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田径教学方法改革研究
2020-11-26谭黔
谭 黔
(遵义师范学院体育学院,贵州 遵义 563006)
关键字:田径;高校体育;田径教学;教学改革
1 高校田径教学方法存在的问题
受传统教育模式影响,目前高校田径教学主要采取传授、模仿、练习、应付考试的方式进行,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极大地限制了学生的创新发展,抑制了学生主动学习的动力,缺少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
1.1 高校田径教学方法的一些指导理念不能紧随素质教育的步伐,仍以应试观念为主,忽视以学生为主的教学理念,致使学生对田径运动敬而远之。在高校中,田径运动一直被视为最基础的竞技体育项目,就是因为这种观念的限制,让教师将教学重点放在取得优异成绩上,而不是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上。教师在开展田径教学时,所设置的课程训练内容都集中在田径基本动作技能的训练方面,并单调地重复训练,这样的训练内容和方式使学生对田径运动失去了兴趣。与此同时,素质教育提倡以学生为中心,以全面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意志品质等综合素质为教学目标。目前高校田径教学忽略了学生最实际的需求,仅以传统的教学理念来指导田径教学,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1.2 高校田径教学方法不具备创新性。大多以教师讲、学生听,教师演示、学生模仿为主要的教学方法,这既
影响了学生对田径教学知识和技术动作的掌握,又制约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目前,大多数高校田径教学方法还是以传统的以教师为课堂主体的教学方式,教师在课堂上传授相关理论知识时只关注自己有没有按时完成教学计划,并不关注学生是否掌握了田径运动的理论知识。教师在向学生教授动作技能时,也只是按照自己掌握的技术动作向学生展示,学生按照教师展示的动作进行模仿。这样的教学方法,并不能保障学生能够真正掌握田径运动的理论和技术动作。与此同时,这样的教学方法仅关注学生田径技术动作的掌握,较少或不主动去挖掘田径项目的健身性、趣味性、娱乐性,阻碍了对学生创造力和积极性的培养。
1.3 教师缺乏与时俱进的教学能力,不能为学生提供创新的教学方法,且田径教学设施不完善。目前,很多教师还是一些教龄较长的老教师,他们按照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来对学生进行田径教学,但他们很多的教学方法已经落后于时代的发展,不能满足学生对田径教学的需求。与此同时,高校相关管理制度和保障制度的建设滞后于硬件条件,如由于缺乏系统的田径教学实施应用管理办法,造成一些田径运动辅助设施的利用率及使用效果不佳,甚至出现闲置问题。并且,很多高校的田径运动场地不够,甚至有些高校的田径运动场馆设施破旧不堪,非但满足不了学生对田径运动设施的基本需求,更存在很多安全风险问题。
2 高校田径教学方法改革的前提工作
高校田径教学方法改革是一项系统、全面的工作。改革之前,高校教师应当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2.1 教师应积极转变传统滞后的田径教学观念,让学生对学习田径运动充满热情和兴趣。一方面,教师要转变传统的应试教育观念,不再为成绩而设计田径教学内容,要以实现帮助学生提升各项综合素质为教学重点。只有教师转变了教学观念,才能为学生提供更具实用性、更有利于学生掌握田径项目教学内容,运用更加合理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掌握田径知识和技术动作。另一方面,教师在设计教学方法时,要以学生实际设计参考标准。要全面分析学生的身心发展情况,为学生设计他们最感兴趣、最适用的田径教学方法。并且,教师要以培养学生各项能力为教学方法设计的出发点,将综合能力的培养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终,改变长期以来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缺乏相应措施和具体要求的现象。
2.2 高校要为高校田径教学提供更多的资金支持,为高校田径教学输入更多的新鲜血液,并全面地完善各项硬件设施。一方面,高校要招聘更多的具有全新教育理念、掌握全新教学能力和专业能力的教师,让这些新鲜血液和老教师共同合作探讨,为学生带来更专业、更具有创新性的教学方法。另一方面,高校要为学生提供更多专业的、全新的田径硬件配套。另外,高校要不断完善高校相关管理制度和保障制度,让学校的田径场(馆)和运动器材能发挥真正的作用。对陈旧破损的设施要及时进行更换,将学生参加田径项目的伤害危险降到最低。
3 高校田径教学方法改革实践
3.1 分层教学
