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财务指标实际应用的思考

2020-11-26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成都分公司

现代经济信息 2020年36期
关键词:客观因素财务指标经营

马 青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成都分公司

一、财务指标的“不完美”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财务指标成立、评价具有前提设定条件

一种情况是财务指标本身有一定的应用前提条件,在满足应用前提条件时,财务指标才成立,才能发挥其作用,若达不到应用前提条件,财务指标就失去了应用的意义。另一种情况是财务指标实际应用时,目标值的设定有一定的前提或假定条件,主要是在企业战略制定、企业投资方案评估、企业经营预算制定等,对企业未来经营方向判断、经营效能评估等预判性质的工作中,财务指标成立、评价往往有前提设定或假定条件的情形,如:在对企业投资方案评估时,以预计的市场预期、预计投入等的基础上进行;在经营预算目标值、成本控制目标值等工作中,对财务指标中某因素进行评估或测算时,常常以假定财务指标中其他相关因素不变的前提下进行测算等等。

对于此类财务指标,在前提设定条件基本达到预先设定条件的前提下,财务指标反映的数据说明企业经营结果或状态,可就此对相关经营工作或成果进行评价或评估;若前提设定条件发生重大变化或已不成立时,财务指标反映的数据如果应用于评价或评估,将出现严重偏离,这种状况下,财务指标已不具备其评价或评估的价值。

(二)财务指标具有时间性

财务指标应用于评价或评估时,所提取的数据是提取时点静态数据,所谓动态指标也是滚动或实时提取某个时间点的数据,是提取数据时间点及以前的数据值,是对企业已完成的经营活动的反映,这使得财务指标天生具有“过去时”的特征。而用于战略规划制定、对企业未来经营发展等预测性质的财务指标,在进行预判时,往往也是运用基于“历史”数据进行测算的结果进行。

财务指标是用来评价特定时间段的企业经营结果或状态,是对企业经营的“历史”的评价和总结,财务指标以企业经营活动已经取得的成果为基础,对企业已完成的经营活动进行评价,对企业未来将进行的经营活动进行预估或预判,财务指标具有的“过去时”的特征,不可避免的造成未来实际经营成果与预判出现偏差。

限于财务指标的时间性,财务指标对于企业经营成果的评价或评估作用相对较强,对于企业未来的经营活动的评价或评估作用相对较弱。

(三)财务指标的内向性

财务指标主要用于反映企业内部的经营情况及结果,在设置财务指标时,很难与外部客观因素变化结合起来,同时,由于财务指标的“过去时”特征,当外部客观因素出现的变化,在财务指标上体现出来时,已滞后于外部客观因素实际变化时间,使得企业的应对措施也滞后。在进行财务指标评价时,外部客观因素对企业经营状况的影响往往也难以判断和测算,这样会导致财务指标结果不能正确反映企业经营情况,财务指标评价也会出现偏离,严重的可能导致企业做出错误的判断和决策。

企业经营与客观经济或经营情况是密切关联的,完全脱离客观环境因素的进行财务指标设置、应用与评价,对企业经营与决策有害无利。

(四)财务指标的关联性

企业的财务指标之间,尤其是定量指标之间有关联性的,某个指标与一个或多个指标关联,当这个指标的执行情况与原预计完成目标出现偏离时,关联财务指标的结果也将出现偏离,反之,若某个指标的其他关联指标,与原预计完成目标出现偏离时,也会对这个指标产生影响。

在对财务指标进行评价时,若不考虑关联财务指标完成情况对该财务指标的影响,将会导致财务指标评价也会出现偏离,最终影响到财务指标评价的精准性、公正性。

(五)财务指标的适用性

同一个财务指标,随着企业经营状况的变化,可能会变得不再适用;同一个财务指标,即使是经营方向相似,而经营状况不同的企业,可能只适用于某个企业,而其他企业却不适用。而一个财务指标,无论其具有如何卓越、精准、强大的作用,也不是所有企业都能适用。这是由于企业的经营状况的不同,使得财务指标与企业“格格不入”,没有其施展的空间与基础。

若在运用财务指标时,没有结合企业经营状况,充分考虑财务指标的适用性,那么,这样的财务指标运用下来,可能是导致指标结果无法用于评价;可能是导致出现错误的或者是歪曲的评价结果,从而错误的引导企业经营发展,更严重的是可能让企业经营状况每况愈下。

(六)财务指标的“人为性”

财务指标的“人为性”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方面财务指标是人们在经营活动实践中,为了让经营者们掌握、了解经营状态,让企业能更长久地、持续地、良好地经营下去,不断地对经营活动进行深入研究,不断地对经营活动中的各环节进行剖析、定义和分析,而逐渐总结出来的,从财务指标的诞生开始,就贴上了“人为”的标签。由于人的认识的无法避免的局限性,使得财务指标天生“不完美”。在财务指标的发展历程中,不断的有被追捧的“宠儿”出现,让被抛弃的曾经的“宠儿”不知所以。

另一方面,在财务指标的实际运用中,从财务指标的选择、目标、口径、数据处理、结果运用等等各个环节,显而易见的存在着无处不在的“人为”的烙印。这使得财务指标无法避免的“可操纵”,屡闻于耳的财务报表造假事件印证了这一点。

