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武术进校园”活动的开展现状及发展策略
2020-11-26方秀琴
方秀琴,赵 鑫
(1. 高台县巷道镇中心小学,甘肃 高台 734300;2. 高台县第一中学,甘肃 高台 734300)
武术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从武术的“一招一式”到“尚武精神”都是当前发展与传承传统文化的内在基因。中小学阶段是学生性格培养、思维启蒙的重要阶段,因此,在该阶段积极推广武术运动,对武术运动的良好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推进中小学“武术进校园”活动,既为学生强身健体、形成坚毅品格提供了载体,同时更为我国传统文化传承提供了空间和生存的“土壤”。
1 中小学“武术进校园”活动开展现状
中小学“武术进校园”是以培养中小学生“强身健体、领悟武德”为目标,引导中小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形成正确认知,使中小学生形成应有的“文化自信”的重要活动。目前该活动整体推进效果良好,无论是武术教学的内容、课程时间,还是学生的参与热情都有较大进步。正确、客观认识该活动实施现状,对武术传承、发展有重要意义。
1.1 教学安排以大课间和体育课为主
当前多数中小学已认识到“武术进校园”在学生身心素质和文化精神等方面的积极影响,尤其是在全社会普遍重视武术传承的氛围中,中小学结合自身实际,采取了不同形式的武术推广活动。目前大多数中小学都将“大课间操”作为推广武术运动的主阵地,通过集中组织学生参与武术学习,从而形成统一、高效的推广机制。此外,体育课也是目前多数中小学推广武术运动的主要载体。实际上,多数中小学都不具备充足的武术师资力量,所以,通过集中学生统一学习武术,有利于推广武术项目。此外,在武术教学安排时,课外活动和兴趣社团也有一定比例。通过尊重学生的爱好,营造了校园武术文化推广、传承氛围,确保了“武术进校园”效果的有效性。
1.2 教学时长以1 学年以内为主
武术运动是一项对体能素质、理解能力等有着较高要求的运动项目。因此,多数小学低年级尚未开展该教学,部分小学高年级也仅将其作为一种“补充性”“兴趣性”教学内容。中学阶段,学生基本上具备了学习武术的各项条件。所以,目前武术进校园大多在中学阶段实施。受中学体育教学考核内容的影响,当前武术教学过程中,教学时长通常在1 学年内,甚至部分学校武术教学不足1 学期。整体来看,受考核机制、教学条件等多种因素影响,目前武术进校园尚且处于“表面”阶段,整体实施效果并不理想。
1.3 教学内容以太极武术和武术健身操为主
中华武术体系庞大,包含多种武术项目。当前中小学武术教学普遍以太极武术和武术健身操为教学内容。此外,在武术教学时,传统武术套路也有一定涉及。整体来看,中小学之所以选择太极武术和武术健身操作为武术教学的主要内容,主要是基于这2 类武术推广、普及的难度较小,并且便于规模化练习。同时,太极武术和武术健身操,动作相对平稳,不易使练习者出现运动损伤现象。
1.4 教学形式以部分年级和学生兴趣小组为主
武术教学对动作姿势有着较高要求,特别是目前多数中小学尚不具备充足的武术教师资源,因此,很难大规模开展武术教学活动。根据相关调查结果显示,目前少部分中小学在全校范围内组织开展了武术教学,多数学校以部分年级开展为主,并辅以学生兴趣社团的形式组织开展武术教学。针对低年级学生具有学习武术兴趣的现象,则鼓励其参与组织武术爱好小组,形成了“教学普及+兴趣推广”的教学机制。
2 中小学“武术进校园”活动存在的问题
积极推进中小学“武术进校园”是中小学学生综合素养培养体系的重要内容,也是文化自信环境下引导中小学生树立“民族自信”“文化自信”的重要方式。但是,目前中小学开展武术教学时,受师资力量、教学方式等多方面因素影响,使武术推广存在一定困难,客观上限制和影响了武术文化的推广成效。
2.1 未能对中小学“武术进校园”形成应有的价值认识
当前部分中小学在推进“武术进校园”时,未能对推广武术运动的价值形成科学认识。部分中小学校仅将其作为一种通识性教育素材,未能从文化内涵和精神理念视角来认识武术运动的推广价值。整个武术教学推广更多地局限于课堂之上,未能结合学校特色打造具有自身风格的武术教学模式。同时,也缺乏相应的赛事交流,影响了中小学生对武术教学的价值理解。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未能将武术运动的精神理念和文化内涵纳入其中,影响了中小学生对武术运动的价值认识。
