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向习作的课外阅读课
——以读《浮生六记·闲情记趣》学写“物外之趣”为例谈谈读写结合
2020-11-26江苏省南京市红山小学
江苏省南京市红山小学 王 婷
【案例背景】
我们在阅读教学时也常常提到“读写结合”,想要真正做到“读写结合”,不仅仅要重视课内的结合,也应重视课外的读写结合。在与学生读到《浮生六记·闲情记趣》时,我认识到,这不仅仅只是积累阅读的材料,也应该是指导学生习作的材料。通过指导,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留心生活、捕捉习作素材的意识,也可以让学生学习到围绕主旨写事的要领。
【案例描述】
近日与学生同读《浮生六记·闲情记趣》卷二第六章中的《童趣》时,均被文中的“物外之趣”打动,文章不长,却围绕一个“趣”字让人捧腹。于是我便结合这篇文章,由“物外之趣”讲开去,通过以下环节指导学生围绕主旨把文章写生动。
【课堂教学设计】
一、解读题目,初谈“记趣”
(1)出示“闲情记趣”四个字,让学生说说自己的理解。
(2)在这个题目中你关注到了哪个“字”?(引导学生读懂题目,知道题眼便是一个“趣”字)
(3)师生交流:倘若是你,在“闲情”之下,会记录下什么样的“趣”?
二、明确结构,发现“物外之趣”
(1)自己读一读小短文,不明白的可以互相交流。
(2)找找作者在文章中写了几件“趣”事。(看蚊飞、观虫斗、驱蛤蟆)
(3)回忆自己的生活中是否也有这样的“物外之趣”,全班交流。
三、读文品趣,学习写法
(1)仔细默读文章,找出自己认为最有趣的地方,并说说有趣在哪里。
(2)作者把这些小事写得这么有趣,你觉得最值得你学习的有哪些?
四、筛选素材,读写结合
瞧,作者所谓的“趣”其实皆来自于自己的感受,因为作者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善于想象,本来普通的景色也变得美丽而又奇特了。再看看刚刚自己分享的“物外之趣”,看看能否对“趣”讲出自己独特的感受,使读者也发觉其间的趣。
【教学反思】
上课伊始,我便结合小古文的题目提出了一个开放性的问题,每个孩子都会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兴趣爱好说出不同的“趣”来,这个问题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到题目与全文内容是要互相照应的,文章内容的选择不能脱离题目,题目也凝练了文章的主旨。这篇文章的作者便是将自己所认为有趣的事情记录下来,这就是“记趣”。
《童趣》这篇文章就是很好的启发学生留心生活的范本。文章围绕一个“趣”字写了作者小时候看蚊飞、观虫斗、驱蛤蟆的趣事,从而理解“物外之趣”便是“超出事物本身的、意料之外”的趣事,而且这些趣事都是非常小的事,却因为作者小时候视觉敏锐、想象力丰富让人觉得妙趣无穷。读了文章可以引导学生去发现,原来这样的小事也可以写出如此生动的文章。
此时,引导学生回忆自己的生活中是否也有这样的“物外之趣”。有孩子说了“小时候看家人喝酒,觉得好喝自己也尝上一口被辣得够呛”;有孩子说“看着天上的云变来变去好像在跟自己说话”的情境;还有孩子说“用草叶干扰蚂蚁回家”的事情……此时的阅读唤起了学生的写作共鸣,激发了他们的写作热情。看来,学习阅读材料中的选材角度,可以帮助学生打开创作思路,引导学生去关注生活中的点滴小事,为写作积累素材。
文章篇幅不长,选材贴近生活,写“趣”的内容是全文的主体部分。那么如何才能将这样普通的景象写具体、写得生动有趣,对于学生而言就是个难点。于是我便将这篇文章的“促写点”定为“学习写身边的小事”。我引导学生去反复读文章,找出自己认为最有趣的地方,并说说有趣在哪里,从而让学生更深入地体会到“趣”。反复推敲文字不难发现,作者之所以能写得有趣,首先是因为作者观察细致,写出了景物的特点,在此基础上再进行有趣的联想,文章自然生动。例如,文中“夏蚊成雷”是夸张又是比喻,这里则是“我”从蚊群嗡嗡的声音与闷雷声相似的特点联想到雷声。而把蚊比作鹤,也是蚊子的体形、长足与鹤相像,这是孩子们的联想。除了仔细观察得来的“物外之趣”,我还“创造”趣事,我“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尽管是古文,但我们依然能读到作者是如何“创造”的,过程清晰,“徐”字写出作者小心翼翼、一本正经地干着自己的大事情,使得蚊子“冲烟飞鸣”,短短数字,却让作者的调皮可爱,蚊子嗡嗡乱飞一气的景象生动地呈现出来。这就使学生懂得,要把一个画面写活,一定要从细节入手,分解动作,准确用词。
作者所谓的“趣”其实皆来自于自己的感受力,因为作者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善于想象,本来普通的景色也变得美丽而又奇特了,作者在回忆儿童生活的同时也传递了这样的主题,才使得文章更加生动有深度,读起来才更加吸引读者。
此时,我引导学生再回头看看刚刚自己分享的自己的“物外之趣”,看看是否也能体现这个主题,看看自己能否对“趣”讲出自己独特的感受,使读者也发觉其间的趣。这样重新筛选写作素材,可以使得学生对文章主旨进一步明确,所选材料也能更紧扣主旨。分享时,引导学生围绕“趣”字讲出自己独特的感受,必定会使学生进一步整理自己的素材,在表达时注意安排详略,细化能够体现“趣”的内容,写出自己的独特感受,略写与主题关系不大的内容,这样文章的内容必定更加紧凑、生动。
这样的一次读写结合,以学生感兴趣的课外阅读为样本,指向于学生的习作指导,更有针对性,话题也是学生觉得轻松有趣,有内容可写,愿意写的,同时促进了学生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