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2020-11-26甘肃省舟曲县第二小学王贤琛

小学生作文辅导 2020年35期
关键词:篇目课文小学生

甘肃省舟曲县第二小学 王贤琛

朗读是阅读的起点,也是学习一门语言的重要途径,语文学习更是如此。我国自古以来就有学习朗读的传统,古时前辈先贤重视阅读,东坡“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历来为人所敬仰和称道。而中西方家喻户晓的文化名人,无不从小读书,朗读更是必不可少。当前,我国大力提倡素质教育,不论是国学经典,还是语文课文,朗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小学,便是能够从源头开始,培育善于并勤于朗读的人才的主战场。

一、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的重要意义

现代社会素质教育倡导下,语文课更不能缺少读书声。写作是一种创造性思维活动,朗读则是写作内容的一种再创造活动。读得好,学生可以更好地体会到作者当时的创作环境和背景,甚至于更能够深切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在朗读中感知,在朗读中理解,在朗读中学习,在朗读中进步。

例如,通过有感情的朗读四年级下册《小英雄雨来》《黄继光》等篇目,学生们看到了“小小年纪聪明的雨来”“面对敌人迎难而上的黄继光”,见识到了战火纷飞年代,不畏艰险、勇敢智慧的前辈先烈,他们的爱国热情被充分激发出来,对于思想政治教育,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都有着积极意义。

二、小学语文朗读的一些缺陷和反思

由于受传统填鸭式的应试教育影响,一些教师对于学生的未来发展方面毫不关心,语文朗读教学也只是为了成绩而开展。其实不然,小学阶段的学习任务应当没那么重,这一时期,衡量教学成绩的标尺,应该以学生的健康成长为准。观察大多数小学,语文教师为了赶教学进度,朗读时往往挑选几个普通话较好、学习积极的学生草草读完了事,大多数学生只是“没有感情”的观众。不用说朗读形式多样与否,单单是教师的评价指导,也是极为简略,更不用提朗读要求了,这样的课堂效果,不尽如人意也是显而易见的。课堂时间不足,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课下练习朗读,或者偶尔举办一次“经典朗读大会”,以便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引起学生对于朗读的热爱。

例如,学习诸如《陶罐和铁罐》《海的女儿》《动物王国开大会》等较为有趣的篇目时,教师完全可以引导学生分角色朗读,根据自己对于所选角色的认识,朗读出不同的意境,课堂气氛顿时就活跃了起来,学生也可以找到成就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只增不减。从不同的课文中,体会到不同的思想态度,学生的感情表达也会更丰富,对于课文的理解定将越来越准确。

三、针对当前小学语文朗读的一些思考与建议

1.普通话练习是基础,文从字顺是开始

朗读,最基本的要求是读准字音。在小学阶段,学好拼音和声韵母,是准确朗读的第一步。而要让学生读准确,教师的范读就显得极为重要。因此,教师自身的普通话水平应该达到要求。在读准字音的基础上,教师要学会帮助学生断句、找韵调。例如:在学习《清平乐》《春夜喜雨》等诗歌时,通顺是基础,语调更为重要,教师应当逐字逐句,注重学生的理解与领悟,感受诗人的悲欢喜乐。

2.朗读必须有要求,学生课前预习要到位

语文阅读要想达到理解的效果,提高课堂效率,教师最好提前告知学生学习内容,甚至可以启发学生寻找篇目背景,自己试着诵读。《草船借箭》这篇课文,对于许多爱好《三国演义》的学生来说,并不陌生。这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表达对于文中人物性格特点的认识,在朗读时情绪表现会达到更好的效果:曹操的棋差一招、诸葛亮的技高一筹……鲜明的人物形象,准确的细节描写,再加以富有感情的朗读,对于学生理解文章的作用不言而喻。

3.朗读深入浅出,注重学生的独立思考

小学生的基础知识较为欠缺,教师安排朗读时要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实际情况,先易后难,让学生体会到朗读带来的成就感,而后慢慢深入,启发学生换位思考,浸入文中人物的思想。小学课本上,也有《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这样的篇目,朗读时,小学生可以了解那些伟大人物的好学善问,学习他们追求真理的不屈精神,认识到学习需要努力,追求真理、实现梦想也需要奋斗。这也就是文章传播的正能量,对于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有着重要引导作用。

小学生朗读,既要发挥自身好奇心强、有探索性的年龄段特点,敢于突破,也要积极配合语文教师,结合教师的方法进行有目的的学习训练。语文朗读学习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教师在语文朗读教学时,要遵循传统,更要适时创新,让小学生从一开始就爱上朗读,爱上语文学习。相信做到如此的话,小学生的语文朗读水平定会有很大的提高,语文教育工作也将得到较大提升空间,一定程度上,对于加强国家精神层面建设也有帮助。

猜你喜欢

篇目课文小学生
背课文的小偷
议题确认 过程组织 篇目对比——基于群文阅读模式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
现象学视角下的教材比较研究*——以大陆、台湾高中语文《红楼梦》节选篇目编选为例
他是一个了不起的小学生
端午节的来历
也说方志的体例与篇目(设计)及二者的关系(随笔)
背课文
我是小学生
非常小学生
略评法学论文篇目之英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