全生产责任制考核,确保责任制落实到位[3]。

2.3 领导带班、全员管理

要高效开展建筑工程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相关单位以及相关人员就需要提高对安全问题的重视程度,特别是相关领导,领导对安全工作的重视程度决定了工程安全工作是否成功的关键。建筑项目推进过程中,每一个环节都可能出现安全问题,因此,各级人员要重视自身安全意识的提升,尤其是建筑管理部门负责人员、企业负责人、项目经理等更需要加强对安全问题的重视,在各级会议中都要加强对安全问题的强调,提升对于安全问题的敏感度。在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的开展过程中,推行领导带班制度、领导安全承若制,领导必须亲临一线指挥,发现隐患及时处理。发挥全员安全管理,做到“人人都是安全员”,进行标准化班组建设,把隐患消灭在班组。研究表明,相关部门对于安全问题的重视程度与安全事故的发生数量普遍呈负相关的关系。

2.4 风险管控、隐患治理

建筑工程施工现场有些风险难以避免、隐患变化不断,为使风险可控、隐患治理到位,建立风险分级管控及隐患排查治理双体系建设是很好的安全生产监督手段。对现场不同的危险源进行分级管理、分级管控,有针对性落实安全技术措施。对现场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的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物的危险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及时排查、治理、总结,建立隐患排查治理体系。

2.5 智慧监管、可视管理

目前,信息技术发展迅速,为提升安全生产管理水平,应当加大对管理模式的健全力度,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运用现代安全管理系统进行管理。通过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与IT技术,建立安全管理信息系统并与政府相关部门联网,该系统不但包含了安全管理决策支持系统、知识管理系统,还涉及大监测监控智能系统等,进而充分的满足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的需求,也达到简化安全管理的流程,促进安全信息在各个层面能够快速的传播。现场设置人脸识别系统对现场人员进行实名登记、塔吊安装监控及吊钩可视化、推广芯片定位安全帽、多媒体安全培训、执法记录仪等。现场进行可视化管理:人员责任可视化、安全教育可视化、违章作业可视化、危险源可视化、设备设施检查可视化、人员角色可视化等。总之,通过智慧监管、可视管理,继而推动安全管理模式的构建,进一步提高我国建筑安全生产管理质量打下坚实的基础,从而为提升我国建筑安全管理水平提供有力支撑。

2.6 人文关怀、绿色先行

由于建筑行业存在一定的特殊性,施工环境都是比较恶劣的,但施工环境会直接性影响施工安全生产,为施工人员营造良好的施工环境,是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关注的重点。工友村建设是一个很好的方法,能有效提高工友的生活质量。工友村板房集装箱化、空调等生活设施到位、娱乐休闲活动场所设置到位。施工现场作业场所统一规划布置合理、建设花园式工地等等,对职工进行人文关怀,积极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增强职工归属感,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

2.7 安全达标、创优奖罚

本质安全才能确保安全,安全生产监督工作前移,项目开始就高起点、高要求,标准化、规范化施工,施工过程中确保安全施工。积极建设安全文明工地,现场安全设施等定型化、CI布置规范化、文明施工常态化,安全教育体验化。

政府对安全文明工地建设优秀单位、项目进行奖励。单位对表现优秀的项目、项目对相关优秀标准化班组奖励,对工友安全行为进行表彰。可以有效提高各部门单位对安全生产工作的积极性,丰富项目部与工人之间的沟通渠道;激发工友参与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积极性,通过安全奖罚的正向激励作用,充分发挥全体员工广泛参与、相互监督的安全自控体系,筑牢安全防线,解决不安全行为问题。安全达标、创优奖罚可以在全市、全省、全国推广,提升安全治理水平。

2.8 建规立制、合法合规

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在实施建筑安全生产管理阶段,应当遵守相关法律法规,落实职责,国家应大力进行安全生产法制建设,促进对建筑安全生产管理有法可依。企业要认真落实安全生产方面的法律法规、部门条例、行业标准,提高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水平,企业、项目应定期对合法合规落实情况进行检查,对发现的问题及时整改,避免给企业安全生产带来隐患。国家需加大对违法违规的惩治力度,对事故发生单位的直接责任部门(如生产部门、技术部门)相关人员进行追责,而不是只追责安全生产监督部门,这样才能做到人人尊重生命、敬畏安全。

3 结语

综上所述,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的开展是保证建筑工程安全的最基本手段,不仅建筑企业需要加大对安全问题的管理力度,国家有关部门也需要加大对于建筑施工现场的巡查力度,提升安全监管水平。最大限度的减少工程施工过程中出现安全问题的概率。

猜你喜欢

隐患监督管理可视化
隐患随手拍
隐患随手拍
互联网安全隐患知多少?
基于CiteSpace的足三里穴研究可视化分析
自然资源可视化决策系统
思维可视化
建筑工程施工现场安全监督管理
自然资源可视化决策系统
提高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的有效策略
加强建筑工程资料管理促进工程质量监督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