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持续阅读力培养模型的建构与应用
2020-11-26江苏省盐城市建军路小学
江苏省盐城市建军路小学 丁 霞
想要有效培养儿童持续阅读的能力,需要教师在课内教学中给予学生科学引导,采取有效的教学指导方式,并且从多方面和多层面发展锻炼学生的阅读素养。教师可以从目前的教学现状出发,根据学生实际的阅读状况和语言感受力,有针对性地构建阅读力培养的模型。在模型构建的过程中,要明确小学阶段阅读教学的重心,设定清晰合理的阅读培养方向,让阅读训练可以更有针对性地展开,并且为学生阅读力的发展和锻炼提供推动力量。这样才能够让预设的教学目标顺利达成,学生持续阅读力的培养才能够得到有效落实。
一、文本朗读教学模型的构建
小学生的阅读力有很多种体现形式,结合不同的教学阶段和学生具体的阅读感受力,教师在进行学生持续阅读力的培养与创建时,要形成有针对性的教学方式。首先,教师可以建立文本朗读的教学模型,这可以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感受文章,和语言文字有更充分的接触。在讲到一些情感较为充沛,并且能够激发学生一些阅读感悟与思考的阅读范本时,教师可以首先引导学生仔细朗读课文,通过有感情的朗读与文本做深入接触,建立学生的整体学习印象。在朗读训练过程中,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就文章内容展开思考,探索文本的表达方式和呈现的主题,加深对文章的理解。这些都是很好的阅读力的培养方案。朗读模型的构建,可以引导学生在今后的文章分析解读中,找到一个好的切入点,这有助于学生持续阅读力的形成。
默读是枯燥的,在小学语文课堂上,教师应当多组织学生在绘声绘色的朗读中感受作品,实现形象化的阅读教学。学生在声情并茂的朗读中,会不由自主地加深对文章的理解,感悟作者内在的情感表达,体会文章的思想主题。朗读中,教师应当结合不同类型的文章给予学生适当的指导。例如,在《为人民服务》一文在朗读中,要通过抑扬顿挫的朗读,体味文本的语言之美,并且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感受文章表现的思想情感,让学生受到积极正面的鼓舞。教师这种有针对性的指导会帮助学生在朗读时找到合适的方法,学生会通过读和文本有更充分的接触,这对学生持续阅读力的形成会很有帮助。
二、语言剖析解读模型的构建
在学到那些语言十分精美,并且表意深远的范文时,引导学生从语言层面做分析解读十分重要。在阅读教学中构建语言剖析解读的模型,这会让学生的语感更强,并且让学生的阅读思维得到培养,有助于学生持续阅读力的发展与提升。教师可以给予学生由浅入深的学习指导,在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还没有完全形成前,可以首先带领学生分析解读范文,抓住文章中一些核心的句型、词汇做讲解,让学生体会作者的情感表达,了解文章传递的主题。随着学生阅读感受力的逐渐提升,教师可以在阅读课堂上多设计一些以学生为主体的阅读探究活动,让学生自主分析文本中一些有代表性的语言,感受文章的深层次含义,进而提升学生的持续阅读力。
例如,在《匆匆》一文的学习中,教师就可以结合这篇文章中一些很有代表性的语句和学生展开分析解读。如文章中有这样一句话:“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水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句子中描绘了时间匆匆,其中“滴”字形象地写出时间悄悄溜走的状态,是那么不起眼。通过这种解读方法,学生可以在生动的字词中更好地感悟文章所要表达的情感,这个分析过程,对学生语感和阅读素养的提升都会很有帮助。教师要善于透过语言,剖析解读模型的构建来提升学生的阅读素养,让学生的持续阅读力得到激发,达到阅读教学预设的目标。
三、阅读思维培养模型的构建
学生阅读力的体现形式多种多样,教师除了要让学生的语言感受力不断增强外,也要有意识地锻炼学生的阅读思维能力。要让学生就文章中探究的问题或者文本主题有自己的思考,能够结合文章中一些很有代表性的语句,做深入细致的剖析解读。通过阅读思维培养模型的建立,学生整体的阅读水平会得到锻炼提升,学生阅读理解的能力会明显增强,并且大家会对很多文本有自己的个性化解读。这样的训练过程不仅可以让阅读教学的推进更加顺畅,学生也会在阅读过程中感受到更多色彩与趣味性。这会进一步提升学生的阅读主动性,让学生可以从多角度和多层面分析阅读范本,让学生持续阅读力的培养可以很好地实现。
例如,《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这篇课文中有这样一句话:“你想,四周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这句充满深层次意味的句子耐人寻味,一方面,彰显了鲁迅当时所处的环境恶劣;另一方面,又表明了鲁迅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一语双关的语句总是能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引导学生就这种意味深长的语句展开分析解读,会很好地锻炼学生的阅读思维,提升学生的阅读感受力。学生的思想水平会升华到新的境界,大家的自主阅读能力也会得到很好地锻炼。
在阅读训练中,加强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会让学生的阅读感受力更强。尤其是读到一些具备一定深意,值得学生用心品读的文章时,思维能力更是重要。教师要随着阅读教学的不断推进,加强学生阅读思维能力的培养,让学生能够独立分析解读很多实际问题,建立学生多样化的阅读体验,实现持续阅读力的发展与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