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生活,培养意识
——浅析小学作文生活化教学
2020-11-26江苏省泗洪县虹州实验学校
江苏省泗洪县虹州实验学校 纪 红
新课程标准中指出:“小学生作文就是练习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或亲身经历的事情,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从看、听、想、亲身经历这几个关键词看出,小学语文作文教学必须建立在学生的生活之上,以学生的日常生活作为基础,解决学生没有素材可写的根本问题。通过结合生活经验进行作文教学,从而提升学生的写作兴趣。
一、关注生活,多积累生活素材
作文是小学语文教学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于小学生来说,写作文已渐渐成为比较头疼的事情,作文的内容也是以凑字数为主。学生写作文困难,主要难于没内容可写,不知如何下笔去创作。小学语文写作的基本就是素材的累积,教师在作文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对学生写作思维方面的引导,并不是针对某一素材抒发感想,而是能够通过作文题目联系生活实际,构思写作的大致方向。教师在指导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在闲暇之余多投入到生活中去。通过眼睛去观察,通过耳朵去听,通过手去触摸等,在亲身实践过程中增加自己的感知经验,再将感知经验通过写作的形式表现出来。教师引导学生积累生活化素材也可以从校园以及社会入手,校园也是一个小型的社会缩影,在校园内和同学、老师之间发生的种种,例如,在上学路上所接触到的景物,以及在自己生活的环境周围发生的事情,家庭中发生的大大小小的琐事,都可以成为学生积累的素材。以《长大后我将成为你》为例,教师在课堂上,首先引导学生明白崇敬和佩服的意义是什么,这些人可以是自己的亲人也可以是警察、医生或者老师。再让学生进行讲述与这些人发生过哪些印象深刻的事情。在学生讲述时,教师可以给予适当的提醒唤起学生的回忆,并说出崇敬这个人的原因。最后让学生将口头的讲述变为实际的文字。通过与自己的经历以及实际生活相联系,使学生对所要写的内容拥有一定的感知经验,知道该如何下笔进行描写,从而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需要引起注意的是,在课堂上教师要引导学生多讲述自己对事物的看法,这样才可以让学生对所写内容理解得更加透彻,写出来的文章才会富有真情实感。
二、创设生活化情境,激发学生写作情绪
生活化的教学方式,不仅仅只是运用与生活密切相关的素材,还需要用情境创设等方式,将课堂内容转变为学生生活化体验的场所。例如,在学习完《圆明园的毁灭》这篇课文后,为了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增强学生振兴国家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教师让学生根据文章内容,抒发自己的情感写一篇读后感。学生的感受以及思想可能只停留在表面,对文章的深层次含义并没有过多的了解。这时教师则需要为学生创设一个情境:“假如圆明园正在被侵略攻占,面对敌人的侵略,你会怎么做?”以此为话题让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并让学生提前预习课文,然后在课堂中扮演其中的角色。学生联合此情此景进行台词的联想,让学生与文章中的人物心理产生强烈的情感碰撞,迅速地将自己激昂悲愤的情绪带入课堂,体会强盗们的疯狂与罪恶,真正地了解到当时中国人的懦弱无能,将自己的悲伤以及愤怒之情发挥到极致。这样的方式不仅能够使学生加深对文章的理解,还可以通过自己的表演,让自己的情感得到发挥,做到真情流露,将自己的真实情感写入读后感中,让自己的文章给他人带来心灵上的触动,使作文富有内涵。
三、体验生活,发现生活真理
以生活化的教学理念展开为小学作文教学,必不可少的就是组织小学生参加一些课内外的实践活动,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家庭作为生活最主要的一部分,在家中所发生的事情都可以成为学生写作素材的一部分,在《我会做家务》作文教学中,教师让学生参与扫地、洗衣服、做饭、洗碗、拖地等家务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后将过程进行描写。学生对这样的实践活动特别感兴趣,愿意接受这样的作文布置方式,所以当学生投入家务活动时,就会获得真实的劳动体验,最后教师再引导学生将这些动作及感受写入文章中去,为文章增添不少的趣味性。又如,在《我眼中的夏天》作文创作中,教师可以让家长利用暑假的时间带学生外出游玩,在游玩的过程中,让学生边走边对身边的景色进行记录:夏天的植物、夏天的街道、夏天的雨水以及夏天里万物的样貌,用口述的形式对所看到的景物进行描绘,回到学校后,教师再对学生进行启发式的引导,让学生运用多种修辞的手法对自己所看到的夏天进行描写。只有让学生感受生活、体验生活,才能启发学生的写作情感;只有让学生写自己亲身经历过的事情,才会让学生与自己的文章产生共鸣,才能使其将自己的情感通过作文表达出来。
总而言之,观察生活,培养意识,就是需要学生通过在生活中寻找写作素材,让学生运用积极的态度去面对写作,让学生将自己的真情实感充分地融入作文中,写出有深度、有内涵的文章。综上所述,只有将作文进行生活化教学,才能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