2.2 武术教学师资力量相对匮乏
目前我国尚未形成专业的武术教师培养体系,多数中小学的体育老师,并非武术专业毕业,此外,也未能将武术教育统一纳入体育教师继续培养体系中。与跆拳道、拳击等运动相比,社会性武术教育机构相对较少,且缺乏与学校的互动交流。因此,从师资力量看,由于缺乏大量专业的武术教师队伍,加上教师参与武术技能培训的机会相对较少,以至于多数中小学生所接触和学习的武术姿势并不规范,同时也直接影响了中小学武术教学活动的规模和课时安排。
2.3 武术教学方式相对枯燥、单一
实际上,多数中小学生对武术文化的了解途径主要来自影视作品,相对于精彩的武术影视作品,目前中小学武术教学课堂大多采用“教师动作示范、学生模仿练习”的教学方式,这不仅使学生对武术的理解更局限于表面动作,也使得学生对武术教学存在较大的心理落差,影响了学生参与武术教学的积极性。同时,中小学生的理解能力相对较差,加上武术运动的动作姿势较为多样,且目前所实施的集体教学法,教学形式相对单一,教师很难讲透彻武术运动的精髓,影响了武术运动的推广效果。
2.4 武术教学体系不完善
从目前中小学武术教学体系来看,大多将重点放在武术运动的套路练习上。在整个武术教学过程中,缺乏对武术所蕴含武德文化的有效教育。此外,武术教学过多强调观赏性练习,缺乏对武术竞技性理念的有效挖掘。同时,大多数中小学独立开展武术教学,未能将其与其他体育教学内容相融合,影响了武术教学的有效实施。此外,在目前武术运动的推广过程中,未能构建完善的武术赛事机制,中小学武术教学缺乏应有的价值影响力。
3 中小学“武术进校园”活动的发展策略
3.1 提高价值认识,打造极具武术运动气息的校园文化环境
各中小学要从文化传承、文化自信视角来认识“武术进校园”活动的开展价值,深度挖掘武术运动在学生品格精神、道德礼仪等多个方面的应用价值,进而充实武术教学体系。在中小学学生成长过程中,校园文化对其成长有内在驱动影响,因此,各中小学要注重打造融入武术运动气息的校园文化。通过建设“武术文化长廊”“武术文化展示区”等多种武术文化传播阵地,为学生营造充满武术运动气息的文化氛围。
3.2 发挥传播优势,打造高校互动、生动形象的武术教学课堂
以往中小学武术教学课堂实施的是“教师示范、学生模仿”的教学形式,整个武术教学课堂上缺乏有效互动,教学课堂相对机械。因此,在当前推进中小学“武术进校园”时,要注重对武术教学课堂进行优化和丰富,通过发挥多媒体教学和视频教学的应用优势,向学生展示生动、形象的武术课堂。此外,各中小学要结合学生的学习特点和体能情况,完善武术教学过程中的学生互动交流体系,提升中小学生参与武术学习的热情。
3.3 整合多方资源,打造强有力的武术教学师资队伍
武术教学师资队伍的缺失是阻碍当前中小学武术教学效果提高的主要障碍,因此,整合多方资源,打造强有力的武术教学师资队伍,至关重要。在推进中小学武术教学时,要充分重视师资队伍建设,要尽可能地为各中小学配备专业的武术师资力量。一方面,要加大高校武术专业建设,扩大高校武术专业招生规模,补充专业教学队伍。要打破传统的“教师选择观”,注重从社会机构、武术协会等多个渠道中选拔兼职师资,充实武术教学指导力量。另一方面,要注重完善武术教师的再培训工作,通过定期组织教师培训活动,提高武术教师的职业技能,有效推进中小学武术教学进校园。
3.4 丰富武术教学内容,构建学生主导的武术教学体系
融合学生兴趣,丰富教学内容,构建学生主导的武术教学体系,对当前中小学武术运动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在推进“武术进校园”时,要打破传统教育理念,注重挖掘武术运动的文化内涵和精神理念,尤其要注重将武术运动的精神品格和规范礼仪集中融入武术教育体系之中。通过构建动作套路、武术文化和精神理念相融合的武术教学课堂,从而使学生对武术形成客观、全面的认知。针对武术运动的推广要求,注重激发学生参与武术学习的兴趣,要针对中小学生的学习状况、体能素质等构建符合学生兴趣、学生主导的武术教学体系。
4 结 语
整体来看,目前中小学推广武术运动时,由于缺乏创新动力和文化传承空间,加上地域武术的社会影响力不足,以至于整个推广活动困难重重。因此,各中小学如何针对自身武术教学实际,强化传承与创新机制,解决武术文化校园传承的实际困境,至关重要。当前推进中小学“武术进校园”活动中,要注重从文化内涵与武术精神传承出发,打破传统的表面学习,在坚持地域主导理念的基础上,利用新媒体平台创新武术展示形式,注重引进专业的武术运动人才,改进现有的武术教学考评机制,创新武术教育方法,真正使中小学武术教育落到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