在高校田径教学中,不同的学生由于身体素质、田径运动基础、理解能力、学习能力等的差异,他们的学习效率也有着很大差异。为了提高学生的田径运动水平,教师不能以统一的教学目标要求全体学生,要采用分层教学法,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有针对性地安排教学目标。分层教学本质上就是因材施教。在正式教学前,教师可以通过体质测试、游戏或比赛等方法初步了解每个学生的身体素质水平、田径运动基础、理解能力和学习能力等,然后根据学生的差异化情况,将学生大致分为初级、中级和高级3 个层次。将学生分出层次后,教师接下来要为每个层次制定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学生在自己的层次,接收到的是适合自身实际的教学目标和内容,因此不易产生学习压力,并且能时常获得成功的体验,从而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当然,划分出的层次并不是固定不变的,每隔一段时间(如一个学期),教师需要通过体质测试、游戏或比赛等方法对学生的相关情况进行重新评价,然后以全新的结果将学生进行层次调整。
3.2 多媒体教学
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来进行田径教学,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例如,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播放专业的田径项目动作演示,让学生在观看的同时进行动作同步练习。多媒体教学集声、图、文、视频于一体,能够给学生带来多重的感官刺激,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习期间,对于学生难以理解的知识点,教师可以通过暂停、回放等功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与记忆。另外,教师还可以通过多媒体向学生讲解一些教材中未涉及的知识,如田径职业运动员的训练视频、国内外知名的田径场与田径赛事等。丰富的田径知识能够拓宽学生的田径视野,激发学生对田径项目的学习兴趣。
3.3 游戏教学
相比篮球、足球、游泳、健美等教学活动,田径教学显得比较枯燥、单一、无趣。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教师有必要将游戏引入田径教学,增加教学活动的趣味性和娱乐性,真正做到让学生在“玩中学”。在高校田径教学中应用游戏教学法,首先要求教师选择游戏素材。教师应紧紧围绕田径运动中的基本动作、基本技术和战术选择游戏素材,确保其具备较强的针对性。在一个游戏中,动作、技术和战术不宜过多,否则学生会容易出现手忙脚乱的问题。游戏素材确定后,教师要制定游戏规则。制定游戏规则时,教师不但要充分考虑田径运动的项目特征,还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和认知特征。教师应正确区分游戏规则和比赛规则,不能将游戏规则制定得过于复杂和烦琐。制定完游戏规则后,教师就可以将其应用在田径教学的各个环节,如准备活动环节、技战术教学环节、体能训练环节等。
3.4 信息化教学
当前,网络技术已经在学校教育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很多教师认为,网络技术仅能在文化课方面有显著作用,因为文化课偏重理论教学,文化课教师可以在网络上很方便地讲解教材,而包括田径在内的体育教学偏重实践教学,体育课教师无法在网络上很方便地示范动作。其实不然,在网络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网络完全可以轻松地应对包括田径在内的体育教学。例如,教师可以通过田径教学云平台开展以“教学资源共享”为主的网络教学;可以通过微信群、QQ、钉钉直播等网络社交软件开展以“即时教学交流”为主的网络教学等等。当代大学生受网络影响非常大,对网络中的资料搜索与下载、移动社交、短视频制作等非常熟悉。基于此,教师可以在田径教学中应用网络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教师还可以通过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信息化技术开展田径教学,以进一步提高田径现代化教学的整体水平。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佩戴运动智能手环参与田径教学。教学期间,教师可以通过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实时监测学生的运动指标和心率指标,从而判断运动强度是否适宜,更科学地为学生安排教学任务,同时更及时地保证学生的运动安全。
4 结 语
新时期,教师一定要全面分析高校田径教学方法中存在的问题,并将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用更有趣、更专业、更容易让大学生接受的田径教学方法,向大学生传授田径课程内容,以促进高校田径课程教学的健康发展。