(七)财务指标不利于揭示出经营问题的动因

因为财务指标反映的是企业经营结果,本身不能评价企业经营工作本身工作做得好还是不好,也不能说明为什么是这样的结果、影响的因素有哪些、影响有多大、哪些地方没有做好需要改善或提高。

(八)财务指标的指标权重对经营行为有着直接影响

企业为确保整体经营目标的实现,将财务指标层层分解下达至企业的各级部门及经营组织,并将财务指标结果应用于内部各组织的评价,财务指标权重反映了企业的经营工作方向和重点,指标权重直接影响内部各组织的经营行为,权重高的,资源、人力投入高,权重低的,相应的,资源、人力的投入少。由于财务指标是针对当下企业经营目标来设置,导致其不可避免的短视性,可能与企业长期目标产生冲突。

对于财务指标的“不完美”,人们通过对实践经验的不断总结与持续深入研究及认识,逐渐完善、努力弥补。在财务整个的发展过程中,有些财务指标由于已经不能满足企业经营发展需要或存在严重缺陷而被抛弃不用。将非财务指标纳入企业经营评价指标体系,非财务指标被认为是能反映“未来”的指标,是财务指标的先行指标,较差的非财务指标必定会给企业带来不利影响并在财务指标中体现,用非财务指标去弥补财务指标的不足,可以修正财务指标对动因了解不够的问题。在会计基础理论基础上,建立管理会计理论体系,发挥管理会计职能,深入企业经营管理中,将核算与管理结合,对会计人、财务管理人员提出更高的业务能力、业务素质要求,财务工作领域更广、更加深化。通过建立和不断完善内控制度、审计体系、监督体系来控制、不断降低、及时揭示“人为”的风险。

二、应用者的“不完美”

财务指标实际应用效果与应用者有着密切关系。应用者的“不完美”,一方面体现在应用者自身,一方面体现在对应用者存在直接或间接影响的客观因素。

在应用者自身方面,一是应用者自身的财务相关专业程度、深度、广度、高度,这些决定了应用者对财务指标是否有深入的理解;是否能结合企业经营发展需要,选择适配的财务指标,及制定相适配的目标值;是否能掌握、发现实施过程中影响财务指标的主、客观因素,及其对指标执行结果的影响程度;是否能纠正或修正主、客观因素对财务指标实际执行产生的偏差,达到正确评价企业经营效能的目的。二是应用者的主观能动性,即要求应用者改被动承受为主动发挥作用,即应用者是否主动思考、自觉关注财务指标执行过程中的主、客观因素及其影响,以及对其进行专业判断。这要求应用者有很高的职业素质和优秀的职业操守。

这些对应用者来说,是极其高的要求,即使是具备多年财务工作经验和企业工作经验的财务专业人员,也很难做到。

另一方面,对应用者来说,也存在来自于直接或间接的客观因素的影响。一是应用者不一定是决策者,决策者的决策,应用者只能接受,即使决策偏离,应用者也无可奈何。二是企业作为组织存在,是靠内部机构、各岗位协作,共同来完成企业经营活动的,财务指标的执行过程融入其中,非应用者单方面能完成的,这就决定了应用者的工作必然受到来自非自身因素的影响。三是对企业来说,要接受外部监管,受行业、国家、国际客观政治、经济环境变化的影响,对来自于外部的客观因素,这些对企业产生的影响和压力,由企业整体承担,应用者也不能独善其身。

要充分发挥财务指标的作用,达到提升企业效能,实现企业经营目标,正确的应用财务指标也是非常重要的。但受限于应用者的“不完美”,应用者在财务指标的应用过程中的作用受限,也影响了财务指标的实际使用效能。

的确,财务指标及其应用者天生“不完美”,但我们仍然要看到财务指标在企业经营活动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而对于财务指标的“不完美”,或许,尽可能发挥“应用者”的主观能动作用,二者相辅相成,可以弥补财务指标的“不完美”。这既需要财务工作者不断学习、充实理论知识、提升自身业务能力,将财务工作融入到企业的经营活动中去;既要掌握、了解企业经营状况,也要关注外部经营环境的变化;在实际工作中,充分发挥“人”的作用,正确运用财务指标,纠正偏差,正确评价企业经营成果,当好企业发展的“顾问”。也需要企业及经营者自我成长、发展,为充分发挥财务指标作用,构建良好地经营环境。

三、结语

本文以财务指标应用为研究对象,从财务指标和应用者两方面进行探讨,主要目的在于深化管理者对财务指标的认识,正确应用财务指标应用,将财务指标与应用者有效结合起来,充分发挥财务指标和应用者的作用,为提升企业价值发挥作用。■

猜你喜欢

客观因素财务指标经营
这样经营让人羡慕的婚姻
我国金融机构股价和主要财务指标的相关性分析
全国国有企业主要财务指标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心理现状及应对方式研究
全国国有企业主要财务指标
荣丰控股财务指标分析
“特许经营”将走向何方?
我省加强烟花爆竹经营安全监管放宽经营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