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作文教学“生活化”策略探索
2020-11-26福建省泉州市永春县第三实验小学尤荣婷
福建省泉州市永春县第三实验小学 尤荣婷
生活是教育的一种,贴近生活进行教学,将教学方法、教学理念和生活合而为一,不仅可以让学生在学习写作时更加轻松,还可以感悟生活中蕴含的人文精神和人生道理。生活化教育并不是一种固定的教学模式,而是一种特别的教学思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将生活化的思想运用到教学的每一个方面,从生活化的教学过程中,学习一些相关的情感和经验,让写作不再成为学生学习的难点。本文会简单介绍如何将生活化的教学方法融入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去。
一、引入生活元素,厘清写作思路
教师要对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做出相应的变革,将生活和课堂教学内容相结合。创造一个生活化的教学课堂。所以,教师在教导学生的过程中,要充分利用生活化的教学手段,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
在教师进行作文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将生活中一些常见的物品和事物展现给学生,把对教材文本的学习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结合起来,借助学生现有的生活经验和社会阅历,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例如,在学习完课文《找春天》之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结合生活中的一些事物进行思考。如春天里飞回来的燕子、河边抽芽的柳树,让学生结合自己生活,去讨论在春天看见的事物。在学习完课文《父爱之舟》后,也可以让学生结合自己生活中父亲为自己做的事来引发学生的共鸣。之后,以学生生活中的事物为主,让学生写一篇作文。通过将写作教学和生活相结合,学生在学习写作的过程中表达自己内心深处最真实的感受。亲身体验过的事情,更容易引发学生的共鸣,让学生在学习写作的时候更加轻松,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大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质量和学习效率。
二、构建生活情景,提升写作灵感
生活化教学本身就是一种以生活为背景的情境化教学方法,有这样一句话,很好地诠释了生活化教学的意义:“充分提供背景情节下的教学是最有效的。”所以,在课堂中构建一个好的生活情境,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进行写作的学习。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可以构建一个生活情境,帮助学生理解这些抽象的写作知识。
例如,课文《慈母情深》讲述了母亲对孩子的爱,由此可以让学生联系在日常生活中,母亲给予自己的爱。教师可以在课前准备一个比较感人的剧本,然后构建一个情境,让学生在情境里面扮演孩子和母亲的角色,在这样的情境中,去感受母亲对孩子的爱意。通过情境的创造,学生结合亲身的感悟,就能加深母亲与自己之间感情的印象。之后,教师布置一篇作文,让学生结合自己生活中发生的事情,将生活中与母亲在一起的点滴进行描写。通过情境再现,再结合学生生活点滴,锻炼学生描写细节的能力,提高学生写人、记事的能力。
三、引导感悟生活,拓展写作思路
生活是非常丰富的,也是多姿多彩的,很多学生可能因为比较内向,不愿意过多地接触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将自己封闭在一个小天地里面,这样的生活无疑是枯燥无味的。并且在这样的生活中,很难接触到外界的一些事物,无形之中限制了学生的写作思路,不利于学生积累写作素材。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鼓励学生走出那一片小天地,去感悟生活,接触生活。
教师除了在课堂中教授学生一些语文知识以外,也可以为学生分享一些有趣的生活故事或者是一些有趣的新闻。例如,教师可以在每周班会的时候,抽出十几分钟,为学生分享一些有趣的新闻和故事,也可以让学生讲一下自己在这一周遇到的趣事,从而拉近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丰富学生的生活,为学生今后的写作提供大量的素材。除了分享一些有趣的故事,教师还可以组织一些活动,让学生一起参加,如带领学生一起去操场上玩耍,举办一些有趣的活动,让学生更好地体验生活,并从中学习一些课文中学习不到的知识和经验。通过这样的方法,学生可以走进生活,去感悟生活,在生活中寻找一些精彩之处,进而积累写作素材,开阔思维,拓展写作思路。
总之,教师在作文教学过程中,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将生活化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进行结合,让学生从生活中去寻找和积累写作素材,让学生在面对写作的时候更加得心应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需要不断地进步,积极听取学生的意见,将生活化的教学理念完美地融入到教学的过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